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屏技术
搜索文档
深天马A:公司密切关注行业新技术和应用发展
证券日报网· 2025-10-27 19:45
公司技术布局 - 公司密切关注行业新技术和应用发展 [1] - 公司在新型屏幕方面拥有多技术方案储备 [1] - 公司依托自建全场景平台开发出多形态折叠技术 [1] 产品开发与量产进展 - 公司已实现左右内折和上下折产品的快速量产 [1] - 公司支持客户三折叠手机产品展出 [1] - 公司同步开发抽拉和卷轴等其他折叠形态 [1] 产品性能优化 - 公司持续升级产品的柔韧性及耐用性 [1]
宜安科技赋能华为折叠屏,成行业技术参照
全景网· 2025-10-23 16:53
折叠屏 赛道的竞争日趋激烈,而作为 智能手机 行业的风向标, 苹果 在折叠屏产品上的动向一直备受 市场关注。根据多家投行与行业分析师的研判,苹果计划在2026年9月与iPhone 18系列一同推出其首款 折叠屏手机。尽管姗姗来迟,这款产品有望凭借差异化的技术路径,重新定义市场格局。 从机构预测来看,苹果的折叠屏战略正逐步明朗。虽然日本瑞穗证券曾提示量产难度可能导致发布时间 推迟至2027年,但瑞银等多家主流机构仍判断,苹果将在2026年下半年推出产品,并借助成熟的供应链 管理能力将价格控制在2000美元左右。另有消息显示,苹果计划从2026年起实行春季与秋季双发布会制 度,届时折叠屏机型将与Pro、Pro Max及Air版本共同构成iPhone 18系列秋季产品线,形成覆盖高、中 端市场的完整布局,也体现出苹果对折叠屏细分市场的重视。 在技术路径方面,苹果展现出谨慎与创新并重的态度。根据已公开的专利信息,苹果在折叠形态上已有 多元储备:其中US20240310942A1专利展示了一种"Z"字形三折叠方案,通过双 铰链 和灵活透明壁设 计,实现多轴向折叠的沉浸式体验;另一项专利则披露了横向"书本式"对折结构,铰 ...
苹果折叠屏iPad研发遇阻,预计发布时间推迟至2029年或更晚
华尔街见闻· 2025-10-22 04:14
产品发布计划 - 苹果公司计划推出的折叠屏iPad面临技术难题,原定2028年的发布时间可能推迟至2029年或更晚 [1] - 内部代号为J312的这款新平板原型机不包含外部显示屏,合上时类似Mac笔记本电脑,展开后尺寸约为13英寸笔记本大小 [3] 技术挑战 - 当前折叠屏iPad原型机面临的最棘手问题是成本与重量控制,预估售价高达3000美元左右,约为13英寸iPad Pro价格的三倍 [1] - 测试设备重约3.5磅(约1.59公斤),与MacBook Pro重量相当,而目前主流iPad Pro重量仅在1至1.3磅之间,过重机身与便携性理念相悖 [2] - 苹果正与三星显示合作开发约18英寸的OLED面板,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屏幕折痕,但开发大尺寸无缝折叠显示屏被证明极其复杂且昂贵 [3] 公司战略 - 尽管遭遇挫折,折叠屏iPad项目仍是苹果更广泛创新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 - 在推出超薄iPhone Air机型后,公司正致力于开发一系列前沿产品,从智能眼镜到桌面机器人设备,以巩固其在科技行业的领导地位 [3]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企业竞争图谱:2025年智能手机屏幕生产
头豹研究院· 2025-10-09 23:08
好的,作为一名资深研究分析师,我将为您解读这份智能手机屏幕生产行业报告,并总结关键投资要点。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具体的行业投资评级(如“增持”、“中性”等)[1][2][3][4] 报告核心观点 - 智能手机屏幕生产行业技术壁垒高,供应链高度集中,上游关键材料和设备被少数国际巨头垄断 [4] - 搭载AMOLED显示面板的智能手机已占据市场主导地位,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出货量占比达63% [15] - 行业未来增长动力主要来自AMOLED技术的持续渗透、折叠屏市场的扩大以及多种显示技术路线的协同发展 [4][40][41][42] - 中国面板制造商在全球市场中的地位迅速提升,产业规模已居全球第一,但在上游关键材料和核心装备技术上仍面临挑战 [33][34][50] 按报告章节总结 行业特征 - 行业技术壁垒较高,涉及材料科学、光学、电子工程等多学科领域,且面临快速技术迭代压力,关键设备和材料专利被国际公司垄断 [13] - 行业供应链高度集中,上游OLED蒸镀机市场由Canon Tokki、Sunic System占据95%以上份额,柔性基板(PI膜)市场约60%份额由美日企业掌控 [14] - 搭载AMOLED显示面板的智能手机占市场主导,2025年Q1全球出货量达1.51亿部,同比增长15%,渗透率从去年同期的57%提升至63% [15] 发展历程 - 行业经历了从早期LCD技术、到高速发展期电容触控与高分辨率LCD/AMOLED技术、再到新技术突破期曲面屏、折叠屏及Micro OLED等技术的演进 [16][17][18][19][20][21] 产业链分析 - 上游原材料供应商议价能力最高,玻璃基板是LCD和OLED的关键材料,其行业具有资本和技术双密集特点,市场由康宁(份额51%-54%)、NEG、AGC等外资企业主导 [23][29][30] - 下游智能手机需求是行业核心发展动力,用户对高刷新率、高分辨率及折叠屏产品的需求直接推动中游面板厂商的技术迭代与产能投资,例如京东方为苹果建成年产1亿片OLED屏幕的产能体系 [24] - 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回暖,同比增长7%至12.2亿部,其中国产品牌表现强劲,小米出货量同比增长15.4%达1.686亿台 [36] 行业规模 - 行业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542.72十亿人民币元增长至2024年的687.40十亿人民币元,年复合增长率6.09% [38] - 预计2025年至2029年,市场规模将从742.90十亿人民币元增长至874.45十亿人民币元,年复合增长率4.16% [38] - AMOLED显示面板是重要增长引擎,其销售额从2020年的1,341亿人民币增长至2024年的1,926亿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10.5%,预计2030年达2,992亿人民币 [40] - 折叠屏市场增长迅速,2025年Q1国内折叠屏手机出货量284万台,同比增长53.1%,已连续9个季度同比正增长 [42] 竞争格局 - 行业市场集中度高,呈现梯队竞争格局:第一梯队为三星、京东方、LG Display;第二梯队为维信诺、深天马、华星光电等;第三梯队为和辉光电、利亚德等 [48] - 龙头企业通过高强度研发和专利布局构建壁垒,例如三星显示年研发投入达45亿美元,拥有5.8万项专利 [49] - 中国厂商迅速崛起,京东方2024年AMOLED面板出货量以15.7%的份额位居全球第二,并在2025年Q2苹果iPhone OLED屏幕供应链中份额达22.7%,首次超越LG Display [49][50] 重点上市公司财务速览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营业总收入1,983.81亿元,同比增长13.66%;归属净利润53.23亿元,同比增长108.97% [52][63] - 上海和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营业总收入49.58亿元,同比增长63.19%;归属净利润为亏损25.18亿元,但亏损额同比收窄22.39% [52][66] - 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营业总收入334.94亿元,同比增长3.79%;归属净利润为亏损6.69亿元 [53][68]
高端电脑,不折不立
虎嗅APP· 2025-09-26 18:21
行业变革背景 - 行业拐点往往由颠覆性创新而非渐进式改进引发,如同iPhone取代诺基亚键盘手机 [2] - 高端笔记本电脑市场(2万元以上)消费者需求从单纯性能转向设计美学与创新体验带来的情绪价值 [2] - 仅依赖堆砌配置的新入局者难以撬动成熟市场格局,需从形态、系统和体验层面寻找全新解法 [2] 市场表现与数据 - 2025年6月,华为MateBook Fold 非凡大师上市首月促使2W+笔记本(不含游戏本)市场销量达到5月的4.5倍 [3] - 该新品在6月占据2W+笔记本(不含游戏本)市场73%的份额 [3] 产品核心创新:形态突破 - 通过折叠技术创新实现18英寸大屏与13英寸机身的结合,重量仅1.16千克,成为最轻薄的18英寸折叠电脑 [15] - 转轴采用锆基液态金属和三段式榫卯阻尼架构,有效减少折痕并保证多角度使用的稳定性 [15] - 提供磁吸实体键盘与线性马达反馈虚拟键盘两种输入方式,兼顾便携与长时办公需求 [17] 产品核心创新:硬件配置 - 超薄机身内配置双风扇+VC液冷系统,采用逆重力技术确保不同形态下的稳定表现 [17] - 搭载三组高低音分频6扬声器系统与华为悦彰音效算法 [17] - 长续航电池结合双层OLED+LTPO技术实现约30%功耗优化,并配备ULSR超低功耗待机模式,支持100天超长待机 [17] 产品核心创新:操作系统与生态 - HarmonyOS 5具备高度弹性与跨端适配能力,使折叠电脑界面能随折叠/展开自适应切换 [11] - 系统原生融合分布式架构与AI能力,小艺作为原生交互入口提供会议秘书、文档助理、知识空间等系统级智能功能 [12] - 实现手机与电脑间文件无缝流转、应用跨设备接续、键鼠共享等万物智联体验 [13] - 截至8月底,鸿蒙电脑应用数量从2000+增长至8000+,4个月内实现三倍扩容,覆盖办公、教育、金融、娱乐等多领域 [26] - 硬件外设兼容性取得突破,1400+款鼠标键盘等设备完成适配,700+款特色外设获兼容认证 [26] 公司战略与产业影响 - 华为通过"软硬芯云"垂直整合架构,实现电脑入口的自主掌控,推动笔记本电脑向智能化、互联化迈进 [21] - 在折叠屏领域持续六年探索,建立起全球领先的折叠技术积累,成为折叠屏手机市占率第一的存在 [21] - 公司从下游厂商转变为"产业链驱动者",通过全栈自研与供应链共研共创,推动折叠屏产业整体技术进步 [23] - 长期维持营收10%的研发投入,通过系统性创新构建更高的"不可复制性" [29] - HarmonyOS 5填补国内电脑操作系统空白,实现操作系统与硬件的自主化闭环,标志着中国在桌面OS赛道上迈出里程碑一步 [28] 行业启示与未来展望 - 高端市场对创新产品需求强烈,折叠形态与鸿蒙AI交互为用户提供形态尝鲜和功能探索的情绪满足 [24] - 电脑行业下一阶段将依靠系统、形态与生态的共同创新来定义新一代生产力工具,而非单纯堆叠配置 [30] - 华为的创新模式为行业提供新范式:当厂商不再完全依赖上游,就有机会把"不可能商用"的技术带给用户 [23]
国产柔性OLED手机屏占比已超六成 下一步向高端要盈利
第一财经· 2025-09-20 14:30
行业技术趋势 - 护眼 高刷成为OLED手机屏技术趋势 天马通过无频闪 低蓝光 暗场亮度降低技术实现护眼效果 屏幕刷新率可达240Hz [2] - 折叠成为OLED屏重要发展形态之一 折叠手机市场每年稳定增长 天马已量产左右折 上下折柔性OLED屏并持续迭代 [2] 产业链协同发展 - 国产OLED屏竞争力提升依赖产业链协同 OPPO与天马联合研发护眼OLED手机屏并设立定制产线 结合终端算法与面板材料开发技术 [3] - 国产OLED屏推进发光材料国产化 以提升屏幕和终端产品竞争力 [3] 市场格局与出货量 - 2025年上半年全球柔性OLED手机屏出货量近3亿片 同比增长5.2% 中国大陆面板厂商出货量约1.9亿片 同比增长7.7% 全球市场份额达62.3% [4] - 京东方柔性OLED手机屏出货量约7100万片 同比增长10.3% 天马出货量约4320万片 同比增长15.6% 两者全球市场份额分列第二 第三位 与首位三星差距缩小 [4] 应用领域拓展 - 柔性OLED屏目前九成用于智能手机 天马计划将柔性OLED屏应用于车载 IT领域 预计明年推出柔性OLED车载显示产品 [4] - 京东方 维信诺 TCL华星布局8.6代柔性OLED或印刷OLED生产线 以把握IT 车载等中尺寸显示领域机会 天马也在考虑8.6代线布局 [4] 盈利前景 - 通过技术创新 材料国产化 设计优化和工厂效率提升 国产OLED屏盈利水平仍有提升空间 [4]
翔腾新材:公司制程保护膜相关制备技术主要用于前段制造工艺环节,其最终是否用于折叠屏产品取决于下游客户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8 09:15
公司技术应用情况 - 公司OLED柔性屏制程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主要用于前段制造工艺环节 [2] - 该技术最终是否应用于折叠屏产品取决于下游客户的产品方案 [2] 投资者关注焦点 - 投资者询问公司技术是否应用于折叠屏产品 [2] 信息披露来源 - 信息来源于公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的回应 [2] - 新闻来源为每日经济新闻 [3]
Canalys:2026年或成为折叠屏智能手机发展关键转折年
环球网资讯· 2025-09-13 11:42
行业技术发展 - 折叠屏智能手机领域新机频出 各大厂商依托前沿工程技术有效缓解消费者对机身厚重和重量过大的担忧[1] - 主流安卓厂商在技术突破与产品创新双重驱动下加码折叠屏赛道 三星升级Fold系列并拓展Flip系列产品矩阵 荣耀推出更轻薄书本式折叠屏机型并加大分销渠道建设力度 其他厂商从外形设计价格定位到工程方案多维度创新[3] 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保持稳定约660万台 中国市场成为核心增长引擎同比增长32.8% 华为Mate系列与Pura X系列贡献显著[3] - 美国作为第二大折叠屏市场上半年出货量同比增长7% 摩托罗拉Razr 2025系列是主要推动力量[3] 未来展望 - Canalys预测2025年全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将维持在1520万台左右 随着市场竞争加剧翻盖式折叠屏机型价格逐步下探[3] - 2026年折叠屏智能手机出货量有望实现51%同比大幅增长 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转折年 为2027年市场持续增长注入强劲动能[3]
三星社媒“围攻”苹果:从相机到折叠屏、创新
凤凰网· 2025-09-11 15:52
三星社交媒体营销策略 - 三星在苹果iPhone 17系列发布会后通过X平台发起iCant标签活动 直接针对苹果新品的硬件规格、功能及创新不足进行攻击 [1] - 三星相关帖子累计获得数万点赞和转发 iCant标签迅速登上X平台热搜引发网络热议 [2] - 三星采用及时回应竞争对手产品发布的社交媒体营销战术 通过放大自身技术优势质疑对手的渐进式升级策略 [3] 相机规格技术对比 - 三星指出iPhone 17 Pro搭载三颗48MP镜头 但三颗镜头总和仍无法匹敌Galaxy S25 Ultra单颗2亿像素主摄的拍摄能力 [1] - 这一对比凸显两家厂商在摄影硬件路线上存在分歧 三星强调200MP对144MP的像素优势 [1] 功能创新时间差争议 - 三星质疑苹果新一代Apple Watch的Sleep Score睡眠评分功能及AirPods Pro 3的实时翻译特性 称这些功能早在五年前已在三星产品中实现 [2] - 三星通过"iCant believe some people had to wait 5 years for Sleep Score"帖子强调苹果功能创新滞后性 [2] 折叠屏技术竞争格局 - 三星强调iPhone 17系列仍未推出折叠屏版本 而三星Galaxy Z系列已在该领域深耕多年 [2] - 三星翻出2022年旧帖"Let us know when it folds"并配文"iCant believe this is still relevant" 突显技术领先优势 [2] - 业内分析师指出苹果预计要到2026年iPhone 18才可能推出折叠版本 三星正利用时间窗口巩固在折叠屏领域的先发优势 [3] 市场反应与用户分化 - 网友对三星攻势反应呈现明显分化 三星支持者称赞其技术领先 苹果用户则反击折叠屏耐用性存疑 [2] - 部分用户指出三星某些产品存在模仿苹果的痕迹 形成双向质疑的舆论场 [2] 行业竞争动态 - 三星在iPhone 17发布会前已通过Galaxy Z Fold 7广告暗讽苹果缺乏折叠屏技术 显示其系统性竞争策略 [3] - 苹果官方截至发稿时未对三星的系列攻击做出正式回应 形成单方面舆论攻势局面 [3]
蓝思科技:公司已进行新一代折叠屏UTG的产能建设,为大客户的高端折叠机量产提供有力支持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1 13:39
公司声明 - 公司否认北美大客户折叠屏采用CPI+UTG方案的传闻不属实 [1][3] - 公司不便披露具体信息因受保密协议约束 [1] 技术优势 - UTG在折叠屏领域成为新主流趋势 在折痕、硬度、透光率、触感等性能指标均优于CPI [1] - 公司作为UTG全球核心供应商 具备深厚技术积累、完善专利布局和成熟量产能力 [1] 产能建设 - 公司已进行新一代折叠屏UTG产能建设 深度配合大客户开发相关产品 [1] - 产能建设为大客户高端折叠机量产提供有力支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