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经济
搜索文档
“苏超”到底超越了什么?
新华社· 2025-11-13 15:12
记者:杨丁淼、何磊静、陈圣炜 "苏超"是回归初心的自我拼搏。赛季初期,即便观众寥寥,球员依然全力以赴。这种无人喝彩时的坚持与拼搏,成为"苏超"后期茁壮成长的最好养分。 对于习惯了"苏超"的球迷,这个周末,生活似乎少了一剂味道。赛场曲终哨响,网上余韵犹在,关于"苏超"的讨论热度不减。 很多人好奇:一个原本不带"超"的省域城市赛事,何以掀起"现象级"的全民狂欢?一场非市场化运作的纯粹球赛,何以前7轮即带动380亿元场景消费?一 项始于足球的业余联赛,何以催生一坛文化新酿? 回头来看,"苏超"无疑踢出了一记记接地气、汇人气、扬文气、聚财气的好球。这些好球划出的优美弧线,连接政府、城市和群众,融汇激情和烟火,串 起体育、经济和文化,最终拼出"苏超"出圈的底层逻辑和关键密码。 "苏超"是没有脚本的赤诚本真。进球狂奔庆祝,失误捶胸顿足,出局泪洒衣襟——所有情绪不打草稿,是"苏超"最鲜明的印记,也是"苏超"帮助我们找回 的久违了的足球价值:为普通人搭建舞台,让汗水浇灌快乐,以热情承载热爱。 "苏超"是以心换心的圆桌对话。教师、程序员、外卖小哥同场竞技,英雄不问出处;打拼在外的人连上了家乡的信号,初来乍到的人有了心灵的归属, ...
产业链上市公司倾力护航第十五届全运会
证券日报· 2025-11-13 00:41
具体来看,广电运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深圳市广电信义科技有限公司中标第十五届全国运动 会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升级改造项目以及广州天河体育中心体育场维修改造项目,中标价为1.25亿 元。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于2025年11月9日至11月21日举行。这场盛会不仅有运动健儿在赛场上拼搏的身 影,背后还有上市公司组成的"产业军团"倾力护航:从场馆建设到装备保障,从媒体传播到文旅消费, 产业链上市公司以专业实力在与赛事的碰撞中书写着相互成就的精彩故事。 广州珠江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珠江股份")通过资产置换剥离涉房业务,逐渐转变为城市 服务、文体运营等业务,此次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为该公司带来了新的机遇。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此次赛事还极大拉动了文旅消费。作为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和残特奥会旅行社类官方门票代理机构,广 州岭南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广州广之旅国际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的"跟着赛事去旅行"观赛类 旅游产品,不仅包含了部分稀缺场次的赛事门票,还巧妙融合了大湾区城市地标、文化体验、岭南特色 餐饮等元素。 中国投资协会上市公司投资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支培元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场馆里的科技赋能到 ...
“竞技”流量变“经济”增量 深圳税务助力体育经济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1 12:16
行业整体表现 - 2024年深圳体育产业总产出突破2000亿元[3][11] - 2025年1-10月深圳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开票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4.6%,其中体育业增长21.1%[1] - 2025年9月以来全市体育服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8.1%[1] - 截至2024年底深圳市建成各类体育场地超4.6万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52平方米,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60%[6] 赛事经济发展 - 2025年深圳举办的大型体育赛事活动有望超过300场[2] - 赛事经济形成贯穿场馆建设、装备制造、数字转播、文体旅游的完整产业链[3] - 昆仑鸿星冰球俱乐部8年内夺得四座职业联赛冠军,为国家队输送了19名冬奥健儿[3] - 光明区2024年住宿业完成营业额2.74亿元,增速高达16.4%,位列全市第一[14] - 公明维也纳酒店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额同比增长近60%[14] 体育消费升级 - 2024年深圳人均体育消费水平突破4000元[7][8] - 体育消费从"场馆内"走向"户外场景",智能体育设施普及[8] - 截至2024年底深圳全市体育相关法人单位达2.7万家[8] - 2025年18家企业列入体育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8] 企业创新与税务支持 - 乐骑智能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额564万元,享受先进制造业增值税加计抵减税额353万元[9] - 昆仑鸿星通过税收优惠政策享受约75万元增值税加计抵减,加上安置残疾人就业扣减,总计减免约85万元税款[5] - 乐骑智能近两年享受出口退税金额接近500万元,出口退税办理时限平均压缩至2个工作日内[10] - 李宁集团2024年营收达约286亿元,其中深圳大湾区总部营收规模再创新高[9] 产业融合与新业态 - 体育与文旅融合创造新消费场景,深圳四个项目入选2025体育消费场景典型案例[12] - 大梅沙举办动力冲浪板活动吸引全国百名选手,拉动盐田区"体育+消费"融合效应[12] - 五谷芳餐饮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934余万元,同比增长近10%[13] - "体育引流—游客停留—多方消费"的良性循环正在形成[12]
“竞技”流量变“经济”增量 深圳税务助力体育经济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1 12:14
行业整体表现 - 1-10月深圳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开票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4.6%,体育业增长21.1% [1] - 9月以来全市体育服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8.1% [1] - 深圳体育产业总产出已突破2000亿元 [1][8] - 2024年深圳人均体育消费水平突破4000元,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60% [5] 赛事经济发展 - 全年深圳举办的大型体育赛事活动有望超过300场 [3] - 赛事经济形成贯穿场馆建设、装备制造、数字转播、文体旅游的完整产业链 [3] - 2024年光明区住宿业完成营业额2.74亿元,增速高达16.4%,位列全市第一 [11] - 公明维也纳酒店今年前三季度营业额同比增长近60% [11] 企业案例与创新 - 深圳全市体育相关法人单位达2.7万家,18家企业列入体育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 [6] - 乐骑智能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额564万元,享受先进制造业增值税加计抵减税额353万元 [7] - 李宁集团2024年营收达约286亿元,深圳大湾区总部营收规模再创新高 [7] - 乐骑智能近两年享受出口退税金额接近500万元 [8] 产业融合与消费场景 - 体育与文旅融合拓展产业边界,创造更多消费场景,如“深圳市云栖望桐露营地”等四个项目入选2025体育消费场景典型案例 [8] - 大梅沙动力冲浪板主题活动吸引全国十余城市百名选手参与,激活“体育+消费”融合效应 [9] - 五谷芳餐饮公司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934余万元,同比增长近10% [10] - “体育引流—游客停留—多方消费”的良性循环正在形成 [9] 基础设施建设 - 截至2024年底,深圳市建成各类体育场地超4.6万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52平方米 [5] - 街头巷尾、社区公园随处可见“会说话、能互动”的智能体育设施,体育消费从“场馆内”走向“户外场景” [5]
多家上市公司“幕后竞技”十五运会
上海证券报· 2025-11-10 01:23
十五运会概况与上市公司参与背景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五届运动会正式开幕,设竞技比赛项目34个大项419个小项、群众赛事活动23个大项166个小项,由广东17个城市及香港、澳门承办,共有14252名运动员、8491名代表团官员、6565名技术官员参与决赛 [1][2] - 赛事遵循"简约、安全、精彩"原则,场馆建设以"焕新"为核心,105个场馆中超九成由现有场馆改造而来,首次实现不新建任何大型场馆 [3] - 多家A股上市公司在场馆建设、赛事承办、服务保障、数字技术、品牌赞助及赛事宣传等领域"同台竞技",抢占体育经济红利 [1] 场馆建设与改造参与方 - 洲明科技深度参与全运会多个大型场馆建设与升级,项目遍布粤港澳三地所有赛区,提供多系列LED显示屏及播控与专业照明系统,其智能照明系统能耗降低30%以上 [4] - 珠江股份旗下珠江文体针对广州赛区30座场馆进行运行设计与服务,实现"一馆一策"深度定制,确保满足全运会与残特奥会双赛事需求 [4] - 广电运通子公司广电信义中标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升级改造等项目建筑智能化工程,中标价1.25亿元;舒华体育中标该中心体能训练器材采购项目 [5] 赛事运营与服务保障 - 珠江文体承办蹦床、轮椅篮球等六项赛事,并全面负责台山赛区三项赛事的组织与运营服务,同时承接开幕式场馆保障、火炬传递策划等重要工作 [6] - 粤传媒旗下子公司参与活动策划、整合传播和项目执行,包括系列宣传视频、"广州青春合伙人"主题融媒传播服务及"湾区好运"全民AI音乐唱作大赛 [6] - 广州发展完成十五运会区域老化燃气管网更新35.11公里,应用氢动力无人机等智能设备,AI算法建立供气保障监控系统 [7] 智慧服务与城市配套 - 岭南控股与小马智行合作推出自动驾驶文旅专线,以广州南沙为试点连接交通枢纽与旗下酒店,提升交通效率与"智慧全运"体验 [7] - 普邦股份参与赛事环境提升相关项目建设,如广州白云国际机场T3航站楼绿化景观服务、广州园林博览会越秀区展园布展工程 [7] 品牌赞助与企业参与格局 - 十五运会赞助总金额近16.5亿元,共征集35家赞助企业,包括合作伙伴9家、赞助商1家、独家供应商15家、供应商10家,覆盖21个类别 [8] - 赞助企业呈现"本土+跨境+国际"多元化格局,注册地或总部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企业比例接近总数60%,上市公司数量超过三分之一 [9] - 智微智能为十五运构建覆盖"设备调试—实时监控—快速响应"的全链路服务体系,提供多品类办公电脑及国产自主可控计算机以保障信息安全 [9] 创新合作模式与营销拓展 - 广州赛区推出"城市合伙人"计划,已有168家海内外企业响应,首批合伙人包括京东集团、三七互娱、唯品会、小鹏汽车等上市公司 [10] - 三七互娱将依托自研AI大模型"小七"在全球发行游戏中推出"全运广州"特别版本,并训练虚拟人"葱妹"成为十五运会智慧城市助手 [10] - 胜宏科技表示赞助十五运会是公司融入湾区建设的重要实践,未来将持续深耕PCB主业并拥抱AI技术 [9] 后赛事时代业务转型与发展 - 珠江股份计划依托全运会积累的标准化体系,推动文体运营业务从"场馆空间运营"向"内容价值创造"转型,探索冰雪运动、电竞等新兴领域及国际赛事IP开发 [12] - 粤传媒旗下《足球》计划升级现有赛事规格,拓展青少年足球青训项目,并拟于2026年举办"琶洲生活节",融合电竞、AI美食等元素,构建"体育+数字+文旅"业务多元化 [12] - 上市公司通过深度参与构建"赛事服务—经验沉淀—业务转型"价值闭环,推动体育产业从"赛事经济"向"长效生态"延伸 [13]
“全球首发”八届 进博秀将首发经济“卷”成新风口
上海证券报· 2025-11-08 03:10
进博会作为创新展示平台 - 第八届进博会展示461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成为全球创新首发平台 [2] - 进博会舞台打造创新药和高端医疗器械的竞技场和风向标 [2] - 进博会引入银发经济、冰雪经济、体育经济等新消费题材,升级消费体验 [3] 医疗器械与医药保健行业创新 - 强生亚洲首发ETHICON 4000 3D立体成钉腔镜吻合器 [2] - 美敦力聚焦人工智能与医疗融合,带来7款首展产品 [2] - 西门子医疗首发极速能谱血管造影系统ARTIS icono ceiling Xpand [2] - 中国高端医疗器械从"跟跑"迈向"同类最优",迭代速度快且原创创新涌现 [2] - 美敦力Micra产品通过进博会绿色通道实现"首展之后即上市",最新一代计划于明年1月上市 [3] - 波士顿科学首展Orbera365内镜引导胃减容球囊系统,填补国内内镜减重领域技术空白 [4] 健康管理与消费领域升级 - 乔山构建覆盖"体测-AI健康咨询-科学训练-训练恢复-健康饮食"全流程的AI健康管理闭环生态 [4] - 康宝莱亚洲首展新一代代谢健康补充剂MultiBurn [4] - 小主首发血气丹,展现源自古方的中式健康管理理念 [4] - 小主在进博会期间直播销售额单日最高突破100万元,今年展位现场直播销售额达近300万元 [4] - 松下展示健康智能住空间、移动出行和智能制造领域创新产品,如电饭煲饭光光Ultra和电助力自行车 [5] 经济与市场表现 - 上海今年以来累计举办各类首发活动2000余场,1月至9月新增首店787家 [5] - 上海今年前9月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3.27万亿元,同比增长12.7% [5] - 上海今年前9月直播网络零售额3690亿元,同比增长23.6% [5]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
中国化工报· 2025-11-07 10:10
展会规模与参与度 - 第八届进博会参与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达155个,境外参展企业4108家,展览面积超过43万平方米,均创历史新高[1] - 企业展设置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汽车及智慧出行等六大展区和创新孵化专区,参展企业中包含290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1] 展示内容与创新焦点 - 展会展示461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涵盖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绿色低碳领域[1] - 引入银发经济、冰雪经济、体育经济、汽车文旅等新题材,并导入数字消费、健康消费等新平台以发展新型消费[1] - 技术装备展区有杜邦、旭化成、3M、赢创、霍尼韦尔等跨国化企参展,展品覆盖新材料、新能源、水处理及环保技术[1] 同期活动与论坛 - 同期举办虹桥国际经济论坛,设置33场分论坛及闭门会,发布《世界开放报告2025》和最新世界开放指数[1] - 举办贸易洽谈、投资促进等80余场配套活动以及国家综合展、企业展和人文交流活动[1]
首发首秀吸睛 全球优质消费资源集结进博会
上海证券报· 2025-11-07 02:46
进博会消费品展区概况 - 第八届进博会消费品展区以"更高品质,更好生活"为主题,聚焦"新"生活、"酷"科技、"最"潮流,旨在打造国际潮流引领地、世界品牌集聚地和全球新品首发地 [6] - 消费品展区面积达8.4万平方米,吸引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余家企业参展,涵盖美好家居、奢华品牌、美妆护肤、时尚潮流、户外运动等多个领域 [9] - 全球知名生活方式品牌Calvin Klein、TOMMY HILFIGER等首次参展 [9] 企业新品首发与市场表现 - 优衣库在本届进博会上全球首秀与艺术家KAWS合作的针织系列,并推出《疯狂动物城》合作系列UT全球首展 [7] - 连续八年参展的宜家全球首发弗斯达中国新年系列,其2022年在进博会首发的电动沙发RULLERUM鲁勒鲁姆累计售出约7.8万件,在2025财年售出近5万件,占宜家沙发品类全年销售额的26.96%,成为品类销量第一 [7] - 资生堂全球首秀突破性医美哲学"资生堂医美焕新循环"和专为亚洲肌肤打造的科技美肤品牌RQ PYOLOGY律曜 [8] 外资企业对中国市场的战略与投入 - 外资企业高管纷纷表示持续看好中国大市场机遇,并计划加大对中国市场的资源投入与本土化创新 [6] - 资生堂中国及旅游零售CEO梅津利信表示,进博会是推动中国市场与旅行零售业务协同发展的强大催化剂,为整合中国业务与旅游零售业务提供了战略舞台 [8] - OSIM傲胜(中国)表示将继续深耕大中华区市场,加大资源投入与本土化创新,积极融入"健康中国"战略 [9] 新兴消费趋势展示 - 银发经济、宠物经济、体育经济等新兴趋势在进博会上集中体现,松下、宜家等展商推出了"银发"主题产品 [10] - 首次设置的宠物主题展示区"它博萌爪航站楼"汇聚了全球26家知名宠物品牌 [10] - 体育户外专区吸引阿迪达斯、耐克、ASICS亚瑟士等知名运动鞋服企业参展 [10]
第八届进博会展览面积和企业总数均创新高
科技日报· 2025-11-06 08:25
展会规模与参与度 - 第八届进博会共有15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与,4108家境外企业参展,展览面积超过43万平方米,均创历史新高 [1] - 企业展展览面积超36.7万平方米,设置了六大展区和创新孵化专区,参展企业中有290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 [1] - 来自123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企业参展,同比增长23.1% [2] - 来自最不发达国家的企业达163家,同比增长23.5%,非洲企业参展数量同比增长80% [2] 展示内容与创新成果 - 本届进博会将展示461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涵盖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绿色低碳等领域 [1] - 引入银发经济、冰雪经济、体育经济、汽车文旅等新题材,导入数字消费、健康消费等新平台,发展新型消费 [1] - 前七届进博会已累计展示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3000余项 [2] 配套活动与历史成果 - 同期举办的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将设置33场分论坛及闭门会,发布《世界开放报告2025》和最新世界开放指数,并举办贸易洽谈、投资促进等80余场配套活动 [1] - 前七届进博会意向成交额累计超5000亿美元,累计吸引境外参展商2.3万家次 [2]
重磅大事!明天,一起关注
金融时报· 2025-11-04 22:15
展会规模与参与度 -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共有15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与,4108家境外企业参展,整体展览面积超过43万平方米,规模创历史新高 [1] - 企业展面积超36.7万平方米,参展企业总数4108家,较上届的3496家新增600余家,展览面积和企业总数均创历史新高 [2][4] - 国家展共有67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加,通过特色展台展示各国发展水平及合作潜力 [5] 参展企业构成与区域合作 - 参展的4108家境外企业中,包含290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美国企业参展面积连续7年保持第一 [2][4] - 共有来自123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企业参展,同比增长23.1% [2] - 来自最不发达国家的企业达163家,同比增长23.5%,其中非洲企业参展数量同比增长80% [2] 创新产品与技术展示 - 本届进博会将展示461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 [3] - 重点展示领域包括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绿色低碳等未来产业 [3] - 具体首发首秀产品包括全球首发新款制药专用X光机、亚洲首秀人工智能助听器、中国首展锂离子电池导电添加剂 [3] 配套活动与论坛 - 同期举办的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将设置33场分论坛及闭门会 [1] - 会期还将举办贸易洽谈、投资促进等配套活动80余场 [1] - 虹桥论坛将首次围绕"增强全球南方经济韧性"和"全球南方农业可持续发展"展开研讨 [2] 中国市场机遇与采购意向 - 自2018年以来,前7届进博会已累计展示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3000余项,意向成交额超5000亿美元 [3] - 本届进博会组建了43个交易团、700多个交易分团到会洽谈采购 [4] - 通过提供部分免费展位和展品留购税收优惠政策,支持37个最不发达国家展商推动特色产品进入中国市场 [4] 中国馆前沿科技展示 - 中国馆将展示CR450动车组模型、月球科研站沙盘和"嫦娥五号"月壤样本 [5] - 同时展示6G应用场景裸眼3D、脑机接口平台等前沿科技,全面呈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最新成果 [5] 支持服务与便利措施 - 首次将电子口岸签证适用于进博会外籍展客商,并在机场口岸开通16条进博会边检专用通道 [6] - 提供轨交、公交、定制巴士、出租车、预约停车等全方位交通服务,包括进博专线和10条接驳线 [6] - 上海已形成多元化入境消费支付系统,6.6万家商户、9.6万台终端支持受理境内外银行卡支付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