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装备
搜索文档
我省打造玩冰戏雪新场景满足多层次需求
辽宁日报· 2025-11-19 08:49
统筹系列省级特色冰雪主题活动、配套"1+N"亮点冰雪活动、创新冰雪旅游场景、丰富城乡便民冰 雪游乐空间……一系列促进冰雪旅游提质升级的举措,将让广大游客在辽宁畅玩冰雪、花式过冬。 东北三省一区冰雪资源丰富,今年,辽宁海洋冰雪、吉林长白山雾凇、黑龙江冰雪大世界、内蒙古 呼伦贝尔雪原等特色资源将有效整合起来,共建跨区域精品线路,串联G331国道边境风情线与沈白高 铁冰雪体验线,推出主题联游产品,共享冰雪赛事、冬捕文化、海洋冰雪节等资源,打响"东北冰雪"整 体品牌。 为促进冰雪旅游消费链条扩容升级,我省还将深度研发冰雪旅游文创产品,支持鼓励冰雪装备制 造,拓展冰雪装备消费场景,支持冰雪场馆与装备企业合作,提供"试用—租赁—购买"一站式服务。 此外,我省还将强化冰雪旅游服务保障,大力提升入境旅游便利化水平,完善旅游交通接驳服务, 打通冰雪旅游"最后一公里"。 其间,我省将推出冰雪游精品线路,如沈阳—丹东等冰雪运动激情之旅、大连—鞍山等温泉康养休 闲之旅、阜新—朝阳等历史文化探寻之旅,将玩冰戏雪同游景区、览名胜、过大年、逛灯会、观冬捕、 泡温泉、看演出、听音乐相结合,满足冰雪旅游大众化、多层次需求。 我省还将创新"冰雪 ...
多地出招推动冰雪“冷资源”变“热发展”
证券日报· 2025-11-14 01:09
政策支持与地方举措 - 吉林省安排1亿元冰雪消费券,通过青少年上冰雪、引客入吉等方式精准撬动滑雪、景区、演唱会、交通等消费场景 [1] - 国务院及中共中央办公厅等部门自2024年11月至2025年9月连续发布多项政策,包括《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和《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强调促进冰雪消费 [2] - 地方推动冰雪消费扩容的发力点包括发放消费券、举办赛事、打造演艺新场景、推出精品旅游线路及强化服务保障 [2] 行业规模与增长数据 - 2024—2025冰雪季全国居民冰雪运动参与人数达2.92亿人,参与率20.61%,较上一冰雪季增加约2744万人,参与率提高1.93个百分点 [2] - 2024—2025冰雪季居民参与冰雪运动及带动消费规模超1875亿元,同比增长超25% [2] 产业链与未来发展重点 - 冰雪消费产业链涵盖冰雪文化、旅游、运动、竞技、教育培训及场馆建设、装备研发生产、企业培育等多个领域,链条长且配套环节多 [1] - 未来推动冰雪消费需统筹供需两端,加强装备创新与供给,研发轻量化、高安全性大众装备,并加快高端竞技装备国产化以提高市场占有率 [3] - 产业需推动数字化转型,通过引入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提升雪场运营效率,并支持跨界融合构建“冰雪+”新业态 [3] - 消费端应降低参与门槛,如发放定向消费券、推出学生优惠和家庭套票,并优化线上预约、导览等数字化体验以提升便利性 [3] - 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方式传播冰雪文化,激发大众参与热情,推动冰雪项目从“尝鲜体验”向“高频消费”转变 [3]
将“冷资源”转化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热引擎”,冰雪产业潜力持续释放
环球网· 2025-10-17 09:05
行业规模与增长前景 - 2025年中国冰雪产业规模预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053亿元 [1] - 行业目标为2027年冰雪经济规模提升至1.2万亿元(约1690亿美元),2030年达到1.5万亿元 [3] - 冰雪消费正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增长点,将"冷资源"转化为"热引擎" [2] 行业发展驱动因素 - 举办冬奥会等国际顶级赛事是冰雪运动实现突破性进展的关键驱动力 [1] - 自2015年获得北京冬奥会举办权后,国内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冰雪产业发展 [1] - 超过80%的雪场在2022-2023冰雪季后进行了更新升级,涵盖雪道、缆车、酒店、餐厅等硬件设施及服务 [1] 市场表现与消费趋势 - 在线购物和旅游平台数据显示,去年"双十一"期间冰雪装备订单和冰雪旅游的搜索预订均快速增长 [2] - 雪场升级措施包括增加夜场滑雪服务等,旨在满足更多消费者需求并提高接待规模和收入水平 [1] 政策与区域发展规划 - 中国正在加大冬季经济的拓展力度,涵盖体育、文化、装备和旅游等多个领域 [3] - 黑龙江省推动建立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冬季运动示范区,加快冰雪装备和数字产业园发展 [3] - 北京市已出台24条具体措施的行动计划,聚焦扩大冰雪运动消费和推进冰雪设施建设 [3]
采购商长廊丨第八届进博会8.2号馆采购商长廊首批名单公布!
搜狐财经· 2025-10-14 11:02
进博会采购商长廊设置 - 第八届进博会于8.2号馆设置采购商长廊,聚焦农食产品、消费品、保健品等领域 [1] - 活动将遴选约20家优质采购商驻点,通过全展期展示为全球参展商提供直面中国零售巨头的高效洽谈平台 [1] - 现场设立采购商专属洽谈区,供参展商与采购决策团队多轮次面对面交流,促进合作落地 [4] 采购商阵容与实力 - 首批公布入驻的10家企业包括中国商业零售企业百强、中国连锁经营百强、中国互联网百强等 [2] - 这些企业需求旺盛,供应链体系完善,具备强大的渠道覆盖能力和采购实力 [2] - 具体企业包括京东全球购、大商集团、绿地众选、东浩兰生网络科技、丹尼斯集团、叮咚买菜、好特卖、皓月集团、钱大妈、云食界 [4] 采购需求覆盖范围 - 采购需求覆盖农食产品展区全部专区,通过采购需求上墙直观呈现企业偏好,实现供需精准匹配 [3] - 京东全球购的意向采购需求涵盖酒类、乳制品、饮料、休闲食品、宠物食品以及面部护理、智能家居、体育用品等 [8][9][10] - 大商集团主要采购咖啡、茶和饮料 [12] - 东浩兰生网络科技采购综合品类食品和家居饰品 [15][16][17][18] - 丹尼斯集团采购范围包括乳制品、酒类、饮料、休闲食品、美妆日化、保健品及运动营养品 [18][19][20][21] - 叮咚买菜聚焦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冷冻食品及休闲食品 [22][23][24] - 好特卖采购综合食品、饮料、酒类、休闲食品、健康营养及美妆日化产品 [25][26] - 皓月集团专注于肉类、肉制品及冷冻食品 [26][28] - 钱大妈采购综合食品、乳制品、蔬果农产品、肉类及水产品 [29][30] - 云食界采购乳制品、蔬果农产品、酒类、肉类及健康营养产品 [30][31][32]
机械行业闯关10万亿 AI+成为新锚点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30 08:33
政策目标 - 六部门联合印发《机械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提出2025至2026年营业收入年均增速目标为3.5%左右,营收规模目标突破10万亿元 [1] - 对比上一轮方案(2023—2024年)提出的年均增速3%以上和2024年营收目标8.1万亿元,新方案在增速和规模目标上均有提升 [1] - 目标提升背后对应着对行业增长质量和技术自主可控的更高要求,并非简单的数字加码 [1] 重点任务方向 - 《方案》提出全方位扩大有效需求、提升优质装备供给能力、激发行业增长活力3方面共14项重点任务和3项保障措施 [2] - 任务措施既着眼短期平稳增长,如扩大需求、助企惠企、整治非理性竞争以缓解企业经营压力,又聚焦长期结构优化和高质量发展,突出新质生产力培育 [2] - 强调推动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装备融合创新,助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2] 扩大有效需求举措 - 针对机械行业70%需求来自基础设施建设和各行业设备投资的特点,从深挖国内存量市场潜力和培育壮大新需求两方面着手 [3] - 深挖存量市场包括加大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力度,加快老旧设备更新和工业操作系统换代,并落实首台(套)装备推广政策,组织“工业母机+”等产需对接活动 [3] - 培育新需求涉及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等新业态,扩大服务及特种机器人、养老康复装备、冰雪装备、文旅装备等应用 [3] 智能化与数字化转型 - “人工智能”是方案高频词,提出发展“人工智能+现代物流”,推广无人车、无人仓等智能物流装备,并促进人工智能与医疗装备融合,打造智慧医疗场景 [4] - 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落实数字中国建设规划,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智慧交通、智慧农业等应用场景,以扩大工业母机、机器人、轨道交通装备等需求 [4] - 机械工业提供的智能装备和智能制造支持是实现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 [4] 提升供给能力与产业基础 - 为提升优质装备供给能力,方案提出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发展智能装备和系统等5项任务 [6] - 在产业创新上,推进实施机械行业和智能制造领域国家科技重大项目,支持工业母机、机器人、智能检测装备等攻关创新 [6] - 在产业链韧性上,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发展高可靠性基础零部件和先进制造工艺,以降低对外部技术依赖,确保自主可控 [7] 智能装备与民生应用 - 实施智能装备创新发展工程,加强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研发,推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新兴技术与装备融合 [7] - 面向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发展一批智能农机、智能医疗装备、服务和特种机器人、智能物流装备、养老适老装备等智能民生装备 [7] - 面向全球科技趋势,突破发展智能机器人等高端装备 [7] 激发行业活力与企业培育 - 为激发行业增长活力,方案提出梯度培育优质企业、加大助企惠企力度、营造良好发展生态等4项任务 [8] - 企业培育方面,在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领域培育世界一流企业,在工业母机、机器人等领域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8] - 助企惠企方面,依托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实施“一起益企”服务行动,开展政策惠企、创新强企等服务 [8] 市场环境与竞争生态 - 在营造良好发展生态上,方案提出落实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9] - 着力整治非理性竞争,引导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促进产业有序发展和良性竞争 [9]
六部门印发方案,事关机械行业稳增长
中国证券报· 2025-09-29 16:38
政策方案概述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机械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1] - 方案目标为2025至2026年机械行业运行保持平稳向好,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升[1] - 行业力争营业收入年均增速达到3.5%左右,营业收入突破10万亿元[1] 扩大有效需求措施 - 加快推进能耗高、污染重、安全性低的老旧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1] - 推进工业操作系统更新换代[1] - 发挥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农机报废更新补贴等政策作用,推动补贴机具"优机优补""有进有出"[1] - 组织开展"工业母机+"百行万企产需对接活动、"机器人+"应用行动,加快创新成果规模化应用[1] 培育新需求方向 - 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智慧旅游等新经济新业态[1] - 扩大服务和特种机器人、养老康复装备、冰雪装备、文旅装备、教育装备、增材制造装备等应用[1]
六部门:发展一批智能农机、智能医疗装备、服务和特种机器人等智能民生装备
证券时报网· 2025-09-29 15:28
智能装备发展 - 实施智能装备创新发展工程 加强通用大模型和机械行业大模型研发[1] - 推动人工智能 量子科技 先进材料 北斗导航等新兴技术与装备融合创新[1] - 突破工业母机 智能仪器仪表 智能检测装备 矿山深部安全开采装备 新能源工程机械 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制造装备[1] 智能民生装备 - 发展智能农机 智能医疗装备 服务和特种机器人 智能物流装备 食品机械 安全应急装备 冰雪装备 养老适老装备[1] - 面向人民美好生活需求提升智能民生装备供给能力[1] - 突破发展智能机器人等高端装备应对全球科技创新趋势和未来产业发展需求[1] 装备智能化升级 - 提升装备产品数据获取 互联互通 人机交互 辅助决策 自主执行等智慧服务功能[1] - 鼓励装备企业联合产业互联服务商共同打造装备互联生态[1] - 分类分级促进行业数据资源开发利用 培育发展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1] 智能制造系统创新 - 完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揭榜攻关机制[1] - 推动工艺 装备 软件成组连线创新突破[1] - 提高数智化转型服务商专业化 一站式集成服务能力[1]
六部门: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智慧旅游等新经济新业态
新浪财经· 2025-09-29 15:20
政策核心目标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机械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旨在通过培育新需求等措施推动行业稳定增长 [1] 新经济新业态发展 - 培育壮大新需求,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智慧旅游等新经济新业态 [1] - 扩大服务和特种机器人、养老康复装备、冰雪装备、文旅装备、教育装备、增材制造装备等应用 [1] 智慧物流建设 - 落实《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加快智慧物流枢纽、智慧物流园区等新型设施建设 [1] - 发展"人工智能+现代物流",推广无人车、无人仓以及无人装卸等智能物流装备 [1] 智慧农业推广 - 鼓励开展无人农业作业试验,培育智慧农场、智慧牧场、智慧渔场等智慧农业场景 [1] - 推广应用智能化动力及耕种管收作业装备、设施园艺装备等智能农机装备 [1] 智能医疗装备应用 - 开展高端医疗装备推广应用行动,促进人工智能与医疗装备融合应用 [1] - 打造医学影像辅助判读、远程会诊等智慧医疗场景,推动医疗机器人等智能医疗和康养装备应用 [1] 绿色产业发展 - 围绕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发展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 [1] - 带动绿色降碳技术装备发展 [1]
冰雪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期
江海证券· 2025-09-22 18:49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增持(维持)[2] 核心观点 - 冰雪经济已成为万亿级赛道 2024年中国冰雪产业规模达到9800亿元 同比增长10.8% 预计2025年将突破1万亿元[6][14] - 冰雪运动从小众消费迈向大众化消费 旅行+滑雪结合成为新的休闲娱乐方式[6][14] - 政策扶持、赛事推动和优质供给是主要驱动因素 国家提出到2027年冰雪经济总规模达1.2万亿元目标[35] - 哈尔滨案例显示冰雪旅游经济潜力巨大 2024年接待游客1.79亿人次 旅游总花费2314.2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32.2%和36.7%[51] - 产业链涵盖上游装备制造、中游运营服务和下游消费平台 国产品牌逐步实现外资替代[6][65][66] 冰雪经济规模与增长 - 2024年冰雪产业规模9800亿元 同比增长10.8% 预计2025年突破1万亿元[6][14] - 2023-2024冰雪季冰雪休闲旅游人数达4.3亿人次 收入5247亿元[18] - 2024-2025冰雪季各类冰雪运动消费规模超1875亿元 相比上一冰雪季增长超25%[19] - 冰雪运动参与率:民俗冰雪活动12.87% 冰雪观赏体验10.02% 冰雪运动项目7.28% 陆地冰雪运动3.62%[19] 消费特征分析 - 消费占比:民俗冰雪活动38% 冰雪运动项目27% 冰雪观赏体验26% 陆地冰雪运动9%[22] - 年龄结构:30-44岁客群占比55.81% 18-29岁客群占比14.65%但同比增长31.80%[23][25] - 消费金额:86.01%受访居民有消费 52.55%预计总花费在500元以上[26] - 主要花费项目:门票62.88% 交通51.87% 餐饮45.22% 住宿40.54% 娱乐休闲36.89% 运动装备36.83%[31] 驱动因素分析 - 政策支持:国务院提出2027年冰雪经济总规模1.2万亿元目标 各地推出消费券等优惠举措[35][37] - 赛事推动:北京冬奥会和哈尔滨亚冬会等国际赛事带动产业发展 2025年哈尔滨春节假期接待游客1215.1万人次 旅游总花费191.5亿元[40][43] - 基础设施:截至2024年底全国冰雪运动场地2678个 其中滑冰场地1764个 滑雪场地914个[6][45] - 场地升级:超过80%雪场进行更新升级 包括雪道扩建、酒店新建和服务优化[6][47] 产业链相关公司 - 上游装备制造:雪人集团2024年收入22.8亿元 冰轮环境66.34亿元 冰山冷热45.31亿元[67] - 中游运营服务:大连圣亚2024年收入5.05亿元 西域旅游3.04亿元 长白山7.43亿元[70] - 下游消费平台:携程旅行2024年收入533亿元 同程旅行173亿元[70] 投资建议 - 上游关注冰山冷热、冰轮环境和雪人集团等国产替代标的[6][71] - 中游关注长白山、大连圣亚等北方景区运营商[6][71] - 下游关注携程旅行等旅游平台[6][71]
第十五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观展人数达12万人次
中国经济网· 2025-09-01 19:27
展会规模与参与情况 - 总展览面积达7.3万平方米 设置国际标准展位3620个 国内外参展企业1029户 [5] - 45个国家和地区20733名嘉宾参会 包括44家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中国民营500强企业高管 [1][3] - 累计观展人数达12万人次 参展企业涵盖东北亚 欧美及一带一路国家275户 兄弟省市375户 省内379户 [1][5] 展览结构与特色 - 创新采用"4+2"展览框架 包含4个主题展馆和2个特色展区 [5] - 国际及港澳台特色商品馆汇聚43个国家地区264户企业 展示优势产业与文化旅游 [9] - 设置人参梅花鹿专区和吉菜文化体验区 展示吉林省特色产业新标准与新技术 [9] 行业技术展示重点 - 现代化产业馆集中呈现汽车零部件 石化 轨道交通 卫星 碳纤维 生物制药 氢能等领域最新产品 [7] - 开放合作馆展示东北亚国家经贸合作成果 东北地区产业协同创新 重点区域产业链承接成效 [7] - 新消费馆展出智能穿戴 智能家居 冰雪装备 首店首秀 养老装备及G331沿边旅游特色产品 [7] 展会成果与亮点 - 举办34场主体/主题/系列活动 构建多层级宽领域交流机制 [3] - 采用"展示+体验"融合模式 7万余种国内外品牌商品线上线下集中展示 [5] - 前沿科技展示密集 包含人工智能全生态链 智能机器人 航空材料 低空经济等最新技术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