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储氢合金
icon
搜索文档
趋势2025!中国储氢合金行业基本原理、技术路线、产业链全景、技术创新及未来发展前景分析:资源优势巩固行业地位,创新引领打开市场空间[图]
产业信息网· 2025-10-02 11:40
文章核心观点 - 储氢合金凭借高安全性、高体积储氢密度及长周期循环稳定性,成为氢能储运核心材料,技术路径区别于高压气态与低温液态储氢 [1] - 中国已构建完整产业链,依托稀土资源禀赋与政策驱动,形成“上游资源垄断—中游技术迭代—下游场景多元”的协同创新模式 [1] - 全球市场呈现稀土基主导、镁基/钛基等材料加速迭代格局,中国在技术突破与专利布局上持续领跑,行业未来将在技术、产业、国际竞争三大维度实现突破 [1][8] 储氢合金技术概述 - 储氢合金是一类通过可逆化学反应实现固态储氢的功能材料,工作原理是氢气分子在合金表面分解为原子并进入金属晶格形成氢化物 [2][3] - 主流储氢方式包括高压气态、低温液态和固态储氢合金,其中固态储氢安全性最高、体积储氢密度最大,但重量储氢密度较低且材料成本较高 [5][6] - 主要储氢合金技术参数差异显著:镁系合金储氢容量最高达5.6-7.6wt%但需高温工作,稀土系容量1.2-2.0wt%且动力学性能优良,钛系成本低廉但难以活化 [6] 中国行业发展背景 - 氢气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载体,推动储氢合金行业快速发展,政府通过《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等纲领性文件明确战略定位与发展路径 [7] - 政策体系覆盖技术创新、产业落地、标准制定,如制定《固态储氢用稀土系储氢合金》行业标准,并优先支持氢储运标准研制,构建全方位政策保障 [7] 产业链分析 - 产业链上游以稀土和镁基资源为核心,中国凭借全球80%的稀土储量和榆林等地镁资源形成资源卡位优势 [8] - 产业链中游有厦门钨业、中国稀土集团等企业,通过真空感应熔炼等工艺加工合金产品,并取得高容量、低成本镁基贮氢合金等技术进展 [8] - 产业链下游应用涵盖新能源汽车、燃料电池、储能系统和工业用氢等领域,上下游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形成全产业链协同创新模式 [8] 全球及中国行业发展现状 - 全球储氢合金市场规模预计到2030年达4.4亿美元,2025–2030年复合增长率保持8.6%,技术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 [8] - 中国技术突破显著:有研集团镁基储氢模块循环寿命突破2000次,中科院BCC结构合金吸氢量达3.5wt%以上且2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超92% [8][9] - 中国专利申请量快速增长,覆盖材料设计、制备工艺及应用优化全链条,申请主体包括科研院所、高校及企业,形成协同创新格局 [9] 行业发展趋势 - 技术创新将聚焦新型多元合金体系研发,通过元素掺杂、纳米化处理优化动力学性能,并开发抗粉化、耐腐蚀表面处理技术以提升循环寿命 [10][11] - 产业布局通过企业并购重组加速整合,优势企业打造行业龙头,上下游企业构建协同链条,形成全产业链产业集群以释放规模效应 [10][12] - 国际竞争方面,行业将依托规模优势巩固市场,同时加大研发突破技术瓶颈,强化知识产权布局与国际标准参与度,融入全球产业链 [10][13][14]
北方稀土:看好未来稀土行业下游需求增长 稳中求进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证券时报网· 2025-08-29 21:10
公司业绩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188.66亿元 同比增长45.24%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31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1951.52% [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9.25亿元 同比增长12.52倍 [1] - 稀土金属产品产量同比增长28.1% 稀土功能材料产量同比增长16.65% 均创同期历史新高 [1] 行业需求前景 - 稀土下游磁材行业需求量最大增速最快 对稀土产品消耗量最为突出 [1] - 磁材需求量增幅在10%左右 预计2025年保持这一趋势 [1] - 风电 新能源汽车 人形机器人 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为下游需求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2] - 手机盖板 半导体 芯片将带动抛光粉产业发展 贮氢在储能背景下产生新增量 [2] - 永磁电机在"两重两新"政策推动下会有明显增长 [2] 产品价格走势 - 镨钕等主流产品价格稳定运行 国内需求对稀土市场形成有力支撑 [2] - 稀土市场整体活跃度好于上年同期 主流产品价格上行且成交量逐步扩大 [2] - 主流稀土产品价格较去年同期均有不同程度上涨 [2] - 产品价格主要受供需关系影响 市场预期也产生重要作用 [2] 公司战略布局 - 保证稀土原料供给能力同时拓展稀土功能材料供给 [1][3] - 做优做强钕铁硼磁性材料 抛光材料 储氢合金等稀土功能材料产业 [3] - 稳中求进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增加绿色低碳化产品出口占比 [1][3] - 通过并购重组 独资设立 合资组建等方式发展稀土功能材料产业 [3] - 形成磁性材料—稀土永磁电机的稀土终端应用布局 [3] 产品附加值 - 稀土功能材料属于定制化产品 具有更高技术含量和更复杂生产过程 [3] - 稀土功能材料销售附加值通常更高 [3] - 通过提高稀土产品附加值促进稀土元素平衡高值利用 [3]
2025中国氢博会:聚焦氢能产业,共促全球化发展
搜狐财经· 2025-08-15 17:37
展会基本信息 - 第十届中国国际氢能车船及加氢站设备展览会将于2025年9月19日至21日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新馆举行 [1] - 该展会已成为推动氢能产业国际合作与技术交流的重要平台 [1] - 展会自2016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九届 吸引了来自20多个国家的众多央企国企跨国企业及行业领军企业参展 [1] 展会规模与预期 - 本届展会预计展出面积将达到30000平方米 [1] - 预计吸引超过400家企业参展 观众人数预计将达到30000人次 [1] 氢能行业背景与战略地位 - 氢能被纳入国家能源战略体系 近年来陆续出台了从国家到地方的多层级氢能产业规划 [1] - 据预测到2050年氢能在中国终端能源体系中的占比将达到10%-15% 成为能源战略的关键组成部分 [1] - 氢能产业正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各方资源纷纷涌入 氢能市场的潜力亟待释放 [1] 展会展示范围与技术领域 - 展会将全面展示氢能产业链的最新技术和产品 涵盖制氢储氢运氢加氢燃料电池及关键部件等多个领域 [1] - 具体展示范围包括氢气制造设备重整技术多种工艺制氢生产设备等制氢设备技术与氢气供应 [2] - 展示氢气感应器储氢合金输氢管线等相关储运设备 [2] - 展示加氢反应釜加氢脱硫装置等加氢设备 [2] - 展示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商用车专用车等各类氢燃料汽车与其他交通工具 [2] - 展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碱性燃料电池等各类燃料电池系统及成果应用 [2] - 展示燃料电池电堆电极催化剂等关键部件和供应技术 [2] 同期活动与行业影响 - 展会将同期举办全球氢能创新应用高质量发展大会 为氢能行业带来产业合作与跨界融合的盛宴 [4] - 展会期间全球氢能领域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将齐聚一堂 共同探讨氢能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技术创新方向 [4] - 展会为参展商提供展示最新技术和产品的平台 为国内外氢能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搭建桥梁 [4]
“三招”破题矿山绿色转型
经济网· 2025-04-30 10:21
矿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 - 全球资源需求持续增长与环境保护要求日益严格背景下,矿业领域在风险抵御能力、产业结构、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存在问题 [1] - 锂、锑、煤炭等矿产品市场价格频繁波动,部分矿山企业经营困难 [1] 构建矿业风险预警体系 - 强化新质生产力赋能矿业全产业链韧性,以技术融合(AI、绿色技术)与数据驱动(智能化预警)为核心,实现风险防控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判"转型 [2] - 纵向延伸产业链,对冲价格波动风险,例如内蒙古白云鄂博稀土矿从单一开采转向生产稀土永磁材料、储氢合金等高附加值产品 [2] - 横向拓展产业协同,构建多元收入结构,例如甘肃金昌通过"矿业 + 新能源"模式,2023年新能源板块营收占比突破40% [2] - 数字技术赋能风险预警与决策优化,实现从"经验决策"到"算法治矿"的跨越 [3] 技术革新促进资源循环利用 - 以技术创新为引擎、制度创新为保障,依托新质生产力促进资源循环利用 [4] - 新矿业技术提高共伴生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精准识别和综合评价矿区内的主矿种及共伴生矿产 [5] - 尾矿资源化与产业协同消纳,通过光谱成像、AI数据分析等技术精准识别与资源化利用尾矿中有价元素 [5] - 废旧矿山设备再制造与金属再生,延长矿山装备服务年限 [5] 驱动矿业绿色转型 - 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通过政策创新(如资源税改革)与技术赋能(如生态价值核算),构建多方参与的融资与利益分配体系 [6] - 尾矿库生态修复与景观再造,采用光伏复绿等生态焕新手段,重塑尾矿库价值 [6] - 采空区地下空间再利用,结合地质条件与市场需求,构建可持续利用模式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