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投后股

搜索文档
“反内卷”背景下,各地招商引资有了新打法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8-05 17:15
招商引资政策规范化 - 国令783号《公平竞争审查条例》自2023年8月起施行,明确禁止无依据的税收优惠、财政奖励及要素获取差异化政策 [1] - 中央改革文件要求规范地方招商引资法规制度,广西等地已废止原有激励办法 [1] - 多地裁撤传统招商办,转为成立具有招商职能的产业平台公司 [1] 基金招商模式转型 - "税收优惠"式招商受限后,"基金招商"兴起,但出现同质化投资和形式主义问题 [2] - 2025年国办1号文首次明确"不以招商引资为目的设立政府投资基金",限制返投要求 [2] - 2025年Q2国资LP认缴金额达2317.2亿元,占LP总出资规模的54.26% [3] 财政资金创新工具 - "先投后股"模式通过研发资助转股权机制提升财政资金效率,支持科技成果转化 [4] - 该模式区别于传统补贴和引导基金,采用"科技期权"式设计,匹配初创企业研发节奏 [4]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 发改委拟出台政策禁止政府投资基金以招商引资为目的,鼓励取消返投比例 [5] - 中央会议强调产业布局需避免盲目跟风,点名人工智能、算力等过热领域 [5] - 中央财经会议提出"五统一、一开放",要求规范招商引资信息披露 [5][8] 地方实践与模式创新 - 广东2025年政策将基金投资本地项目纳入招商绩效评价,强调内生产业培育 [6] - 并购招商成为新趋势,华东国资通过并购基金收购上市公司实现产业补链 [8] 行业活动动态 - 2025第六届中国母基金峰会将于8月在北京举办,聚焦行业规范化发展 [10][14] - 达沃斯全球母基金峰会及专项榜单评选同步启动,推动行业交流 [14]
依托“认股权” 天津在全国率先探索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模式
证券日报网· 2025-07-16 11:54
天津滨海高新区科技成果转化新政策 - 天津滨海高新区出台《管理办法》,在全国率先探索"认股权"模式,制度化开展"先研后股""先投后股"创新支持项目 [1] - 政策亮点包括构建"先研后股"制度体系,打通科技创新中间链条,通过财政资金支持研发并转换为股权,实现市场化退出 [1] - 政策对单个科技项目支持不超过500万元,重大创新项目不超过5000万元,满足种子期到Pre-A轮前的资金需求 [2] - 政策创新财政资金运作模式,从单向补贴转变为可循环资本,建立三层评审机制和全生命周期管理 [2] 投融资生态建设 - 政策旨在解决早期资本"看不好、不敢投"问题,重点支持硬科技领域,培育耐心资本 [2] - 政策资金将与创投基金、产业基金形成衔接,构建多层次投融资生态 [2] - 天津OTC将提供认股权协议签约、登记、托管等配套服务,发挥综合服务平台作用 [3] 服务创新与未来发展 - 天津OTC计划探索"金融机构+认股权""园区服务+认股权"等新服务场景 [3] - 将构建认股权登记托管、估值流转等全流程服务体系,助力科技金融发展 [3] - 天津OTC将协同高新区开展首批项目立项征集工作,支持科研项目高质量发展 [3]
招商引资新打法:“先投后股”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7-03 16:53
财政资金支持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主要做法 - 2023年国家财政科学技术支出近1.2万亿元,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比超过66% [2] - 传统补贴资金模式存在信息不对称、资金使用效率低、成果转化动力不足等问题 [2] - 基金投资通过市场化运作可破解传统补贴机制局限,但在"投早投小"募资难、支持持续性等方面仍面临挑战 [2] 补贴资金的类型与不足 - 补贴资金主要分为事前补贴、事后补贴和奖励补贴三种形式 [4] - 事前补贴要求严格按计划执行资金使用,灵活性不足 [8] - "撒胡椒面"式补贴导致资金分散,216个项目中有182个仅获48万元资助 [10] - 97%的中小企业获得补贴不超过12万元,而大型企业可获得更高支持 [11] - 补贴资金缺乏长期支持与赋能,难以为项目提供持续资源 [14] 基金投资的优势与局限 - 基金投资可灵活调配资金,形成放大效应,并提供后续赋能支持 [16] - 2024年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同比下降13.5%至5.7万亿元,财政压力显著 [17] - 2024年新设早期基金95只,总认缴规模181亿元,远低于PE/VC基金的3886只和14万亿元规模 [17] - 仅60%机构建立尽职免责机制,77%认为现有制度未获政府部门充分认可 [18] - 社会资本参与度低,早期基金设立困难,政府出资比例高达70%-80% [20] "先投后股"模式特点 - 分为"先投"和"后股"两阶段,财政资金先支持后转股 [22] - 资金可循环使用,形成"滚动投入、动态循环"机制 [22] - 支持约束少,对初创企业更包容,体现耐心资本导向 [23] - 支持周期长,优于早期基金8~10年的固定存续期 [23] - 支持阶段早,可覆盖种子阶段和概念验证阶段项目 [24] "先投后股"实践与建议 - 操作流程分为立项、实施与股权管理三阶段 [26] - 西安市科技局会同财政局设立资金池,纳入年度预算管理 [27] - 建议将现有补贴资金作为试点资金来源,不额外拨付资金 [37] - 先投阶段由科技部门负责,后股阶段由创投机构管理 [38][39] - 设置收益分配机制,允许管理公司和创始团队分享收益 [40][42] - 建立接续投资机制,提高科转基金自我造血能力 [43]
“先投后股” 、革新奖补……财政资金真金白银助力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突围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2 15:28
财政支持科技创新 - 2024年1~4月全国科学技术支出2953亿元,同比增长3.9% [1] - 山东省2020年以来累计投入财政资金47.7亿元,撬动社会资本3倍以上,支持300多个项目 [4] - 重庆市三年来累计实施重大科技专项近610项,安排财政资金超10亿元,带动企业投入50亿元,突破关键技术304项 [9] 创新财政支持模式 - 山东脉和增材制造获"先投后股"500万元支持,2024年销售收入4804万元同比增长100%,近三年复合增长率2688.29% [3][4] - 2024年山东省投入3.4亿元支持1000余家"三高一核心"中小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达5万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5万家 [4] - 2025年山东将科技型中小企业项目分为财政直补和先投后股两类,单个项目最高支持500万元 [4] 技术突破与成果转化 - 国测时栅研发"以时间测量空间"技术,产品精度达±0.06角秒,2023-2024年获财政资金3992万元 [5][8] - 金凤实验室多重免疫荧光扫描系统检测效率提升90%、精度提升50%,价格仅进口设备50%,已获20余台订单预计年产值超2000万元 [12][13] - 金凤实验室3年内诞生国内首台病理组织智慧取材系统等多项首创成果,"十四五"期间市区财政投入10亿元 [12][13] 财政资金使用机制创新 - 重庆市2025年改革奖补方式,单个重大项目资助可达1000万-3000万元,通过任务书明确资金使用和绩效目标 [9] - 山东省"先投后股"模式将补助转为股权,按企业发展阶段分类投资 [4] - 重庆市财政资金70%以上支持企业主导的产业类科研项目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