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A/C
icon
搜索文档
指数上半年暴涨40%!北交所基金业绩分化:头部“吃肉”,尾部“喝汤”
华夏时报· 2025-07-07 08:38
北交所主题基金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北证50指数涨幅达39.45%,领跑全球主要股指 [3][6] - 39只北交所主题基金实现正收益,仅7只跑赢指数 [6] - 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A/C以82.45%和82.10%的收益率位居榜首 [1][6] - 华夏北交所创新中小企业精选两年定开以72.16%的收益率排名第二 [1][6] - 万家北交所慧选两年定开A/C分别以60.36%和59.97%的收益率排名第三 [1][6] 北交所市场表现及原因 - 北证50指数从2024年底的1037.81点上涨至2025年6月30日的1447.18点 [3] - 政策因素包括"并购六条"、IPO审核标准优化、并购重组分道制审核机制等推动市场发展 [3] - 新三板创新层进层企业质量提升,2025年前三批206家进层公司中"专精特新"企业占比近80% [3] - 市场风格方面,小盘成长股表现突出,AI、人形机器人、新消费等主题带动指数上涨 [4] - 量化私募产品和指数增强产品带来的增量资金对微盘股超额收益有明显带动作用 [5] 基金业绩差异分析 - 头部产品如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A/C收益率达82.45%,而尾部产品如嘉实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A/C收益率仅为28.97% [1][9] - 建仓初期基金仓位较低可能导致无法充分享受指数涨幅 [8] - 部分北证50成分指数基金如鹏华、长盛、国泰等收益率不足30%,未能跑赢指数 [8] 投资策略与展望 - 中信建投基金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基金经理冷文鹏表示,基金表现优异归因于北交所市场整体上涨和30%涨跌幅带来的交易机会 [7] - 投资策略包括持续市场跟踪、优化组合结构、灵活管理非北交所股票等 [7] - 当前北交所市场估值呈现一定泡沫化,需要通过业绩增长消化 [9] - 未来投资主线可能集中在分红、消费和创新领域,市场可能呈现结构行情和主题轮动特征 [9]
相信长线逻辑 注重自身体验 灵活应对市场 这届少壮派基金经理真的不一样
中国证券报· 2025-07-07 04:44
公募基金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共有79只基金产品回报率超过50%,近300只基金产品回报率在30%-50%之间 [2] - 主题型、赛道型基金表现亮眼,医药主题基金和北交所基金表现尤为突出 [2]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C以高仓位重仓港股创新药标的成为半程冠军 [3] - 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A/C和长城医药产业精选A/C分别位居业绩排行榜第二和第三位 [3] - 永赢医药创新智选A/C和华安医药生物A/C上半年回报率分别接近70%和超过66% [3] 基金经理群体特征 - 少壮派基金经理崛起,投资年限显著低于市场平均水平 [1][2] - 上半年回报率前十的基金产品中,8位基金经理投资年限在5年以下,5位在3年以下 [4] - 年轻基金经理倾向于投资创新药、新消费、人工智能等蓝海市场 [1][6] - 部分老将管理的产品表现同样出色,如平安核心优势A/C和申万菱信乐融一年持有A/C [4] 投资策略与行为 - 年轻基金经理注重长线逻辑,积极分享投资体验,灵活应对市场变化 [1][7] - 年轻基金经理在热门机会上交易频繁,部分超额收益来自交易策略 [7] - 部分年轻基金经理采用"浪漫现实主义"策略,兼顾长线机会和风险控制 [7] 行业生态与争议 - 基金经理队伍整体年轻化趋势明显,新鲜血液为行业带来新气象 [5][6] - 年轻基金经理的业绩归因和真实能力受到质疑,部分被认为依赖平台资源 [8][9] - 行业对年轻基金经理的评价两极分化,既有肯定其独特视角,也有担忧其缺乏周期考验 [8][9] 市场环境与机会 - 创新药、新消费等主题机会成为上半年绩优基金的主要驱动力 [2][5] - 北交所市场活跃,北交所基金表现强势 [2] - 港股市场创新药标的大幅上涨,为相关基金带来显著收益 [3]
上半年“最牛基金”赚超85% 医药基金成赢家
财经网· 2025-07-01 16:50
公募基金规模增长 - 2025年6月公募基金总规模达33.74万亿元创新高 上半年整体规模稳居32万亿元上方 [1] - 权益类基金规模稳中有进 主动权益基金投资能力被视为基金公司核心竞争力 [1] 主动权益类基金表现 - 6471只主动权益类基金上半年实现浮盈 占比81.6% [2] - 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A/C以82.45%/82.1%收益领跑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等47只产品收益超50% [2]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C以86%回报居全市场基金之首 其港股医药仓位达顶格配置86% [3] 北交所市场配置 - 2025年一季度末公募机构北交所重仓配置金额67.43亿元 较2024年末增长24.45% [2] - 配置北交所的公募机构数量从29家增至34家 18只北交所主题基金中有4只净值创新高 [2][3] - 一致魔芋等北交所优质公司年初至今涨幅超120% 反映市场对其高成长性认可 [3] 医药基金表现突出 - 上半年收益靠前基金多重仓医药股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等产品重仓港股创新药 [5] - 诺安精选价值港股仓位达43.87% 上半年收益率62.26% [5] - 中欧医疗创新股票基金持仓药明合联等港股创新药企业至上限 百利天恒新进前十大持仓 [6] 创新药行业前景 - 创新药行业正迎来商业模式兑现关键拐点 [4] - 政策红利、资本注入与产业动能三重叠加驱动创新药行业领涨 [5] - ADC、双特异性抗体等赛道商业价值获验证 肿瘤等领域创新药需求刚性 [5] - 港股创新药企业更接近价值兑现期 为投资者创造丰富机会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