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氢合金

搜索文档
北方稀土:看好未来稀土行业下游需求增长 稳中求进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证券时报网· 2025-08-29 21:10
公司业绩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188.66亿元 同比增长45.24%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31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1951.52% [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9.25亿元 同比增长12.52倍 [1] - 稀土金属产品产量同比增长28.1% 稀土功能材料产量同比增长16.65% 均创同期历史新高 [1] 行业需求前景 - 稀土下游磁材行业需求量最大增速最快 对稀土产品消耗量最为突出 [1] - 磁材需求量增幅在10%左右 预计2025年保持这一趋势 [1] - 风电 新能源汽车 人形机器人 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为下游需求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2] - 手机盖板 半导体 芯片将带动抛光粉产业发展 贮氢在储能背景下产生新增量 [2] - 永磁电机在"两重两新"政策推动下会有明显增长 [2] 产品价格走势 - 镨钕等主流产品价格稳定运行 国内需求对稀土市场形成有力支撑 [2] - 稀土市场整体活跃度好于上年同期 主流产品价格上行且成交量逐步扩大 [2] - 主流稀土产品价格较去年同期均有不同程度上涨 [2] - 产品价格主要受供需关系影响 市场预期也产生重要作用 [2] 公司战略布局 - 保证稀土原料供给能力同时拓展稀土功能材料供给 [1][3] - 做优做强钕铁硼磁性材料 抛光材料 储氢合金等稀土功能材料产业 [3] - 稳中求进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增加绿色低碳化产品出口占比 [1][3] - 通过并购重组 独资设立 合资组建等方式发展稀土功能材料产业 [3] - 形成磁性材料—稀土永磁电机的稀土终端应用布局 [3] 产品附加值 - 稀土功能材料属于定制化产品 具有更高技术含量和更复杂生产过程 [3] - 稀土功能材料销售附加值通常更高 [3] - 通过提高稀土产品附加值促进稀土元素平衡高值利用 [3]
2025中国氢博会:聚焦氢能产业,共促全球化发展
搜狐财经· 2025-08-15 17:37
"中国氢博会"自2016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了九届,吸引了来自20多个国家的众多央企、国企、跨国 企业及行业领军企业参展。本届展会将延续往届的成功经验,预计展出面积将达到30000平方米,吸引 超过400家企业参展,观众人数预计将达到30000人次。展会将全面展示氢能产业链的最新技术和产品, 涵盖制氢、储氢、运氢、加氢、燃料电池及关键部件等多个领域。 在氢能产业迅速崛起的背景下,一场聚焦氢能车船及加氢站设备的国际盛会即将在北京拉开帷幕。2025 年9月19日至21日,"第十届中国国际氢能车船及加氢站设备展览会"(简称"中国氢博会")将在全国农 业展览馆(新馆)盛大举行,这一展会已成为推动氢能产业国际合作与技术交流的重要平台。 氢能,作为一种高效、清洁且可持续的无碳能源,正日益受到全球各国的广泛关注。我国已将氢能纳入 国家能源战略体系,并在近年来陆续出台了从国家到地方的多层级氢能产业规划。据预测,到2050年, 氢能在我国终端能源体系中的占比将达到10%-15%,成为能源战略的关键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氢能 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各方资源纷纷涌入,氢能市场的潜力亟待释放。 本届"中国氢博会"还将同期举 ...
“三招”破题矿山绿色转型
经济网· 2025-04-30 10:21
矿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 - 全球资源需求持续增长与环境保护要求日益严格背景下,矿业领域在风险抵御能力、产业结构、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存在问题 [1] - 锂、锑、煤炭等矿产品市场价格频繁波动,部分矿山企业经营困难 [1] 构建矿业风险预警体系 - 强化新质生产力赋能矿业全产业链韧性,以技术融合(AI、绿色技术)与数据驱动(智能化预警)为核心,实现风险防控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判"转型 [2] - 纵向延伸产业链,对冲价格波动风险,例如内蒙古白云鄂博稀土矿从单一开采转向生产稀土永磁材料、储氢合金等高附加值产品 [2] - 横向拓展产业协同,构建多元收入结构,例如甘肃金昌通过"矿业 + 新能源"模式,2023年新能源板块营收占比突破40% [2] - 数字技术赋能风险预警与决策优化,实现从"经验决策"到"算法治矿"的跨越 [3] 技术革新促进资源循环利用 - 以技术创新为引擎、制度创新为保障,依托新质生产力促进资源循环利用 [4] - 新矿业技术提高共伴生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精准识别和综合评价矿区内的主矿种及共伴生矿产 [5] - 尾矿资源化与产业协同消纳,通过光谱成像、AI数据分析等技术精准识别与资源化利用尾矿中有价元素 [5] - 废旧矿山设备再制造与金属再生,延长矿山装备服务年限 [5] 驱动矿业绿色转型 - 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通过政策创新(如资源税改革)与技术赋能(如生态价值核算),构建多方参与的融资与利益分配体系 [6] - 尾矿库生态修复与景观再造,采用光伏复绿等生态焕新手段,重塑尾矿库价值 [6] - 采空区地下空间再利用,结合地质条件与市场需求,构建可持续利用模式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