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

搜索文档
文旅企业上市难度如何?
搜狐财经· 2025-07-26 16:11
企业上市定义 - 企业上市(IPO)是将公司股份通过股票形式出售给大众投资者 实现从"私有"到"公有"的转变 公司获得融资 投资者获得分红权[2] 上市平台 - 中国内地市场包含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科创板) 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创业板) 北京证券交易所(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 新三板(适合初创企业但流动性低)[5] - 香港市场有主板和创业板 美国市场包含NYSE NASDAQ AMEX和粉单市场[5] - 伦敦 新加坡和东京证券交易所交易量较大但较少成为中国企业选择[5] 上市门槛 - 主体资格要求必须是股份有限公司且股东/管理层稳定[6] - 财务指标对营收和利润有具体要求[6] - 要求合法合规 产权清晰 业务独立[6] - 不同交易所对股本和发行比例有不同要求[6] 文旅企业上市矛盾 - 上市要求连续盈利与独立业务 但盈利企业融资需求低[8] - 该要求更适合互联网/科技类企业 文旅企业核心资源(如景区)具有不可复制性[9] - 文旅行业资本市场与实业经营存在反向关系 资本市场看预期而实业需稳扎稳打[9] 文旅企业上市现状 - 自然资源类文旅企业上市难度极大 因重资产投入且利润低[11] - 目前符合上市要求的仅有宋城演艺(300144) 通过品牌输出模式在全国复制13个千古情项目[12] - 未上市但符合要求的包括乐园系列(方特/融创/华侨城)和演艺系列(王潮歌导演作品)[13][15] 单体景区上市可能性 - 需满足品牌顶尖和不盲目跨界扩张两个条件[20] - 黄山旅游(600054)模式可行 围绕核心景区做配套不跨界[16] - 西藏旅游(600749)因1.2万亿工程落地迎来发展机会[16] - 旅游城市文旅企业需通过业务划分实现轻资产上市 如曲江文旅(600706)模式[16] 行业总结 - 99.99%文旅景区相关企业无需将上市作为发展目标[20] - 已上市文旅企业无序扩张堵死了多数商业模式路径[20] - 资本市场繁荣需以实体经营出色为前提[21]
湖北国资入主计划落空!三湘印象控制权变更一年半博弈终落幕,1.73亿元共管资金面临返还
华夏时报· 2025-07-11 18:21
控制权变更终止 - 三湘印象控股股东三湘控股收到联投置业《工作联系函》,要求终止《股权转让协议》并返还共管账户资金,湖北省国资委入主计划落空 [2] - 联投置业第二次提出终止协议,5月曾发《解除函》称协议已触发终止情形,要求2个工作日内返还共管资金 [2] - 三湘印象要求对方继续履约,2月已获得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反垄断审查不实施进一步审查决定书 [2] 股权转让协议细节 - 原计划联投置业通过协议转让受让三湘控股及黄辉合计2.95亿股(占总股本25%),其中三湘控股转让1.21亿股(10.25%),黄辉转让1.74亿股(14.75%) [4] - 三湘控股和黄卫枝签署《表决权放弃协议》,将分别放弃9675.86万股(8.20%)和2131.14万股(1.80%)表决权 [4] - 交易总价款17.325亿元,折合每股5.87元,首期1.73亿元股权转让款已于2023年12月28日存入共管账户 [6] 公司业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12.10亿元,同比增长9.46%,其中房地产销售板块收入9.90亿元(占比81.83%),同比增长30.60%,文化演艺板块收入1.29亿元(占比10.63%),同比下降39.40% [10]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2.22亿元,同比增长391.57%,归母净利润1558.09万元,同比增长164.30%,主要依赖地产项目去化 [11] - 文化演艺板块毛利率2021-2024年分别为13.40%、-7.36%、30.76%、28.02%,显著低于同行60%以上的水平 [11] 公司经营现状 - 发展战略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稳步发展地产业,推动两大产业协同发展 [9] - 地产业务自2018年起未新增土地储备,仅剩河北燕郊三湘森林海尚城项目在售,面临去化周期长、利润空间薄的压力 [11] - 文化演艺板块拥有张艺谋等导演打造的"印象""又见"等品牌,但收入贡献持续下滑 [11] 市场反应 - 二级市场股价连续四天上涨,截至7月11日午盘报3.67元/股 [3] - 专家分析交易终止可能因"交易先决条件未满足"或"双方违约"导致,但具体触发条款未披露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