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存条
搜索文档
超颖电子(603175.SH):产品有应用于内存条
格隆汇· 2025-11-20 16:25
格隆汇11月20日丨超颖电子(603175.SH)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产品有应用于内存条。在存储领域,公 司与全球知名机械硬盘厂商、全球知名固态硬盘厂商、全球知名内存条颗粒供货商及模块厂商建立了稳 定的合作关系,公司产品可应用于机械硬盘、固态硬盘、内存条等。 ...
【明日主题前瞻】内需消费的重要增长点,冰雪产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新浪财经· 2025-11-19 20:01
【热点导读】 内需消费的重要增长点,冰雪产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百度Q3首次披露AI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50% 小米称当前内存价格上涨是长周期行为 天兵科技完成"一箭36星"全流程试验验证 需求的强劲导致碳酸锂月度级别短缺 AI浪潮+政策驱动下液冷产业有望爆发 新需求催化持续释放下,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有望提速 【主题详情】 内需消费的重要增长点,冰雪产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据"阿勒泰文旅"官微消息:新疆阿勒泰地区将于2025年12月1日至5日为当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放首个雪 假。11月29日、30日及12月6日、7日是周六周日,学生可拥有9天假期。此次雪假是阿勒泰地区落实国 家及自治区冰雪经济与教育融合发展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旨在充分释放本地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优 势,让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假期中亲近自然、传承文化、强健体魄。 受到2022年北京冬奥热后续推动,我国冰雪运动持续升温,市场规模快速增长,2024年,中国冰雪产业 规模达到9800亿元,同比增长10.8%,预计2025年我国冰雪产业规模将突破1万亿元。滑冰滑雪等冰雪 运动项目已经从小众运动消费逐步迈向大众化消费,同时旅行+滑雪相结合,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休闲 ...
“一天一个价”“涨得比黄金还猛”!内存条一个月涨价70%!业内人士:AI需求爆发所致;多款手机已开始涨价,终端厂商承压
搜狐财经· 2025-11-18 16:41
存储芯片价格暴涨现象 - 内存条现货市场呈现"一天一个价"的快速上涨态势[1][4] - 热门电脑内存条价格在10月大幅上涨,截至发稿较9月底涨幅超过50%,例如一款DDR5内存条价格从1000元左右涨至1679元,一个月上涨近70%[3] - 缺货情况下,单颗存储物料价格从十几美元涨至几十美元,例如某款内存条价格从9月的400美元涨至近600美元[1][4] 存储产业链公司业绩表现 - 存储原厂三星电子2025年第三季度营收达86.1万亿韩元(约590亿美元),环比增长15%,营业利润为12.2万亿韩元(约83.67亿美元),环比增长7.5%[7] - 国内头部存储模组厂商第三季度业绩飞跃:江波龙营收同比增长54.60%至65.39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1994.42%至6.98亿元;佰维存储营收同比增长68.06%至26.63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63.77%至2.56亿元;德明利营收同比增长79.47%至25.50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66.80%至0.91亿元[8] - 模组厂商存货规模显著提升,江波龙存货金额达85.17亿元,佰维存储存货金额增长至56.95亿元,德明利存货金额增长至59.40亿元[8] 终端厂商面临的成本压力 - 存储器强劲上行导致整机成本上扬,预计明年手机整机物料成本将在今年基础上再提升约5%~7%[9] - 若笔记本电脑品牌选择将成本转嫁,预估明年终端售价将普遍上调5%~15%[9] - 多款手机已开始涨价,例如红米K90系列各内存版本较上代上涨100-400元不等,真我GT8标准版与Pro版起售价较上代分别上涨300元和400元[9] - 多家手机厂商暂缓本季度存储芯片采购,小米、OPPO、vivo等厂商DRAM库存普遍低于两个月,部分低于三周[10] 价格上涨的驱动因素 - 9月前涨价由存储原厂技术向更先进制程迁移驱动,DDR4、LPDDR4X等旧制程产品供应减少[11] - 9月后最大变量来自北美数据中心AI服务器需求激增,原厂将供应转向利润更高的北美市场[11] - 北美数据中心AI服务器需求订单预估持续到2026年年底,若原厂无扩产计划,产能紧张至少持续到明年年底[1][11] 价格未来走势预测 - 三星电子11月将部分内存芯片价格较9月上调30%-60%,其中32GB DDR5内存模块11月合约价涨至239美元,较9月涨超60%[5] - TrendForce集邦咨询上修第四季一般型DRAM价格预估,涨幅从8-13%上修至18-23%,并表示可能再度上修[12] - CFM闪存市场预计今年第四季度存储价格将全面上扬[12] 云端服务提供商资本支出扩张 - Meta将2025财年资本支出预测调整至700-720亿美元,并预期2026财年显著提升[13] - 谷歌母公司Alphabet将2025年资本开支从850亿美元上修到910-930亿美元[13] - 亚马逊上修2025年资本开支至1250亿美元,预期2026年继续增长,微软预期2026财年资本支出将高于2025财年[13]
内存条炒成“黑金条”,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很可能都要涨价了
36氪· 2025-11-17 20:12
全球消费电子生产预测调整 - 集邦咨询下修2026年全球智能手机生产出货预测,从原先的年增0.1%调降至年减2% [1] - 集邦咨询下修2026年全球笔电生产出货预测,从原先的年增1.7%调降至年减2.4% [1] - 若存储器供需失衡加剧或终端售价上调幅度超出预期,生产出货预测仍有进一步下修风险 [1] 存储器价格大幅上涨及其影响 - 2025年第四季DRAM合约价格对比去年同期上扬逾75% [1] - 存储器占智能手机整机BOM cost约10%-15%,2025年该成本已被垫高8%-10% [1] - 预估2026年整机BOM cost将在2025年基础上再提升约5%-7%,甚至可能更高 [1] - 华强北内存条价格从4月的约1000元涨至目前的4200元,部分型号涨幅高达三倍 [2] 对智能手机行业的具体影响 - 存储器价格上涨主要由DRAM带动 [1] - 对于利润偏薄的低端机种,品牌端势必调降该产品占比,并分层上调终端售价以维系营运 [1] - 规模较小的智能手机品牌资源取得难度加大,市场可能进入新一轮洗牌,大者恒大的趋势将更为明确 [2] 对笔电市场的影响与消费者反应预测 - DRAM及NAND Flash合计占笔电整机BOM cost的比重约10%-18%,预计将进一步扩大至20%以上 [2] - 若品牌选择将成本转嫁,预估2026年笔电终端售价将普遍上调5%-15% [2] - 低价位市场预期将出现延后换机或转向二手市场的情况 [2] - 中价位市场的换机动能可能显著放缓,企业与家庭用户皆倾向延长设备生命周期 [2] - 高价位市场虽相对具韧性,但预算有限的创作者与电竞用户仍可能调整至较低端配置 [2] 存储器价格上涨的驱动因素 - 存储产品价格飞涨与全球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建设的"大基建"阶段密切相关 [3] - AI服务器对高端存储产品的需求是普通服务器的3至8倍,这使得DRAM与NAND闪存供应紧张 [3] - 全球三大存储芯片厂商(SK海力士、三星和美光)将产能重点转向HBM、高容量DDR5等高端产品,并逐步停产DDR4等传统产品线,加剧了中低端市场的供应缺口 [3] 下游厂商的应对与挑战 - 小米创始人雷军将红米K90手机不同版本间价差过大归因于存储成本上涨 [3] - 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称存储成本上涨远高于预期,且会持续加剧 [3] - 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厂商面临在成本上涨与市场需求之间找到平衡的重要挑战 [3]
存储芯片疯狂涨价,买手机要贵了!
金投网· 2025-11-17 17:36
这些涨价全都会被传递到消费者头上,最后就是买手机、买电脑贵上几百上千,物联网设备、智能家居 都可能会涨价。 所以,为什么存储价格涨这么疯呢? 其实都是AI惹的祸,存储芯片简单理解就是存储数据的,而AI作为大胃王,把存储芯片的产能都给吞 了,你看谷歌、微软、亚马逊这些巨头光是明年就要掏2.8万亿建AI数据中心,而我们国内的阿里3年要 投3800亿,这些海量的数据中心就需要海量的高性能存储,挤占了三星、美光这些存储原厂的主要产 能。 存储芯片明着抢钱,国内手机厂商全都扛不住了,存储芯片的库存普遍低于两个月,甚至有的只有三周 库存了,电子产品大涨价即将到来吗? 最新消息,小米、OPPO、vivo这些厂商已经暂缓了存储芯片的采购,因为上游卖存储芯片的原厂美 光、三星、SK海力士报价一直在涨,最近又怒涨了50%,堪比来抢钱。 这钱抢的有多狠? 可以说把英伟达的风光全抢了,卖存储芯片的美光2025财年净利润超过600亿,暴涨了10倍。今年4月以 来,股价到现在涨了3倍。 存储产品的价格那涨的也比黄金猛多了,很多内存条今年价格是一两倍的往上涨,像主流品牌ddr4 16gb的内存条,年初200多,现在涨到四五百,ddr5内存 ...
内存条变身「电子茅台」,谁买单?
36氪· 2025-11-17 08:10
内存市场超级周期现象 - 红米K90系列新品因存储成本上涨远高于预期而引发定价争议,小米集团高管公开回应凸显内存供应链面临"超级周期"[5] - 内存条价格出现剧烈波动,例如雷克沙DDR4 16GB内存条从去年179元飙升至699元,一年多时间涨幅超三倍[10] - 高端DDR5内存条价格同样大幅上涨,部分型号从1000多元涨至近2000元,个别产品两个月内涨幅达到100%甚至更多[12] - DRAM价格在2025年第三季度较去年同期暴涨171.8%,同期国际现货黄金涨幅不到110%,内存条赚钱效应超越黄金[12] - 固态硬盘价格同步上涨,主流1TB容量PCIe4.0 SSD渠道均价较年初累计上涨超过60%,部分热门型号涨幅达80%以上[14] 价格上涨驱动因素 - AI产业爆发是需求最大增量来源,单台AI服务器对DRAM需求是普通服务器的8倍,OpenAI项目每月需求接近全球DRAM产量40%[18] - 全球存储巨头产能战略倾斜,三星和SK海力士控制全球DRAM芯片市场约70%份额,加速向HBM和DDR5转移挤压DDR4产能[21] - 三大国际存储厂商已确定停止生产DDR4并拆除相关设备,市场供应缺口将持续扩大[21] - 消费电子市场在2024年末迎来回暖,手机厂商存储容量标配升级推高需求门槛[24] - 智能汽车领域爆发式增长,车载存储容量正从512GB向1TB突破,加剧移动端DRAM需求压力[24] - 市场投机行为放大价格波动,经销商提前扫货囤货导致DRAM现货流通量减少,部分商家采取锁仓策略[25] 行业趋势与市场展望 - DDR4向DDR5及HBM的转向已不可逆,类似功能机向智能机的转变[29] - 服务器刚性订单挤压PC和消费市场供应,PC OEM厂商加速导入DDR5方案[20] - 原厂产能优先分配高阶服务器DRAM和HBM,DDR4紧缺或将持续到2026年上半年[23] - 国产存储迎来突围机会,长鑫科技2025年DRAM出货量有望同比增长50%,全球市场份额从6%提升至8%[35] - 长江存储计划2025年底月产能提升至15万片,2028年总产能达30万片/月,目标占据全球15%的NAND市场份额[35] 对普通消费者的建议 - 对于组装电脑、升级设备的刚需,不必过度纠结短期价格波动,早买早用早安心[33] - 跟风囤货投机大概率得不偿失,等普通消费者知晓涨价消息时投机机会早已过去[33] - 内存是科技产品核心配件而非炒作标的,理解产业波动背后逻辑比计较眼前差价更有意义[33]
实探华强北丨“上午和下午的价格都不一样”,内存条炒成“黑金条”
新浪财经· 2025-11-16 10:47
存储产品价格暴涨 - 从今年4月至今,各类存储产品价格普遍"翻倍式上涨",有产品价格大涨3倍 [1] - 搭载国产长鑫存储第五代芯片的64GB内存条,价格从4月的1000元出头涨至11月13日的4200元一条 [1] - 16GB的DDR4内存条价格从年初的不到200元一条涨至11月13日超过400元一条,固态硬盘价格也普遍翻倍 [2] - 内存条价格波动剧烈,呈现"一天几个价"的局面 [1] 涨价原因分析 - 价格上涨背后是"供不应求",主要受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大基建"影响 [5] - 单台AI服务器对DRAM和NAND的需求是普通服务器的3倍到8倍,造成高端存储产品供应紧张 [5] - 全球存储芯片三大巨头SK海力士、三星、美光为保证利润,优先将产能供给HBM、高容量DDR5 RDIMM等高端产品,策略性放弃低利润产品线并宣布停产DDR4等产品 [6] - 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头部企业加大算力领域资本开支,AI算力基建"爆发式增长"拉动了存储芯片需求 [5] 涨价周期展望 - 预计DRAM的整体需求和价格上涨动能会延续到2026年 [6] - 进入2026年,三大原厂预计持续快速将产能升级至先进制程,减少成熟制程产能比重 [6] - 此轮"存储涨价周期"可能持续1年到2年时间,直至供需平衡恢复 [6] - 上市公司江波龙和佰维存储证券部均表示,今年四季度存储涨价趋势应该仍会延续 [7] 对产业链的影响 - 华强北许多专卖内存条的商铺老板在半年内"纸面身家"涨了上千万元,部分商户通过提前囤货或投资存储概念股获利 [4] - 但许多商铺因成本持续抬升仅抓住一小波价差,部分商户对价格波动感到焦虑,出现"不敢进货"也"很难卖货"的情况 [4] - 下游消费电子被动提价,华强北组装电脑商户订单量明显下滑,组装一台电脑的价格至少涨200元 [7] - 红米K90系列新品中,12+512GB版比12+256GB版售价飙升600元,OPPO、vivo等国产手机旗舰新品也集体涨价 [7] 市场机遇 - 对国内存储厂商而言,此轮"缺货潮"成为宝贵的市场机遇 [8] - 国内厂商通过持续的技术升级与产品迭代,正逐步承接海外厂商退出的市场份额 [8]
内存条变身「电子茅台」,谁买单?
新浪科技· 2025-11-16 08:49
内存价格暴涨现象 - 红米K90系列新品因存储成本上涨远高于预期而引发定价争议,小米集团高管公开回应[2] - 雷克沙DDR4 16GB内存条价格从去年179元飙升至699元,一年多时间涨幅超三倍[5] - 部分千元级别DDR5内存条从1000多元涨至近2000元,部分型号相比两个月前涨幅达到100%甚至更多[6] - 2025年第三季度DRAM价格较去年同期暴涨171.8%,同期国际现货黄金涨幅不到110%[7] - 主流1TB容量PCIe4.0 SSD渠道均价相较年初累计上涨超过60%,部分热门型号涨幅达80%以上[7] - 金士顿某款1TB固态硬盘价格从2月5日的369元涨至11月5日的579元,涨幅约57%[7] 价格上涨驱动因素 - AI产业爆发是需求最大增量来源,单台AI服务器对DRAM的需求是普通服务器的8倍[8] - OpenAI的"星际之门"项目每月需要90万片DRAM晶圆,接近全球DRAM产量的40%[8] - 全球存储巨头三星和SK海力士控制约70%的DRAM芯片市场份额,其产能向HBM和DDR5等高端芯片转移,挤压DDR4产能[10] - 三大国际存储厂商已确定停止生产DDR4并拆除相关旧设备,市场供应缺口将持续扩大[10] - 消费电子市场在2024年末回暖,手机厂商推行存储容量标配升级,推高存储芯片需求门槛[13] - 智能汽车、无人车领域爆发式增长,车载存储容量正从512GB向1TB突破[13] 供应链与市场动态 - 2025年下半年DDR4市场持续供不应求,服务器刚性订单挤压PC和消费市场供应[10] - PC OEM厂商加速导入DDR5方案,消费级厂商面临高价、难以获取物料的挑战[10] - 三大DRAM原厂持续将产能优先分配给高阶服务器DRAM和HBM,挤压手机、PC等消费电子设备所需存储芯片产能[11] - DDR4的紧缺或将持续到2026年上半年[13] - 2025年初有经销商预判存储颗粒会涨价,开始大规模扫货囤货,华强北市场DRAM现货流通量明显减少[14] - 电商平台曾有商家以"内存理财"为噱头营销,人为制造紧张氛围推动价格非理性上涨[16] 行业格局与国产替代 - 威刚董事长陈立白表示,四大存储品类全面缺货涨价是其从业三十余年来首见[8] - 长鑫科技2025年DRAM出货量有望同比增长50%,全球市场份额将从一季度的6%提升至四季度的8%[22] - 长江存储计划在2025年底前将月产能提升至15万片,2028年总产能达30万片/月,目标占据全球15%的NAND市场份额[22]
时空科技跨界闯关:自揭存储标的“含金量”短板,补充“不夺权”承诺 |并购一线
钛媒体APP· 2025-11-14 20:05
并购背景与监管关注 - 时空科技回复上交所关于其跨界并购存储标的嘉合劲威100%股权的问询函 [2] - 并购争议点包括复牌前股价蹊跷大涨以及筹划重组前不久公司易主计划仓促夭折 [2] - 上交所重点关注并购目的、标的经营成色、公司资金支付实力及后续控制权稳定性等关键问题 [2] 控制权稳定性安排 - 公司明确本次并购与前次筹划的控制权变更事项无关,交易双方均不同 [3] - 两次资本动作初衷一致,均为改善主业增长乏力现状,寻求产业转型升级 [3] - 交易对手方(嘉合劲威四位股东)补充出具承诺函,承诺未来36个月内不谋求上市公司实控人地位 [4] - 该承诺相当于变相确认重组完成后三年内不会因标的股东争夺控制权而引发股权动荡 [4] 标的公司业务定位与行业对比 - 标的公司嘉合劲威被市场划入"存储芯片"概念,但其业务不涉足高附加值领域 [5] - 公司主要产品不含主控芯片,也不涉及主控芯片设计,核心技术能力体现在存储芯片的测试环节 [5] - 与同行业可比公司江波龙、佰维存储、德明利相比,嘉合劲威以DRAM类产品为主,不含主控芯片设计技术 [8] - 2024年度嘉合劲威营业收入为134,434.53千元,同比增长57.36%,净利润为4,226.13千元,由负转正 [8] - 存储行业本轮需求爆发主要由AI产业推动,HBM产品需求暴增,但嘉合劲威产品面向个人消费市场,其传统消费电子所需的内存产品供给可能被挤压 [9] 交易估值与支付安排 - 根据嘉合劲威C轮融资中两家温岭市国资的投资成本(投资2亿元,持股11.76%)推算,标的估值约17亿元 [10] - 现金支付部分计划来自募集配套资金,预计不会动用公司现有货币资金(2024年末货币资金为2.29亿元) [11] - 募集配套资金由公司实控人宫殿海包揽定增,其认购资金来源于自有资金(不低于30%)或自筹资金(亲友借款或金融机构融资) [11] - 实控人宫殿海资产明细包括家庭持有的银行存款及理财产品约9000万元、对外投资实缴出资1310万元、名下房产价值约1600万元,持有上市公司股票3716万股 [11] - 若出现定增失败或募集不足的极端情况,资金缺口可能通过并购贷款融资3-5亿元解决 [11]
公司问答丨佰维存储:消费者下单意愿强烈 公司部分产品京东线上渠道库存售罄 将积极组织补货
格隆汇APP· 2025-11-14 17:12
公司存货情况 - 公司三季度末存货总额为56.95亿元 [1] - 公司存货主要由库存商品、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构成 [1] 产品销售与市场动态 - 双十一消费旺季及消费者预期产品价格未来上涨导致购买数量激增 [1] - 消费者下单意愿强烈导致公司部分产品在京东线上渠道库存售罄 [1] - 公司将积极组织补货以满足消费者需求 [1] 存货计价方法 - 公司存货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价 [1] - 相关具体情况将在定期报告中披露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