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加速度传感器
icon
搜索文档
航天科技(000901) - 2025年6月10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6-10 18:38
公司基本信息 - 投资者关系活动为特定对象调研,参与人员有招商信诺郁琦、国投证券宋子豪等,时间为2025年6月10日15:00 - 16:30,地点在北京市丰台区海鹰路6号院2号楼,形式为当面交流 [1]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董事会秘书李一凡、证券投资部部长吕晨、证券事务代表陆力嘉 [1] 业务构成 航天应用业务 - 以惯性导航加速度传感器、精密制造、测试测控设备、专用电源、航天辅材为主要业务方向,惯控产品包括惯控系统等,加速度计等惯性器件技术国内领先,自主研发的石英挠性加速度计应用广泛,有近十项科研成果获部级科学进步奖并取得多项专利,还涉及舵机等精密制造、各型电缆等航天辅材生产及飞航产品雷电与静电防护检测等测试测控业务,成功助力国家重点工程任务 [1][3] - 航天三院及其所属单位是重要客户,配套业务占比较高,也涵盖其他船舶、兵器、航空等行业客户 [3] - 业务受军工产品采购周期等因素影响,目前在手订单相对饱满 [4] - 不直接从事商业航天业务,通过客户配套相关领域业务占营业收入比例较少 [5] 汽车电子业务 - 分境内和境外两部分,境内以商用车为主,推广汽车仪表等五大系列产品;境外核心产品为车载座舱内传感器,包括安全、舒适和自动驾驶三个业务领域,主营产品有座椅安全带提醒装置等 [1] - 出售AC之后,传感器占比比较大 [6] - 客户包括现代起亚、大众等全球知名汽车制造商以及上汽、一汽等国内车企 [8] 物联网业务 - 建设的AIRIOT物联网平台是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低代码物联网平台软件,提供综合性解决方案,已在多个领域成熟应用,软件产品向多领域扩展 [1][2] - 车联网业务归属于物联网业务板块,以后装为主,自主开发了相关服务软件,“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全过程监管平台”有示范效应和推广基础 [2][8] 公司决策相关 出售AC公司 - 是落实公司战略规划,聚焦主责主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举措,可优化资产结构和提高资源利用率 [7] - AC公司业务独立,与其他业务无重大依赖或关联性,股权交割后其收入及利润不再纳入公司合并范围,其他业务板块将继续稳定经营 [8] 公司业绩与管理 - 2024年公司围绕经营战略发展业务,随着AC公司出售,后期收入会有所下降,剔除影响其他业务经营情况整体较为平稳 [8] - 近期高管调整为正常工作调动,不会对公司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8] - 公司暂时没有股权激励安排 [8]
AI应用加持 智能传感器发展迎新机遇
上海证券报· 2025-05-28 02:08
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大会 - 第七届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大会在安徽蚌埠举行,聚焦汽车、医疗、机器人、脑机接口等热门应用领域 [1] - 23款长三角MEMS与传感器新技术、新产品集中亮相,包括"超低噪声高精度生物信号采集系列芯片""可控多通道脑电采集系统"等 [1] - 智能手机内含几十个传感器,人形机器人搭载上百个传感器,人工智能技术加速应用推动传感器在大数据、应用场景等领域规模化发展 [1] 蚌埠打造中国传感谷 - 华鑫微纳总投资50.6亿元的8英寸MEMS晶圆生产线项目正在进行工艺调试,规划月产能达3万片,有望成为全国首条8英寸MEMS晶圆全自动生产线 [2] - 蚌埠集聚智能传感器产业链相关企业200余家,中国传感谷与视谷、声谷共同支撑安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2] - 22家安徽省级以上研发平台在中国传感谷布局,省人工智能母基金设立2只总规模10亿元的子基金支持产业发展 [2] - 蚌埠经济开发区在赛迪顾问报告中位列中国MEMS产业第六名,比2024年上升两位,目标2030年智能传感器及关联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 [3] 智能传感器市场前景 - 2024年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达4061.2亿元,增长率11.4%,预计2025年达4565.9亿元 [4] - MEMS传感器2024年国内产值已超千亿元,具备小型化、集成式等特点 [4] - 全球物联网规模重回两位数增长,AI、5G等新技术推动行业发展 [4] 人工智能与传感器技术融合 - 人工智能发展分为感知智能、计算智能、认知智能三个阶段,智能传感器是感知智能的硬件基础 [5] - 传感器在多技术学科融合下将呈现爆发式增长,装备智能化水平取决于多维度数据融合能力 [6] - 人工智能对智能驾驶、具身智能、智慧医疗、智能制造、智慧电网等领域的传感器产业赋能显著 [6] 人形机器人传感器应用 - 人形机器人传感器成本占比约26%,相比传统工业机器人具备感知环境、交互决策能力 [6] - 电子皮肤、视觉传感器、惯性传感器等高价值量传感器在人形机器人中广泛应用 [6] - 人形整机对智能感知系统提出更高要求,从传感层到感知层的技术突破是人形机器人迈向具身智能的关键 [7]
航天科技(000901) - 2025年5月14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14 17:34
公司基本信息 - 投资者关系活动为 2025 年 5 月 14 日 14:00 - 16:30 的业绩说明会,通过“全景路演”网站等参与黑龙江辖区上市公司投资者集体接待日活动,形式为网上交流 [2]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董事、总经理郭琳瑞,董事会秘书李一凡,证券事务代表朱可歆 [2] 业务板块情况 航天应用业务 - 以加速度传感器、精密制造、航天辅材、测试测控设备为主要业务方向,加速度传感器等惯性器件技术国内领先,在航天等多领域广泛应用,有近十项科研成果获部级科学进步奖并取得多项专利 [2] - 2024 年营业收入中航天应用业务占比约 11% [4] 汽车电子业务 - 产品主要包括车载座舱内传感器、汽车仪表等 [2] 物联网业务 - 包括 AIRIOT 物联网平台及车联网业务等 [2] AC 公司转让情况 - AC 公司去年实现营收 31.79 亿元,约占到公司总营收的 46% [3] - 出售 AC 公司是落实战略规划,聚焦主责主业的举措,其业务独立,与公司其他业务无重大依赖或关联性,转让后公司其他业务稳定经营,不受不利影响 [3][4][5] - 出售股权款已全额收到,会体现在半年报之中 [4] 公司发展规划 - 2025 年工作任务聚焦业务建设、价值提升、协同进步,各业务板块有相应发展举措 [3] - 后续持续优化产业布局,推动战略规划等调整工作,强化资源向主责主业集中 [3][5] - 积极布局新质生产力领域,加速度传感器等产品助力多项航天工程,推进人工智能在汽车电子及物联网板块应用 [4] 其他问题回复 - 公司产品暂时未应用在人形机器人 [4] - 公司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资产整合、资产重组或注入事项 [3][6] - 高度重视市值管理,完善公司治理,优化产业结构,加强与投资者沟通 [5] - 未掌握大股东注入军工资产相关事项 [5] - 感谢投资者关于变更公司名称和加强市值管理沟通技巧的建议 [5][6]
洞察无锡“AI+” | 从物联网到具身智能,时代之问如何作答?
新华财经· 2025-04-30 17:41
无锡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概况 - 无锡定位为"人工智能+"标杆城市 正在从物联网向具身智能产业升级[1] - 物联网产业已形成覆盖传感器 感知设备 智能硬件等全产业链 建成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1] - 具身智能发展路径为"整机牵引-模型赋能-部件强基" 重点布局机器人整机 大模型及配套零部件[4] 物联网基础优势转化 - 无锡130余家传感器企业覆盖全产业链 为具身智能提供感知基础[3] - 车联网先导区路侧数据 工业互联网平台工艺参数等场景数据助力模型训练[2] - 美新半导体MEMS加速度传感器 北微传感惯性传感技术等应用于机器人平衡控制[3] 重大项目布局进展 - 引进优必选 软通动力等领军企业 推动天奇自动化等传统工业机器人升级[4] - 与百度合作"文心大模型" 落地文远知行车联网大模型训练基地[4] - 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产业联盟集聚威孚高科等企业 实现谐波减速器等本地化配套[4] 技术创新方向 - 太湖之光科技攻关计划聚焦大模型 运动控制 肢体控制等核心技术[5] - 推动仿生机械臂 灵巧手等轻量化与刚柔耦合设计[5] - 兴澄特钢轧制力预测模型缩短新品开发周期40%[4] 应用场景规划 - 重点覆盖集成电路 生物医药 高端装备 纺织服装等工业领域[5] - 探索科研 教育 配送 咨询等个性化服务场景[5] - 吉利极氪5G智慧工厂已应用Walker S系列人形机器人[4]
航天科技(000901) - 2024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4-02 17:42
公司业绩说明会基本信息 - 活动类别为业绩说明会,于 2025 年 4 月 2 日 15:00 - 16:00 在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路演中心”以网上交流形式举办 [1] - 参与人员包括 2024 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参与者,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党委书记、董事长袁宁等多位公司领导及 2024 年度审计签字会计师丁胜晖 [1] 2024 年经营业绩情况 - 航天应用领域,加速度传感器等产品助力多项航天工程,巩固加速度计在载人航天领域主导地位,其他航天应用业务生产能力提升 [1] - 汽车电子业务,境外拓展新产品市场,境内守住大客户基本盘、拓展新市场 [2] - 物联网业务,车联网业务巩固地区局部优势,安全监测市场拓展应用领域,新签合同同比增长 [2] - 实现营业收入 68.98 亿元,增幅 1.37%;净利润 0.24 亿元,整体盈利;资产负债率 48.78%,下降 1.10%;经营活动净流量为 4.02 亿元,较上年同期净增加 2.38 亿元,增幅 145.33% [2] 2025 年重点规划 - 航天应用业务,聚焦产业链定位和价值链地位提升,积累技术工艺能力,探索专业体系建设 [3] - 汽车电子业务,推动 HOD 国产化生产线建设投产,提升产品标准化和自动化水平及全球协作模式,平衡产品交付、固定资产投资、现金流控制 [3] - 物联网业务,加快 AIRIOT 平台迭代与完善,加大与物联网纵向业务协同,车联网业务稳住基本盘、拓展新业务,构建交通运输一体化融合发展体系 [3] 财务相关问题 - 因《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 18 号》规定,对 2023 年度“销售费用”和“营业成本”进行调整,年报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表科目不受影响 [3] - 2024 年扣非净利润仍亏损 198 万元,同比改善 93%,主要依赖非经常性收益扭亏,未来将聚焦产品竞争力与成本优化,提升产品利润率 [5] 市值管理与股东回报 - 实际控制人航天科工集团重视市值管理,公司计划年内制定市值管理相关制度,研究市值管理方案 [5] - 公司以“航天报国、科技强企”为使命,聚焦三大产业领域,实施高质量发展战略,回报全体股东 [5] 业务合作与发展 - 公司不掌握控股股东资本运作情况,将聚焦三大业务板块,强化航天应用业务,提升综合竞争力 [5] - 历年来开展外汇远期、期权等金融衍生品业务对冲汇率和利率风险,满足业务需要且风险可控 [5] - 目前在手订单保持平稳,2025 年一季度情况关注相关公告 [6] - 国内商业航天发展对公司经营数据影响小,部分产品具备配套能力,未来将积极跟踪该领域 [6] 公司治理与资本运作 - 深入贯彻决策部署,落实相关意见精神,聚焦主责主业,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年内规范开展董事会换届 [6] - 正积极推动 AC 公司股权转让事宜,后续进展及时披露 [6]
高华科技:高华科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招股说明书
2023-04-12 19:37
发行信息 - 本次公开发行股票332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25%,发行后总股本13280万股[7][41] - 每股面值1元,发行价格38.22元,发行市盈率75.01倍[7][41] - 发行日期为2023年4月7日,拟上市上交所科创板[7] - 募集资金总额126890.40万元,净额116552.60万元[42] - 发行费用总额10337.80万元,承销及保荐费8247.88万元[42] 业绩数据 - 2019 - 2021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为31.85%[57] - 2022年营业收入27564.51万元,同比增21.74%,净利润8116.17万元,同比增15.92%[64] - 预计2023年一季度营业收入6000 - 6500万元,同比增长18.67% - 28.56%[67][68] - 报告期内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2856.27万元、15290.94万元、22372.99万元、12772.82万元[52] - 报告期内研发费用占比分别为16.57%、13.16%、11.91%、12.91%[28][91] - 报告期内主营业务综合毛利率分别为57.71%、58.01%、60.77%、62.50%[30][83] 财务指标 - 报告期各期末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8109.92万元、10966.09万元、15341.13万元、20667.57万元[34][81] - 报告期各期末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7058.81万元、8857.08万元、12880.04万元、13620.58万元[36][82] - 2022年末资产总额72898.33万元,较2021年末增长11.50%,负债总额18279.39万元,较2021年末下降4.04%[63] 战略配售 - 高级管理人员与核心员工参与战略配售数量为1779173股,占本次公开发行规模的5.36%,获配金额为67999992.06元[42] - 保荐人相关子公司跟投数量为1328000股,占本次公开发行数量的4.00%,获配金额为50756160.00元[42] - 本次最终战略配售发行数量为310.7173万股,约占发行数量的9.36%[43] 未来展望 - 未来业务围绕扩大军用传感器业务优势和向工业传感器领域拓展[70][72] 风险提示 - 2022年10月被美国商务部列入“未经证实”名单,存在被列入“实体清单”风险[37] - 存在发行认购不足或未能达到预计市值上市条件导致发行失败的风险[95] - 疫情加重可能导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下降[96] 股权结构 - 发行前李维平持股24.50%、单磊持股18.12%、佘德群持股15.61%,三人为一致行动人[159] - 公司股东由5个自然人股东及19个机构股东组成,14个机构股东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161] 公司架构 - 拥有1家控股子公司南京高华传感科技有限公司,持股100%[118] - 拥有2家直接参股公司无锡物联网和国盛防务,分别持股10.42%和1.38%[116] 人员薪酬 - 2022年1 - 6月薪酬总额365.57万元,利润总额4252.44万元,占比8.60%[199] - 董事长、总经理、核心技术人员李维平2021年度薪酬为72.82万元[200]
高华科技:高华科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招股意向书
2023-03-28 19:34
发行信息 - 本次公开发行股票332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25%,发行后总股本13280万股[6][40] - 预计发行日期为2023年4月7日[6] - 保荐人、主承销商为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6] 业绩数据 - 2022年营业收入27,564.5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1.74%;净利润8,116.1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5.92%[68] - 预计2023年一季度营业收入6,000 - 6,500万元,同比增长18.67% - 28.56%[71] - 预计2023年一季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250 - 1,400万元,同比增长13.11% - 26.69%[71] 财务指标 - 报告期内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16.57%、13.16%、11.91%、12.91%[27][94] - 报告期内主营业务综合毛利率分别为57.71%、58.01%、60.77%、62.50%[29][86] - 报告期内前五大客户收入合计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2.95%、69.92%、74.71%、65.81%[31][79] 研发情况 - 截至2022年6月末,累计取得境内发明专利30项,主营业务发明专利20项[61] - 2019 - 2021年公司研发投入金额累计为6906.05万元[60]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研发人员54人,占员工总数15.84%[61] 业务展望 - 未来围绕扩大军用传感器业务优势和向工业传感器领域加大投入拓展业务[73] 股东结构 - 截至招股意向书签署日,李维平持股2440万股,占比24.50%[118] - 截至招股意向书签署日,单磊持股1805万股,占比18.12%[118] - 截至招股意向书签署日,佘德群和黄标均持股1555万股,各占比15.61%[118] 子公司情况 - 高华科技持有南京高华传感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该子公司注册资本和实收资本均为1800万元[121] - 2022年6月30日,南京高华传感科技有限公司总资产7064.47万元,净资产1522.07万元,营业收入441.66万元,净利润153.76万元[121] 其他事项 - 2022年10月7日公司被美国商务部列入“未经证实”(UVL)的公司名单[36][82] - 募集资金拟投入项目总额63535.38万元,拟使用募集资金63400.00万元[74]
南京高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_南京高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注册稿)
2023-02-19 16:02
科创板风险提示:本次发行股票拟在科创板上市,科创板公司具有研发投入大、 经营风险高、业绩不稳定、退市风险高等特点,投资者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 投资者应充分了解科创板的投资风险及本公司所披露的风险因素,审慎作出投 南京高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NanJing GOVA Technology Co.,Ltd. (住所: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栖霞大道 66 号) 招股说明书 (注册稿) 式公告的招股说明书作为作出投资决定的依据。 保荐机构(主承销商)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 本公司的发行申请尚需经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中国证监会履行相应程序。本招股 说明书不具有据以发行股票的法律效力,仅供预先披露之用。投资者应当以正 南京高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 本次发行概况 | 发行股票类型 | 人民币普通股(A 股) | | --- | --- | | 发行股数 | 本次公开发行的股票数量不超过 3,320 万股,占发行后总 股本的比例不低于 25%,本次发行不涉及原股东公开发售 | | | 股份的情况 | | 每股面值 | 人民币 1.00 元 | | 每股发行价格 | 【】元 | | 预计发行日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