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材料

搜索文档
中国已成为全球纳米科技重要贡献者
科技日报· 2025-09-08 08:17
"纳米科技是推动绿色能源、生物医学、信息技术等战略领域突破,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力量。 中国已成为全球纳米科技的重要贡献者和前沿产业大国。人工智能的兴起为纳米领域带来革命性机遇, 正在深刻重塑其研究范式。"第十届中国国际纳米科学技术会议(ChinaNANO2025)主席、中国科学院 院士白春礼在8月30日举行的大会开幕式上致辞时这样表示。 ChinaNANO2025会议由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主办,是2025中关村论坛系列活动暨北京国际学术交流季活 动之一。大会发布的《中国纳米科技产业白皮书(2025)》显示,自2000年至2025年,全球授权纳米专 利总数超过107.8万件,其中,中国专利数量达46.4万件,占比高达43%,稳居全球首位,产业发展动能 持续增强。 预计至2025年底,全球纳米市场规模将攀升至1.5万亿美元,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纳米技术从实验室走 向产业化,这一"改变世界的微小力量"必将持续书写创新奇迹,让更多曾经的"不可能"变为惠及民生的 现实图景。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应用物理快报-材料》主编王博教授则向记者介绍了新型纳米多孔材料和仿生 开放框架在生物医学和能源等领域 ...
研判2025!中国前沿新材料行业政策汇总、产业链、市场规模、细分市场、企业分析及发展趋势分析:政策需求双轮驱动,市场规模突破3000亿元[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8-30 08:54
行业定义与分类 - 前沿新材料是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和颠覆性的新材料领域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石墨烯、3D打印用材料、纳米材料、超导材料、智能仿生与超材料、液态金属等类别 [4] - 这些材料通过先进科技手段制备 具备高强度、高韧性、高耐磨性、高导电性等优异性能 以及自修复、自感知等特殊功能 [4] - 行业是决定高端制造和国防装备水平的关键因素 发展意义重大 [5] 政策环境 - 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支持产业发展 包括2023年8月发布的《前沿材料产业化重点发展指导目录(第一批)》聚焦超导材料、石墨烯、液态金属等15类材料 [5] - 2024年12月发布《标准提升引领原材料工业优化升级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开展前沿新材料标准研制 [5] - 政策为产业发展提供明确市场前景和良好生产经营环境 [1][6] 市场规模与增长 - 中国前沿新材料行业市场规模从2017年1176亿元增长至2024年3073亿元 预计2025年达3381亿元 [1][6] - 石墨烯细分市场规模2024年达411亿元 同比增长5.9% [7] - 碳纳米管2024年出货量达14.5万吨 同比增长13.3% [9] 产业链结构 - 上游为金属原料、合金、化学纤维、陶瓷、塑料、生物基材料、树脂、石墨等原材料供应商 [6] - 中游通过复杂工艺加工形成石墨烯、纳米材料、超导材料等具有特定性能的前沿新材料 [6] - 下游应用领域包括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新能源、生物医疗等 [6] 竞争格局 - 全球市场呈现多极化态势 美国在半导体新材料、纳米材料领域领先 日本在高性能纤维和电子材料优势显著 欧洲在先进基础材料和化工新材料实力雄厚 [9] - 中国市场分三个竞争梯队:第一梯队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如中材科技、宁德时代 第二梯队为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如西部超导、贝特瑞、铂力特 第三梯队为众多中小企业 [10] 重点企业表现 - 中材科技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55.06亿元 同比增长24.26% 归母净利润3.62亿元 同比增长68.34% [10] - 贝特瑞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33.92亿元 同比下降3.88% 归母净利润1.76亿元 同比下降19.20% [12] 发展趋势 - 行业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对高性能建筑材料、高效能源传输材料需求增加 消费电子领域对半导体新材料、柔性显示材料需求扩大 [12] - 绿色化成为重要创新趋势 生物基材料和可降解材料研发取得进展 [13] - 国际化发展趋势明显 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并加强国际合作 [14] 相关企业 - 上市企业包括有研新材、光韵达、西部超导、方大炭素、铂力特、银禧科技、金发科技、宜安科技、国瓷材料、光启技术、中材科技、贝特瑞等 [2] - 非上市企业包括常州世竟液态金属有限公司等 [3]
扬子新材股价回调至3.80元 成交额突破1.28亿元
金融界· 2025-08-26 03:18
股价表现 - 8月25日收盘价3.80元 较前一交易日下跌0.11元 [1] - 当日最高价3.97元 最低价3.78元 全天振幅达4.86% [1] - 成交量33.25万手 成交金额1.28亿元 换手率6.49% [1] 资金流向 - 主力资金单日净流出1723.69万元 [1] - 近五日累计净流出1530.94万元 [1] 主营业务 - 公司专注于新型建筑装饰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主要产品包括金属复合装饰材料与纳米材料 [1] - 产品应用领域集中于建筑装饰行业 [1]
科隆股份股价下跌2.11% 产品应用于川藏铁路项目
金融界· 2025-07-30 03:54
股价表现 - 7月29日股价报收6 48元 较前一交易日下跌0 14元 跌幅2 11% [1] - 当日成交量为22 85万手 成交金额达1 48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1919 83万元 占流通市值的1 35% [1] 主营业务 - 主营业务为精细化工产品的研发 生产和销售 [1] - 产品包括减水剂系列 纳米材料等 [1] - 产品应用于建筑 半导体 化妆品等多个领域 [1] 业务进展 - 减水剂产品正在川藏铁路项目上使用 销售网络已覆盖西藏地区 [1] - 纳米氧化铈产品可用于半导体制造中的超精密加工 [1] - 纳米氧化铈产品在紫外线防护领域客户反馈良好 [1] - 正在密切跟踪雅鲁藏布江水电站工程项目进展 [1]
济源:科技创新助力打造产业新城
搜狐财经· 2025-06-09 11:20
企业实力与排名 - 济源有2家企业进入中国企业500强,4家进入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3家进入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拥有6家超百亿企业 [1] - 河南济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成功转型进入中国优特钢企业第一梯队,成为国内品种多、规格全的优特钢棒、线材生产基地 [5] 科技创新投入与成果 - 2024年济源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同比增长63.4%,占GDP比重3.44%居全省第2位 [1] - 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实现三年翻番 [6] - 新组建科创集团、济源市科学院、河南省科学院济源先进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 [6] - 与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中心、哈工大等大院大所合作建设多个联合实验室 [6] 产业集群发展 - 实施"332"千百亿产业集群培育工程,重点培育有色金属新材料、钢铁深加工及装备制造、现代化工等3个优势产业集群 [3] - 着力打造电子信息、纳米材料、食品饮料等3个新兴产业集群 [3] - 重点培育低空经济、氢能及储能、碳捕集、人工智能等特色产业 [3] - 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突破2200亿元居全省第7位 [3] 循环经济成效 - 有色行业形成全生命周期闭环循环产业链,年回收废旧铅酸蓄电池近100万吨,年产铅锭60余万吨 [8] - 钢铁行业年利用废钢铁65万吨左右,废钢利用量占粗钢产量16%以上 [8] - 2024年循环经济领域企业50家,产值达746亿元占工业总产值34.7%,预计2025年突破800亿元 [8] 新兴产业发展 - 纳米新材料产业集群入选河南省首批15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10] - "纳米材料中试基地"成为河南省首批8家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 [10] - 拥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8家,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5家 [10] 企业创新案例 - 豫光金铅开展绿色冶炼,金马能源探索氢能,万洋冶炼推进智能升级 [3] - 纳米产业园发展尖端材料,济钢精品特钢实现迭代突破 [3]
全球新材料行业发展趋势及前景预测
研精毕智调研报告网· 2025-05-08 22:4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未来新材料行业研究可聚焦新兴材料技术,推动新兴材料技术的产业化进程;技术创新、市场需求、产业政策等因素推动行业发展,但行业也面临技术瓶颈、市场竞争、资源环境等挑战,需企业和政府共同努力克服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 [1] 各目录总结 技术创新趋势 - 新材料技术创新朝多学科交叉融合方向发展,如生物医用和智能材料领域,能整合学科优势加速创新 [2] - 绿色环保制备技术成研发重要方向,金属和高分子材料制备采用相关技术,利于产业可持续发展 [3] - 智能化材料设计借助计算和人工智能改变研发模式,可缩短周期、降低成本、实现定制化生产 [4] - 技术创新推动行业发展,提升材料性能、开拓新应用领域、增强企业竞争力 [4][5] 市场需求趋势 - 未来市场对高性能材料需求持续增长,航空航天和电子信息领域对材料性能要求提高 [6] - 多功能材料迎来广阔市场空间,在建筑和电子设备领域可提高产品综合性能和附加值 [6] - 轻量化材料在汽车和航空航天领域需求增加,可降低能耗、提高效率 [7] - 市场需求变化影响行业发展,增长提供空间,变化促使企业创新、调整结构和推动产业升级 [8] 产业政策与发展机遇 - 政府出台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支持新材料产业,如对研发和产业化项目补助、减免企业税费 [10] - 国家和地方制定产业规划,引导产业合理布局和集聚发展,为行业指明方向 [11] - 政策支持带来发展机遇,突破关键技术、推动产业升级、吸引社会资本投入 [11] 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 行业面临技术瓶颈,高端材料技术与国际有差距,高性能材料质量和性能稳定性待提高 [12] - 市场竞争激烈,国际上欧美日企业占主导,国内中低端竞争激烈、高端受国外企业竞争 [12] - 资源环境问题突出,关键原材料供应不稳定,生产过程可能造成污染 [13] - 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品牌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实现绿色发展 [13] - 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保护知识产权、推动国际合作 [14]
加快推动江苏纳米材料产业链现代化
新华日报· 2025-04-29 05:38
行业政策导向 - 《"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推动新材料技术与信息技术、纳米技术、智能技术等融合发展趋势,强化应用领域支持和引导 [1] - 纳米材料是新材料领域最具发展潜力的前沿方向之一 [1] - 江苏应实施"建链补链强链延链"工程,锻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全链条纳米材料产业集群 [1] 行业发展挑战 - 纳米材料制备存在技术设备门槛高、工艺参数控制难等痛点,传统试错式开发周期长、转化率低 [2] - 产业投资呈现"点状支持"特征,资金分配聚焦单一项目或环节,尚未形成联动效应 [2] - 创新资源区域集聚明显、学科壁垒制约原始创新,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动力不足 [2] - 通用基础原材料缺少标准化"设计—制造—评价"共享数据库,多数企业陷入"技术引进—代工生产"低水平循环 [2] 产业发展策略 建链机制 - 加大金融扶持力度,拓展全省纳米材料产业主题基金支持范围和力度,对进口关键生产设备给予税收优惠 [3] - 建立"实验—中试—应用推广"一体化的研发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新材料定制开发、中试工程、产线设计等研发服务 [3] - 发展"理性设计—高效实验—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新型材料研发模式,缩短材料筛选与开发周期 [3] 补链机制 - 实施"链长制"投资模式,由产业链龙头企业牵头设立"链长基金",按产业链关键环节分配资金 [4] - 建立动态评估机制,按季度对产业链资金使用效果进行评估,动态调整资金分配比例 [4] - 对重点企业、项目、园区实行领导干部包联服务全覆盖,构建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 [4] 强链机制 - 组建纳米制造创新联合体,积极探索揭榜挂帅、赛马制等科研组织形式,突破关键共性技术 [5] - 加快建设苏南苏北纳米产业协同平台,在苏北建设纳米产业转移示范基地 [5] - 推动"纳米+"赋能传统材料产业,对现有基础原材料产品进行技术赋能与高值化利用 [5][6] 延链机制 - 强化知识产权体系建设,推动孤立专利技术向系列专利技术转移,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体系 [6] - 建立校企联合培养基地、卓越工程师学院分院,精准对接产业需求培育创新人才 [6] - 推动优势企业实施强强联合、跨地区兼并重组、境外并购和投资合作,提高产业集中度 [6]
江苏常州高端功能材料产业专项母基金完成注册
FOFWEEKLY· 2025-04-23 18:06
江苏常州高端功能材料产业专项母基金 - 基金总规模30亿元 由常州投资集团发起 联合省战新母基金 常州市金坛区产业创新发展私募基金有限公司 常州华睿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常州战新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 [2] - 基金聚焦高端功能材料产业链 重点投向高性能碳纤维及复合材料 纳米材料 石墨烯材料 生物医用材料 高端电子化学品等关键领域 [2] - 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已在常州布局3支专项基金 总规模达85亿元 投资领域覆盖新能源 高端功能材料及未来产业 [2] 资本支持体系 - 基金将完善"省级母基金引导—地方专项基金聚焦—社会资本协同"的多层次资本支持体系 [2] - 基金通过专业化资本运作和产业链精准投资 重点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功能材料产业集群 [2] 其他活动与报告 - 2025中国产业资本峰会圆满落幕 CVC成为投资行业枢纽 [5] - 2025产业投资100强正式发布 [5] - 《2025中国CVC影响力报告》发布 聚焦独角兽的"新双轮驱动" [5] - 《LP全景报告2024》发布 分析活跃出资的LP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