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直连卫星业务

搜索文档
第一创业晨会纪要-20250930
第一创业· 2025-09-30 13:11
核心观点 - 四季度到明年上半年十五五规划重点发展的行业具备较多的投资机会 [3] - 国内卫星通信行业将进入快速发展期,相关设备和运营服务商将最为受益 [4] - 2025年锂电铜箔行业景气度正处于K型分化的上升通道中,高端市场呈现量价齐升的繁荣景象 [7] 宏观政策与行业动态 - 二十届四中全会将在10月20~23日召开,会议将审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3] - 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移动颁发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许可,至此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三家基础电信企业都已获得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资质 [4] - 《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已经开始执行,后续大概率还有其它企业获得手机等设备直连卫星通信的业务资格 [4] 公司分析:盛美上海 - 截至2025年9月29日,公司在手订单总金额为90.72亿元,同比增加34.10% [4] - 订单包括已交付但尚未确认收入的设备订单及将于未来交付的设备订单 [4] - 公司在半导体制造前段用铜电镀设备以及全套的先进封装设备契合当前国内半导体制造向高端制程发展的趋势 [4] 行业分析:锂电池铜箔 - 锂电池铜箔行业正从规模扩张转向质价双升的转型期,锂电铜箔市场迎来复苏,尤其体现在高端产品上 [7] - 供给端:6μm及以下的极薄铜箔技术门槛高,导致高端产能紧缺 [7] - 需求端:随着新能源汽车、3C产品等下游进入金九银十消费旺季,市场需求有望增长 [7] - 成本端:上游电解铜箔价格上涨,铜箔企业通过上调高端产品加工费转移成本压力 [7] - 技术侧:行业竞争赛道聚焦于3.5-4.5μm极薄铜箔和适配固态电池的功能性铜箔 [7] - 亨通股份、金川集团等已掌握或实现3.5μm铜箔的稳定生产,德福科技、嘉元科技等企业已向头部电池厂商批量供应功能性铜箔产品 [7] - 2024年行业经历了盈利坍塌—去库存—复苏的发展历程 [7] - 行业面临来自复合集流体等替代技术的巨大竞争压力 [7] 公司分析:大连重工 - 公司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7,374万元-50,77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91%-28.52% [8]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母净利润为35,628万元-39,02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76%-38.86% [8] - 第三季度单季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母净利润为9,101万元-12,50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6.34%-155.95%,盈利出现加速趋势 [8] - 主要业绩增长驱动因素为营业收入预计实现109亿元左右,较上年同期增长7.6%和物料搬运设备毛利同比增长明显 [8] - 公司今年的毛利率正向2021~2023年的平均水平快速恢复 [8] - 由于今年是国内风电设备交付的大年,且后续年份风电投资预期较好,公司毛利率大概率会继续恢复 [8]
9月30日投资早报|领益智造筹划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英联股份前三季度净利同比预增1531.13%—1672.97%,今日两只新股上市
新浪财经· 2025-09-30 08:43
市场行情 - A股市场三大指数于2025年9月29日集体收涨,沪指涨0.9%至3862.53点,深证成指涨2.05%至13479.43点,创业板指涨2.74%至3238.01点,市场上涨个股超1700只,沪深两市成交额2.16万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100亿元 [1] - 港股市场同日震荡走高,恒生指数涨1.89%至26622.88点,恒生国企指数涨1.62%,恒生科技指数涨2.08%,全日成交额3090.96亿港元 [1] - 美股三大指数同日集体收高,道琼斯指数涨0.15%,标普500指数涨0.26%,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涨0.48%,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涨2.03% [1] 新股上市 - 云汉芯城在创业板上市,证券代码301563,发行价格27元/股,发行市盈率20.91倍,公司业务为电子元器件分销与产业互联网融合,通过自建B2B线上商城为电子制造企业提供全流程服务 [1] - 瑞立科密上市,证券代码001285,发行价格42.28元/股,发行市盈率29.64倍,公司主营业务为机动车主动安全系统和铝合金精密压铸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具备多种主动安全系统的正向开发能力 [2] 政策动态 - 国家发改委正积极推进规模5000亿元的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资金将全部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并抓紧将资金投入到具体项目上以推动扩大有效投资和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3] - 工信部向中国移动颁发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许可,至此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均获得相关资质,可依法开展手机直连卫星等业务,深化应急通信、海事通信等场景应用 [4] - 国家发改委表示将从供需两端发力推动智能终端和智能体市场扩容,包括构建政策环境、协同推进技术攻关、在人工智能+重点领域支持企业试点示范以及创新消费补贴方式 [6] 行业动态 - DeepSeek宣布其官方App、网页端、小程序已更新为DeepSeek-V3.2-Exp,由于新模型服务成本大幅降低,官方API价格下调超过50% [4]
中国移动获颁卫星通信经营许可
证券时报· 2025-09-30 02:15
政策许可与市场准入 - 工信部向中国移动颁发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许可 [2] - 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继中国电信之后获得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资质 [2] - 许可允许公司依法开展手机直连卫星等业务 [2] 业务应用与商业化进展 - 中国移动“北斗+天通”双星卫星通信正式迈入商业化运营新阶段 [2] - 公司此前已面向全国开展北斗短信服务 [2] - 业务将深化应急通信、海事通信、偏远地区通信等场景应用 [2] - 公司积极拓展卫星固定宽带、卫星物联网、手机直连等业务 [4] 技术研发与标准制定 - 中国移动牵头多项3GPP等标准制定 [3] - 公司形成业界首创的星地深度融合组网技术体系和物联网非地面网络语音解决方案 [3] - 发射全球首颗6G架构验证星、首颗5G-ANTN再生技术验证星并成功完成在轨验证 [3] 战略规划与产业目标 - 公司从技术研究、试验验证、产业推进等全方位布局天地一体智能通信技术 [3] - 未来将面向6G天地一体,深化“天地一体”规划和布局 [4] - 目标是与产业伙伴一起助力国家构建“天地一体”数字信息基础设施 [4]
中国移动也获得手机直连卫星业务经营许可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9 17:33
行业准入与政策动态 - 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移动颁发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许可 标志着三大基础电信企业(中国移动 中国电信 中国联通)均获得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资质 [1] - 监管部门将进一步优化卫星通信市场准入并强化全链条监管与安全保障 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高质量发展 [1] - 中国移动是本月第二家获颁许可的电信企业 中国联通于9月8日率先获得许可并随后上线手机直连卫星业务 [1] 运营商业务布局进展 - 中国移动在星地融合通信领域已有诸多布局 但目前仅推出北斗短信业务 未开通手机直连卫星通话服务 [1] - 中国电信作为最早开通手机直连卫星业务的运营商 其业务已发展一段时间并实现国际化拓展 包括5月8日在中国香港落地业务及5月16日在老挝联合发布天通卫星业务 [2] - 中国电信卫星业务收入在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长20.5% 显示业务增长势头强劲 [2] 技术发展与业务形态 - 三大运营商依法获得资质后均可开展手机直连卫星等业务 推动星地融合通信技术应用落地 [1] - 中国电信以天通卫星系统为依托开展手机直连卫星业务 并成功将业务扩展至中国香港及老挝市场 [2]
中国移动获颁经营资质,三大运营商均可开通手机直连卫星业务
新浪财经· 2025-09-29 16:02
政策许可与行业格局 - 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移动颁发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许可,继中国电信之后,中国联通也已获得该资质 [1] - 获得许可的企业可依法开展手机直连卫星等业务,深化应急通信、海事通信、偏远地区通信等场景应用 [1] - 中国联通在9月8日获颁许可后,已迅速上线资费为10元/月、包含2分钟免费国内主被叫通话的“联通卫星”业务 [2] - 中国电信是全球范围内首个在2023年9月推出大众智能手机直连卫星服务的通信运营商 [2] 中国移动的技术布局 - 中国移动在2024年6月完成全球首个手机直连高轨卫星基于运营商网络IoT-NTN IMS的语音通话实验室验证 [1] - 公司于2024年7月成立星地融合技术研究所,全面开展卫星通信技术攻关 [1] - 计划在2024年11月携手中国时空发布北斗短信业务,以实现无网络环境下的通信 [1] 中国电信的业务拓展 - 中国电信的手机直连卫星业务已拓展至中国香港和老挝,以天通卫星系统为依托 [4] - 该业务在老挝已正式落地商用,服务范围扩大至东南亚国家 [4] - 2025年上半年,中国电信卫星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0.5% [4]
工信部向中国移动颁发卫星通信业务许可,三大运营商均获资质
新浪科技· 2025-09-29 15:52
行业准入政策 - 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移动颁发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许可[1] - 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已获得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资质 继中国电信之后[1] - 政策依据为《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有关部署[1] 业务发展前景 - 企业可依法开展手机直连卫星等业务[1] - 应用场景包括应急通信 海事通信和偏远地区通信[1] - 将丰富通信服务与产品供给[1] 产业支持方向 - 主管部门将进一步优化卫星通信市场准入[1] - 强化全链条监管与安全保障[1] - 促进卫星通信产业高质量发展 支撑网络强国 航天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1]
中国移动获卫星通信业务许可,可开展手机直连卫星业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9 15:42
行业准入与政策支持 - 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移动颁发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许可[1] - 政策依据为《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相关部署[1] - 主管部门将进一步优化卫星通信市场准入并强化全链条监管与安全保障[1] 市场竞争格局 - 中国移动成为继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后第三家获得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资质的基础电信企业[1] - 三家运营商均可依法开展手机直连卫星等业务[1] 业务应用场景 - 业务覆盖应急通信、海事通信和偏远地区通信等场景[1] - 将丰富通信服务与产品供给体系[1] 产业发展方向 - 卫星通信产业高质量发展将支撑网络强国、航天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1] - 产业发展统筹安全与发展双重目标[1]
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移动颁发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许可
新华财经· 2025-09-29 15:21
行业准入与政策支持 - 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移动颁发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许可[1] - 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已获得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资质 中国电信为最早获得资质的企业[1] - 政策依据为《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1] 业务范围与应用场景 - 获许可企业可依法开展手机直连卫星等业务[1] - 重点深化应急通信 海事通信和偏远地区通信等场景应用[1] - 将丰富通信服务与产品供给[1] 产业发展方向 - 主管部门将进一步优化卫星通信市场准入[1] - 强化全链条监管与安全保障[1] - 促进卫星通信产业高质量发展 支撑网络强国 航天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1]
迈向“空天地海”互联新时代:我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
观察者网· 2025-09-16 19:09
发射任务与技术进展 - 长征二号丙火箭与远征一号S上面级成功将多颗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发射任务为长征系列第595次飞行 [2] - 新型星箭连接和分离装置提升整流罩空间利用率15-20% 并提高卫星分离安全性 [4] - 采用火箭与上面级共用惯组技术和复合材料卫星支架 使运载能力提升约8-10% [4] 流程优化与政策支持 - 火箭及上面级改进简化发射场流程 将发射准备周期缩短20-30% [6] - 工信部向中国联通颁发卫星移动通信业务许可 允许开展手机直连卫星业务 [6] - 政策支持深化应急通信、海事通信和偏远地区通信等场景应用 [6]
中国联通(600050):正式入局卫星移动通信,聚焦卫星+行业发展
长城证券· 2025-09-11 17:53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基于公司深厚的技术基础和卫星通信业务布局前景 [3] 核心观点 - 中国联通正式获得工信部颁发的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许可 可依法开展手机直连卫星等业务 深化应急通信、海事通信、偏远地区通信等场景应用 [1] - 公司聚焦卫星+车联网、物联网等行业发展 已完成基于吉利未来出行星座的车载卫星通信外场试验 验证全链路双向通信能力 [2] - 计划在2025年着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加快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升级 推动低轨卫星通信技术、手机直连通信技术实现更大突破 有序开展商用实验 [3] - 产业逐步催化 卫星移动通信产业链商业化进程加速 有利于形成适度竞争、良性互动的市场格局 推动服务更易触达普通用户 [2] - 基础电信企业与卫星移动通信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联动更加紧密 有利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2]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184亿元、4548亿元、4967亿元 同比增长7.4%、8.7%、9.2% [1][3]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9亿元、109亿元、122亿元 同比增长9.2%、10.3%、12.1% [1][3] - 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0.32元、0.35元、0.39元 [1][3] - 预计2025-2027年P/E分别为17倍、16倍、14倍 [1][3] - 预计2025-2027年ROE分别为5.8%、6.0%、6.3% [1] 业务进展 - 卫星车联网方面 2025年2月完成基于吉利未来出行星座的车载卫星通信外场试验 为低轨卫星在车联网、应急通信等关键场景应用奠定基础 [2] - 卫星物联网方面 将基于联通星系04星与时空道宇等产业链单位合作开展技术体制验证及多元应用场景测试 推动在工业、农业、交通、能源等各行业融合创新应用 [2] - 加强与工业互联网、车联网、低空智联网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交叉融合 [2] 估值指标 - 当前股价5.76元(2025年9月10日收盘价) [4] - 总市值1800.83亿元 [4] - 流通市值1772.17亿元 [4] - 总股本312.64亿股 [4] - 流通股本307.67亿股 [4] - 近3月日均成交额20.37亿元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