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润发Super

搜索文档
高管被查、关店止损,新东家德弘能救活大润发吗?
搜狐财经· 2025-09-16 16:01
公司治理与人事变动 - 大润发营运长管明武被警方带走调查 公司回应案件正在调查阶段 强调对违法违规零容忍 [2] - 反腐风暴涉及多位高管 包括管明武被带走和多个店总停职 指向德弘资本接手后的系统性反腐行动 [3][6] - 德弘资本完成收购后迅速推进管理层换血 创始人黄明端辞任董事会主席 由德弘联合创始人华裕能接任 阿里系高管退出董事会 [8] - 任命零售老将沈辉出任CEO 提出回归零售本质战略 原杂货商品部总经理吕国铭退休 由李春德接任 [9] 战略转型与业务调整 - 德弘资本收购高鑫零售78.7%股权 成为绝对控股股东 收购股份约75.08亿股 [6] - 战略从阿里时期的线上线下融合转向聚焦零售基本面 优化供应链和门店运营效率 强调社区商业中心定位 [10] - 关闭8家大卖场和1家中型超市 通过降本增效实现扭亏 2025财年营收715.52亿元人民币 净利润3.86亿元 [19][20] - 重点发展中型超市大润发Super和M会员店 已开设33家Super门店和7家M会员店 Super同店销售增长5.9% 会员费收入增长125%至0.36亿元 [18][19] 财务表现与经营压力 - 高鑫零售2024财年营收725.67亿元 同比下降13.3% 年内亏损16.68亿元 [13][14] - 经营利润从2023年盈利11.77亿元转为亏损10.09亿元 同比下降185.7% 每股亏损0.17元 [14] - 总资产减少5.3%至607.15亿元 净资产下降9.9%至217.94亿元 净现金减少15.1%至165.04亿元 [14] - 阿里时期业绩持续下滑 2018财年营收1013.15亿元同比下降1% 经营利润41.96亿元下滑6.5% 2022财年亏损8.26亿元 [12][13] 行业环境与竞争挑战 - 传统商超行业整体面临困境 家乐福中国2024年底仅剩4家门店 沃尔玛中国关闭超20家门店转向会员店模式 [17] - 消费需求变化导致传统大卖场模式失灵 年轻消费者偏好即时性小批量采购 生鲜电商和社区团购分流客源 [17] - 中国连锁百强企业中仅12家超市实现销售额增长 6家达成销售额与门店数双增长 11家仍陷入经营困境 [17] - 大润发新业态面临品牌认知度培育挑战 供应链整合和数字化建设需要持续资金投入 转型压力巨大 [22] 历史合作与股权变更 - 阿里2017年以224亿港元入股高鑫零售 视为新零售战略核心 但最终因转型见效慢和战略调整选择退出 [11][15] - 阿里与大润发存在基因冲突 互联网节奏与传统零售模式难以融合 导致合作效果不及预期 [15] - 德弘资本收购价格低于阿里2017年入股成本 完成从战略投资到非核心资产处置的转变 [15]
大润发高层调整继续!高鑫零售再调转“船头”,大卖场迷茫寻觅新航向
华夏时报· 2025-09-13 21:28
高管变动与调查事件 - 大润发营运长管明武因涉嫌职务犯罪被警方带走协助调查 公司确认案件正在调查阶段 [2] - 公司回应称该高管个人行为不代表公司整体 日常运营和各项业务有序开展 内部拥有完善的监督机制和合规体系 [3] - 行业专家指出商超行业采购环节长期存在腐败问题 此次事件对零售行业相关岗位起到警示作用 并可能促进大润发未来发展 [3] 股权变更与管理层调整 - 2025年2月德弘资本从阿里巴巴手中接手高鑫零售控股权 原阿里系高管退出 [2] - 德弘资本创始人华裕能接替黄明端成为高鑫零售董事会主席及非执行董事 首席执行官沈辉职位不变 [3] - 2024年5月大润发进行营运区重组 从五大营运区调整为四大营运区(华东 华南 华北 东北)涉及门店重新划分 [4] 财务表现与成本控制 - 2024财年(截至2024年3月31日)高鑫零售净利润亏损16.05亿元 2025财年(截至2025年3月31日)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4.05亿元 [4] - 2025财年收入715.52亿元同比减少1.4% 盈利主要来自成本削减:销售及营销开支减少29.46亿元(降幅16.2%)行政费用和财务费用同步减少 [4] 门店业态调整战略 - 大卖场持续收缩:截至2025年3月31日大卖场数量465家较报告期净减少7家 较2022年高峰期490家减少25家 [5] - 中型超市和会员店扩张:同期中型超市33家(净增1家) M会员店7家(净增4家) [5] - 行业出现普遍门店收缩现象:永辉超市截至2025年6月30日门店552家较2024年末净减少223家较高峰期减少近半 [5] 业务转型方向 - 公司明确将大卖场转型为社区生活中心 打造融合购物、体验与服务的一站式空间 [5] - 行业普遍探索三种转型路径:学习胖东来调改模式 发展会员店业态 布局折扣店业态(物美 中百集团等已实施) [5] - 沃尔玛中国同步布局社区店业态:第四家社区店在深圳开业 卖场面积600-900平方米 强调价格竞争力 [6] 转型挑战与行业观察 - 专家指出大卖场转型缺乏成熟方案 社区服务中心方向虽好但实施复杂 尤其中型体量门店(如大润发单店面积27974平方)转型难度大 [5] - 对比小型折扣店业态:盒马NB面积仅600-800平方 奥乐齐等小型店模式已验证成功 而大型商业综合体(十几万至几十万平方)具有功能组合优势 [6] - 行业共识转型存在不确定性 需进一步观察具体落地路径和效果 [5][6]
营运长悄然离职、快消部老大退休,据传多位店总被调查……从阿里到德弘,谁在重塑大润发的权力地图
36氪· 2025-09-12 10:50
核心观点 - 德弘资本入主大润发后推动全方位治理重整 包括高层人事变动 组织架构精简及战略转型 通过成本削减实现扭亏为盈 但盈利依赖运营压缩而非收入增长 [6][10][11] - 公司面临反腐传闻与高管非正常离职风险 治理稳定性受挑战 同时新管理层推进低价策略与业态调整以重塑竞争力 [1][9][12] 人事变动 - 营运长管明武离职 传闻涉及反腐行动 多名区域总经理被停职或带走 状态确认为已离职 [1] - 杂货商品部总经理吕国铭退休 由采购主管李春德接任 其在公司服务15年 曾任高鑫零售共同采购中心总经理 [3][5] - 管理层架构多次调整:德弘入主后新设总经理职位 沈辉升任CEO 刘艳或接替管明武职位 [3] - 董事会全面换血:创始人黄明端辞任主席 由德弘资本华裕能接任 阿里系董事辞任 德弘提名新董事进入 [6] 组织架构调整 - 区域架构精简:裁撤华中大区 从五大营运区调整为四大区域(华东、华南、华北、东北) 湖北江西划入华东 四川重庆归华南 陕甘宁青并入华北 [8] - 调整旨在组织整合提效 门店运营正常 [9] 财务表现 - 2025财年营收715.52亿元 同比微降1.4% 净利润3.86亿元 扭转上财年16亿元亏损 [10] - 盈利主要依赖成本压缩:销售及营运开支减少29.5亿元(同比降16.2%) 人力支出优化减少9.8亿元 资产减值损失减少11.5亿元 [11] 战略转型 - 推行低价策略:CEO沈辉强调回归零售本质 推出"天天低价"与自有品牌"超省系列" 商品价格低至1.9-3元 [12] - 聚焦新业态:发展中型社区超市"大润发Super"(现有33店覆盖11省市)和仓储会员店"M会员店"(现有7店36万会员 2025年目标超10店) 关闭盈利困难的小型社区店"小润发" [14] - 借鉴行业标杆:管理层考察胖东来与永辉超市的改造门店 探索零售模式创新 [15] 治理与挑战 - 高层换届体现新股东重塑治理决心 但反腐传闻与元老离职可能影响团队稳定性 [1][7] - 会员店业态仍处起步阶段 相比山姆和Costco在供应链议价与商品独特性上暂不具备优势 [15]
中国超市排名大洗牌!盒马冲进前三,胖东来服务再好也难进前十?
搜狐财经· 2025-08-21 19:30
行业整体表现 - 中国超市Top100企业销售规模达9000亿元 同比增长0.3% [1] - 门店总数同比下滑9.8% 降至2.52万个 [1] - 仅42家企业实现销售额正增长 25家门店数量增加 [1] - 同时实现销售额和门店数双增长的企业仅14家 [1] 头部企业表现 - 沃尔玛(中国)年销售额1588.45亿元 同比增长19.6% [5] - 门店数量334家 同比减少8.5% [5] - 盒马鲜生年销售额750亿元 同比增长27.1% [5] - 门店数量420家 同比增长16.7% [5][6] - 大润发年销售额764.15亿元 同比微降0.3% [5] - 门店数量505家 基本持平 [5] 中游企业表现 - 永辉超市年销售额732.39亿元 同比下降14.4% [5] - 门店数量775家 同比减少23.2% [5] - 物美集团年销售额578.97亿元 同比增长2.4% [5] - 门店数量918家 同比减少18.2% [5] - 联华超市年销售额486.44亿元 同比下降7.5% [3][5] - 门店数量3152家 同比减少6.1% [3][5] 特色企业案例 - 胖东来超市年销售额80.94亿元 拥有12家门店 [3] - 开市客(Costco)年销售额87亿元 同比增长58.2% [5] - 门店数量7家 同比增长40% [5] - 集百控股年销售额120.64亿元 拥有3179家门店 [3] - 钱大妈年销售额136.32亿元 门店数量2959家 [5] 企业战略分化 - 部分企业通过关闭效益不佳门店优化资源配置 [3] - 头部企业凭借供应链优势和品牌影响力保持领先 [5] - 创新经营策略企业实现逆势增长 [1][6] - 国际零售巨头在中国市场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5][6]
北京仅剩一家店 大润发“转舵”
北京商报· 2025-06-10 20:30
北京市场收缩 - 大润发西红门店停止营业,原址更换为7FRESH七鲜超市,关闭后北京仅剩丰台区科兴店一家门店[1][4] - 西红门店由欧尚超市更名而来,消费者反馈超市环境过时、商品性价比一般[4] - 近期大润发在武汉、江苏镇江、四川德阳、湖南株洲等地也出现闭店现象[4] 营运架构调整 - 公司裁撤华中区,五大营运区变更为四大营运区(华东、华南、华北、东北)[1][7] - 原华中区16家湖北江西门店划入华东区,25家川渝门店划入华南区,6家陕甘宁青门店划入华北区[7] - 2025财年共关闭8家大卖场和1家中型超市,其中1家华东大卖场被改造成会员店[5] 财务表现与成本控制 - 2025财年高鑫零售营收715.52亿元,净利润3.86亿元,同比扭亏为盈[1][8] - 销售及营销开支减少29.5亿元(同比下降16.2%),其中人事开支减少9.8亿元,减值损失减少11.5亿元[8] - 2022-2024财年累计扣非归母净亏损达34.5亿元[6] 战略转型与业态调整 - 阿里巴巴以131.38亿港元出售所持78.7%高鑫零售股权给德弘资本[6] - 大润发创始人黄明端辞任董事会主席,由德弘资本华裕能接任[6] - 中超业态大润发Super同店销售增长5.9%,新开4家门店总数达33家,将成为新开店主力业态[1][8] - 大润发Super门店面积1500-3000平方米,精选5000-8000款商品,依托大卖场供应链资源[9] 行业竞争与挑战 - 零售市场竞争激烈,线上电商、社区团购、生鲜电商等新兴业态对传统商超形成冲击[8] - 消费者购物习惯向线上转移,对购物体验、商品品质、配送速度要求提高[8] - 中型超市转型需调整供应链、运营模式和人员管理,面临市场差异和消费者需求变化等挑战[9]
扭亏为盈后 大润发调整运营架构 被指或为进一步降本增效
南方都市报· 2025-05-28 23:00
组织架构调整 - 大润发将五大营运区调整为四大营运区,撤销华中大区,原华中区门店分别划入华东区、华南区和华北区 [2] - 东北大区未被裁撤,公司称调整是为了组织整合提效并更好服务顾客 [2] - 行业分析师认为此次调整核心目的是降本,因部分区域门店数量偏少导致单独架设区域总部必要性降低 [2] 财务表现 - 高鑫零售2025财年收入715.52亿元同比下降1.4%,但实现净利润3.86亿元,相比2024财年净亏损16.05亿元实现扭亏 [3] - 毛利同比下降4.0%,但销售及营销开支同比减少16.21%至152.3亿元,行政费用同比减少24.08%至17.09亿元 [3] - 费用缩减主要来自优化门店员工结构节省9.81亿元人事开支,减值损失减少11.48亿元,以及降本增效措施 [3] 股权变动与门店布局 - 阿里巴巴于2025年1月以约131.38亿港元出售所持78.7%高鑫零售股权,结束自2017年开始的投资关系 [4] - 2025财年关闭8家大卖场和1家大润发Super,新开1家大卖场、4家大润发Super和4家会员店 [4] - 截至2025年3月底拥有465家大卖场、33家大润发Super和7家会员店 [4] 门店发展趋势 - 大卖场数量持续收缩,从2022财年490家降至2025财年465家 [5] - 大润发Super开店速度放缓,2025财年新开4家相比2024财年14家明显减少 [5] - 会员店业务略有增长,会员费收入同比增加0.2亿元至0.36亿元 [5] 区域分布与竞争策略 - 一线城市门店占比持续下滑,从2022年7.2%降至2025年6.4%,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占比达75.6% [6] - 公司采取"低价好品质"策略,计划打造"天天低价+社区生活中心"模式 [6] - 行业分析师认为公司尚未明确调改方向,低价属于保守改革策略,未来可能继续调整 [6]
大润发裁撤华中区,五大运营区整合为四个
新浪财经· 2025-05-28 15:21
组织架构调整 - 大润发五大营运区变更为四大营运区 包括华东区 华南区 华北区与东北区 [1] - 原华中区湖北 江西16家门店划入华东区 川渝25家门店划入华南区 陕甘宁青6家门店划入华北区 [1] - 调整目的是组织整合提效并更好服务顾客 调整已基本完成 门店运营一切照常 [1] - 公司否认裁撤东北大区的说法 [1] 财务表现 - 高鑫零售2025财年营收715 52亿元 同比微降 [1]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从2024财年亏损16 05亿元转为盈利4 05亿元 [1] 股权变更 - 阿里巴巴以最高约131 38亿港元出售所持高鑫零售78 7%股权给德弘资本 [1] - 交易于2025年2月7日完成交割 [1] 管理层变动 - 原董事局主席黄明端离职 由德弘资本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华裕能接任 [2] 门店数据 - 高鑫零售旗下门店数量达505家 覆盖207座城市 [2] - 大润发Super门店总数33家 同店销售增长5 9% [2] - 公司业态分为大卖场 中型超市(大润发Super)和M会员商店 [2] 股价表现 - 高鑫零售(06808 HK)上涨4 13%至2 27港元/股 市值217亿港元 [3]
高鑫零售发布2025财年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5-22 00:24
财务表现 - 公司2025财年实现营收71552亿元人民币 同比减少14% [1][2] - 净利润386亿元人民币 同比扭亏为盈 2024财年亏损1668亿元人民币 [1][2] - 毛利17236亿元人民币 同比减少40% [2] - 销售及经营开支15232亿元人民币 同比减少162% 节省2946亿元人民币 [3] - 总资产55973亿元人民币 同比减少78% 总负债35545亿元人民币 同比减少87% [2] 业务结构 - 销售货品收入68482亿元人民币 占总收入957% 同比下降14% [1][2] - 收入下滑主因关闭亏损门店及收缩淘菜菜 天猫共享库存等供应链业务 [2] - 会员费及租户租金构成其余收入来源 [2] 门店网络 - 门店总数505家 覆盖207个城市 [1] - 大卖场减少7家至465家 中型超市大润发Super新增4家至33家 [3] - 大润发Super同店销售增长59% 将成为未来新开店主力业态 [3] 战略动态 - 推进全渠道多业态发展 重点改善门店盈利能力 [3] - 旗下品牌包括大润发 大润发Super M会员店 [3] - 阿里巴巴于2024年1月以每股138港元出售787%股权 退出公司股东行列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