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轴IMU

搜索文档
半导体公司,各寻出路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8-13 09:38
半导体行业现状与挑战 - 行业正经历多重压力考验,包括IPO通道收紧、资本退出路径受限、竞争白热化及市场下行,腰部中小企业面临生存挑战 [2] - 2022年下半年起行业进入下行周期,企业业绩承压、上市难度攀升,一级市场投资不确定性加剧,步入"资本寒冬" [2] - 中低端芯片市场沦为恶性竞争红海,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小型企业逐渐"暴雷" [2] 企业突围策略 - 腰部企业通过开源节流储备资金,并探索"抱团取暖",与上市公司或跨界企业开展资本合作 [3] - 被并购、跨界合作、"借壳上市"成为行业新趋势,矽睿科技、万通发展、绿通科技等案例凸显转型路径 [4][13][22] 矽睿科技借壳上市案例 - 多次IPO未果后,通过收购安车检测6.43%股份并获13.57%表决权委托,以3.22亿元成本控股市值60亿元上市公司 [4][5][7][8] - 公司为MEMS智能传感器企业,产品覆盖智能汽车、消费电子等赛道,但未盈利且两度IPO失败 [9] - 此前以6.83亿元转让子公司股份缓解资金压力,此次借壳旨在解决投资人退出诉求并抢占车规MEMS市场先机 [10][12] - 安车检测2024年营收4.48亿元(同比降3.05%)、净亏2.27亿元(同比降幅超200%),为矽睿科技提供低价入主机会 [10] 万通发展跨界布局芯片 - 拟投资8.54亿元控股数渡科技62.98%,切入高速互联芯片赛道,标的公司PCIe5.0交换芯片填补国内空白 [13][17] - 数渡科技2024年营收3238万元、净亏1.3788亿元,但所处全球PCIe交换芯片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达135.3亿美元 [18] - 万通发展2024年净亏4.57亿元,传统地产业务承压,此次交易为其向数字科技转型关键一步 [19][20] 绿通科技收购大摩半导体 - 以5.3亿元收购大摩半导体51%股权,切入半导体前道量检测设备领域,标的2024年营收2.78亿元、净利6491万元 [22][26] - 大摩半导体客户包括中芯国际、台积电等,产品支持14nm制程,契合国产替代需求 [26][27] - 绿通科技2024年营收8.31亿元(同比降23.15%),收购旨在突破主业困局,交易含三年累计净利不低于2.4亿元业绩承诺 [26][28] 行业整合趋势与挑战 - 跨界收购兴起反映半导体技术应用拓展,催生多行业融合创新,但同行整合屡屡失败(如英集芯收购辉芒微等) [31][32] - 同行整合折戟主因估值分歧(如辉芒微高估值要求)、行业周期风险及技术协同难题 [34] - 跨界整合需平衡估值、周期风险与协同价值,技术融合与资源整合成关键挑战 [35][37]
又一芯片巨头矽睿科技拟“曲线上市”,买壳细节曝光
新浪财经· 2025-08-07 12:15
交易方案 - 矽睿科技通过"股权受让(6.43%)+表决权委托(13.57%)"方式合计获得安车检测20%表决权,成为控股股东 [3] - 交易分两阶段:第一阶段以3.22亿元收购6.43%股份(1472.24万股,每股21.84元,较停牌前26.01元折价17%),第二阶段通过表决权委托获得13.57%控制权 [4] - 交易完成后安车检测实际控制人由贺宪宁变更为"无实际控制人"状态 [5] 交易特点 - 控制权转让价格出现17%折价,打破A股传统30%-100%溢价惯例,反映新旧产业转型背景下壳资源价值重估 [7] - 本次收购主体为矽睿科技(资产方)而非其创始人,打破传统"创始人买壳后注入资产"模式,可能增加后续资产下沉难度 [9][10] - 矽睿科技为MEMS传感器领域领先企业,产品涵盖六轴IMU、加速度计等,应用于智能汽车、消费电子等领域,2023年启动IPO辅导但进展缓慢 [11][12] 后续操作难点 - 资产注入可能面临会计反向收购风险:若矽睿科技财务指标远超安车检测(目前营收4亿级),财报需以矽睿科技为延续主体 [15][16] - 未来三年内若注入资产规模达上市公司100%以上可能触发借壳上市认定,需符合《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监管要求 [17] - 2024年矽睿科技曾以6.83亿元出售磁传感器子公司麦歌恩给纳芯微,显示其资本运作活跃 [13]
20cm涨停只是开始?矽睿科技“买壳”安车检测,年内翻倍风险水位已高
搜狐财经· 2025-08-06 21:37
公司股权变动 - 矽睿科技拟协议收购安车检测实控人贺宪宁持有的6.43%股份,并将在剩余13.57%股份解禁后完成收购,最终持股比例达20%成为控股股东 [2][4] - 交易完成后矽睿科技将获得安车检测20%表决权,为自身核心资产登陆资本市场铺路 [2] - 贺宪宁当前持股25.72%且44,167,264股为限售股,摩根大通等机构投资者合计持股约5.5% [5] 收购方背景 - 矽睿科技为上海MEMS传感器企业,六轴IMU产品已在无人机领域放量,融资估值达60亿元但两度IPO未果 [2] - 公司2024年剥离磁传感业务回笼现金近7亿元,股东包括上海联和投资(上海市国资委全资)、国家大基金参与的超越摩尔基金等 [6][7] - 尚未实现盈利但身披智能汽车、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热门概念 [2][10] 被收购方现状 - 安车检测因机动车检测政策放宽及新能源车冲击,股价从2015年高点79.63元跌至8.15元,转型新能源检测设施未达预期 [7][9] - 停牌前一日股价大涨11.87%,复牌后20cm涨停,年内股价已翻番 [2] 行业格局与业务前景 - MEMS传感器在汽车领域占比超40%(高端车配备30-50个),消费电子占23%,医疗占17% [12] - 2024年全球MEMS行业收入154亿美元(+5%),出货量310亿颗,2030年预计达192亿美元(CAGR 3.7%) [15] - 意法半导体近期以68亿元收购恩智浦MEMS车规业务,催生全球第二大MEMS企业 [12] - 行业面临竞争加剧压力,龙头纳芯微毛利率从2022年48.5%下滑至2024年28% [15] 市场反应与估值 - 安车检测PE(ttm)已超越龙头纳芯微,概念热度推动涨停但高估风险显现 [3] - 矽睿科技业务高增长需验证,赛道天花板有限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