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A/C
icon
搜索文档
年内多只绩优基金频频限购
财经网· 2025-08-11 13:22
核心观点 - 多家基金公司近期密集发布限购公告 旨在控制基金规模 保护持有人利益并维持投资策略有效性 [1][2][7] - 医药和科技主题基金业绩表现突出 多只产品近一年收益率超85% 年内净值增长率超100% [2][3] - QDII基金同样实施限购措施 主要涉及港股创新药和美股纳斯达克相关产品 [5][6] 限购措施 - 中欧医疗创新8月11日起单日单账户限购10万元 基金经理葛兰管理 [1] - 中欧科创主题同步限购100万元 基金经理邵洁管理 [2] - 下半年以来约50只主动权益基金发布限购公告 [2] 业绩表现 - 中欧医疗创新近一年收益率85.03% 同类排名前2% [2] - 中欧科创主题近一年收益率88.5% 同类排名前2% [2]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年内净值增长率134.89% 暂居榜首 [2] -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 中银港股通医药 永赢医药创新智选 华安医药生物等产品年内净值增长率均超100% [3] QDII基金动态 - 华安恒生生物科技QDII暂停大额申购 单日限购300万元 [5] - 摩根欧洲动力策略QDII暂停超过500元的单日申购 [5] - 万家纳斯达克100指数QDII7月28日起限购50万元 8月4日进一步收紧至10万元 [5][6] - 博时纳斯达克100ETF(QDII)8月4日起暂停申购 [5] 行业运作特征 - 基金公司普遍以"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和"保障基金平稳运作"为限购主要原因 [7] - 控制规模可保证投资策略有效性 避免资金快速涌入摊薄持有人利益 [7] - 主动限购成为公募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7]
这3只创新药基金:5大原因踩上风口,二季度撸起袖子加油干?
搜狐财经· 2025-07-29 18:38
基金行业现象 - 部分业绩表现优异的次新基金遭遇大规模赎回 净资产低于5000万元面临清盘风险[1] - 深圳头部公募旗下创新药行业基金二季度遭遇千万规模赎回 规模从3月末4700万元降至6月末3200万元[2] - 该基金净值保持面值以上且年内收益率接近50% 排名同类4519只产品前列[3] 业绩与规模同步增长基金案例 -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A/C成立于2024年10月22日 初始份额0.202亿份 截至2025年6月30日规模达11.32亿元[5] -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C今年以来净值增长112.35% 份额增长5.55亿份[8] - 永赢医药创新智选A/C成立于2022年11月22日 初始份额0.111亿份 截至2025年6月30日规模达30.43亿元[8] - 永赢医药创新智选C净值增长102.28% 份额增长16.16亿份[10] - 中银港股通医药A/C成立于2023年12月29日 初始份额0.215亿份 截至2025年6月30日规模7.40亿元[10] - 中银港股通医药C净值增长101.62% 份额增长3.17亿份[10] 成功基金共同特征 - 均为发起式基金 起始份额约0.2亿份 基金公司自购大部分份额等待市场风口[12] - 均为运作不足3年的次新基金 三位基金经理累计任职时间不足2年[12] - 重仓港股创新药板块 中银港股通医药前十大重仓股中9只为港股[12] - 净值与份额大幅增长集中在2025年二季度 期间大幅加仓创新药股票[12] - 持有人结构差异显著但未出现大规模赎回 永赢医药创新智选C个人持有100%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C机构持有64.94%[13][14] 持仓配置特点 -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重仓三生制药(1530.HK)持仓市值1.1亿元 信达生物(1801.HK)持仓市值1.04亿元[13] - 大幅增持热景生物(688068.SH)增持比例2675.42% 泽璟制药(688266.SH)增持比例2648.57%[13] - 科伦博泰(6990.HK)增持比例达3129.23% 显示强烈看多创新药板块[13]
相信长线逻辑 注重自身体验 灵活应对市场 这届少壮派基金经理真的不一样
中国证券报· 2025-07-07 04:44
公募基金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共有79只基金产品回报率超过50%,近300只基金产品回报率在30%-50%之间 [2] - 主题型、赛道型基金表现亮眼,医药主题基金和北交所基金表现尤为突出 [2]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C以高仓位重仓港股创新药标的成为半程冠军 [3] - 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A/C和长城医药产业精选A/C分别位居业绩排行榜第二和第三位 [3] - 永赢医药创新智选A/C和华安医药生物A/C上半年回报率分别接近70%和超过66% [3] 基金经理群体特征 - 少壮派基金经理崛起,投资年限显著低于市场平均水平 [1][2] - 上半年回报率前十的基金产品中,8位基金经理投资年限在5年以下,5位在3年以下 [4] - 年轻基金经理倾向于投资创新药、新消费、人工智能等蓝海市场 [1][6] - 部分老将管理的产品表现同样出色,如平安核心优势A/C和申万菱信乐融一年持有A/C [4] 投资策略与行为 - 年轻基金经理注重长线逻辑,积极分享投资体验,灵活应对市场变化 [1][7] - 年轻基金经理在热门机会上交易频繁,部分超额收益来自交易策略 [7] - 部分年轻基金经理采用"浪漫现实主义"策略,兼顾长线机会和风险控制 [7] 行业生态与争议 - 基金经理队伍整体年轻化趋势明显,新鲜血液为行业带来新气象 [5][6] - 年轻基金经理的业绩归因和真实能力受到质疑,部分被认为依赖平台资源 [8][9] - 行业对年轻基金经理的评价两极分化,既有肯定其独特视角,也有担忧其缺乏周期考验 [8][9] 市场环境与机会 - 创新药、新消费等主题机会成为上半年绩优基金的主要驱动力 [2][5] - 北交所市场活跃,北交所基金表现强势 [2] - 港股市场创新药标的大幅上涨,为相关基金带来显著收益 [3]
上半年“最牛基金”赚超85% 医药基金成赢家
财经网· 2025-07-01 16:50
公募基金规模增长 - 2025年6月公募基金总规模达33.74万亿元创新高 上半年整体规模稳居32万亿元上方 [1] - 权益类基金规模稳中有进 主动权益基金投资能力被视为基金公司核心竞争力 [1] 主动权益类基金表现 - 6471只主动权益类基金上半年实现浮盈 占比81.6% [2] - 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A/C以82.45%/82.1%收益领跑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等47只产品收益超50% [2]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C以86%回报居全市场基金之首 其港股医药仓位达顶格配置86% [3] 北交所市场配置 - 2025年一季度末公募机构北交所重仓配置金额67.43亿元 较2024年末增长24.45% [2] - 配置北交所的公募机构数量从29家增至34家 18只北交所主题基金中有4只净值创新高 [2][3] - 一致魔芋等北交所优质公司年初至今涨幅超120% 反映市场对其高成长性认可 [3] 医药基金表现突出 - 上半年收益靠前基金多重仓医药股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等产品重仓港股创新药 [5] - 诺安精选价值港股仓位达43.87% 上半年收益率62.26% [5] - 中欧医疗创新股票基金持仓药明合联等港股创新药企业至上限 百利天恒新进前十大持仓 [6] 创新药行业前景 - 创新药行业正迎来商业模式兑现关键拐点 [4] - 政策红利、资本注入与产业动能三重叠加驱动创新药行业领涨 [5] - ADC、双特异性抗体等赛道商业价值获验证 肿瘤等领域创新药需求刚性 [5] - 港股创新药企业更接近价值兑现期 为投资者创造丰富机会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