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双足机器人TRON 1
icon
搜索文档
外卖大战尴尬收场,但巨头们仍在“窘境”中竞争AI
虎嗅· 2025-08-01 22:09
外卖市场竞争格局 - 美团、淘宝、京东同步发文抵制恶性竞争,转向合作共赢[1] - 外卖市场补贴大战导致单均亏损扩大至历史峰值,平台需为每单补贴3元~12元[39] - 2025年中国外卖用户渗透率达22.6%,订单量增速降至7.2%,市场接近饱和[39] 巨头具身智能投资布局 - 京东单日投资三家具身智能企业超16亿元,覆盖AI大脑-硬件本体-场景落地全链条[7][12] - 美团近两月连续领投星海图、自变量机器人等项目,成为宇树科技最大外部股东[1][22] - 蚂蚁集团一周内连续投资宇树科技、钛虎机器人和灵心巧手三家企业[2] - 阿里战略领投逐际动力A轮,并投资星动纪元Pre-A轮近3亿元[21] 京东供应链与技术优势 - 京东持有2095亿现金及等价物,拥有3600个自营仓库及云仓,总管理面积3200万平方米[7][8] - 43座"亚洲一号"智能仓自动化率超90%,单仓峰值日处理订单量达450万单[8] - 自研"智狼"搬运机器人实现全流程自动化作业,拣货效率提升3倍以上[10][11] 巨头投资策略差异 - 京东聚焦物流仓储等工业级应用,推出JoyInside平台形成算法-硬件-数据闭环[27][28] - 美团倾向本地生活场景激进撒网,开放700万商户网络作为试验场[29][32] - 阿里专注"大脑"而非"本体",通过大模型底座构建智能中枢[34][35] 行业发展趋势 - 2025年前5个月机器人领域融资额达232亿元,超2024年全年209亿元总和[27] - 具身智能技术成熟后可能改写行业规则,从补贴大战转向技术密度竞争[41] - 外卖三巨头估值跌至历史低位:京东PE 8倍、美团18倍、阿里16倍[38]
外卖(WAIMAI)大战尴尬收场,但巨头们仍在“窘境”中竞争AI
36氪· 2025-08-01 20:01
外卖市场竞争格局 - 美团、淘宝、京东同步发文抵制恶性竞争,外卖大战告一段落 [1] - 巨头竞争焦点转向AI领域,包括自研大模型和具身智能 [1] - 外卖市场渗透率达22.6%,订单量增速降至7.2%,平台需为每单补贴3-12元维持增长 [18] 京东战略布局 - 京东持有2095亿现金及等价物,拥有3600个自营仓库及云仓,总管理面积3200万平方米 [6] - 京东单日投资16亿元领投三家具身智能企业(千寻智能、逐际动力、众擎机器人),覆盖"AI大脑-硬件本体-场景落地"全链条 [1][7] - 京东物流场景作为技术验证"试验场",拣货效率提升3倍以上 [6][7] - 京东推出JoyInside平台,将自研大模型植入第三方机器人硬件,建立"买机器人上京东"渠道心智 [14] 美团投资策略 - 美团连续投资星海图、自变量机器人等具身智能项目,成为宇树科技最大外部股东 [1][11] - 美团2024年累计投资8家具身智能企业,单年投入超十亿元 [15] - 美团开放700万商户网络作为试验场,银河通用人形机器人已落地无人药店 [15] 阿里技术路线 - 阿里通过大模型底座投资逐际动力、星尘智能,专注"大脑"而非"本体" [16] - 阿里将云计算、大模型与机器人技术深度绑定,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16] - 阿里云大数据和AI平台具备千卡、万卡规模算力集群,可延伸至具身智能产业 [16] 行业投资趋势 - 2025年前5个月机器人领域融资额达232亿元,超过2024年全年209亿元总和 [14] - 巨头通过投资而非自研布局机器人赛道,因硬件领域"越亏越深"特性 [11][12] - 配送机器人成本高昂(60万元/台),单均成本12元远高于骑手4-5元 [11] 市场估值与增长 - 京东静态PE仅8倍、美团18倍、阿里16倍,股价表现逊于恒生指数11%涨幅 [18] - 具身智能技术成熟后可能改写行业规则,从"补贴大战"转向"技术密度" [18] - 技术-产品-市场正循环是决定胜负的关键,需将单台机器人成本压缩至接近商用 [18]
VC/PE周报:香飘飘出资做LP;具身智能公司再掀融资风暴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1 21:58
香飘飘进军LP圈 - 香飘飘作为有限合伙人以自有资金认缴出资1亿元参与认购长沙泉仲创业投资合伙企业基金份额 该基金目标总规模10亿元 主要投资成长及成熟期企业 兼顾早期消费类企业 [2] - 长沙泉仲是嘉御资本旗下管理基金 嘉御资本管理资产超170亿元 专注新消费、跨境电商、企业服务和前沿科技领域 投资案例包括沪上阿姨、锅圈食汇等 [2] 中科创星新基金动态 - 中科创星先导创业投资基金完成首轮募集26.17亿元 注册于上海浦东 存续期8年 计划年底完成募集关闭 [3] - 该基金70%资金投向早期硬科技项目 30%投向成长期项目 重点布局人工智能相关的物质、能量、信息、生命、空间产业领域 [3] 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进展 - 工信部将推进设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二期 带动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4] - 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母基金注册资本357.5亿元 通过子基金等方式使总规模达1000亿元以上 已设立46只子基金 规模超1200亿 投资项目超1800家 [4] 天津创投政策调整 - 天津出台24条支持创业投资措施 将市、区两级财政出资比例上限由50%提高至80% 允许财政出资部分退出时让利 [5] - 调整政府投资基金考核指标 不过度关注返投倍数和基金收益 探索建立国资创投基金全生命周期考核机制 [5] 具身智能领域融资动态 - 智元机器人获正大机器人战略投资 将开展生命科技、新零售、康养服务等领域业务探索 此前获腾讯、京东等投资 [7] - 千寻智能完成近6亿元PreA+轮融资 京东领投 发布自研VLA模型Spirit v1和机器人Moz1 [8] - 逐际动力获京东战略领投 将深化零售、物流等领域合作 其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已完成量产准备 [9]
京东美团“暗战”具身智能,战火延至外卖之外
搜狐财经· 2025-07-21 20:08
京东具身智能投资布局 - 2025年7月京东领投千寻智能近6亿元Pre-A+轮融资 该公司采用自研VLA模型Spirit v1 人形机器人Moz1配置26个自由度并实现1:1负载自重比 [1] - 同期领投众擎机器人A1轮融资 该公司具备全栈自研能力 开源人形机器人PM01定价8.8万元并进入量产阶段 计划将生产交付团队规模提升5倍 [2] - 战略领投逐际动力 深化零售物流服务领域协同 其LimX VGM实现零真机样本数据多平台泛化 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将于下半年公开销售 [3] - 投资偏好聚焦"硬件+大脑"与"量产能力" 通过软硬一体实现性能成本优化 通过平台级产品加速场景落地与数据积累 [3] 京东内部生态建设 - 成立JoyInside部门 与十余家头部机器人品牌合作 将大模型能力植入硬件终端 构建"硬件+软件+服务"一体化生态 [5] 美团具身智能战略 - 2025年7月投资它石智航 该公司专注低空智能服务与地面场景协同 小型化机器人具备动态避障能力 空间语义理解系统可识别物体功能属性并预判人类操作习惯 [5] - 同期投资星海图 研发轻量化具身智能模组 低功耗行为决策算法适配外卖柜等高频服务终端 实现低成本智能化改造 [7] - 投资逻辑围绕本地生活服务场景 通过业务场景反哺技术研发 与京东技术驱动场景创新策略形成差异化 [7] 行业竞争格局 - 巨头投资布局推动具身智能向商业化阶段发展 京东侧重技术布局驱动场景创新 美团强调业务场景反哺技术研发 [7] - 竞争焦点从硬件性能延伸至场景落地能力 服务业智能化进程可能被重塑 [7]
刘强东,今天大扫货
投资界· 2025-07-21 15:43
京东在具身智能领域的布局 - 京东近期领投三笔具身智能领域融资,包括千寻智能近6亿元PreA+轮融资、逐际动力新一轮融资、众擎机器人近10亿元Pre-A++轮和A1轮融资 [2][4][9][11] - 京东自2023年起加速具身智能战略,成立智能机器人业务部门,投资橡鹿科技2亿人民币,并成为智元机器人新晋股东 [13] - 京东推出JoyInside平台整合人形机器人在零售、物流场景的落地生态,已接入多家机器人厂商产品并与地平线机器人等建立深度合作 [15] 具身智能行业融资动态 - 7月行业融资密集,跨维智能完成数亿元A1&A2轮融资,星海图完成超1亿美元A4、A5轮融资,它石智航获1.22亿美元天使+轮融资 [18] - 银河通用完成超11亿元融资,创具身大模型机器人领域单笔最大融资记录 [18] - 智元机器人要约收购上纬新材,宇树科技启动A股上市辅导,标志性企业开始IPO征程 [18] 具身智能企业技术进展 - 千寻智能创始人团队来自华中科大、浙大和加州伯克利,6月发布搭载自研VLA模型的人形机器人Moz 1 [5] - 逐际动力双足机器人TRON 1已在巡检、安防、配送等场景开展规模化应用探索 [7] - 众擎机器人成立10个月即推出全开源全尺寸双足机器人产品 [9] 商业化落地进展 - 智元机器人和宇树科技中标中移信息人形机器人代工项目,订单金额分别为7800万元和4605万元 [19] - 优必选中标觅亿汽车9051.15万元机器人设备采购项目 [20] - 产业资本如京东、美团更积极参与投资,因其能提供资金和订单支持 [19]
刘强东连投3家具身智能!京东美团「战火」烧到外卖之外
量子位· 2025-07-21 14:46
具身智能领域投资动态 - 京东近期领投3家具身智能公司:千寻智能、众擎机器人、逐际动力[2][7][9][21] - 美团7月上旬也投资2家具身智能公司:它石智航和星海图[3] - 京东投资偏好集中在"硬件+大脑"结合且具备量产能力的公司[26][27] 千寻智能融资与技术进展 - 完成近6亿Pre-A+轮融资,京东领投,多家机构跟投[7][8] - 创始人团队来自珞石机器人和清华大学,技术背景深厚[11] - 自研VLA模型Spirit v1可完成桌面整理等任务[13] - 发布人形机器人Moz1:26个自由度,负载自重比1:1[15] 众擎机器人融资与产品规划 - 完成近10亿元融资(Pre-A++轮和A1轮),京东领投A1轮[16][18] - 计划将生产交付团队规模提升5倍,加大具身智能研发投入[20] - 开源人形机器人PM01定价8.8万元起,已进入量产阶段[20] 逐际动力战略布局 - 获京东战略领投,将深化零售/物流/服务领域协同[21] - 发布LimX VGM模型实现零真机样本数据训练[23] - 全尺寸人形机器人下半年公开销售[24] 行业发展趋势 - 具身智能竞争重点转向场景落地能力[32][33] - 京东内部成立具身智能部门JoyInside,已与十余家机器人品牌合作[31] - 被投企业在京东平台开设旗舰店,形成销售闭环[34][36]
继阿里之后,逐际动力再获京东新融资,两大电商巨头已入局
南方都市报· 2025-07-21 13:13
融资与产业协同 - 逐际动力完成由京东集团战略领投的新一轮融资 资金将用于全尺寸人形机器人量产、具身大模型研发及"IDS生态"建设 [2] - 此次融资将深化公司与京东在零售、物流及服务等核心领域的协同探索 [2] - 公司A轮系列融资总额已达5亿元 投资方包括阿里巴巴、京东、招商局创投、蔚来资本、联想创投等产业资本 [2] 产品与技术路线 - 公司同时推进两条产品线:全尺寸人形机器人计划2023年下半年公开销售 定位为通用机器人形态 [3] - 双足机器人TRON 1已交付国内外高校及智能设备企业 正合作开发巡检、安防、配送等场景应用 [3] - 自研具身大模型LimX VGM采用"Data Recipe"策略 融合仿真、视频、真机等多源数据减少对真实机器人训练数据的依赖 [3] 行业挑战与竞争趋势 - 行业面临硬件成本高、非结构化场景任务泛化能力不足、ROI不明确等共性挑战 [4] - 算法模型路线尚未定型 强化学习与模仿学习等技术路径优劣之争持续 [4] - 头部企业竞争焦点转向"技术平台+产业场景+开发者生态"体系化竞争 例如逐际动力与京东绑定、Figure与宝马合作 [4] 商业化策略 - 公司商业化思路聚焦"可产品化、能解决用户问题的新技术" 通过软硬件平台赋能"IDS伙伴"生态 [4] - 行业关键竞争点在于能否率先实现商业闭环的大规模应用场景落地 [4]
大爆发!京东,领投!
中国基金报· 2025-07-21 11:58
京东领投三家具身智能公司 - 京东领投逐际动力、众擎机器人、千寻智能三家具身智能公司新一轮融资 [1] - 京东近期成立具身智能专项业务部门并投资智元机器人 [3] - 互联网巨头今年以来对具身智能企业投资超过12笔,京东相继投资智元机器人、逐际动力等 [10] 逐际动力业务进展 - 逐际动力新一轮融资将深化与京东在零售、物流和服务等领域的协同探索 [4] - 公司聚焦三大核心技术:本体硬件设计制造、强化学习运动控制、具身大脑模型训练策略 [4] - 2024年10月发布双足机器人TRON 1,客户包含高校、智能设备企业和科技公司 [5] - TRON 1已推出移动操作、感知拓展和语音交互套件,应用于巡检、安防、配送等场景 [5] - 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已完成量产准备,2025年下半年公开销售 [5] 其他被投企业融资情况 - 众擎机器人完成A1轮融资,京东领投,宁德时代旗下溥泉资本等参投 [7] - 千寻智能完成近6亿元PreA+轮融资,京东领投,中网投、浙江省科创母基金等跟投 [8] 行业动态 - 具身智能产业化需要生态协同,技术突破需结合落地应用需求 [4] - 全尺寸人形机器人代表最通用形态,当前市场具有稀缺性 [5]
逐际动力获京东战略领投新一轮融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即将公开销售
IPO早知道· 2025-07-21 11:17
公司融资与战略合作 - 逐际动力获京东战略领投新一轮融资 深化在零售、物流和服务等领域的协同探索 [2] - 融资将用于推动具身智能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 通过"IDS协同创新战略"服务创新者、开发者和系统集成商 [2] - 公司目标是为生态伙伴提供技术底座 将先进技术转化为实际应用解决方案 [2][5] 产品与技术进展 - 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已完成量产准备 将于2024年下半年公开销售 [2] - 双足机器人TRON 1已获国内外高校和企业客户 在巡检、安防、配送等场景开展规模化应用探索 [4] - 发布LimX VGM技术创新 利用人类操作视频数据实现机器人操作 支持多平台泛化 [4] - 下半年将在VLA(Vision-Language-Action)领域推出重要进展 提升机器人自主决策与交互能力 [4] 商业模式与生态建设 - 采用"Data Recipe"多元数据配方 突破传统单一数据源依赖 注重高效模型开发范式 [4] - 重点筛选可产品化的技术创新 通过共性软硬件平台赋能生态伙伴 [5] - 持续强化产品能力与生态合作 加速通用平台构建进程 [5] 行业定位与竞争优势 - 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形态具有广泛适用性 在当前市场具备明显稀缺性 [3] - 双轮足机器人TRON 1具备极简形态和多地形移动能力 已推出移动操作、感知拓展等套件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