三峡升船机

搜索文档
三峡枢纽2025年上半年通过量超8000万吨
中国新闻网· 2025-07-01 17:30
据介绍,通航管理部门对过坝船舶实施24小时全流程动态跟踪监管,今年上半年针对大风大雾以及强对 流天气及时发布安全预警48次,实施临时交通管制近225小时,并与坝上坝下地方海事、消防、公安等 部门开展多科目水上联合救援处置,打造59公里应急响应圈,筑牢安全防线。(完) 船舶在两坝间航行。林海 摄 船舶有序通过三峡船闸和三峡升船机。彭强 摄 今年上半年,三峡通航管理局在库区来水较以往偏少情况下,灵活调配资源,推荐发布合理的船舶动态 吃水控制标准,预先调整"船舶滚动预计划",引导航运企业合理配载,并利用电站调峰大流量窗口期及 时疏散大吃水船舶,避免积压滞留,实现通航效率提升和长江水运物流大通道畅通,通航环境持续和谐 稳定。 中新网宜昌7月1日电(郭晓莹 曹传扬 伍信怡)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1月至6月,三 峡枢纽通过量达8307.7万吨,同比增长10.4%。 三峡船闸和三峡升船机是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永久通航建筑物,二者联合运行,形成"大船爬楼梯、小船 坐电梯"的通航格局,在促进航运发展、降低航运成本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三峡船闸共运行5205闸次,通过船舶19121艘次, ...
三峡枢纽今年上半年货运量超8000万吨
快讯· 2025-07-01 08:09
三峡船闸和三峡升船机优势互补、联合运行,充分释放了航运效能。 今天(7月1日),据三峡集团消息,今年上半年,三峡枢纽通航建筑物安全稳定高效运行,累计货运量 超8000万吨,充分释放长江航运效能。 三峡枢纽通航建筑物主要由三峡升船机和三峡船闸组成。今年上半年:三峡船闸共运行5206闸次、通过 船舶19125艘次,货运量8140.02万吨;三峡升船机有载运行1790厢次、通过船舶1810艘次,通过旅客超 28万人次,货运量75.80万吨。 三峡船闸是世界上连续级数最多、总水头和级间输水水头最高、技术最复杂的内河船闸,设计年通过能 力1亿吨。自2003年6月18日向社会船舶开放以来,累计过闸货运量达22.4亿吨,年货运量已连续11年突 破1亿吨,并连续3年突破1.5亿吨,从最初的3400万吨攀升至目前最高的1.68亿吨。 三峡升船机自2016年9月18日试通航以来,累计通过游客180多万人次,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注入了 动能。(央视新闻) ...
科技力量铺就交通强国建设“快车道”
科技日报· 2025-05-30 09:20
原标题:科技力量铺就交通强国建设"快车道" "'十四五'期间,国产TBM(全断面硬岩掘进机)技术有很大提升,'天山号'就是其中之一。以前 TBM都是整机国外进口,现在基本实现国产化。"在5月29日国新办举行的"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 见面会上,中交集团天山胜利隧道全断面硬岩掘进机"天山号"操作手崔华新分享了他操作"天山号"参与 天山胜利隧道超级工程建设的故事。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基础研究创新中心副主任田波常年奋战在青藏高原一线,从事高原混凝 土及多年冻土公路研究。因为属牛,他常称自己为"野牦牛"。 在气候环境严酷的青藏高原上修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多年冻土就是其中一大难题。"多年冻土 是一万多年前形成的,随着青藏高原湿热化发展,这些冻土逐渐变成了'芝麻糊'。在这上面修路是非常 难的一个挑战。"为了突破这一难题,田波正如"野牦牛"一样,扎根高原,潜心研究。 他和团队想出的第一个方法是给"芝麻糊"里掺水泥,使其变硬;第二个方法是往"芝麻糊"里掺碎 石。"用我们的术语是强夯置换,让'芝麻糊'可以承载荷载。"此外,田波还采用桩基的方式穿越"芝麻 糊",使荷载直接顶在底部的永久冻土上。"这样'芝麻糊'怎么变形 ...
600万公里交通网上的担当与奉献(权威发布)
人民日报· 2025-05-30 06:21
交通,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今日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世界级港口 群,航空航海通达全球,综合立体交通网里程突破600万公里。交通强国建设不断迈出新步伐的背后, 离不开无数交通人的挺膺担当、默默奉献。 5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5位交通运输领域代表围绕"加快建 设交通强国 勇当开路先锋"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他们中,有的奋战在科技前沿,把论文书写在大地 上;有的拼搏在工程一线,让道路铺展在崇山峻岭;有的巡航蔚蓝海洋,护佑一方交通安全。 "我是一名工程师,也是一名科研人员。"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基础研究创新中心副主任田波骄傲 地介绍,过去20年来,通过持续攻关,不仅让重载水泥混凝土路面"30年无大修",还实现了多年冻土地 基浅层处治的技术突破。 为了延长冻土区公路使用寿命,田波与团队远赴青藏高原,在零下27摄氏度的工地上搭起试验棚,一蹲 就是40天。"一幕幕场景,让我深刻领会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分量。"田波感慨,经过艰难跋 涉,最终实现了技术突破,并取得较好效果。 "我们的技术成果已从'引进来'蜕变为'走出去'。现在我在台上讲,国际同行拿小本 ...
勇当交通强国建设的开路先锋——五位交通运输领域代表讲述奋斗故事
新华社· 2025-05-29 21:57
新华社记者魏弘毅、叶昊鸣 新华社北京5月29日电 题:勇当交通强国建设的开路先锋——五位交通运输领域代表讲述奋斗故事 向高精尖领域探索、向远洋挺进、在边疆志做"人民信使"……他们,是交通强国建设征程中的开路先锋。 在国新办5月29日举行的"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上,5名交通运输领域代表围绕"加快建设交通强国 勇当开路先锋"主题进行交流, 分享鲜活故事。 5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交通运输领域代表围绕"加快建设交通强国 勇当开路先锋"与中 外记者见面交流。新华社记者 潘旭 摄 谈起冻土公路建设,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基础研究创新中心副主任田波如数家珍。 田波将青藏高原的多年冻土比作"芝麻糊"。如何在"芝麻糊"上修筑坚实公路?经过多年攻关,他带领团队攻克了多年冻土区公路路基修筑等关 键技术。 常年与高原相伴,田波戏称自己为"野牦牛"。从事科研20年,凭着一股牛劲,田波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4项, 多项成果填补国内空白。 正如人需要定期体检,工程为了安全发挥效益,也需持续检修。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通航工程技术中心主任李然,就是保障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