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固态储氢
icon
搜索文档
势银调研 | 氢启能源:聚焦AEM制氢与固态储氢双轨布局
势银能链· 2025-09-18 12:00
"宁波膜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为势银(TrendBank)唯一工商注册实体及收款账户 固态储氢是氢启能源的核心业务板块之一。其产品主要分为三类: 克级储氢瓶 ,主要应用于 两轮车、观光车等微交通场景, 年内已实现10,000个瓶体的销售 ,客户以国内为主,同时已 拓展欧洲和南美客户并实现销售; 千克级储氢模块 ,面向叉车、工程机械等工业应用场景, 今年已售出20余套; 吨级集装箱式储氢系统 目前处于项目跟进与商务洽谈阶段,拟应用于绿 电制氢—合成氨/甲醇项目中的氢气缓冲存储。 0.5~5 kg车载金属氢化物储氢系统 产能方面,氢启能源在成都建有一条小批量产线,用于支持产品的中试与初步商业化需求。公 司 固态储氢材料以AB2型合金为主 ,同时布局钛铁、钒系、AB5等其他材料体系。材料熔炼 生产通过外部合作完成,公司则专注于材料配方与应用设计。 1~30 kg 金属氢化物储氢装置 势银年会: 2025势银氢燃年会(1月6-8日,宁波) 点此报名 添加文末微信,加 储运 群 近日,势银(TrendBank)调研了一家固态储氢相关企业—— 氢启能源技术(成都)有限公司 ,就企业产品现状、进展、固态储氢及氢能行业发展展开 ...
一图了解固态储氢合金材料企业
势银能链· 2025-09-12 11:06
固态储氢技术分类与材料 - 固态储氢技术通过物理吸附或化学反应实现储氢 物理吸附材料包括碳纳米管、金属有机框架物(MOFs)、共价有机框架材料(COFs)等 化学储氢材料分为金属氢化物和非金属氢化物[2] - 金属氢化物是目前最具商业化前景的固态储氢路线 包括镁系、稀土系、钛系、锆系等 其中钛系应用最广泛 镁系合金(MgH₂)处于产业化初期阶段[2] 固态储氢合金材料企业布局 - 行业主要企业包括有研工研院、科力远、濮耐股份、横店东磁、圣元环保、佳邑永氢、浩运金能、安泰创明、颐能科技、氢宇新能、厦钨新能等 覆盖镁系、钛系等多种材料类型[4] - 洛达氢能、睿分科技等企业也有布局固态储氢材料 但未公开具体材料类型[4] 固态储氢应用场景与优势 - 固态储氢在常温常压下安全运行 避免高压容器爆破风险 省去极低温储运的复杂设备和能耗问题 适用于氢能两轮车、观光巴士、叉车等中小型动力场景 部分领域已初步实现商业化应用[4] 氢能两轮车市场现状与前景 - 全国累计投放氢能两轮车约17,000辆 2025年1-9月投放7,000余辆 预计2025年全年投放量将超过15,000辆 主要分布在北京、四川、广东、江苏等地区[5] - 固态储氢两轮车市场前景可期 预计2030年规模将超过30亿元[5]
氢启能源微交通用固态储氢瓶批量交付
势银能链· 2025-07-17 11:09
公司动态与项目进展 - 2025年7月完成"微交通用固态储氢瓶"首次规模化交付,产品通过半年长测及第三方检测,符合国家标准[5] - 2025年7月获批成都市重点研发项目(氢能领域唯一立项),获580万元资助[7] - 2025年7月中标哈尔滨工业大学固态储氢系统项目,经多轮评审胜出[9][10] - 2025年6月持续获得徐工集团氢能叉车订单,技术延伸至工程车辆/船舶动力领域[12] - 2025年5月与波兰企业签署产品及海外代理合同,启动国际化战略[14] - 2025年5月签订国内最大规模共享氢电车储氢装置合同(3000只),产品已投入交付[17] - 2025年4月中标云南电网氢储能项目,突破央国企/科研院所竞争[18][19] - 2025年3月落地南方电网"电-氢-电"氢储能示范项目[21] - 2025年1月启动西藏高海拔光伏-氢耦合项目,样机测试中[23] - 2025年上半年累计签署34份商业化合同,金额超2000万元[24] 产品与技术优势 - 固态储氢瓶采用合金材料储氢,储氢量0.39L-2.0L,集成阀门系统实现安全供氢[31] - AEM电解制氢已形成2.5KW-10KW级产品线,2025年将发布百千瓦级新品[19] - 氢储能系统覆盖电网、微电网及高海拔场景,技术指标获第三方认证[5][19][23] 市场定位与战略 - 聚焦氢能两轮车市场,产品单价6000-8000元,运营1-1.5年可回收成本[28] - 共享氢电车商业模式突破补贴依赖,已在全国部署超6000辆[27][28] - 同步开拓国内国际双市场,推动"成都造"氢能产品全球化[14][24] 公司概况 - 成立于2023年10月,注册资本110万元,总部位于成都[34] - 核心技术团队拥有20年制氢/储氢经验,具备材料-工艺-产品全链研发能力[34] - 已建成4000平米研发生产基地,年产1000套氢储能装置[5][34]
零碳登场,续航开挂!北方稀土氢能电动两轮车上线
内蒙古日报· 2025-07-15 17:00
氢能电动两轮车上线 - 由北方稀土贮氢公司主导开发的氢能电动两轮车正式上线,相比传统电动车续航提升1.5倍,实现完全零碳排放 [1][3] - 氢燃料电动两轮车采用固态储氢瓶,储氢量80至90克,续航90公里以上,抗低温性能强劲,严寒天气亦能畅行无阻 [3][4] - 首批20辆氢能电动两轮车已投放到北方稀土冶炼分公司,7月底还将有30辆在包钢集团内部试运行,后续计划在包头市扩大投放范围 [6] 固态储氢技术突破 - 北方稀土贮氢公司成功研发吸氢量高、吸放氢反应速率快、热管理高效的固态储氢合金产品,突破储氢装置在工程应用中的实际难题 [4] - 公司创新采用自主研发与合作开发双轮驱动模式,攻克储氢-放氢关键技术瓶颈,解决北方干燥环境下燃料电池堆效率下降导致续航骤减问题,将续航从不足10公里提升至90公里以上 [4][6] 氢能产业发展规划 - 北方稀土贮氢公司持续深耕氢能领域,着力培育氢能产业生态,优先开展试点示范,打响"北稀氢能"品牌 [6] - 公司此前牵头研发全国首台套固态储氢系统示范装置,为工业用氢提供高效、可靠的氢气回收再利用"稀土方案" [6] - 公司全力打造"稀土+氢能"特色品牌,为包钢集团和北方稀土打造绿色工厂提供"贮氢装备" [6]
北方稀土: 北方稀土关于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召开情况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5-30 19:21
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92.8亿元,同比增长61.19%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3亿元,同比增长727.3%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3亿元,同比增长11622.98% [2] - 稀土氧化物生产量0.57万吨,同比增长33.99%,销售量1.06万吨,同比增长57.61% [2] - 稀土盐类生产量3.74万吨,同比增长1.25%,销售量3.21万吨,同比增长52.95% [2] - 稀土金属生产量1.21万吨,同比增长56.50%,销售量1.13万吨,同比增长46.55% [2] - 磁性材料生产量1.64万吨,同比增长40.88%,销售量1.62万吨,同比增长46.63% [2] - 储氢材料生产量0.05万吨,同比增长21.33%,销售量0.05万吨,同比增长20.79% [2] 生产经营 - 科学组产,灵活调整原料配置,稀土冶炼分离产品、稀土金属及功能材料产量同比增长 [3] - 调整优化冶炼分离产线结构,提升单镧、单铈生产能力 [3] - 推行新品种稀土产品研产销一体化机制,实现12款新开发固态储氢材料批量化生产与销售 [3] - 深化营销模式创新,主要产品销量同比增长 [3] - 优化完善差异化定价新机制,提升产品价格掌控力和市场影响力 [3] - 拓展合规贸易渠道,稀土产品贸易收入同比增加 [3] 行业前景 - 稀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国家实施一系列整合优化资源配置 [4] - 国家提出在内蒙古建设全国最大的稀土新材料基地和全球领先的稀土应用基地 [6] - 稀土上游供给将呈现持续稳步增长态势,促进上下游产业健康协调发展 [6] - 技术创新将引领、支撑和赋能稀土行业高质量发展 [7] - 《稀土管理条例》为行业规范有序发展提供法规保障 [7] - 稀土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将持续高速发展,带动产业保持高速增长 [8] 公司战略 - 布局磁性材料、抛光材料、储能材料、催化助剂、高纯金属与合金、光功能材料六大产业 [8] - 巩固提升全产业链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扩大收入和利润贡献率 [8] - 绿色冶炼升级改造项目一期工程已投用,二期工程计划2025年下半年开工建设 [9] - 项目通过打造自动化生产线提升智能化水平,实现优质高效生产 [10] - 积极布局固态储氢领域,开展示范推广应用 [12] - 密切关注国内外稀土产业发展动向,结合国家政策开展相关工作 [11] 其他信息 - 2025年一季度稀土行业上市公司整体盈利且同比实现不同幅度增长 [5] - 公司中重稀土产品2024年产量为4000多吨,基本保持产销平衡 [14] - 白云鄂博矿的中重稀土总量约几十万吨 [14] - 主要出口产品为镨钕、镧铈、氧化钆、氧化铽、氧化钇等,出口到日本、美国、德国等地 [13]
固态储氢中小型应用优势明显,材料/成本仍是拦路虎
势银能链· 2025-05-07 13:32
固态储氢技术概述 - 固态储氢技术通过物理吸附或化学反应实现储氢,物理吸附利用高比表面积材料如碳纳米管、MOFs、COFs等,化学储氢则通过金属键或共价键生成金属氢化物或非金属氢化物 [3] - 金属氢化物是目前最具商业化前景的路线,包括镁系、稀土系、钛系、锆系等,其中镁系合金(MgH₂)处于产业化初期阶段 [3] 固态储氢应用优势 - 常温常压运行特性使其在氢能两轮车、观光车、叉车等中小型应用中具有优势,已初步实现商业化 [7] - 无需高压容器或复杂温控设备,模块化设计支持快速更换,降低基础设施投入和运营能耗成本 [7] - 国内布局企业包括氢枫、厚普股份、雄韬股份等30余家,覆盖材料研发至系统集成全产业链 [7] 2025年固态储氢领域动态 - 艾氢技术完成A轮融资,启动镁基固态储氢技术研发中心,配备材料、能源等多系统测试平台 [8] - 上汽集团与捷氢科技推出首款低压常温固态储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储氢模组释放30%有效空间,成本大幅下降 [8][9] - 中电工研与国家电投联合交付全球首个48000标方钛系固态储氢撬块,储氢密度提升40%,获47项专利 [9] - 富德金煜千吨级镁基储氢材料项目进入设计阶段,采用"一锅法"连续化生产工艺 [9] - 中联重科公开储氢合金性能预测专利,加速车辆领域应用 [10] - 广州备案200MW/800MWh氢储能电站,采用96套8000Nm³固态储氢装置 [10] - 富德金煜百吨级氢化镁生产线投产,年产能150吨,释氢量>7wt% [10] - 安庆轩达建成3000吨柔性生产线,可生产稀土基、钛锰基等4类储氢合金 [11] 固态储氢面临的挑战 - 材料层面:吸放氢动力学慢需高温(如镁基需300℃以上),实际密度低于理论值,部分材料易氧化且循环寿命短 [13] - 系统层面:需配套加热/冷却装置,集成复杂度高导致成本上升 [13] - 标准层面:国内缺乏容器设计及安全标准,产品认证困难 [13] - 经济性层面:材料制备依赖进口稀土元素,单位储氢成本高于高压气态储氢 [13] 未来展望 - 钛铁合金等低成本材料量产及模块标准化有望推动固态储氢在乘用车、重卡等领域的渗透,成为氢能运输"最后一公里"关键技术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