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位移传感器
icon
搜索文档
东华测试(300354):2025Q3收入恢复高增长,人形机器人业务拓展有望提速
长江证券· 2025-10-27 22:42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2]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收入实现高速增长,主要受益于订单验收及去年同期较低基数 [2][6][12] - 公司正加快人形机器人行业布局,近期与南通振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与尼得科进行战略洽谈,聚焦关节模组测试平台等相关领域 [2][12] - 公司在多维力传感器领域有深厚技术储备,有望实现国内外客户的突破 [2][12] - 预计2025-2026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59亿元、2.06亿元,对应市盈率分别为39倍、30倍 [1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3.85亿元,同比增长8.70%;实现归母净利润1.01亿元,同比增长2.23% [6] - 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营收1.02亿元,同比增长30.75%;实现归母净利润0.25亿元,同比增长0.50% [6] - 2025年前三季度销售毛利率为67.46%,同比提升0.91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为26.10%,同比下降1.71个百分点 [12] - 2025年第三季度销售毛利率为63.96%,同比下降4.51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为24.26%,同比下降6.96个百分点 [12] 业务发展与战略布局 - 公司继续推动力学产品国产替代,打造高端科研仪器设备平台化产品体系 [2][12] - 公司推进自定义测控分析系统、实验与仿真融合分析平台两大新产品的研发与落地 [12] - 公司传感器产品品类齐全,包括加速度、速度、位移、冲击、应变传感器等,适用于各种恶劣环境 [12] - 公司与南通振康的合作将加强在旋转关节模组的测试控制平台等领域的协同创新 [12] - 公司与尼得科计划在传动系统及关节模组的测试、验证与智能化领域进行深入技术合作 [12]
经济聚焦丨长春光电信息产业加速迈向千亿元级
人民日报· 2025-10-09 11:54
产业发展规模与目标 - 2024年上半年长春市电子信息制造业完成产值110.86亿元,同比增长6.5% [1] - 2024年长春市光电信息产业综合产值突破900亿元,同比增长7.1%,预计今年产值将超1000亿元 [1] - 计划到2025年末实现光电信息产业综合产值超千亿元、企业数量超千家的"双千"目标 [6] - 力争到"十五五"末,长春市光电信息企业数量和综合产值分别突破1500家和1600亿元 [6] 核心企业技术与突破 - 长光卫星自研国产智能加工机器人,将反射镜主镜加工时间从大约半年缩短到一个半月,加工成本降低两成 [2] - "吉林一号"卫星部组件国产化率已达100%,是我国最大的商业遥感卫星星座和全球规模最大的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星座 [2] - 禹衡光学研制出光栅尺等系列产品,在多个领域实现技术自主可控 [4] 产业生态与政策支持 - 长春市财政每年投入逾6亿元支持光电信息产业发展 [3] - 吉林省光电子产业孵化器有限公司已累计孵化企业百余家 [3] - 成立科技成果转化战略合作委员会,组建光电信息产业"一会三联盟"以促进产学研结合 [5] - 积极谋划专业化、特色化的产业承载空间,加速建设"4+1"产业核心区 [6] 人才与研发实力 - 拥有光电技术人员和产业工人队伍2万余人 [1] - 建成特种发光科学与技术等8个全国重点实验室 [1] - 在光电信息领域拥有两院院士10人、博士生导师150人、副教授以上高级人才3000余人 [4] - 在高性能传感器等12个高精尖特领域拥有国际国内领先的关键核心技术 [4] 重点发展方向 - 发布《长春市光电信息产业星光培育三年行动计划》,重点聚焦"芯、光、星、车、网"五大关键领域 [5] - 加快光电信息产业向上下游延伸,力争在交叉和细分领域形成更多突破点 [5] - 支持企业自主攻关或产学研联合攻关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 [6]
长春光电信息产业加速迈向千亿元级
人民日报· 2025-10-09 10:03
行业整体表现 - 上半年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6.5%,完成产值110.86亿元 [1][2] - 2024年光电信息产业综合产值突破900亿元,同比增长7.1%,预计今年产值将超1000亿元 [2] - 产业目标为到2025年末实现综合产值超千亿元、企业数量超千家的“双千”目标,力争到“十五五”末企业数量和综合产值分别突破1500家和1600亿元 [5][6] 核心企业与技术突破 - 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实现反射镜主镜加工时间从大约半年缩短到一个半月,加工成本降低两成 [3] - 长光卫星研制的“吉林一号”卫星部组件国产化率已达100%,成为我国最大的商业遥感星星座和全球规模最大的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星座 [3] - 长春禹衡光学有限公司研制出光栅尺等系列产品,在多个领域实现技术自主可控 [4] 产业基础与人才资源 - 长春市拥有2万余人的光电技术人员和产业工人队伍,建成特种发光科学与技术等8个全国重点实验室 [2] - 在光电信息领域拥有两院院士10人、博士生导师150人、副教授以上高级人才3000余人 [4] - 在高性能传感器等12个高精尖特领域拥有国际国内领先的关键核心技术 [4] 政策与制度支持 - 长春市财政每年投入逾6亿元支持光电信息产业发展 [3] - 成立科技成果转化战略合作委员会,组建光电信息产业“一会三联盟”(科创联盟、企业联盟、基金联盟以及专家委员会) [5] - 发布《长春市光电信息产业星光培育三年行动计划》,重点聚焦“芯、光、星、车、网”五大关键领域 [5] 产业集群与平台建设 - 长春新区集聚光电信息企业360余家 [5] - 加速建设长春新区、经开区、汽开区、净月高新区和中韩示范区“4+1”产业核心区 [6] - 吉林省光电子产业孵化器有限公司已累计孵化企业百余家 [3]
上半年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6.5% 长春光电信息产业加速迈向千亿元级(经济聚焦)
人民日报· 2025-10-09 09:03
产业规模与增长 - 长春市2024年光电信息产业综合产值突破900亿元,同比增长7.1%,预计今年产值将超1000亿元 [1] - 2024年上半年,长春市电子信息制造业完成产值110.86亿元,同比增长6.5% [1] - 力争到"十五五"末,长春市光电信息企业数量和综合产值分别突破1500家和1600亿元 [6] 核心企业技术突破 - 长光卫星自研国产智能加工机器人,将反射镜主镜加工时间从大约半年缩短到一个半月,加工成本降低两成 [2] - 长光卫星研制的"吉林一号"卫星部组件国产化率已达100%,成为我国最大的商业遥感卫星星座和全球规模最大的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星座 [2] - 禹衡光学承担多个国家重大攻关项目,研制出光栅尺等系列产品,在多个领域实现技术自主可控 [3] 产业集群与政策支持 - 长春市财政每年投入逾6亿元支持光电信息产业发展 [2] - 吉林省光电子产业孵化器有限公司已累计孵化企业百余家 [2] - 长春新区集聚光电信息企业360余家,通过"一会三联盟"促进产学研合作 [3][5] 人才与研发实力 - 长春市在光电信息领域拥有两院院士10人、博士生导师150人、副教授以上高级人才3000余人 [3] - 依托吉林大学、长春理工大学、长春光机所等高校院所,在12个高精尖特领域拥有国际国内领先的关键核心技术 [3] 未来发展规划 - 长春市发布《长春市光电信息产业星光培育三年行动计划》,重点聚焦"芯、光、星、车、网"五大关键领域 [5] - 计划到2025年末,实现光电信息产业综合产值超千亿元、企业数量超千家的"双千"目标 [5] - 加速建设"4+1"产业核心区,支持企业攻关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技术难题 [5][6]
长春光电信息产业加速迈向千亿元级(经济聚焦)
人民日报· 2025-10-09 06:11
产业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上半年长春市电子信息制造业完成产值110.86亿元,同比增长6.5% [1] - 2024年长春市光电信息产业综合产值突破900亿元,同比增长7.1%,预计今年产值将超1000亿元 [1] - 计划到2025年末实现光电信息产业综合产值超千亿元、企业数量超千家的“双千”目标 [4] - 力争到“十五五”末,长春市光电信息企业数量和综合产值分别突破1500家和1600亿元 [5] 核心技术与创新 - 长光卫星自研国产智能加工机器人,将反射镜主镜加工时间从大约半年缩短到一个半月,加工成本降低两成 [2] - “吉林一号”卫星部组件国产化率已达100%,是我国最大的商业遥感卫星星座和全球规模最大的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星座 [2] - 禹衡光学研制出光栅尺等系列产品,在多个领域实现技术自主可控 [3] - 长春市在高性能传感器等12个高精尖特领域拥有国际国内领先的关键核心技术 [3] 产业集群与政策支持 - 长春市财政每年投入逾6亿元支持光电信息产业发展 [2] - 吉林省光电子产业孵化器有限公司已累计孵化企业百余家 [2] - 长春新区集聚光电信息企业360余家 [4] - 组建光电信息产业“一会三联盟”(科创联盟、企业联盟、基金联盟以及专家委员会),促进产学研结合 [3] 研发人才与机构 - 拥有特种发光科学与技术等8个全国重点实验室 [1] - 拥有2万余人的光电技术人员和产业工人队伍 [1] - 在光电信息领域拥有两院院士10人、博士生导师150人、副教授以上高级人才3000余人 [3] - 依托吉林大学、长春理工大学、长春光机所等高校院所汇聚顶尖研发力量 [3] 重点发展领域与规划 - 重点聚焦“芯、光、星、车、网”五大关键领域 [4] - 推进集成电路高端化发展、激光及新型显示与照明规模化发展、卫星应用产业化发展、汽车电子智能化发展、工业互联网和软件信息服务业融合化发展 [4] - 加速建设长春新区、经开区、汽开区、净月高新区和中韩示范区“4+1”产业核心区 [4] - 支持企业自主攻关或产学研联合攻关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 [5]
电感式位移传感器LP-IN111位移监测,就找英国真尚有
搜狐财经· 2025-08-26 14:47
在许多实验和生产过程中,监测塑料样品的膨胀是非常重要的。塑料在不同温度下的膨胀率不同,了解塑料样品在不同温度下的膨胀特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 地控制生产过程,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因此,测量气候柜中的塑料样品的膨胀量需要精密的位移传感器。 电感位移传感器是满足高精度、低成本位移测量需求的理想选择,它在高精度和耐用性方面表现出色。无论是在实验室环境还是在工业应用中,电感位移传 感器都能够经受住各种恶劣条件的考验,为用户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 LP-IN111 是英国真尚有推出的一款宽温感应式位移传感器。该传感器专为监测气候试验台中长期样品膨胀而设计。它精度高,行程范围大,可达 ±7.5mm, 分辨率在 µm 范围内。该传感器采用模块化设计、耐高温铸造设计和专用特氟龙连接电缆,使其适合在具有挑战性的环境条件下使用。它的工作温度范围为 -40°C 至 +125°C,具有高耐湿性和无磨损性,可广泛用于气候试验台,监测塑料样品的膨胀情况。 为了馈电和信号准备,英国真尚有为 LP-IN111 传感器的两个通道中的一个通道开发了模块化载频放大器。该放大器由一个稳定载频振荡器、一个相位解调 器和一个信号准备单元组成。因此,传感器可 ...
宏明电子创业板IPO“已问询” 为国内老牌电子元器件制造商
智通财经网· 2025-06-16 19:51
上市进展与募资计划 - 公司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审核状态变更为"已问询",保荐机构为申万宏源证券,拟募资19.5071亿元 [1] - 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将投资于8个项目,包括高储能脉冲电容器产业化建设(5.094281亿元)、新型电子元器件及集成电路生产(一期/二期募集资金投资3.941551亿元)、精密零组件能力提升(0.987886亿元)、高可靠阻容元器件关键技术研发(1.5亿元)、电子材料与元器件关键技术研发(1.5亿元)、3C精密零组件及新能源电池结构件研发(1亿元)、数字化能力提升(0.9834亿元)和补充流动资金(4.5亿元),总投资23.699118亿元,募集资金投资19.507118亿元 [2] 公司业务与技术优势 - 公司拥有60多年电子元器件研制经验,产品体系全面,包括多层瓷介电容器(MLCC)、芯片瓷介电容器、有机及云母电容器、钽电解电容器、热敏电阻器、位移传感器等阻容元器件,以及滤波/连接器、微波器件等其他电子元器件 [1] - 在防务领域,公司MLCC、有机及云母电容器、位移传感器、热敏电阻器等产品具有较强竞争优势,承担国家重点装备和工程的科研攻关和生产配套任务,为航空航天、武器装备、船舶、核工业等领域配套 [1] - 公司是国内少数从高品质电子材料(陶瓷瓷料和导电浆料)到电子元器件均具备研制能力的全产业链生产企业,实现多个产品国产化替代,曾创造国内第一条有机薄膜介质电容器国军标生产线、第一条宇航级MLCC生产线、第一条正/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国军标生产线、第一条抗电磁干扰滤波器国军标生产线等多项国内第一 [2] - 在精密零组件领域,公司为苹果、联想、摩托罗拉等知名品牌商的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提供配套,是苹果公司产业链重要供应商之一 [2] - 公司积极拓展新能源汽车领域业务,开发新能源电池及汽车电子结构件产品,已通过行业主流客户认证,技术参数达到高标准要求,开始小批量供货 [2] 财务表现 - 2022年度、2023年度、2024年度营业收入分别为31.46亿元、27.27亿元、25.2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6.9亿元、5.98亿元、4.18亿元 [2] - 2024年12月31日资产总额53.991275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26.072458亿元,资产负债率(合并)35.00%,2024年度营业收入25.25438亿元,净利润4.177102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930383亿元 [3] - 2024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767068亿元,基本每股收益3.21元,稀释每股收益3.21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1.67% [3] - 2024年度经营性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5.530855亿元,现金分红0.729296亿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8.24% [3] - 2023年12月31日资产总额50.931389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24.128759亿元,资产负债率(合并)36.46%,2023年度营业收入27.265692亿元,净利润5.979932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4.116711亿元 [3] - 2023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879846亿元,基本每股收益4.52元,稀释每股收益4.52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8.23% [3] - 2023年度经营性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7.406496亿元,现金分红1.002782亿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9.42% [3] - 2022年12月31日资产总额46.52145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21.035873亿元,资产负债率(合并)39.90%,2022年度营业收入31.460857亿元,净利润6.900963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4.755172亿元 [3] - 2022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4.684291亿元,基本每股收益5.22元,稀释每股收益5.22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4.94% [3] - 2022年度经营性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800463亿元,现金分红1.069147亿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9.37% [3]
这项技术,彻底改变3D芯片制造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4-13 11:45
3D半导体芯片对准技术突破 - 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开发了一种新型3D半导体芯片对准方法,通过激光照射芯片上的同心超透镜生成全息图,实现纳米级精度对齐 [1] - 该技术有望显著降低2D芯片制造成本,支持3D光子和电子芯片开发,并推动紧凑型传感器技术商业化 [1] 传统对齐方式的局限性 - 现有方法依赖显微镜寻找芯片标记(如角或十字线)进行重叠对齐,但层间数百微米间隙导致重新聚焦时芯片移动,造成错位 [2][4] - 显微镜受衍射极限限制(约200纳米),无法满足3D芯片制造所需的更高精度要求 [4] 新技术核心优势 - 新方法在x/y轴测量误差低至0.017纳米,z轴误差仅0.134纳米,精度达到原子级别(1纳米以下) [6] - 采用非移动部件设计,通过激光穿透芯片上的超透镜标记生成干涉全息图,直接显示错位方向和程度 [6] 行业应用前景 - 技术可显著降低半导体设备制造成本,使小型初创公司更容易获得先进制造能力 [7] - 原理可扩展至位移传感器开发,用于测量压力、振动、热量、加速度等物理量转换的微小运动 [7] 技术实现原理 - 在芯片上嵌入同心超透镜标记,激光穿透时产生两幅干涉全息图,通过分析图像实现三维对齐检测 [6] - 计算机视觉系统可识别肉眼无法观测的亚纳米级误差(小于几纳米) [6]
高华科技:高华科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招股说明书
2023-04-12 19:37
发行信息 - 本次公开发行股票332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25%,发行后总股本13280万股[7][41] - 每股面值1元,发行价格38.22元,发行市盈率75.01倍[7][41] - 发行日期为2023年4月7日,拟上市上交所科创板[7] - 募集资金总额126890.40万元,净额116552.60万元[42] - 发行费用总额10337.80万元,承销及保荐费8247.88万元[42] 业绩数据 - 2019 - 2021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为31.85%[57] - 2022年营业收入27564.51万元,同比增21.74%,净利润8116.17万元,同比增15.92%[64] - 预计2023年一季度营业收入6000 - 6500万元,同比增长18.67% - 28.56%[67][68] - 报告期内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2856.27万元、15290.94万元、22372.99万元、12772.82万元[52] - 报告期内研发费用占比分别为16.57%、13.16%、11.91%、12.91%[28][91] - 报告期内主营业务综合毛利率分别为57.71%、58.01%、60.77%、62.50%[30][83] 财务指标 - 报告期各期末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8109.92万元、10966.09万元、15341.13万元、20667.57万元[34][81] - 报告期各期末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7058.81万元、8857.08万元、12880.04万元、13620.58万元[36][82] - 2022年末资产总额72898.33万元,较2021年末增长11.50%,负债总额18279.39万元,较2021年末下降4.04%[63] 战略配售 - 高级管理人员与核心员工参与战略配售数量为1779173股,占本次公开发行规模的5.36%,获配金额为67999992.06元[42] - 保荐人相关子公司跟投数量为1328000股,占本次公开发行数量的4.00%,获配金额为50756160.00元[42] - 本次最终战略配售发行数量为310.7173万股,约占发行数量的9.36%[43] 未来展望 - 未来业务围绕扩大军用传感器业务优势和向工业传感器领域拓展[70][72] 风险提示 - 2022年10月被美国商务部列入“未经证实”名单,存在被列入“实体清单”风险[37] - 存在发行认购不足或未能达到预计市值上市条件导致发行失败的风险[95] - 疫情加重可能导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下降[96] 股权结构 - 发行前李维平持股24.50%、单磊持股18.12%、佘德群持股15.61%,三人为一致行动人[159] - 公司股东由5个自然人股东及19个机构股东组成,14个机构股东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161] 公司架构 - 拥有1家控股子公司南京高华传感科技有限公司,持股100%[118] - 拥有2家直接参股公司无锡物联网和国盛防务,分别持股10.42%和1.38%[116] 人员薪酬 - 2022年1 - 6月薪酬总额365.57万元,利润总额4252.44万元,占比8.60%[199] - 董事长、总经理、核心技术人员李维平2021年度薪酬为72.82万元[200]
高华科技:高华科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招股意向书
2023-03-28 19:34
发行信息 - 本次公开发行股票332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25%,发行后总股本13280万股[6][40] - 预计发行日期为2023年4月7日[6] - 保荐人、主承销商为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6] 业绩数据 - 2022年营业收入27,564.5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1.74%;净利润8,116.1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5.92%[68] - 预计2023年一季度营业收入6,000 - 6,500万元,同比增长18.67% - 28.56%[71] - 预计2023年一季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250 - 1,400万元,同比增长13.11% - 26.69%[71] 财务指标 - 报告期内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16.57%、13.16%、11.91%、12.91%[27][94] - 报告期内主营业务综合毛利率分别为57.71%、58.01%、60.77%、62.50%[29][86] - 报告期内前五大客户收入合计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2.95%、69.92%、74.71%、65.81%[31][79] 研发情况 - 截至2022年6月末,累计取得境内发明专利30项,主营业务发明专利20项[61] - 2019 - 2021年公司研发投入金额累计为6906.05万元[60]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研发人员54人,占员工总数15.84%[61] 业务展望 - 未来围绕扩大军用传感器业务优势和向工业传感器领域加大投入拓展业务[73] 股东结构 - 截至招股意向书签署日,李维平持股2440万股,占比24.50%[118] - 截至招股意向书签署日,单磊持股1805万股,占比18.12%[118] - 截至招股意向书签署日,佘德群和黄标均持股1555万股,各占比15.61%[118] 子公司情况 - 高华科技持有南京高华传感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该子公司注册资本和实收资本均为1800万元[121] - 2022年6月30日,南京高华传感科技有限公司总资产7064.47万元,净资产1522.07万元,营业收入441.66万元,净利润153.76万元[121] 其他事项 - 2022年10月7日公司被美国商务部列入“未经证实”(UVL)的公司名单[36][82] - 募集资金拟投入项目总额63535.38万元,拟使用募集资金63400.00万元[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