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华为新款三折叠屏手机
icon
搜索文档
谷歌推出实时翻译;研究称AI正破坏美国年轻人就业前景;华为发布多款SSD
观察者网· 2025-08-28 09:08
人工智能技术进展 - 谷歌翻译推出实时翻译功能 支持70多种语言的实时对话翻译 可识别停顿、重音和语调实现自然对话 [1] - 华为发布三款为AI工作负载优化的SSD产品 EX 560随机写性能达1500K IOPS 时延低于7µs 耐久性达60 DWPD [9] - 华为SSD在AI一体机训练场景中可将单机可微调模型参数扩大6倍 通过DiskBooster驱动实现虚拟池化内存20倍扩展 [9] 人工智能产业生态 - 中国信通院联合华为 三大运营商等企业成立"先进存力AI推理工作组" 推动AI推理领域进入存算协同新阶段 [5] - 华为联合11家行业机构成立"AI SSD创新联盟" 包括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数据存储专业委员会等 [9] - 美国第一夫人启动"总统人工智能挑战"项目 邀请全美K-12学生和教育工作者探索AI潜力 [3] 人工智能就业影响 - 斯坦福研究显示自2022年11月ChatGPT上线后 生成式AI使22-25岁软件开发人员就业人数较峰值下降近20% [2] - AI对资深开发者冲击较小 因其具备与非技术团队协作等难以复制的软技能 [2] - 年轻人在AI增强型岗位如AI辅助医疗诊断实现就业增长 利用AI扩展人类能力是创造新就业关键 [2] 企业战略与政策 - 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表示中国正经历从"互联网+"向"人工智能+"的战略跃升 [4] - 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要求以人工智能+为战略支点细化落实任务 [4] 企业业绩表现 - 美团二季度营收918.4亿元同比增长11.7% 调整后净利润14.9亿元同比下降89% [10] - 美团核心本地商业分部收入653亿元同比增长7.7% 经营溢利同比下降75.6%至37亿元 [10] - 美团核心本地商业经营利润率同比下降19.4个百分点至5.7% 受非理性竞争影响 [10] 新产品发布 - 苹果将于北京时间9月10日举行秋季发布会 预计发布iPhone 17系列 [6][7] - 华为将于9月4日发布新款三折叠屏手机Mate XTs 采用S型折叠方案 可适配全新手写笔 [8] 知识产权保护 - 尊湃侵犯华为海思芯片技术商业秘密案一审判决生效 被非法获取技术信息估值达3.17亿元 [2]
折叠屏手机之争持续升级
证券日报· 2025-08-28 00:12
行业竞争格局 - 华为计划于9月4日发布新款三折叠屏手机 三星也曝光了采用不同折叠思路的三折叠屏产品 [1] - 苹果计划在2026年9月与iPhone18系列同步推出首款折叠屏手机 可能采用横向折叠或三折叠设计 [1] - vivo OPPO 小米等品牌持续探索折叠屏技术及生态 市场竞争趋于激烈 [1] - 折叠屏行业创新焦点从早期"双折叠"向更复杂形态演进 华为与三星代表两种差异显著的技术路径 [2] - 荣耀通过发布高配置小折叠屏手机推动市场覆盖 国产厂商采用"比价格 比配置 比影像"策略使产品向大众消费转变 [2] - 折叠屏手机市场进入技术深水区 竞争维度从硬件比拼转向形态 软件与生态的综合较量 [2] - 折叠屏市场从少数玩家的"试验田"演变为手机巨头必争的"主战场" 供应链完善且用户接受度大幅提升 [5] 市场数据与预测 - 2025年中国折叠屏手机出货量预计达947万台 同比增长3.3% [3] - 2025年上半年华为以75%市场份额创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历史新高 [3] - 2025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市场规模将突破400亿美元 中国以45%全球份额成为产业核心引擎 [3] - 2026年可能成为厂商市场份额竞争的重要节点 [3] 产业链布局 - 终端竞争延伸至上游产业链 转轴及新材料供应商成为厂商重点合作对象 [1] - 精研科技折叠屏业务围绕动力板块(转轴)和金属制造板块(金属注射成型零件)展开 北美客户可能对产业起引导作用 [4] - 领益智造为三星Galaxy Z Fold7供应超薄钛合金支撑件等零部件 [4] - 格林精密生产的精密结构件具有重量轻 厚度薄 气密性高等优势 产品已应用于联想及北美公司多款折叠屏手机 [4] 技术创新与产品发展 - 苹果已研发"Z"字形三折叠技术 配备双铰链和可弯曲玻璃屏幕 [1] - 华为新款三折叠屏手机将带来多项全球瞩目的技术突破 [2] - 三星 苹果入局将加速解决铰链耐用性 屏幕折痕等行业核心痛点 推动技术标准升级 [3] - 华为下半年将发布多款折叠屏新机包括三折叠 双折叠手机 进一步带动国内市场增长 [5] - 元器件技术"轻薄化"逐渐触及瓶颈 未来硬件创新将更多聚焦产品形态迭代 [5] - 折叠屏手机已成为中高阶市场技术焦点和品牌差异化利器 厂商正扩展产品线与价格区间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