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通信电芯片
搜索文档
证监会同意优迅股份上交所IPO注册
智通财经网· 2025-10-24 17:27
公司上市与募资 - 中国证监会已同意厦门优迅芯片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注册 [1] - 公司本次IPO的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拟募集资金总额为8.09065亿元人民币 [1] 公司业务与行业地位 - 公司是国内光通信领域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专注于光通信前端收发电芯片的研发、设计与销售 [3] - 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光模组中,应用场景覆盖接入网、4G/5G/5G-A无线网络、数据中心、城域网和骨干网等领域 [3] 核心技术能力 - 公司在光通信电芯片设计领域形成完备核心技术体系,在收发合一、高速调制、光电协同等关键领域实现国产化技术突破 [3] - 公司具备深亚微米CMOS、锗硅Bi-CMOS双工艺设计和集成研发能力,掌握全套带宽拓展、阻抗匹配、信号完整性补偿等技术 [3] - 公司目前已实现155Mbps至100Gbps速率光通信电芯片产品的批量出货 [3] 产品研发与布局 - 公司正在积极研发50G PON收发芯片、400Gbps及800Gbps数据中心收发芯片、4通道128Gbaud相干收发芯片等系列新产品 [3] - 新产品布局还包括FMCW激光雷达前端电芯片和车载光通信电芯片 [3]
2家过会!优迅股份二次上会过关!
IPO日报· 2025-10-15 21:00
IPO审核结果 - 2025年10月15日,昂瑞微和优迅股份两家公司的科创板IPO申请均获上交所上市委审核通过 [1] - 优迅股份曾于2025年9月19日被暂缓审议,此次为二次上会并获得通过 [2][11] - 2025年截至目前,上交所共审核25家IPO企业,22家通过,2家暂缓审议,1家取消审核 [3] 昂瑞微公司概况与审核关注点 - 公司是专注于射频、模拟领域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主营射频前端芯片、射频SoC芯片等 [8] - 2022年至2024年及2025上半年,公司营收分别为9.23亿元、16.95亿元、21亿元、8.44亿元,但归母净利润持续为负,分别为-2.9亿元、-4.5亿元、-6470.92万元、-4029.95万元,尚未盈利 [8] - 上市委关注主要业务是否具备成长性及持续经营能力,并要求说明2024年与主要经销商相关产品销售大幅增加的合理性 [7] - 实际控制人钱永学在上市前合计控制公司62.4309%的表决权 [9] 优迅股份公司概况与审核关注点 - 公司是国内光通信领域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专注于光通信前端收发电芯片的研发、设计与销售 [13] - 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3.39亿元、3.13亿元、4.11亿元、2.3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81亿元、0.72亿元、0.79亿元、0.47亿元 [13] - 上市委首次上会时关注毛利率持续下滑风险、经营业绩可持续性、实控人控制权稳定性及股份支付会计处理合规性 [12][13]
优迅股份:科创板IPO成功过会,斩获光通信电芯片领域第一股
证券时报网· 2025-10-15 20:05
IPO审核结果 - 厦门优迅芯片股份有限公司于2025年10月15日成功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委员会审议,符合发行、上市及信息披露要求 [1] 公司资质与技术实力 - 公司是光通信电芯片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并获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和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 [1][2] - 2022至2024年累计研发投入超过2.16亿元人民币,占营业收入比例达20.34% [2] - 截至2024年底,研发人员占比57.04%,81名研发人员中超过三分之一拥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 [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拥有已授权专利114项,其中发明专利83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32项 [2] - 公司独立或牵头承担了科技部、工信部等多项国家级科研攻关项目 [2] 产品布局与市场地位 - 公司产品覆盖155Mbps至100Gbps速率,是国内少数能提供全速率、全应用场景光通信电芯片解决方案的企业 [2][4] - 公司10G及以下速率产品在2024年的市场占有率稳居中国第一、世界第二 [4] - 公司掌握深亚微米CMOS和锗硅Bi-CMOS双工艺设计能力,并构建了7大核心技术集群、21项核心技术 [4] 研发策略与未来规划 - 公司采用“量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研发策略 [4] - 当前在研项目覆盖高端场景,包括50G PON收发芯片、400Gbps/800Gbps数据中心收发芯片以及4通道128Gbaud相干收发芯片 [4] - 公司成立20多年来始终聚焦光通信电芯片细分领域,拒绝多元化诱惑 [3] 行业机遇与增长动力 - 光通信电芯片尤其是高端产品国产化率较低,为公司提供了国产替代的机遇 [5] - 人工智能、智能智算中心等应用场景爆发,推动400G/800G光模块需求激增 [5] - 运营商推动家庭网关从千兆向万兆升级,50G PON应用场景开始试点,FTTR方案加速落地带动家庭侧芯片需求 [5] - 智能驾驶向L3/L4级演进,将释放对大带宽、低延迟传输的需求,车载激光雷达与车载光通信电芯片市场空间可期 [6] - 5G向5.5G升级以及6G标准推进,将为公司无线通信配套电芯片业务提供长期支撑 [6] 发展战略与竞争策略 - 公司与光芯片厂商合作推出“光电合一”解决方案,并提供测试指标对比、功耗优化等增值服务 [6] - 此次IPO募集资金将投向数据中心、车载等核心项目,旨在深化研发和加速国产替代进程 [6]
优迅股份科创板IPO过会,加速光通信电芯片国产替代
证券时报网· 2025-10-15 19:52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厦门优迅芯片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光通信前端收发电芯片的研发、设计与销售,是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1] - 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光模组,应用场景涵盖接入网、4G/5G/5G-A无线网络、数据中心、城域网和骨干网 [1] - 在10Gbps及以下速率产品细分领域,公司市场占有率位居中国第一,世界第二 [2] - 公司产品性能和技术指标实现对国际头部电芯片公司同类产品的替代,成功打入全球众多知名客户供应链体系 [2] 技术与产品布局 - 公司形成了完备的核心技术体系,在收发合一、高速调制、光电协同等关键领域实现国产化技术突破 [2] - 公司具备深亚微米CMOS、锗硅Bi-CMOS双工艺设计和集成研发能力,掌握全套带宽拓展、阻抗匹配、信号完整性补偿等技术 [2] - 目前已实现155Mbps~100Gbps速率光通信电芯片产品的批量出货 [2] - 正在积极研发50GPON收发芯片、400Gbps及800Gbps数据中心收发芯片、4通道128Gbaud相干收发芯片、FMCW激光雷达前端电芯片、车载光通信电芯片等系列新产品 [2] - 公司的单通道25G电芯片及4通道100G电芯片已在数据中心、5G无线传输等关键领域实现批量应用 [3] 行业背景与市场机遇 - 光通信电芯片是光通信光电协同系统的神经中枢,作为光模组的关键元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整个光通信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1] -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光器件、光模块生产基地,在2024年全球光模块厂商排名前十强中,中国企业占据七席,市场主导地位显著 [2] - 然而光通信电芯片的发展相对不平衡,是我国光通信产业链薄弱的一环,尤其在25G速率以上的市场自给率极低,下游厂商高度依赖境外进口 [2][3] - 按收入价值统计,在25G速率及以上的光通信电芯片领域,中国厂商仅占全球市场7% [3] 财务表现与IPO募资 - 2023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3.13亿元、4.11亿元和2.38亿元,净利润为7208.35万元、7786.64万元和4695.88万元 [3] - 本次IPO拟募资8.09亿元,拟投入下一代接入网及高速数据中心电芯片开发及产业化项目、车载电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800G及以上光通信电芯片与硅光组件研发项目 [3] - 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紧密围绕公司主营业务,与公司未来战略发展规划相符,旨在增强研发实力,丰富产品组合,提升核心竞争力 [3]
优迅股份科创板IPO已问询 拟募资8.89亿元
智通财经网· 2025-10-10 07:11
公司上市与募资计划 - 公司申请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 审核状态已变更为"已问询" 由中信证券担任保荐机构 [1] - 公司计划通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为8.89亿元人民币 [1] - 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三个主营业务相关项目 包括下一代接入网及高速数据中心电芯片项目(总投资4.678亿元)、车载电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总投资1.691亿元)、800G及以上光通信电芯片与硅光组件研发项目(总投资1.722亿元) [3] 公司业务与技术定位 - 公司是国内光通信领域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专注于光通信前端收发电芯片的研发、设计与销售 [1] - 光通信电芯片是光通信光电协同系统的"神经中枢" 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光模组中 覆盖接入网、4G/5G/5G-A无线网络、数据中心、城域网和骨干网等场景 [1] - 公司在光通信电芯片设计领域形成完备核心技术体系 在收发合一、高速调制、光电协同等关键领域实现国产化技术突破 具备深亚微米CMOS、锗硅Bi-CMOS双工艺设计和集成研发能力 [1] 产品组合与市场地位 - 公司产品速率覆盖155Mbps至100Gbps 并已实现批量出货 同时正在研发50G PON、400Gbps及800Gbps数据中心收发芯片、相干收发芯片、激光雷达及车载光通信电芯片等新产品 [2] - 公司产品性能和技术指标可实现对国际头部电芯片公司同类产品的替代 已成功打入全球众多知名客户供应链体系 [2] - 根据ICC数据 2024年度公司在10Gbps及以下速率产品细分领域的市场占有率位居中国第一 世界第二 [2] 公司财务状况 - 公司2022年度、2023年度、2024年度及2025年1-6月营业收入分别约为3.39亿元、3.13亿元、4.11亿元、2.38亿元人民币 [3] - 公司同期净利润分别为8139.84万元、7208.35万元、7786.64万元、4695.88万元人民币 [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公司资产总额为8.45亿元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7.82亿元 资产负债率(合并)为7.50% [5] - 公司2025年1-6月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047.10万元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6.23% [5]
内斗争权15年!毛利率持续下滑,要闪奔上市!
IPO日报· 2025-09-19 08:34
上市进程与募资用途 - 上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定于9月19日审核公司的科创板首发上市申请 [1] - 从IPO申请受理至上会仅相隔不到3个月 完成两轮问询回复 审核速度极快 [1] - 本次IPO由中信证券保荐 拟募集资金约8亿元 用于下一代接入网及高速数据中心电芯片开发及产业化项目、车载电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1] 公司治理与股权历史 - 公司创始人之间因经营分歧存在长达十五年的权力斗争 期间有近9年时间公司无实际控制人 有4年时间公司未召开董事会 [4][8] - 斗争主要围绕创始人柯炳粦与Ping Xu展开 2013年至2022年11月为公司无实控人阶段 多项关键议案因Ping Xu反对无法通过 [7][8] - 2022年权力争夺分出结果 Ping Xu投赞成票同意柯炳粦兼任总经理 其本人通过配偶控制平台拥有公司6.50%表决权 [9] - 目前柯炳粦、柯腾隆父子为实控人 合计控制公司27.13%表决权 但公司股权分散 无控股股东 [10] - 发行后实控人控制表决权比例将稀释至20.35% 存在控制权变更风险 [10] 经营业绩表现 -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存在明显波动 分别为33907.23万元(2022年)、31313.34万元(2023年)、41055.91万元(2024年)、23849.87万元(2025年1-6月) [13] - 扣非净利润同样波动显著 分别为9573.14万元(2022年)、5491.41万元(2023年)、6857.10万元(2024年)、4168.69万元(2025年1-6月) [13] - 2025年1-6月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增速低于主要下游客户 公司解释原因为应用领域、国产化进程差异等 [14] 毛利率与研发投入 - 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呈现持续下滑趋势 分别为55.26%(2022年)、49.14%(2023年)、46.75%(2024年)、43.48%(2025年上半年) [15] - 毛利率持续低于境外同行平均值(如65.03% vs 55.26% in 2022) 且下滑幅度更大 变动趋势与境内同行存在差异 [17] - 公司产品结构以10Gbps及以下产品为主 25Gbps及以上速率产品处于逐步渗透拓展阶段 [17] - 研发费用率从2022年的21.14%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5.81% 同期同行业上市公司均值分别为21.74%、31.65%、31.45%、24.54% 公司研发投入强度已低于同行业水平 [17] 行业与公司定位 - 公司是国内光通信领域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专注于光通信前端收发电芯片的研发、设计与销售 [12] - 光通信电芯片是光通信系统的关键元器件 性能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 [12] - 公司产品应用于接入网、4G/5G/5G-A无线网络、数据中心、城域网和骨干网等领域 [13]
新易盛的芯片供应商冲击IPO,中国移动参投,来自福建厦门
36氪· 2025-09-16 07:20
公司概况 - 厦门优迅芯片股份有限公司将于2025年9月19日接受科创板IPO审议 由中信证券担任保荐人 [1] - 公司成立于2003年2月 2024年5月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 总部位于厦门软件园 [2] - 实际控制人经历两次变更 2022年11月柯炳粦、柯腾隆父子通过确认函成为新任实控人 [3][4] - 发行前柯炳粦父子合计控制公司27.13%表决权 公司股权分散无控股股东 [5] - 柯炳粦曾任厦门大学法律系教师 2003年联合创办公司前身厦门科芯微 [5] 业务与技术 - 专注于光通信前端收发电芯片研发设计销售 采用Fabless模式 [6] - 主要产品包括激光驱动器芯片、跨阻放大器芯片、限幅放大器芯片和光通信收发合一芯片 [10] - 产品以10Gbps及以下为主 25Gbps及以上速率产品处于渗透拓展阶段 [10] - 产品应用于光模组 覆盖接入网、4G/5G/5G-A无线网络、数据中心等领域 [13] - 前十大光模块厂商相关收入占比超过60% 客户包括新易盛、长飞光纤、华工正源等 [13]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39亿元、3.13亿元、4.11亿元 2025年1-6月为2.38亿元 [15] - 同期扣非净利润分别为9573.14万元、5491.41万元、6857.10万元、4168.69万元 [15] - 2023年光通信收发合一芯片收入下降2003.72万元导致总收入下滑 [17] - 主营业务毛利率从2022年55.26%持续下降至2025年1-6月43.48% [18] - 研发费用率从2022年21.14%下降至2025年1-6月15.81% [19] - 应收账款账面余额2023年末达1.34亿元 占营业收入42.67% [20] 行业地位与市场 - 在10Gbps及以下速率产品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约28% 位居中国第一世界第二 [26] - 2024年全球电信侧光通信电芯片市场规模18.5亿美元 数据中心侧20.9亿美元 [23] - 预计2029年数据中心侧市场规模将达60.2亿美元 复合年增长率23.60% [23] - 25G速率以上市场中国厂商仅占全球7% 下游高度依赖进口 [28] - 行业将受益于AI数据中心建设 但受半导体周期影响明显 [1][28]
优迅芯片冲击IPO!为新易盛的供应商,毛利率持续下滑
格隆汇· 2025-09-15 17:35
公司上市进展 - 上交所上市委定于9月19日召开2025年第37次审议会议 审议厦门优迅芯片科创板IPO首发事项 由中信证券担任保荐人 [1] 公司控制权与股权结构 - 公司实控人经历过两次变更 2003年2月至2013年1月实控人为Ping Xu 后因经营理念分歧发生诉讼纠纷 [4] - 2013年1月至2022年11月公司处于无控股股东、无实控人状态 [4] - 2022年11月柯炳粦、柯腾隆父子通过《确认函》成为新任实控人 [5] - 本次发行前柯炳粦、柯腾隆合计控制公司27.13%表决权 为实际控制人 但公司认定无控股股东因股权分散单一股东表决权未超30% [6][7] 公司业务与产品 - 公司专注于光通信前端收发电芯片的研发、设计与销售 采用Fabless模式 [9] - 主要产品包括激光驱动器芯片、跨阻放大器芯片、限幅放大器芯片、光通信收发合一芯片 [12] - 产品以10Gbps及以下为主 25Gbps及以上速率产品处于逐步渗透阶段 [12] - 产品应用于光模组中 覆盖接入网、4G/5G/5G-A无线网络、数据中心、城域网和骨干网等领域 [15] - 前十大光模块厂商、通信设备厂商相关收入占比超60% 客户包括新易盛、长飞光纤集团、武汉华工正源等 [15] 财务表现 - 2022年、2023年、2024年、2025年1-6月营业收入分别为3.39亿元、3.13亿元、4.11亿元、2.38亿元 [19] - 同期扣非净利润分别为9573.14万元、5491.41万元、6857.10万元、4168.69万元 [19] - 2023年光通信收发合一芯片收入下降2003.72万元导致总收入下滑 [21] - 主营业务毛利率连续下降 从2022年55.26%降至2025年1-6月43.48% [22] - 研发费用率呈下降趋势 报告期内分别为21.14%、21.09%、19.10%、15.81% [23] - 应收账款账面余额报告期各期末分别为6453.06万元、1.34亿元、1.15亿元、1.29亿元 占营业收入比例最高达54.25% [24] 行业市场空间 - 2024年全球电信侧光通信电芯片市场规模18.5亿美元 数据中心侧市场规模20.9亿美元 [27] - 预计2029年数据中心侧市场规模达60.2亿美元 复合年增长率23.60% [27] - 2024年车载激光雷达市场规模8.61亿美元 [29] - 公司在10Gbps及以下速率产品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约28% 位居中国第一世界第二 [29] - 25G速率及以上光通信电芯片领域中国厂商仅占全球市场7% [33] 行业发展机遇 - 行业将受益于AI数据中心建设 具备想象空间 [1][33] - 光纤传输正逐步取代传统电缆传输成为全球信息网络主导方式 [26] - 汽车光电子、激光雷达、自动驾驶、具身智能等成为新兴应用机会 [29]
本周5只新股申购,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龙头将登陆A股
证券时报网· 2025-09-15 08:29
本周新股申购安排 - 本周共有5只新股申购 其中深证主板1只 创业板3只 北交所1只 [1] - 9月15日创业板新股联合动力申购 9月16日创业板新股建发致新及北交所新股锦华新材申购 9月19日深证主板新股瑞立科密及创业板新股云汉芯城申购 [8][9] 联合动力(301656)详细情况 - 发行价12.48元/股 发行市盈率32.87倍 高于行业平均市盈率28.3倍 [2] - 为汇川技术体系内运营新能源汽车电驱和电源系统的唯一主体 具备完整车规级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体系 [1][2] - 2024年在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中 电控和电机市场均占据第三方供应商之首 总排名均位居第二 驱动总成市场和车载充电机市场分别排名第四和第八 [2] - 客户覆盖理想汽车 奇瑞汽车 吉利汽车 长城汽车等超过40家主机厂客户的170余款车型 [2] - 本次IPO募资总额36.01亿元 投向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生产建设 研发中心建设及数字化系统建设项目 [2] 其他申购新股基本信息 - 建发致新(301584)为全国性高值医疗器械流通商 主要从事医疗器械直销及分销业务 拟募资4.84亿元 [3] - 锦华新材(920015)发行价18.15元/股 发行市盈率11.95倍 低于行业平均市盈率27.01倍 [2] - 瑞立科密(001285)从事机动车主动安全系统相关核心部件研发生产 产品涵盖ABS ESC EBS EPB ECAS等系统 [3] - 云汉芯城(301563)为电子元器件分销与产业互联网融合企业 聚焦中小批量电子元器件需求 拟募资5.22亿元 [4] 本周IPO上会公司情况 - 共计3家公司IPO上会 包括科创板优迅股份 创业板新广益及深证主板元创股份 [5] - 优迅股份为光通信电芯片领域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拟募资8.89亿元 [6] - 新广益专注于高性能特种功能材料研发生产 主要产品为抗溢胶特种膜和强耐受性特种膜 拟募资6.38亿元 [6] - 元创股份为橡胶履带行业企业 国内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 拟募资4.85亿元 [7] 相关ETF产品表现 - 食品饮料ETF(515170)近五日涨0.49% 市盈率21.3倍 份额减少3000万份至79.6亿份 资金净流出4515.4万元 [11] - 游戏ETF(159869)近五日涨10.46% 市盈率45.43倍 份额增加9800万份至53.1亿份 资金净流出1亿元 [12] - 科创半导体ETF(588170)近五日涨2.64% 份额减少1200万份至5.1亿份 资金净流入689万元 [13] - 云计算50ETF(516630)近五日涨4.47% 市盈率123.85倍 份额减少300万份至3.7亿份 资金净流入159.8万元 [14]
优迅股份IPO隐忧:毛利水平“两连降”,研发费用率不及行业均值
搜狐财经· 2025-07-18 19:49
公司概况 - 厦门优迅芯片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IPO审核状态变更为"已问询",中信证券为保荐机构 [1] - 公司成立于2003年2月,是中国首批专业从事光通信前端高速收发芯片的设计公司,现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参与制定数十项国家及行业标准 [3] - 公司在光通信电芯片设计领域形成完备核心技术体系,实现155Mbps至100Gbps速率产品批量出货,10Gbps及以下速率产品中国市场占有率第一、全球第二 [6]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39亿元、3.13亿元(同比下滑7.65%)、4.1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139.84万元、7208.35万元(同比下滑8.02%)、7786.64万元 [9] - 主营业务毛利率连续两年下滑,从2022年55.26%降至2024年46.75%,主要受原材料涨价(晶圆采购单价三年上涨40.19%)和产品售价下降(收发合一芯片单价从2.66元/颗降至2.49元/颗)双重挤压 [13][15][16]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骤降93.24%至391.3万元,占净利润比例从80.34%降至5.03%,存货账面价值达1.75亿元占流动资产32.55% [17][19][20] 研发投入 - 2022-2024年研发投入累计2.16亿元,研发费用率分别为21.14%、21.09%、19.10%,低于行业平均值31.65%、31.45%、21.74% [7][8] - 公司解释研发费用率差异主要因裕太微异常值影响,剔除后行业均值为19.38%-22.93%,但Macom、盛科通信等同行仍显著高于公司 [8][9] 产品与市场 - 2023年核心产品销量下滑:收发合一芯片8266.58万颗(-3.04%)、限幅放大器477.43万颗(-16.87%)、激光驱动器116.73万颗(-53.37%) [11] - 2024年跨阻放大器芯片销量增长133.17%,收发合一芯片增长27.88%,受益于运营商"千兆+FTTR"升级需求 [12] - 25G以上速率芯片国产化率极低,公司正布局50G PON收发芯片、车载光通信芯片等高附加值产品 [6] 股权结构 - 创始人柯炳粦直接持股10.92%并通过科迅发展间接持股4.59%,其子柯腾隆通过员工持股平台控制11.63%,合计控制27.13%股权 [22] - IPO后实际控制人表决权比例将稀释至20.35%,存在控制权变动风险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