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冰雪运动
icon
搜索文档
小雪·“冷资源”如何撬动“热经济”|财经二十四节气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22 09:48
今日小雪(2025年11月22日),寒意渐浓,冰雪消费随势升温。《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2025)》显示,我国冰雪产业规模从2015年的2700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9800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 10053亿元,突破万亿大关。 冰雪文旅如何点燃消费市场?冰雪产业正经历哪些新变革?本期《财经二十四节气》带你看。 01 小雪启幕新雪季 雪场陆续"开板" 小雪已至,朔风催雪,冰雪经济市场活力涌动。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的举办点燃了全民运动热情,体育 活力持续释放,冰雪运动从专业赛场走向大众生活,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冬季消费选择。《大众冰雪消费 市场研究报告(2024—2025冰雪季)》显示,2024—2025年冰雪季期间,全国居民参加冰雪运动人数达 2.92亿人,参与率为20.61%,冰雪经济的热度正持续攀升。 冰雪季的火爆,从今年提前打响的"开板大战"便可见一斑。新疆可可托海国际滑雪度假区于10月12日正 式开板,较去年提前半个月,开启长达240天的超长雪期。河北张家口崇礼万龙滑雪场、吉林北大湖滑 雪场紧随其后。 这股开板热潮不仅点燃了滑雪热情,更带动冰雪文旅消费释放强劲动能。去哪儿旅行数据显示,新疆可 可托 ...
超4亿人,体育市场呈现亮点!借助大数据“数”看户外运动“火”出新高度
央视网· 2025-11-16 10:25
群众性体育运动参与度 - 2025年群众性体育运动参与度高,成为体育市场亮点 [1] - 中国户外运动人群已超过4亿人 [1] 新兴体育业态与热门项目 - VR虚拟登山、夜间徒步、荧光骑行等新体育业态开始流行 [3] - 冰雪、山地、水上运动参与度高,马拉松、骑行、铁人三项、滑雪、漂流关注度高 [3] - 山地与水上运动热度显著,小红书徒步类笔记点击量达160亿,登山笔记增速340%,攀岩笔记增速250% [3] 区域消费格局 - 一线及新一线城市领跑户外运动消费,二线城市加速跟进 [7] - 消费格局呈现以华东地区为中心,向华北、西南等地辐射 [7] - 山东高唐、广东揭西、重庆垫江等县域地区匹克球、铁人三项等潮流赛事不断密集 [7] 相关用品销售增长 - 滑雪杖、滑雪镜、滑雪鞋、单板滑雪板销量增长均超80% [12] - 越野跑鞋销售增长100% [12] - 潮流运动需求增速明显,带动周边设备租赁服务需求增长 [12] - “桨板租赁”搜索量同比增长超470%,团购订单量增幅超315% [12]
文旅经济再创新高,四川文旅强县如何让产业“多点开花”?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30 11:44
旅游业绩表现 - 康定市共接待旅游人数1232.9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35.47亿元,同比增长7.36%和5.44%,旅游人次和收入均再创新高 [1] 旅游品牌与产品策略 - 着力打造“四季康定”旅游品牌以破解季节性瓶颈,夏季发展生态露营和高山徒步,冬季主打冰雪运动和温泉康养 [2] - 建设唐卡绘制和情歌文化实景演艺等藏文化沉浸式体验项目,并完善高端民宿、酒店和特色餐饮等配套服务 [2] - 打造“遇见贡嘎”精品线路、“钻石线路”、“黄金线路”和“经典徒步线路”等一大批旅行线路,连续举办六届康定情歌国际音乐节 [2] 商业模式创新与产业融合 - “一店多营、淡旺互补”模式成为小微文旅业态的生存智慧,例如咖啡馆在淡季举办“草原读书会” [3] - 构建“文旅+百业”生态路径,发展“生态+现代服务业+旅游”、“生态+现代农业+乡村旅游”和“生态+非遗文化+旅游”等模式 [3] - 紧扣“全域全业态”发展路径,推动“文旅+百业”,使康定连续三年跻身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 [3] 绿色工业发展战略 - 康定锚定绿色工业和能源产业作为发展重点,以平衡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 [6] - 锂矿资源丰富,甲基卡矿区已查明氧化锂资源储量229.15万吨,潜在资源量超350万吨,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硬岩性锂辉石矿区 [6] - 集中力量推动宁德时代项目建成投产,力争锂产业年产值突破10亿元,打造锂电产业集群 [6] 清洁能源发展现状 - 以大渡河流域为重点开发水能资源,2024年全市统调上网电量高达261.35亿千瓦时,完成产值68.76亿元 [6] - 通过“清洁能源+绿色矿业”双轮驱动,已开发水电687万千瓦,规划光伏340万千瓦,两条特高压线路助力电力外送 [7]
《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发展报告(2024—2025)》发布 我国户外运动参与人数超4亿
人民日报· 2025-10-30 06:08
产业规模与参与度 - 截至2025年4月初,中国户外运动参与人数超过4亿 [1] - 2024年中国冰雪运动产业总规模达97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9% [1] - 2024—2025冰雪季,全国滑雪场累计接待客流量达2.56亿人次 [1] - 截至2025年6月底,中国户外运动相关企业数量达33.5万家 [2] 消费人群与区域格局 - 中青年群体是户外运动主要消费者,其中25—34岁群体占比最高,消费者普遍受教育程度较高 [1] - 一线和新一线城市领跑户外运动消费,二线城市加速跟进 [1] - 产业发展格局以华东地区为中心,向华北、西南等地区辐射 [1] 细分市场与消费热点 - 冰雪、山地、水上等户外运动项目群众参与度较高 [1] - 马拉松、骑行、铁人三项、滑雪、漂流等细分项目关注度较高 [1] - 截至2024年底,中国自行车产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人民币 [1] - 2024年中国田协认证赛事参赛者年度消费总规模达168亿元,总参赛规模超700万人次 [1] 新兴业态与基础设施 - VR虚拟登山、骑行、潜水等沉浸式体验,以及夜间徒步、荧光骑行、星空露营等活动成为引领消费潮流的新业态 [1] - 截至2024年底,中国拥有健身步道17.18万个,总长度达40.76万公里 [2]
国家体育总局:我国户外运动参与人数超4亿人
上海证券报· 2025-10-24 23:39
户外运动产业总体发展态势 - 行业参与人数已突破4亿人 [1] - 行业成为体育产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1] - 截至2025年6月底,户外运动相关企业数量达33.5万家,2025年上半年新增注册企业约2.4万余家 [2] 消费人群与地域特征 - 中青年群体是主要消费者,其中25-34岁群体占比最高,且普遍受教育程度较高 [1] - 高强度户外运动项目以男性群体为主导,中低强度项目更受女性青睐 [1] - 一线及新一线城市消费领跑,二线城市加速跟进 [1] 细分领域产业规模与参与度 - 2024年冰雪运动产业总规模达9700亿元,2024-2025冰雪季全国滑雪场累计接待客流量2.56亿人次 [2] - 2024年水上运动产业规模达4386亿元,参与人数突破1.2亿 [2] - 冰雪、山地、水上项目参与度较高,马拉松、骑行、铁人三项、滑雪、漂流等项目关注度较高 [1] 新兴业态与消费趋势 - VR虚拟登山、骑行、潜水等沉浸式体验成为引领消费的新业态 [1] - “夜经济”下的夜间徒步、荧光骑行、星空露营等新业态正在兴起 [1]
2025年我国冰雪产业规模将突破万亿元大关 冰雪消费快速提升
央视网· 2025-10-18 16:36
行业规模与增长 - 2025年中国冰雪产业总规模预计达到10053亿元人民币,突破万亿元大关 [1][3] - 行业规模从2015年的2700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9800亿元,预计2030年将突破1.5万亿元 [3][9] - 2024年冰雪运动产业总规模为9700亿元,同比增长约9% [9] 消费市场表现 - 2024-2025冰雪季,居民参与冰雪运动及带动消费规模超过1875亿元,同比增长超25% [3] - 全国滑雪场消费金额达786.13亿元,滑雪场周边两公里消费金额增长27.97% [3] - 2024-2025冰雪季全国滑雪场累计接待客流量2.56亿人次,同比增长13.5% [9] 基础设施与新兴增长点 - 截至2025年4月,中国拥有室内滑雪场79个,较上一年度增加20个,增幅达33.9%,另有16个在建 [7] - 室内滑雪场凭借不受季节地域限制的优势,成为冰雪消费新增长点 [7] - 2024-2025冰雪季入境客流量达81.7万人次,同比增长29.4% [9] 产业驱动因素与发展前景 - 北京冬奥会带动三亿中国人参与冰雪运动,为产业长期稳定增长奠定基础 [5][7] - 通过产业链创新重构,助力拓展冰雪运动世界版图,未来入境体育消费有望成为服务业重要增量 [4][5][7] - 南方发展冰雪项目可重构产业链扩大化发展,赛事及群体项目有望辐射东南亚 [7]
我国冰雪产业规模将突破一万亿元
央视新闻· 2025-10-16 16:33
行业规模与增长 - 2025年中国冰雪产业总规模预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053亿元 [1] - 产业规模从2015年的2700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9800亿元,显示持续高速扩张态势 [1] - 2024-2025冰雪季居民参与冰雪运动及带动消费规模超过1875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5% [1] 细分市场表现 - 2024-2025冰雪季全国滑雪场消费金额达786.13亿元 [1] - 滑雪场周边两公里范围内消费金额增长27.97%,对零售、交通、餐饮等行业拉动作用显著 [1] 行业活动与平台 - 2025国际冬季运动博览会以“向世界再出发”为主题,举办20多场论坛会议及配套活动 [1] - 博览会吸引200余位国际体育组织官员、冰雪企业代表及专家学者参会 [1] - 博览会设置近2万平方米展览区域,涵盖技术、装备、国家展团等多领域,吸引多国知名品牌参展 [2]
各地特色“文旅大餐”激发出游热潮 持续释放文旅消费蓬勃活力
央视网· 2025-09-19 13:59
西江千户苗寨秋季旅游 - 景区迎来最美季节,稻田与吊脚楼景观吸引银发一族错峰出游[1] - 入秋后策划20余项民俗活动并推出苗族风情旅拍服务以吸引游客[6] - 8月1日至9月16日期间共接待游客141.66万人次[9] 呼伦贝尔秋冬季旅游推广 - 结合双节临近推出8条不同主题的秋冬季特色旅游线路[10] - 旅游线路涵盖旅拍、美食自驾、冰雪运动及民俗体验等特色产品[15] - 近期举办首场系列旅游主题活动,内容包括历史文化研学及非遗展示[13] 厦门错峰出游市场情况 - 暑期结束后机票酒店价格持续走低,错峰出游性价比高[17][19] - 厦门出发国内航班价格普遍下降40%,部分国际航班降价达30%[19] - 由于国庆中秋双节合一共8天假期,长线游和境外游更受青睐[19]
国办印发释放体育消费潜力“20条”:到2030年要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体育企业和体育赛事 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7万亿元
证券时报· 2025-09-05 02:52
核心观点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提出20条举措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目标到203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7万亿元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 [1] 体育产品供给 - 扩大体育产品供给涵盖体育赛事活动和服务、户外运动产业、冰雪经济、体育用品等多方面 [1] - 体育赛事活动创新与火爆为提振消费提供重要增长动能 上半年7地举行511场重点赛事活动带动体育及相关消费超160亿元 场均带动消费超3000万元 [1] - 构建多项目多层次赛事体系 出台赛事经济发展专项政策丰富体育赛事活动 [2] - 制定新一轮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 差异化发展山地户外、水上、汽车摩托车、航空等户外运动项目 推动建设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 [2] - 持续发布实施全国冰雪消费惠民措施 [2] 体育消费需求 - 拓展体育消费场景 举办体育消费活动 实施消费惠民举措 扩大体育消费群体 [2] - 开展促进体育消费和赛事经济试点 探索创新体育消费政策措施 [2] - 对符合条件的体育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给予财政贴息 [2] - 各地可推出发放体育消费券、消费满减、积分兑换奖励等优惠举措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发放数字人民币体育消费红包 [2] 体育企业支持 - 加快助企惠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各项政策在体育领域落地 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体育产业投资建设 [3] - 推动体育产业补链延链强链 健全体育企业培育机制 组织开展体育企业提质升级专项服务行动 [3] - 扩大规模以上体育企业数量 引导更多体育装备企业成长为专精特新企业 [3] 金融支持 -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引导金融机构优化投融资服务 加强信贷管理 丰富信贷产品 积极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业务 [3] - 支持符合条件的体育企业上市和再融资、发行债券、资产证券化 [3] - 鼓励用好用足再贷款再贴现政策 稳步降低综合融资成本 确保体育产业相关经营主体及时享受政策优惠 [3] 消费保障 - 探索实行体育预付式消费资金托管模式 推广应用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预付资金管理方案 防范化解预付式消费风险 [3] - 实施体育赛事门票实名制管理 依法严厉查处打击倒卖赛事门票等违法犯罪行为 [3]
国办最新印发!释放体育消费潜力“20条”来了
证券时报网· 2025-09-04 19:29
政策目标与规模 - 到203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7万亿元 [1] - 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体育企业和体育赛事 [1] 扩大体育产品供给 - 511场重点赛事活动带动体育及相关消费超160亿元 场均带动超3000万元 [2] - "苏超"单场上座超6万人 带动江苏全域多场景消费380亿元 [2] - 全国健身步道达17.18万条 长度40.75万公里 [3] - 全国飞行营地 汽车营地等数量达2055个 滑雪场地914个 [3] - 构建多项目多层次赛事体系 开展赛事评级引导规范发展 [2] - 制定新一轮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 差异化发展山地户外 水上 汽车摩托车 航空等项目 [3] - 持续实施全国冰雪消费惠民措施 [3] 激发体育消费需求 - 河南安排1300万元发放体育消费券 撬动比例达1:4 [4] - 2024年河南省发放1000万元消费券拉动全省体育消费4000多万元 [4] - 推出发放体育消费券 消费满减 积分兑换奖励等优惠举措 [4] - 鼓励发放数字人民币体育消费红包 [4] 壮大体育经营主体 - 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体育产业投资建设 [6] - 扩大规模以上体育企业数量 引导体育装备企业成长为专精特新企业 [6] - 支持符合条件的体育企业上市和再融资 发行债券 资产证券化 [6] - 引导金融机构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业务 [6] 消费保障与风险防控 - 探索实行体育预付式消费资金托管模式 [7] - 推广应用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预付资金管理方案 [7] - 实施体育赛事门票实名制管理 打击倒卖门票行为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