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湿度传感器

搜索文档
纳芯微(688052):业绩高速增长 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新浪财经· 2025-08-23 18:35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24亿元,同比增长79.49% [1] - 归母净利润为-0.78亿元,扣非净利润为-1.06亿元,亏损同比大幅收窄 [1] - 综合毛利率35.21%,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1] - 研发费用投入3.61亿元,同比增长13.18% [1] - 2025年第二季度营业收入8.07亿元,环比增长12.49% [1] - 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0.27亿元,环比大幅减亏 [1] - 单季度毛利率35.96%,环比提升1.59个百分点 [1] 收入结构 - 泛能源领域收入占比52.57%,与去年基本持平 [1] - 工控板块随制造业回暖稳健增长,呈现低库存和温和复苏态势 [1] - 光伏新能源需求复苏受政策反内卷、技术升级及抢装潮驱动 [1] - 电源模块领域增长显著,尤其受AI服务器需求拉动 [1] - 汽车电子领域收入占比34.04%,出货量达3.12亿颗 [1] - 汽车电子累计出货量超过9.8亿颗 [1] 产品进展 - 磁传感器拓展产品矩阵,首代VHS 3D线性霍尔芯片流片 [2] - 第三代微功耗霍尔开关全国产供应链落地 [2] - 首颗ASIL-C汽车级角度传感器推出,磁性角度编码器研发顺利 [2] - 压力传感器小尺寸NSPAD1N绝压系列量产 [2] - 温湿度传感器车载与工业批量出货,带保护膜湿度传感器规模出货 [2] - 下一代超小高精度温湿度系列推进中 [2] - 新一代数字隔离器降本且EMI达汽车级最高标准 [2] - 多款接口芯片发布,SerDes芯片实现全国产化产业链,速率6.4Gbps用于车载 [2] - 非隔离的激光雷达及AI服务器GaN驱动实现量产 [2] - 音频功放4通道75W完成验证 [2]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年实现收入30.51亿元 [3] - 预计2026年实现收入38.38亿元 [3] - 预计2027年实现收入47.42亿元 [3] - 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0.24亿元 [3] - 预计2026年归母净利润0.96亿元 [3] - 预计2027年归母净利润3.01亿元 [3]
纳芯微20250819
2025-08-19 22:44
纳芯微2025年上半年电话会议纪要分析 1 公司概况与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5.23亿元,同比增长79%(Q1同比+97%,Q2同比+66%),连续8个季度创新高[2][3][17] - 毛利率逐季提升:从2024Q4的31%升至2025Q1的34%,2025Q2达36%[3][20] - 归母净利润亏损收窄至4000万元(剔除股份支付费用)[3] - 员工总数1228人,较2024年底增加约100人,费用增速放缓[21] 2 产品线布局与表现 - **四大产品方向**:传感器(占比30%)、信号链(30%)、电源管理(30%)、MCU(10%)[4][5] - 传感器:同比增长349%(含收购麦根贡献),磁/压力/温湿度传感器为主[5][18] - 电源管理:同比增长73%,驱动/AI服务器电源模块表现突出[5][18] - 信号链:同比增长29%,隔离类产品占营收50%[5][21] - **隔离类产品**: - 国内市占率约1/3,含数字隔离/接口/采样/三级驱动等[21] - 隔离驱动上半年营收近4亿元,第三代工艺平台降本增效[21][23] - **MCU业务**: - 专用SoC(热管理芯片已出货400万颗)+实时控制MCU(替代DSP)[25] - 差异化策略:聚焦车载/光伏/工业场景[25] 3 下游市场结构 - **汽车电子(34%)**: - 同比增长82%,覆盖三电/智能座舱/车身控制等场景[6][12] - 单车价值量1300元,年底有望达1500元,长期布局超3000元[2][12] - 客户分散(比亚迪/汇川等),无单一依赖,海外TIER 1进入量产[14][15] - **泛能源(53%)**: - 同比增长78%,含工业自动化/光伏/储能/AI服务器电源[6][7] - AI服务器电源模块需求激增,光伏市场2025Q2显著复苏[7][8][9] - **消费电子(13%)**: - 同比增长74%,机器人/无人机/3D打印贡献增量[6][19][26] 4 行业动态与竞争 - **价格趋势**:2025年竞争趋缓,毛利率回升,德州仪器涨价影响待观察[10][11] - **汽车芯片**:模拟芯片需求增长,主机厂倾向综合实力强的供应商[14] - **机器人市场**: - 定义"泛机器人"(扫地机/无人机/工业设备等)[26] - 磁传感器市占率高,48V供电架构与车载技术协同[26] 5 增长驱动与未来重点 - **核心驱动力**: - 汽车电子:功能安全三级驱动量产,热管理SoC放量[12][16] - 泛能源:AI服务器/光伏复苏,数字电源模块增长[7][19] - 新品:CAN接口/固态继电器/温湿度传感器同比+100%[24] - **战略方向**: - 海外扩张:欧洲TIER 1合作深化,全球份额20%目标提升[15][22] - 技术迭代:功能安全隔离驱动、48V系统芯片[23][26]
你不一定知道的传感器巨头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8-11 09:11
公司发展历程 - 纳芯微成立于2013年,2014年发布首款三轴加速计信号调理芯片,2015年推出首款压力传感器信号调理芯片,2016年进军汽车电子市场 [2] - 2018年汽车压力传感器芯片实现批量装车,温度传感器芯片量产,2019-2021年持续推出新产品包括MEMS压力传感器、磁传感器调理芯片和霍尔电流传感器 [2] - 2022年4月上市时汽车芯片出货量已超1亿颗,同年集成式线性电流传感器、磁角度传感器等产品开始批量出货 [2] - 2023年持续丰富磁传感器产品品类并开拓海外市场,设立德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分支机构 [2] - 2024年成为AEC汽车电子委员会成员,完成对磁传感器芯片厂商麦歌恩100%股权收购 [3] 产品与技术优势 - 专注于传感器芯片和传感器信号调理芯片设计生产,而非传统传感器模组制造 [4] - 已打造压力传感器、磁传感器和温湿度传感器三大产品线,料号多达上千种 [5] - 压力传感器产品覆盖80%市场,磁传感器和温湿度传感器实现全品类市场覆盖 [5] - 创下多个"国内第一":小尺寸集成式磁电流传感器、功能安全ASIL B(D)的AMR轮速传感器、容式压力传感器调理芯片等 [6] - 与大陆集团达成战略合作,联合研发汽车级压力传感器芯片 [7] 市场应用与战略布局 - 传感器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车身底盘、座舱、热管理和内燃机动力系统等关键领域 [7] - 采用平台化研发策略,开发通用底层电路IP后进行二次开发和优化,提高研发效率和产品鲁棒性 [8] - 通过收购麦歌恩补充磁传感器产品线,成为国内唯一同时具备角度、速度、开关、电流等多品类磁传感器产品的公司 [9] - 磁传感器产品将应用于工业控制、安防、光伏储能、新能源汽车、无人机、机器人等多个领域 [9]
耐心遇见匠心 资本与电子通信产业的“长坡厚雪”之约
上海证券报· 2025-07-01 03:10
电子通信行业资本生态 - 近期电子通信行业上市公司动作频繁,包括海光信息与中科曙光整合、上海国资入主中颖电子、国科微拟收购中芯宁波等[3] - 私募股权创投机构聚焦早中期项目,公募基金着眼于二级市场价值发现,共同构建覆盖"技术研发-商业化-产业整合"的资本生态[3] - 电子通信是典型"长坡厚雪"赛道,覆盖芯片、通信设备、终端制造、软件应用等多个细分领域,产业链条长、企业数量多[3] 行业现状与投资趋势 - 2024年以来电子行业持续复苏,申万电子行业2024年和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速在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一[4] - 6月9日至15日当周电子行业被公募机构调研160次,在135家被调研A股公司中占比最高[5] - 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投资逻辑从"单点技术"转向"产业生态","投早投小"成为主流融资模式[7] 资本支持与产业培育 - 盈富泰克累计投资超30个集成电路、基础软件和系统应用项目,已有10个项目实现上市,最长投资周期达18年[7] - 盈富泰克管理的基金支持近130家创投基金管理人,投资1800多个项目,培育130多家上市公司[8] - 深圳天使母基金专注企业前两轮融资或成立5年内的初创企业,并提供多样化服务助力科技成果转化[9] 技术创新与未来方向 - 电子通信行业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驱动下经历技术融合与迭代,"云数智"三位一体成为核心驱动力[10] - 未来行业将围绕产业创新+自主可控发展,技术创新将带来新产品周期,国产化体现在市场份额提升及企业出海[10] - 基金行业对电子通信企业的助力将从"财务投资"向"价值发现"转变,加大对核心技术团队支持力度[11] 机构布局与战略 - 易方达基金以全产业链覆盖、技术趋势驱动、政策与市场共振为核心逻辑布局电子通信行业[5] - 国泰基金将重点关注先进制造、电子通信等领域,加强投研团队建设,吸纳科技行业专业人才[6] - 易方达计划发行更多科技主题行业基金,探索量子通信、AI芯片等前沿领域产品[11]
“智慧电”助高原农业“知天而作”
科技日报· 2025-04-30 09:18
智慧农业在青海高原的发展 - 青海高原农业在电力助力下发生革命性变化,智慧农业技术如温湿度传感器、全电化环境调控系统等被广泛应用 [2] - 禾韵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采用智能系统管理64座葡萄大棚,葡萄越冬成活率达到98%,年收入突破百万元 [1][2] - 草莓种植户通过电气化改造和智能补光系统,使反季草莓提前45天上市,单斤价格达到夏季价格的3倍,创下日销售额2.8万元的纪录 [2] 电力基础设施对农业现代化的推动 - 国家电网青海电力三江源(海东)共产党员服务队完成变压器增容,为智慧农业提供电力保障 [2] - 国网海东供电公司服务138个现代农业项目,农副产品及食品加工用电量每年平均保持19.8%以上增速 [3] - 供电公司采用数字孪生系统模拟用电负荷,为农业高峰用电做准备 [3] 智慧农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拓展 - 智慧温控系统显著提高农作物成活率和产量,带动农民收入增长 [2] - 农产品通过冷链物流发往北京、上海等20多个城市,拓展了销售市场 [3] - 电力技术帮助高原农业从"靠天吃饭"转变为"知天而作",推动高质量发展 [3]
高华科技:高华科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招股说明书
2023-04-12 19:37
发行信息 - 本次公开发行股票332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25%,发行后总股本13280万股[7][41] - 每股面值1元,发行价格38.22元,发行市盈率75.01倍[7][41] - 发行日期为2023年4月7日,拟上市上交所科创板[7] - 募集资金总额126890.40万元,净额116552.60万元[42] - 发行费用总额10337.80万元,承销及保荐费8247.88万元[42] 业绩数据 - 2019 - 2021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为31.85%[57] - 2022年营业收入27564.51万元,同比增21.74%,净利润8116.17万元,同比增15.92%[64] - 预计2023年一季度营业收入6000 - 6500万元,同比增长18.67% - 28.56%[67][68] - 报告期内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2856.27万元、15290.94万元、22372.99万元、12772.82万元[52] - 报告期内研发费用占比分别为16.57%、13.16%、11.91%、12.91%[28][91] - 报告期内主营业务综合毛利率分别为57.71%、58.01%、60.77%、62.50%[30][83] 财务指标 - 报告期各期末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8109.92万元、10966.09万元、15341.13万元、20667.57万元[34][81] - 报告期各期末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7058.81万元、8857.08万元、12880.04万元、13620.58万元[36][82] - 2022年末资产总额72898.33万元,较2021年末增长11.50%,负债总额18279.39万元,较2021年末下降4.04%[63] 战略配售 - 高级管理人员与核心员工参与战略配售数量为1779173股,占本次公开发行规模的5.36%,获配金额为67999992.06元[42] - 保荐人相关子公司跟投数量为1328000股,占本次公开发行数量的4.00%,获配金额为50756160.00元[42] - 本次最终战略配售发行数量为310.7173万股,约占发行数量的9.36%[43] 未来展望 - 未来业务围绕扩大军用传感器业务优势和向工业传感器领域拓展[70][72] 风险提示 - 2022年10月被美国商务部列入“未经证实”名单,存在被列入“实体清单”风险[37] - 存在发行认购不足或未能达到预计市值上市条件导致发行失败的风险[95] - 疫情加重可能导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下降[96] 股权结构 - 发行前李维平持股24.50%、单磊持股18.12%、佘德群持股15.61%,三人为一致行动人[159] - 公司股东由5个自然人股东及19个机构股东组成,14个机构股东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161] 公司架构 - 拥有1家控股子公司南京高华传感科技有限公司,持股100%[118] - 拥有2家直接参股公司无锡物联网和国盛防务,分别持股10.42%和1.38%[116] 人员薪酬 - 2022年1 - 6月薪酬总额365.57万元,利润总额4252.44万元,占比8.60%[199] - 董事长、总经理、核心技术人员李维平2021年度薪酬为72.82万元[200]
高华科技:高华科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招股意向书
2023-03-28 19:34
发行信息 - 本次公开发行股票332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25%,发行后总股本13280万股[6][40] - 预计发行日期为2023年4月7日[6] - 保荐人、主承销商为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6] 业绩数据 - 2022年营业收入27,564.5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1.74%;净利润8,116.1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5.92%[68] - 预计2023年一季度营业收入6,000 - 6,500万元,同比增长18.67% - 28.56%[71] - 预计2023年一季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250 - 1,400万元,同比增长13.11% - 26.69%[71] 财务指标 - 报告期内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16.57%、13.16%、11.91%、12.91%[27][94] - 报告期内主营业务综合毛利率分别为57.71%、58.01%、60.77%、62.50%[29][86] - 报告期内前五大客户收入合计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2.95%、69.92%、74.71%、65.81%[31][79] 研发情况 - 截至2022年6月末,累计取得境内发明专利30项,主营业务发明专利20项[61] - 2019 - 2021年公司研发投入金额累计为6906.05万元[60]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研发人员54人,占员工总数15.84%[61] 业务展望 - 未来围绕扩大军用传感器业务优势和向工业传感器领域加大投入拓展业务[73] 股东结构 - 截至招股意向书签署日,李维平持股2440万股,占比24.50%[118] - 截至招股意向书签署日,单磊持股1805万股,占比18.12%[118] - 截至招股意向书签署日,佘德群和黄标均持股1555万股,各占比15.61%[118] 子公司情况 - 高华科技持有南京高华传感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该子公司注册资本和实收资本均为1800万元[121] - 2022年6月30日,南京高华传感科技有限公司总资产7064.47万元,净资产1522.07万元,营业收入441.66万元,净利润153.76万元[121] 其他事项 - 2022年10月7日公司被美国商务部列入“未经证实”(UVL)的公司名单[36][82] - 募集资金拟投入项目总额63535.38万元,拟使用募集资金63400.00万元[74]
南京高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_南京高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注册稿)
2023-02-19 16:02
发行信息 - 本次公开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332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比例不低于25%,发行后总股本不超过13280万股[9] - 每股面值为人民币1.00元,拟上市板块为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9] - 保荐人、主承销商为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9] 财务数据 - 报告期内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16.57%、13.16%、11.91%、12.91%[30] - 报告期内主营业务综合毛利率分别为57.71%、58.01%、60.77%、62.50%[32] - 报告期内传感器网络系统产品毛利率分别为63.85%、62.68%、38.82%、51.82%[32] - 报告期内前五大客户收入合计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2.95%、69.92%、74.71%、65.81%[34] - 报告期内对第一大单体客户A01的销售金额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7.17%、11.26%、27.58%、32.29%[34] - 报告期各期末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8109.92万元、10966.09万元、15341.13万元、20667.57万元,占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23.40%、28.79%、23.46%、30.73%[36] - 报告期各期末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7058.81万元、8857.08万元、12880.04万元、13620.58万元,占当期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20.37%、23.25%、19.70%、20.25%[38] - 2022年末资产总额72898.33万元,较2021年末增长11.50%;负债总额18279.39万元,较2021年末下降4.04%;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54618.94万元,较2021年末增加17.88%[55][56] - 2022年营业收入27564.51万元,较上年增加21.74%;净利润8116.17万元,较上年增加15.92%[56] - 2022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3484.04万元,2021年为5642.83万元[53][57] - 预计2023年一季度营业收入6000 - 6500万元,同比增长18.67% - 28.56%[58][59] - 预计2023年一季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1250 - 1400万元,同比增长13.11% - 26.69%[58][59] 公司业务 - 主营业务为高可靠性传感器及传感器网络系统的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28] - 销售模式为直销,以“行业覆盖(军用)+地域覆盖(工业)”为主[46] - 未来业务将围绕扩大军用传感器业务优势和拓展工业传感器领域两方面进行拓展[61] 募集资金 - 募集资金拟投入三个项目,总额63400万元,分别为高华生产检测中心建设项目26600万元、高华研发能力建设项目16800万元、补充流动资金20000万元[62] 股权结构 - 发行前公司总股本为9960.00万股,拟公开发行不超过3320.00万股[120] - 发行后有限售条件流通股为9960.00万股,占比75.00%,本次拟发行流通股为3320.00万股,占比25.00%[120][121] - 截至招股书签署日,实际控制人及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公司58.23%股权[106] 人员与激励 - 2022年1 - 6月薪酬总额365.57万元,利润总额4252.44万元,占比8.60%[185] - 2021年度薪酬总额611.42万元,利润总额7826.15万元,占比7.81%[185] - 公司共有南京高感、南京高知、南京高世3个员工持股平台,合计持股比例2.81%[188] - 2020年11月制定员工股权激励计划,激励对象股权有锁定和转让条件[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