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债转股
icon
搜索文档
不良资产管理行业点评:64家AMC经营全景图
国信证券· 2025-07-06 21:3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优于大市(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河北资产提交上市申请引发市场对地方AMC关注,我国AMC行业形成“5家全国性AMC + 59家省级AMC + 非持牌机构”竞争格局,2024年行业整体摊薄ROE为3.4%,盈利能力一般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不良资产管理行业业务与格局 - 不良资产管理业务包括收购处置类、收购重组类和债转股业务,收购来源有银行、非银金融机构、非金融企业 [3][4] - 收购处置类业务按评估收购不良资产后变现,债转股业务是特例,处置周期长、收益不确定、收益率波动大;收购重组类业务与债权人、债务人达成三方协议,盘活资产实现收益,收益率相对稳定 [5] - 我国不良资产管理行业经过二十多年发展,形成“5家全国性AMC + 59家省级AMC + N家非持牌机构”竞争格局 [8] AMC2024年财务概览 - 四大AMC规模大,总资产超5000亿元,省级AMC总资产多在1000亿元以内;绝大部分AMC2024年摊薄ROE在10%以内,整体摊薄ROE为3.4%,其中五大AMC整体ROE为3.3%,省级AMC整体为3.5% [9] AMC发展历程 - 我国不良资产管理行业始于1999年,四大AMC成立处置国有银行不良资产,2005年前后开始商业化转型,2010年进入全面商业化时期,2020年中国银河资产成为第五大AMC;省级AMC自2012年起快速发展,有相关政策出台规范;2017年成立五家AIC,逐渐向股权投资机构转型,非专门不良资产管理机构;市场还有非持牌机构,但不能批量收购不良资产 [10] 部分AMC经营数据 - 展示了5家全国性AMC和59家省级AMC2024年的总资产、净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等经营数据 [11][12] AMC发展趋势 - 从资产增长看,近几年省级AMC稳定增长,年增速约5%,四大AMC规模收缩;从净利润增长看,四大AMC2024年恢复到2021年水平,省级AMC2024年“增量不增利”;从ROE看,省级AMC盈利能力逐年下滑 [16] 河北资产情况 - 河北资产成立于2015年,是河北省唯一省级AMC,主要从事收购处置类和收购重组类业务,主要股东为河北省国有企业;2024年新增收购不良资产原始价值计量,位居省内第二,市占率24.4% [24] - 给出了河北资产2022 - 2024年总资产、净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等主要财务数据 [26]
招行150亿抢滩金融资产投资赛道 股份制银行AIC“三足鼎立”格局成型
经济观察报· 2025-07-03 20:34
股份制银行AIC牌照获批动态 - 招商银行获批筹建招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招银AIC),注册资本150亿元,由招行全资控股[1] - 这是继兴业银行、中信银行之后第三家获批筹建AIC的股份制银行,三家合计注册资本达350亿元[1][4] - 招银AIC注册资本规模超过兴业和中信的100亿元,创股份制银行同类机构新高[2][4] AIC市场格局演变 - 2016年国务院启动市场化债转股试点后,长期由五大国有银行主导[1] - 2025年5月监管政策松动后,股份制银行在两个月内快速获批三家AIC[1][4]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明确支持符合条件的全国性商业银行设立AIC[4] 招银AIC战略定位 - 业务聚焦市场化债转股及股权投资,旨在提升综合化经营能力[2] - 重点布局三大领域:科创企业(依托科技金融优势)、绿色低碳产业(响应双碳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挥区域协同)[2] - 与"轻型银行"战略协同,降低对传统信贷业务的依赖[2] AIC业务价值与挑战 - 可优化企业杠杆结构,形成"投贷联动"协同效应,拓宽银行中收来源[5] - 面临盈利模式挑战:债转股项目周期长、退出渠道有限[2] - 风险管控压力大:股权资产估值波动显著[2] - 股份制银行在客户基础、项目资源上较国有大行存在差距[1][2] 未来发展趋势 - 市场业务范围可能拓宽至并购重组、资产证券化等创新业务[6] - 差异化竞争加剧:国有大行主导央企项目,股份制银行聚焦中小企业和特色产业[6] - 招行需解决三大核心挑战:零售业务协同、金融科技应用、集团内部子公司联动[6] - 更多股份制银行可能申请AIC牌照,但监管将优先考虑头部机构[7]
投资人忙疯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7-02 22:11
私募股权市场整体回暖 - 2025年上半年中国私募股权市场开始走出"寒冬" 资本市场回暖带动行业复苏 [2] - 机构LP认缴出资金额达8720亿元 同比提升50% 为近5年来首次正增长 [3] - 募资端回暖传导至投融资端需2~3个月 预计下半年投融资市场将好转 [3] 政策型LP主导市场 - 政策型LP认缴出资5957亿元 占比68% 同比增长50% 政府引导基金和国资母基金发挥"压舱石"作用 [4] - 国家级引导基金出资2253亿元 占政策性LP总额38% 重点投向半导体和人工智能等战略新兴产业 [4] - 金融机构5月出资规模环比上升77%至252亿元 保险资金占比49% 银行系AIC通过创新金融工具参与产业重组 [4] 多元化退出渠道活跃 - 2025年上半年IPO数量同比增加21% 赴港IPO占比超40% 投资机构渗透率达72% [5] - A股上市公司筹划1984单并购重组 重大资产重组102单 同比增长121.74% [6] - 老股转让交易量下降但机构参与度提升至92% 同比增加3个百分点 [6] - 回购交易机构参与度较2024年同期提升23个百分点 [7] - 投资机构上市减持金额和时间均翻倍 形成"投资-退出-再投资"循环 [9] - 头部PE机构因退出渠道丰富获得10亿元可投资金 计划下半年全部投放 [10] 投资人信心与行为变化 - 投资人工作强度显著增加 "白天看项目 晚上跟投行开会"成为常态 [5] - 北交所与香港上市成为被投企业主要讨论话题 老股转让询价热情高涨 [5]
AIC高端访谈|项目投放加速落地 AIC成为股权投资市场生力军——专访交银投资董事长陈蔚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6-14 11:03
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股权投资试点扩大 - AIC成为股权投资市场生力军,通过与银行投贷联动融合商业银行多牌照功能,为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1] - 2024年9月AIC股权投资试点范围由上海扩大至18个城市,2025年3月又扩大至试点城市所在省份 [5] - 截至2025年4月末,交银投资已签约43支基金,认缴规模超过270亿元,其中交银资本担任管理人的备案基金38支,认缴规模超过250亿元 [5] - 截至2025年3月末,交银资本担任管理人的纯股权备案基金17支,认缴规模46.95亿元 [6] 交银投资的业务发展 - 交银投资发挥上海主场优势,形成"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差异化业务特色 [3] - 截至2025年3月末,交银投资完成上海地区45个股权投资项目,累计投资金额161.83亿元(债转股项目24个145亿元,纯股权项目21个16.83亿元) [3] - 投资项目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等行业 [3] - 交银投资参与长安汽车新能源转型股改项目,支持其从2022年新能源车销量27万辆提升至2024年73万辆,销售收入从90亿元增至589亿元 [6][7] AIC的业务优势 - AIC依托商业银行客户基础和风控能力,发挥资金实力强和团队专业能力突出的特点 [6] - AIC能借助商业银行客户群体、网络渠道等资源拓展业务,调动分行力量共同开展项目营销和投后管理 [6] - AIC能够适配科技创新及传统企业产业升级等长期资金需求 [7] - 交银投资推出"新苗系统",单笔投资金额不超过500万元,已有约500个项目纳入储备库 [9] 未来发展方向 - AIC将重视股权投资专业能力建设,包括资金募集管理、项目拓展、风控、投后管理等 [8] - AIC将运用好债转股和纯股权两类产品,做好债转股项目、做优纯股权项目 [8] - 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从单一投资项目评价转向对整个基金的评价标准 [9] - 通过"商行+投行"服务协同模式,为被投企业开展全链条一体化综合金融服务 [10]
AIC如何破解科技企业融资难题?
搜狐财经· 2025-06-12 17:09
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概述 - 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创新主体,依托广泛的客户基础、庞大的网络和全面的牌照资源,为科技型企业提供股权和债权在内的综合金融服务 [1] - AIC更加注重企业的行业价值、增长潜力和技术创新能力,能够为科技企业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并参与公司治理 [1] - 2024年9月,AIC股权投资试点范围由上海扩大至北京、天津、上海、广州、苏州等18个城市 [1] - 兴业银行、中信银行等多家股份制银行相继获批或申请设立AIC,进一步丰富市场供给、提升服务能力 [1] - 各地政府与AIC机构密切合作,推动设立多只大型产业基金,意向合作规模累计超千亿元 [1] AIC政策演进 - 2016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和《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指导意见》,启动市场化债转股,为AIC设立奠定基础 [3] - 2017年8月,原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新设债转股实施机构管理办法(试行)》,鼓励国有商业银行设立从事市场化债转股业务的非银金融机构 [3] - 2017年,建信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等五家AIC成立,开始主要从事债转股业务 [3] - 2018年6月,原银保监会发布《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AIC的设立条件与业务范围 [3] - 2024年9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发布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提出扩大AIC股权投资试点范围 [2] - 2025年3月5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的通知》,从三个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2] AIC与AMC比较 - AIC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MC)同属非银行金融机构,皆由金融监管总局统一监管 [5] - AMC诞生于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主要任务是协助国有大型银行剥离不良资产 [5] - AIC设立背景可追溯至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及其后我国信贷扩张与影子银行发展的累积风险 [5] - AIC成为商业银行实施债转股的专属平台,承接银行不良债权并将其转化为企业股权 [5] AIC现状分析 - 我国目前共有六家AIC,包括工银投资、农银投资、中银资产、建信投资、交银投资和兴业银行发起设立的AIC [7] - 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发布公告称,拟全资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 [7] - 截至2024年6月底,五家AIC总资产达到5670亿元,较2017年底增长近10倍 [10] - 前五家AIC的净利润从2017年的2.63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182亿元,ROE普遍突破两位数 [10] - AIC资产负债率从2019-2020年的90%左右高点回落至2024年上半年的70%左右 [10] AIC业务模式 - AIC业务范围以债转股为核心,同时涵盖债权重组、私募资产管理、金融债券发行、债券回购等多元化业务 [11] - AIC逐步探索股权投资业务,尤其在科技创新领域,通过私募基金等方式支持初创企业 [11] - AIC投资重点集中于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关键领域 [12] - AIC通过灵活的股权投资方式,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区别于传统信贷的融资渠道 [12] AIC在科技金融中的应用 - AIC拓展了商业银行金融服务能力边界,实现由"债权融资者"向"股权参与者"和"科技赋能者"的战略转型 [13] - AIC破解科创企业股权融资难题,为科创企业提供"非债务性、低成本、长周期"的直接融资支持 [16] - AIC提升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通过"债转股"为核心的业务模式提升金融系统对高负债企业的风险消化能力 [18] - AIC的多元业务布局丰富了金融市场的参与主体与交易工具,打破债权与股权割裂的市场界限 [18] 国外投贷联动经验 - 美国硅谷银行集团通过金融控股公司架构实现"信贷+股权"联动 [20] - 德国商业银行通过设立专门的投资部门或与风险投资公司合作参与科技企业融资 [23] - 以色列银行与风险投资机构、科技孵化器等密切合作,构建完善的科技金融生态系统 [23] - 中外"科技金融"在业务模式、风险管理和资金来源方面存在本质差异 [24] AIC未来发展路径 - 构建面向科技企业的专业化投研体系 [26] - 强化与市场化机构的协同联动机制 [26] - 推动银行信贷逻辑与市场化投资逻辑融合 [27] - 健全配套政策支持与差异化监管安排 [28]
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加速扩容
经济日报· 2025-06-11 05:56
AIC扩容与政策支持 - 兴业银行和中信银行获批筹建AIC 成为第二家获批的股份行 信银金投注册资本100亿元 中信银行全资持股[1] - AIC设立主体从国有大行扩展至全国性商业银行 为股权投资市场引入活水 助力服务科创企业[1] - 2020年监管部门批准5家AIC在上海试点直接股权投资业务 2023年试点范围扩至18个城市及14个省份[2]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2024年3月发文支持商业银行设立AIC 签约意向金额突破3800亿元[2] 业务模式与市场影响 - AIC通过股权直投和债转股等方式支持科创企业 降低企业杠杆率 填补成长期资金缺口[1][2] - 银行凭借资金储备和风控能力 为科创企业提供低成本资金和全方位金融服务[3] - AIC股权投资比例限制放宽 表内投资占比从4%提至10% 单只基金投资占比从20%提至30%[3] - 五大AIC总资产6027亿元 政策放宽后预计新增股权投资360亿元 撬动社会资金1800亿元[3] 银行机遇与挑战 - AIC牌照帮助银行拓展科技金融服务 带来交易结算等综合效益[4] - 银行缺乏股权投资经验 面临人才储备不足 资本消耗高 不良容忍度低等挑战[4] - 股份制银行和优质中小银行有望参与AIC 政策信号显示行业扩容趋势明确[4]
巨头+1!中信银行百亿金投公司获批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4 14:53
已经获筹的两家股份行的AIC均聚焦国家战略重点领域,通过市场化债转股及股权投资服务实 体经济。 作 者丨郭聪聪 编 辑丨杨希 6月3日,中信银行发布公告称,收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批复,同意其筹建信银金融资产 投资有限公司(名称暂定,以下简称"信银金投")。 这也成为继兴业银行之后,第二家官宣 获准筹建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的股份制银行。 中信银行获批筹建AIC, 标志着时隔8年的股份行AIC扩容进程持续推进。 5月7日,兴业银行刚成为首家获批AIC的股份制银行,其设立的兴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 (下称"兴银金投")注册资本100亿元,为该行全资子公司。仅时隔一个月,中信银行便紧随 其后,宣布筹建信银金投,同样注册资本100亿元且由中信银行自有资金全资出资。 中信银行表示,筹建工作完成后,将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向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提出开业 申请。 除兴业银行、中信银行之外,招商银行也在排队中。 5月8日,招商银行发布公告披露最新进 展:拟出资人民币150亿元,全资发起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成功设立后,金融资产投资公 司将成为招商银行全资一级子公司,具体业务范围以金融监督管理机构批复为准。 香港恒生银行劫案 ...
刊首语 | 王力: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解析
搜狐财经· 2025-05-14 15:41
创设AIC的初衷是通过市场化债转股手段处理商业银行体系日益增加的信贷不良资产,同时帮助银行信 贷客户财务纾困。其主要业务模式分为债转股(也称为"收债转股")和发股还债两种,所需不良资产来 源均为母银行信贷资产。其中,债转股业务模式作为银行不良信贷资产处理的代表性模式,同五大国有 资产管理公司的主营业务基本重叠。发股还债则是不同于以往的全新业务模式,金融机构直接入股信贷 对象企业,通过修复标的企业资产负债表,帮助企业化解债务流动性危机。在不良资产处置业务之外, AIC还可以利用自有资本进行对外股权投资,包括管理或者参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AIC的资本来源除 母银行投入资本金外,还包括发行金融债券、短融券、在银行间市场进行同业拆借等方式。 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解析 目前AIC不论是机构数量、资本规模还是业务开展规模,在不良资产处置和私募股权投资两个细分市场 的份额都不显著。但AIC在私募股权市场投资试点打破了既有桎梏,标志着长期以来银行信贷部门和实 体企业股权投资,这两大原本泾渭分明的间接融资体系与直接融资体系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被填平,以 银行类金融机构主导的金融控股集团旗下多元金融服务模式将凸现。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