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工智能技术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上海发展新质生产力“优”在哪里
国际金融报· 2025-07-28 14:08
上海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科技创新基础 - 2024年全市研发经费(R&D)中基础研究投入占比提升至4.4%左右 [3] - 集聚超过80家"国字头"高端科研平台和超过2.5万家高新技术企业 [3] - 计划到2025年实现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诊断全覆盖,数字化转型比例不低于80% [3] 外资研发与财政科技投入 - 2024年新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60家、外资研发中心30家,累计分别达1016家和591家 [4] - 2024年全市财政科学技术支出635.5亿元,同比增长20.3% [4] - 牵头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10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80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37项 [4] 高校与科研机构成果 - 2023年上海14所高校50个学科入选软科"中国顶尖学科",占全国16% [5] - 上海光源线站工程通过国家验收,成为全球光子能区覆盖最广的同步辐射装置 [5] - 龙头企业牵头承建13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和13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5] 科技成果转化与政策支持 - 2024年技术合同认定登记53864项,成交金额超5200亿元,同比增加349.79亿元 [8] - 技术合同成交额从2014年的667.99亿元增至2023年的4850.21亿元 [8] - 2023年上海高被引科学家达135人,交叉学科高被引科学家从9人增至99人 [9] "五个中心"战略定位优势 - 国际经济中心吸引全球优质资源和创新要素 [11] - 金融中心为科技创新提供充足资金支持 [11] - 贸易中心通过自贸试验区提升全球竞争力 [12] - 航运中心在绿色化和智慧化转型中配置全球资源 [12] - 全球科创中心实现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12]
云知声 6月20日—6月25日招股
证券时报网· 2025-06-20 09:30
全球发售计划 - 公司拟全球发售156.10万股股份,其中香港发售15.61万股,国际发售140.49万股,另有23.41万股超额配股权 [1] - 招股日期为6月20日至6月25日,最高发售价205.00港元,每手20股,入场费约4141.35港元 [1] - 预计募资总额2.89亿港元,募资净额1.77亿港元 [1] - 募资用途包括投资新兴商业机会、提高研发能力、营运资金和一般企业用途 [1] 基石投资者与上市安排 - 引入SensePower Management Limited、臻一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润建国际(香港)有限公司等基石投资者 [1] - 基石投资者将以发售价共认购下限约46.29万股 [1] - 预计于2025年6月30日在主板上市,联席保荐人为中国国际金融香港证券有限公司、海通国际资本有限公司 [1]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是提供智能语音技术和综合解决方案的人工智能企业 [2] - 业务涵盖智能语音交互产品、智慧物联解决方案及人工智能技术服务 [2] - 智能语音交互产品包括跨平台、跨场景的物联网语音交互产品和行业级智能语音工具 [2] - 智慧物联解决方案面向酒店、社区、住宅、医院等特定场景 [2] - 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主要赋能龙头客户进行业务智能化升级 [2] 财务表现 - 2022年度净利润-3.66亿元,2023年度-3.75亿元(同比变动13.78%) [2] - 2024年度净利润-4.52亿元(同比变动-20.48%) [2]
央国企“夏招”开启 人工智能岗位招聘力度加大
证券时报· 2025-06-05 01:33
央国企夏季招聘概况 - 截至6月4日已有超过40家中央企业集团和全国31个省份省属国企参与夏季招聘[1] - 某央企近两年每年招聘高校毕业生人数同比增加10%左右[1] - 招聘岗位同时涵盖社会招聘(高层次人才)和校园招聘(应届生)[1] 新兴领域岗位需求 - 央国企重点增加人工智能和数据技术类岗位如AI技术架构师、数据治理顾问等[1] - 中国建材集团招聘数据技术架构师、AI技术架构师等新兴职位[1] - 中国绿发智能化类岗位要求人工智能、数据科学等专业背景[1] - 中智科技优先考虑掌握Python和AI工具的财务岗位应聘者[1] 人工智能产业布局 - 国务院国资委深化央企"AI+"专项行动聚焦应用、算力、数据、模型四大领域[2] - 央企在人工智能领域突出应用领航、数据赋能和智算筑基三大方向[2] 地方国企招聘动态 - 广西国有企业招聘会提供2000余个岗位覆盖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兴产业[2] - 岗位设置从大专到博士学位全覆盖专业分布均衡[2] - 辽宁省属国企新到岗人数已达年度计划新增岗位的1/3[2] - 辽宁推动筹建先进装备制造公司开展新兴产业培育行动[2] 就业质量提升方向 - 需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实现就业提质扩容[3] - 微观层面需保障工作稳定性、合理收入及良好环境[3] - 宏观层面需构建高效匹配的就业格局[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