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固态硬盘(SSD)
icon
搜索文档
韩国芯片出口,创下历史新高
半导体芯闻· 2025-07-14 18:48
印度ICT出口表现 - 上半年印度ICT出口额达1151.6亿美元 同比增长5.8% 创历史第二高 贸易顺差442.4亿美元 [1] - 6月单月出口额220.3亿美元 同比增长4.7% 贸易顺差96.2亿美元 [1] - 半导体出口增长是主要驱动力 上半年半导体出口额733.1亿美元 同比增长11.4% 创历史新高 [1] 细分产品表现 - 计算机及周边设备出口额66.4亿美元 同比增长10.8% 受AI服务器扩张带动SSD需求增长 [2] - 显示器出口额12.9亿美元 同比下降33.7% 因OLED需求受美国关税不确定性影响 [3] - 手机出口额7.9亿美元 同比下降6.2% 主因半导体和传感模块等零部件出口减少 [3] 区域市场表现 - 对美国ICT出口额144.2亿美元 同比增长14.5% 半导体和手机出口增长带动连续20个月正增长 [4] - 对中国台湾出口36.1亿美元 同比增长54.6% 对日本出口4亿美元 同比增长20.6% 均受半导体和计算机设备推动 [4] - 对中国(含香港)出口78.9亿美元 同比下降9.4% 计算机设备增长16.9%但被半导体/显示器/手机拖累 [4] - 对欧盟出口9.3亿美元 同比下降5.3% 对印度出口4.2亿美元 同比下降6.3% [5] 增长驱动因素 - AI数据中心需求增长带动高附加值内存(DDR5/HBM)需求 叠加DRAM/NAND价格反弹 [1] - 关键产品零关税政策实施持续利好ICT出口 [1]
赛道Hyper | 增收不增利:德明利Q1营收困局
华尔街见闻· 2025-05-01 16:09
文章核心观点 - 德明利2025年一季度增收不增利,业绩下滑受毛利率暴跌与应收账款激增双重挤压,公司面临消费级产品占比高、高端化转型滞后问题,未来破局取决于技术迭代速度与客户认证效率 [1][2][4] 公司业务情况 - 公司是国内存储模组核心厂商,主营闪存主控芯片设计、存储模组产品开发及销售,有固态硬盘、嵌入式存储、内存条及移动存储四大产品线,应用于消费电子、工控设备、汽车电子等领域 [2] - 2024年报显示,营收结构中固态硬盘占比48.20%,移动存储占比28.01%,嵌入式存储占比17.67%,企业级存储等新兴业务尚处培育阶段 [3] - 技术布局以自研主控芯片为核心竞争力,构建全链条解决方案能力,eMMC通过紫光展锐5G芯片平台认证,车规级存储产品通过AEC - Q100认证进入车企供应链,2024年车规级收入占比提升至12% [4] 公司一季度业绩情况 - 一季度营业总收入12.52亿元,同比上升54.41%,归母净利润 - 6908.77万元,同比下降135.34% [2] - 销售毛利率仅5.85%,环比大幅下滑11.9个百分点,同比剧挫31.44% [7] - 应收账款环比增长44.94%、同比激增146.96%至5.75亿元,占营收比例达45.9% [9]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下降505.84%至 - 4.97亿元,货币资金/流动负债比例仅为44.64%,近三年经营性现金流均值为负 [9] - 研发投入同比增长97.77%至5875.95万元,有息负债同比翻倍至35.77亿元,财务费用增长79.29%至3424.55万元 [9] 业绩下滑原因 - 存储产品价格下跌与成本倒挂,全球存储市场下行,NAND Flash价格同比下跌10% - 15%,消费级产品跌幅达13% - 18%,公司主要产品属价格敏感型领域,库存周转效率下降,存货余额同比增长8.11%至71亿元,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17亿元,同比激增130.07% [5][6] - 应收账款激增与现金流恶化,反映出激进销售策略下的回款风险和供应链话语权薄弱、营运资金压力 [8][9] - 研发与财务费用侵蚀利润,研发投入增加用于企业级SSD和车规级存储产品开发,有息负债增加使财务费用增长,且债务结构短期化 [9] 行业横向对比 - 与江波龙、兆易创新、佰维存储相比,德明利债务风险高于同业竞对,有息负债余额35.77亿元,同比增幅100.37%,有息资产负债率50.37%,利息覆盖率 - 1.75倍 [10] - 与竞对差异在于毛利率差距悬殊、高端市场布局滞后,江波龙车规级与企业级业务对冲消费电子衰退周期,兆易创新利基存储与MCU双轮驱动 [11][12] 行业背景与趋势 - 2025年一季度存储行业呈现“价跌量增”特征,NAND Flash价格同比下跌10% - 15%,AI服务器、智能汽车等领域需求支撑高端产品结构性增长 [12] - 据TrendForce预测,2025年二季度NAND Flash价格将止跌回升,企业级SSD和车规级存储将成为主要增长引擎 [12] 公司应对措施与前景 - 公司加速布局企业级存储,2024年与多家厂商开展产品验证并实现小规模销售,PCIe 4.0 SSD产品已通过英伟达Orin平台认证,计划2025年Q3量产 [13] - 加大车规级存储研发投入,针对车载环境技术升级,有望2025年实现收入占比突破15% [13] - 若2025年下半年存储价格回升与高端产品放量不及预期,公司可能面临毛利率持续承压与现金流进一步恶化问题 [15]
美国屈服于现实,豁免手机和半导体设备关税
日经中文网· 2025-04-14 11:18
关税豁免措施追溯与范围 - 豁免措施将追溯到4月5日对等关税第一阶段启动时的一律10%征收日[1] - 豁免对象占美国从中国进口总量的23%[1][3] - 智能手机、半导体制造设备等电子相关产品被排除在对等关税对象之外[1] 美国政策调整背景 - 特朗普政府接受国内科技企业要求调整关税政策[1] - 现有关税累计达到145%的对华加征关税可能导致智能手机大幅涨价[1] - 国内半导体工厂和AI数据中心建设依赖半导体制造设备和存储设备进口[1] 中国官方回应 - 中国商务部称这是修正错误做法的一小步[2] - 再次敦促完全废除对等关税[2] - 指出贸易战没有赢家,保护主义没有出路[2] 具体豁免产品 - 智能手机、个人电脑及零部件成为广泛豁免对象[2] - 半导体制造设备和服务器用SSD等存储设备被排除在外[2] 行业依赖关系 - 美国在AI半导体制造设备方面依赖日本Tokyo Electron和荷兰阿斯麦控股[3] - SSD和半导体制造设备对美国数据中心和半导体工厂不可或缺[3] - 美国企业在这些产品领域存在感薄弱[3] 贸易数据 - 2024年美国从中国进口计算机和电子产品总额达1191亿美元[3] - 占美国从中国进口总额的26%[3] - 豁免对象将占从中国进口电子设备的大部分[3] 市场影响 - 美国智能手机和个人电脑对中国依赖度高[3] - 价格上涨会对消费者产生重大影响[3] - iPhone在美国市场份额约60%,大部分在中国组装[3]
固态硬盘1~3月下跌8%,中国产品拉低行情
日经中文网· 2025-04-12 08:10
SSD价格走势 - 1~3月份SSD大宗交易价格环比下降8%,其中256GB产品价格降至29.9美元/件,512GB产品降至56.0美元/件,部分交易降幅达15% [1] - 价格下跌主因PC需求持续低迷,商品过剩,且服务器存储器需求势头减弱,行业复苏弱于预期 [1] - 中国产低价存储器(如长江存储)崛起加剧竞争,非中企被迫降价应对 [2] 需求端分析 - PC端:Windows10停更带来的换机需求未达预期,整体需求疲软 [1] - 服务器端:2024年10~12月企业级SSD出货量1420万个,环比仅增4%,低于预期;2025年1~3月服务器SSD价格由持平转为下降5% [2] - 智能手机端:搭载NAND闪存的设备需求减少,间接导致SSD价格承压 [2] 行业竞争格局 - NAND/SSD领域全球主要企业包括三星、SK海力士、美光、西部数据、铠侠控股5家,竞争较DRAM更激烈 [3] - 中国企业(如YMTC)通过补贴政策低价抢占市场,结构性拉低行业价格水平 [2] 技术指标与细分市场 - TLC(三电平单元)256GB和512GB产品为价格主要指标 [1] - 生成式AI服务器需求此前强劲,但近期对SSD的拉动作用减弱 [2]
全球与中国HDD用玻璃基板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QYResearch· 2025-04-11 17:06
HDD用玻璃基板行业现状 - 玻璃基板由超薄精密加工的玻璃制成,具有高度平整度、良好光学透过性和出色热稳定性,能抵抗振动冲击且不易弯曲,有助于增加硬盘驱动器板数从而提升容量[1] - 全球HDD用玻璃基板生产高度集中,目前仅Hoya一家厂商,其生产基地全部位于东南亚(泰国、越南、老挝)[2] - 下游HDD市场萎缩,仅剩希捷科技、东芝和西部数据三家主要厂商,但HDD在大容量低成本存储领域(如数据中心)仍保持较强需求[3][13] 技术发展趋势 - 玻璃基板制造技术持续改进,表面处理和光滑度提升使其支持更高密度存储,MRAM和HAMR等新技术推动其应用于新型存储介质[4] - 2.5英寸HDD市场100%采用玻璃基板(Hoya垄断),3.5英寸HDD主要使用铝基板但玻璃基板份额将随MAMR/HAMR技术推广而提升[13][17] - 硬盘生产向智能化自动化转型,AI和大数据优化流程提高良品率,玻璃基板生产将依赖高精度自动化设备[7] 市场规模与竞争格局 - 2024年全球HDD用玻璃基板市场规模8.87亿美元,预计2031年降至5.53亿美元,2025-2031年复合年增长率-5.70%[13] - 数据中心是最大应用领域,2024年占全球市场收入的60.30%,企业级存储和个人电脑/消费电子需求分化[19] - HDD厂商技术路线分化:希捷主推HAMR,东芝和西部数据侧重MAMR,3.5英寸市场未来将更多采用能量辅助磁记录技术[17] 下游应用分化 - 云服务/数据中心驱动HDD中长期需求,因其大容量低成本优势适合近线存储[8][19] - 消费电子领域(笔记本电脑/游戏设备)SSD加速替代HDD,凭借高速访问、抗冲击和低功耗特性[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