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只此青绿
icon
搜索文档
砸300万开店终翻盘,“创业十年,我想明白了一件事”
36氪· 2025-08-25 09:13
公司业绩与转型 - 杭州湖滨银泰in77店月营收突破70万元 旺季接近80万元 [1][3] - 300平旗舰店开业不到一个月 日均业绩稳定在1万多元 周末近2万元 [5][8] - 投入300万开大店 主打抹茶产品线 招牌产品"只此青绿"单日销量达三四百杯 [3][8][13] 行业趋势与品类演变 - 新茶饮十年发展体现用户健康意识进阶 从粉末奶茶到鲜果茶再到鲜奶茶 配方更干净且糖度受控 [5] - 鲜奶茶赛道出现品类疲劳 头部品牌集体入局导致产品同质化 竞争转向价格与流量 [5] - 抹茶赛道迎来发展风口 区域品牌将抹茶打造成大单品 国产抹茶品质提升且差异化优势显现 [7] 产品策略与用户定位 - 采用梯度产品策略:20元左右抹茶饮品降低尝试门槛 手打吧台满足专业用户 零售延伸消费场景 [13] - 菜单保留果茶/可可等非抹茶品类 满足团体多样化需求 带动抹茶连带销售 [10][12] - 通过300平旗舰店增设手打抹茶吧台 提供体验式消费场景 完成品类深度教育 [8][10] 经营模式与行业建议 - 从加盟转向直营为主 杭州市场全部直营 未来严格控制加盟店比例 [15] - 强调单店盈利能力优先于扩张速度 建立可复制的系统能力 [15] - 建议新入局者加盟成熟品牌 因其服务交付与系统管理已通过市场验证 [16]
一抹青绿,勾勒中华文化之美(侨界关注)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25 07:02
巡演表现与观众反响 - 舞剧《只此青绿》在北美四城市(温哥华、西雅图、洛杉矶、休斯敦)完成为期一个月巡演,吸引大量华人及非华裔观众[4] - 洛杉矶杜比剧院单场吸引超6000名观众,多位政要及文化名人出席,演出后观众反响热烈且出现模仿“青绿腰”现象[6][10][11] - 多地出现观众多次观演现象,社交平台涌现“二刷”“泪流”等情感共鸣反馈[6][12] 文化影响与社会认同 - 演出激发海外华人文化自豪感,有华裔青少年观演后表示“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7] - 非华裔观众如加拿大观众伊丽莎白称赞“舞者动作完美展现中国文化元素”,舞蹈家雪莉·卡特称其“充满诗意”[9] - 多位美国文化界名人高度评价,包括22项艾美奖得主卡洛斯认为“打破语言障碍”,黛比·艾伦称赞“展现东方优美与力量”[11] 主办方运营与战略 - 主办方CultraNation Live Media通过纯商业运作在北美主流剧院完成巡演,结果超出预期[8] - 筹备周期紧张:3月确定巡演、4月敲定剧院档期、7月首演,过程中获得中国使领馆支持及公关公司协助[8] - 公司明确文化桥梁定位,计划未来与杜比剧院深化合作,引入更多中国文化产品[11] 作品背景与市场基础 - 舞剧2021年创作,2022年通过春晚演出在中国引发热潮,已累计演出超700场且多地出现售票几分钟售罄现象[8] - 主办方基于中国市场成功案例推动北美巡演,认为其具备触动北美观众的潜力[8]
健康清凉茶饮成为新“顶流”
每日商报· 2025-08-08 09:38
青绿色饮品市场热度 - 抹茶相关话题在抖音总曝光量达70亿次[2] - 羽衣甘蓝、青柠、青提、苦瓜等青绿色果蔬饮品频登外卖平台热搜[2] - 青绿色饮品成为夏日新宠 各大品牌纷纷推出新品[2][3] 品牌销售表现 - 李山山茶事青绿色系饮品"柚见春山"售罄 需等待40分钟取餐[3] - 库迪咖啡羽衣甘蓝咖啡单价10元 月销量超2000杯 单店日销150余杯[3] - 闲吉奶茶店38平方米店铺单月营业额突破70万元 主打产品"只此青绿"售价15元[3] 产品特征与消费趋势 - 青绿色饮品多打"养生"标签 吸引健康意识较强的消费者[3] - 消费者从追求"甜蜜暴击"转向关注饮品对健康和养生的贡献[5] - 产品采用径山抹茶等特色原料 凭借清新颜色和清爽口感获得市场认可[3] 行业消费行为变化 - 年轻消费者认为青绿色饮料比普通奶茶"更没有心理负担"[5] - 消费者注重体重管理、颜值提升和营养均衡的健康维护需求[5] - 社交平台传播效应显著 闲吉产品三天内收获小红书近百篇打卡分享[3]
全国剧场半年报发布:话剧票房占比最高,脱口秀增势迅猛
经济观察报· 2025-08-04 12:39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专业剧场、小剧场新空间等剧场类演出总场次达16.05万场,票房收入54.02亿元,观众人数2055.01万人次 [1] - 票房收入前200的剧场类演出IP在场次、票房、观众人数方面较2024年同比均有显著提升 [1] 话剧品类 - 话剧保持演出品类优势地位,场次同比增长16%,票房同比增长3% [1] 脱口秀品类 - 脱口秀成为剧场类演出第二大品类,专业剧场演出场次激增带动整体票房显著增长,场次同比增长54.1%,票房同比增长134.9% [1] 舞蹈演出品类 - 舞蹈演出市场整体趋稳,票房小幅增长 [1] - 精品舞剧《只此青绿》《红楼梦》《天工开物》《孔雀》等持续引领市场,带动传统文化破圈传播 [1] 音乐剧品类 - 音乐剧市场持续增长,票房同比增长15.1% [1] - 原创音乐剧《锦衣卫之刀与花》《赵氏孤儿》引发观演热潮 [1] - 国际经典剧目引进加速,《巴黎圣母院》《日落大道》《芝加哥》在巡演城市获多场次关注 [1] - 上海驻场音乐剧《SIX》跨城观演比例达30.8% [1] 消费趋势 - 剧场演出消费呈现高品质特点,消费者对艺术呈现、审美要求和消费需求均上行 [1] - 口碑效应成为扩展观演人群关键,社交媒体"种草"、剧评分享及线上互动对项目推广起重要作用 [1]
2025年上半年脱口秀票房同比增长134%
北京商报· 2025-08-04 10:44
话剧演出市场 - 话剧保持所有演出品类中的优势地位 [1] - 2025年上半年演出场次同比增长16% [1] - 2025年上半年票房同比增长3% [1] 脱口秀演出市场 - 脱口秀成为剧场类演出第二大品类 [1] - 专业剧场演出场次激增带动整体票房显著增长 [1] - 2025年上半年演出场次同比增长54.1% [1] - 2025年上半年票房同比增长134.9% [1] 舞蹈演出市场 - 舞蹈演出市场整体趋稳,票房小幅增长 [1] - 精品舞剧《只此青绿》《红楼梦》《天工开物》《孔雀》等保持较高热度 [1] - 精品舞剧带动传统文化破圈传播效果显著 [1] 音乐剧演出市场 - 音乐剧市场增长持续,票房同比增长15.1% [1] - 原创音乐剧《锦衣卫之刀与花》《赵氏孤儿》等引起观演热潮 [1] - 国际经典剧目引进加速,《巴黎圣母院》《日落大道》《芝加哥》等在巡演城市多场次赢得市场关注 [1] - 上海驻场音乐剧《SIX》跨城观演比例达30.8% [1]
文艺新创造 彰显“酷中国”(坚持“两创”·关注新时代文艺)
人民日报· 2025-07-15 06:03
中国文化出海趋势 - 中国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将推出英文配音版,并以IMAX、3D等全格式于8月起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陆续上映 [1] - 中国网络文学海外活跃用户约2亿,已成为世界性文化现象 [2] - 中国微短剧海外应用投放超过100个,覆盖1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海外短剧应用程序约产生3.7亿次下载 [2] - 中国自主研发游戏海外销售收入突破185亿美元,多款作品进入国际知名游戏平台热销榜单 [2] 中国文化产品表现 - 《庆余年》《斗罗大陆》《我们生活在南京》等网络文学被大英图书馆收藏 [2] - 《琅琊榜》《甄嬛传》《苍兰诀》《沉默的真相》《藏海传》等剧集在海外引发追剧热潮 [2] - 《黑神话:悟空》《原神》《王者荣耀》等国产游戏在全球积累了数千万乃至上亿玩家 [2] - 《三体》《流浪地球》系列、《独行月球》等展示中国科幻电影发展 [3] - 《长安三万里》《中国奇谭》等动画作品展现中国动画的绚丽画卷 [3] -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剧《咏春》等现象级作品展现中国文化创造力 [3] 文化科技融合 - 文艺界正积极应对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物联网等新技术新应用 [3] - 探索沉浸、交互、定制、众创、人机协同等新业态新模式 [3] - "数字展陈""虚拟偶像"等创新形式将博物馆、美术馆、演唱会等文化体验带入家庭 [4] - 短视频、网络直播、微短剧等新形式推动中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被更广泛理解和接受 [4] 文化生态发展 - 中国正在构建"热带雨林"式的多元共生文化生态 [4] - "跟着短视频去旅行"推动文旅融合,"村晚""村BA""苏超"激发大众参与 [4] - "素人写作""演艺直播"等创新形式重置生活与审美边界 [4] - 外国博主热梗、中外网友互动以及China Travel热潮展现中国文化的全球影响力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