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即饮产品
icon
搜索文档
新茶饮猛攻,香飘飘预亏上亿
证券之星· 2025-07-26 05:09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预计营收10 35亿元 同比减少1 44亿元 降幅12 21% 净利润预亏近1亿元 [2] - 2017-2024年期间有4年出现营收和扣非净利润同比下滑 2020年营收增速转负至-5 46% 2021年扣非净利润同比骤降60% [2] - 传统冲泡奶茶市场规模从2012年113亿元峰值降至2023年76亿元 缩水32 7% [2] 竞争环境 - 新茶饮品牌通过鲜果 鲜茶 鲜奶等产品创新快速占领市场 喜茶 奈雪的茶 茶颜悦色等挤压传统冲泡奶茶空间 [2] - 蜜雪冰城等品牌通过下沉市场策略重构行业成本结构 现制茶饮赛道规模实现十倍级增长 [2] - 快消品行业进入"产品力为王"阶段 过度依赖营销的模式边际效应递减 [3] 转型尝试 - 推出即饮产品线Meco果汁茶和兰芳园系列 并在一二线城市开展奶茶店快闪活动 [3] - 营销费用持续高企但效果有限 新产品与原有三四线渠道存在战略错配 [3] - 行业分析师指出公司存在品牌 产品 渠道 客户 团队"五重老化"问题 [3] 历史背景 - 2017年凭借冲泡奶茶产品和渠道优势登陆上交所 曾号称"中国奶茶第一股" [2] - 2018-2019年营收增速仍保持22%以上 2020年起业绩明显恶化 [2]
农夫山泉做好即饮咖啡,还需要一个「Manner」
36氪· 2025-07-24 18:36
农夫山泉即饮咖啡业务现状 - 农夫山泉2019年推出即饮咖啡品牌"炭仌" 6年间尝试多种产品形态与价格带 包括碳酸咖啡(5元/360ml)、铝罐装(6-8元/270ml)、杯装冷藏(10元/245ml)和小瓶PET装(5元/250ml) [9] - 炭仌尝试过与山姆独家合作 使用耶加雪菲咖啡豆 开发挂耳产品线 开设线下体验店等策略 但市场反馈有限 仅900ml大瓶黑咖啡在特定渠道有少量声量 [12][14] - 核心矛盾在于品牌定位模糊 既想成为星巴克式咖啡品牌 又缺乏连锁门店支撑 消费者认知难以与专业咖啡品牌对标 [14][15] 即饮咖啡市场格局分析 - 中国即饮咖啡市场规模连续5年萎缩 主要受连锁咖啡品牌价格战冲击 雀巢市场份额从2023年53%降至2024年41% [17][20] - 市场呈现三级分化:3-5元带(雀巢主导)持续萎缩 6-8元带(星巴克/Costa)稳步扩张 10-15元带(星巴克/每日咖啡师)被连锁品牌垄断 [24] - 连锁品牌即饮产品逆势增长 星巴克/Costa/Peet's通过门店背书实现差异化 Costa被可口可乐收购后市场份额达10% [18][21][28] 饮料巨头与连锁品牌合作案例 - 百事与星巴克全球合作打造10亿美元级产品线 美国市场份额近60% 中国通过康师傅运营保持10%份额 [35] - 可口可乐收购Costa后快速推出即饮产品 成为集团十亿美金品牌 日本市场通过可口可乐渠道推广成功 [29][35] - 合作模式体现互补优势:饮料巨头提供渠道/生产 连锁品牌提供产品开发/咖啡供应链/消费者认知 [32] 农夫山泉与Manner合作可行性 - Manner现有2200家门店覆盖72城 可提供品牌背书与咖啡豆供应链 农夫山泉拥有全国分销网络与饮料产能 [42][45] - 合作可解决炭仌品牌认知短板 复制星巴克-百事模式 开创本土咖啡合作先例 [39][40] - 对Manner而言 轻资产模式可获取额外收益 扩大品牌影响力 无需自建饮料生产体系 [45]
东方树叶带火的900ml大即饮产品,这风还能刮多久?
FBIF食品饮料创新· 2025-05-20 08:18
大即饮产品趋势分析 - 东方树叶2023年率先推出900ml大包装即饮产品,带动行业各大品牌跟进[2][5] - 大即饮产品推动即饮茶品类超越碳酸饮料成为第一大饮料市场[4] - 农夫山泉茶饮料收入从2022年69.8亿元增长至2024年167.45亿元[5] 大即饮市场表现 - 601-1249ml大包装销售占比从2019年6.4%增长至2023年11.3%[10] - 900ml-1L规格成为品牌重点上新规格[11] - 2023年3000+新品中仅6个月销破千万,相比2021年41个大幅下降[16] 产品策略优势 - 大包装每100ml价格从1元降至0.66元,提升性价比[18] - 1L装比2瓶500ml包材成本降低20-30%[19] - 大包装属于"现金牛"业务,市场成熟利润高[21][22] 适用品类特征 - 更适合运动饮料、无糖茶、养生饮料等"水替"类产品[25] - "水替"产品具有刚需属性,提升购买频率[26] - 900ml可提供成年人日均饮水量的1/2[26] 行业影响 - 大包装帮助东方树叶两款产品进入2023便利店TOP100榜单[23] - 头部品牌可巩固市场优势,中小公司可扩大营收规模[32] - 产线改造成本从百万到上千万不等[28]
新爆款、新组合、新代言,雀巢咖啡如何打开即饮咖啡新格局?
FBIF食品饮料创新· 2025-04-23 10:58
咖啡市场概况 - 即饮咖啡市场规模已突破200亿,但竞争激烈暗藏变数[1] - OOH街饮咖啡市场2024年规模达1920.6亿元,同比增长18.3%,瑞幸2024年推出119款新品及20多位代言人体现行业高迭代特性[2][3] 消费者需求变化 - 即饮咖啡消费者偏好集中于口感、味道和健康成分,头部品牌需突破经典口味局限[4] - 奶咖占据现制咖饮新品36.6%份额,生椰/燕麦拿铁最热门,即饮咖啡风味丰富度落后于街饮[5] - 年轻群体对原材料、生产工艺和包装设计提出更高要求,低糖配方成为趋势[8][12] 雀巢产品创新策略 - 推出"生椰拿铁"和"桂花龙井拿铁":前者复刻街饮爆款风味,后者融合茶咖文化并采用时令原料[4][6] - 焕新美式家族系列:无糖美式(0糖0脂)、招牌美式(低糖0脂)、冰椰美式(添加真实椰子水)满足健康需求[8] - 重塑罐装家族:推出180mL小规格"2倍咖啡因浓醇拿铁"强化提神功能[10] 品牌营销突破 - 签约95后顶流虞书欣为代言人,TVC获3亿次曝光,登顶微博新宣星品榜TOP1并斩获5个热搜[16][19] - 魔性台词"这是虞书欣/新品/好喝到开心"引发UGC创作潮,朋友圈互动广告增强用户参与感[21][22] - 线下覆盖60城梯媒及候车亭,通过场景化文案如"早高峰晚高峰真的要发疯"引发情感共鸣[29][31] 行业启示 - 雀巢通过风味创新(茶咖融合)、健康升级(低糖系列)和场景渗透(提神小罐)突破传统即饮咖啡框架[12][35] - 代言人策略实现与18-25岁目标群体的高效沟通,线上线下一体化传播形成破圈效应[33][35] - 头部品牌需持续通过产品迭代和情感联结保持年轻化,避免"创新者窘境"[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