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润发
icon
搜索文档
消失的巨头LP又回来了
36氪· 2025-06-20 10:07
互联网巨头LP动态 - 阿里巴巴以LP身份出资1.4亿元人民币参股无限启航海河创业投资基金,这是其沉寂多年后首次公开LP动作[2] - 该基金经营范围包括私募股权投资、创业投资等,合伙人还包括天津天开九安海河海棠股权投资基金等机构[2] - 阿里巴巴近期进行了一系列资产处置,包括以131亿港元出售高鑫零售控股权、74亿元转让银泰商业股权,回笼资金超200亿元[4] - 过去阿里巴巴曾活跃投资元生资本、经纬创投等GP,但近两年鲜少以LP身份亮相,此次回归显示其战略调整[4] 产业资本新趋势 - 2024年中国私募股权市场LP出资总认缴规模1.48万亿元,同比下跌19.57%,连续4年下滑[5] - 光伏、能源等产业资本活跃,朝希资本二期基金中产业LP占比达60%,包括迈为股份、正泰电器等企业[6] - 宁德时代、协鑫能源等产业LP近期出资聚焦机器人、AI等未来产业领域[6] - 产业LP对GP选择更谨慎,注重历史投资项目质量与成长性,并寻求直投机会[6] 市场信心与机遇 - 2025年被多家机构视为中国创投新起点,人工智能等领域受重点关注[7] - 建发新兴投资认为市场信心自2024年9月底触底回升,DeepSeek的出现重振科技自信[7] - 越秀产业基金指出AI将带来中国科技资产重估和投资逻辑变化[7] - 尽管LP仍保持谨慎,但政策支持和技术发展正推动创投市场回暖[8]
北京仅剩一家店 大润发“转舵”
北京商报· 2025-06-10 20:30
北京市场收缩 - 大润发西红门店停止营业,原址更换为7FRESH七鲜超市,关闭后北京仅剩丰台区科兴店一家门店[1][4] - 西红门店由欧尚超市更名而来,消费者反馈超市环境过时、商品性价比一般[4] - 近期大润发在武汉、江苏镇江、四川德阳、湖南株洲等地也出现闭店现象[4] 营运架构调整 - 公司裁撤华中区,五大营运区变更为四大营运区(华东、华南、华北、东北)[1][7] - 原华中区16家湖北江西门店划入华东区,25家川渝门店划入华南区,6家陕甘宁青门店划入华北区[7] - 2025财年共关闭8家大卖场和1家中型超市,其中1家华东大卖场被改造成会员店[5] 财务表现与成本控制 - 2025财年高鑫零售营收715.52亿元,净利润3.86亿元,同比扭亏为盈[1][8] - 销售及营销开支减少29.5亿元(同比下降16.2%),其中人事开支减少9.8亿元,减值损失减少11.5亿元[8] - 2022-2024财年累计扣非归母净亏损达34.5亿元[6] 战略转型与业态调整 - 阿里巴巴以131.38亿港元出售所持78.7%高鑫零售股权给德弘资本[6] - 大润发创始人黄明端辞任董事会主席,由德弘资本华裕能接任[6] - 中超业态大润发Super同店销售增长5.9%,新开4家门店总数达33家,将成为新开店主力业态[1][8] - 大润发Super门店面积1500-3000平方米,精选5000-8000款商品,依托大卖场供应链资源[9] 行业竞争与挑战 - 零售市场竞争激烈,线上电商、社区团购、生鲜电商等新兴业态对传统商超形成冲击[8] - 消费者购物习惯向线上转移,对购物体验、商品品质、配送速度要求提高[8] - 中型超市转型需调整供应链、运营模式和人员管理,面临市场差异和消费者需求变化等挑战[9]
盒马又关2家会员店!中国零售为何玩不转会员店模式?
搜狐财经· 2025-06-08 10:53
盒马X会员店溃败分析 核心观点 - 盒马X会员店在五年内从高调扩张到全线溃退 全国仅剩3家门店 三个月内关闭上海4家门店[2][3] - 会员店模式的核心逻辑是通过会员费筛选高消费需求与高忠诚度用户 双向筛选机制影响行业格局[2] - 盒马整体业务呈现冰火两重天:2024财年首次全年盈利并计划新开100家鲜生店 但会员店业务持续收缩[3] 战略失误 - 业态定位模糊:与盒马鲜生商品重合度达60% 未能形成差异化 既未满足中产家庭品质需求 也不符合年轻客群少量多样偏好[6] - 战略摇摆:2023年暂停新会员开通后重启 资源分配悬殊 鲜生店每5天开1店 vs 会员店3个月关4店[6] - 缺乏培育耐心:山姆/Costco单店培育周期3-20年 盒马仅2年即战略收缩 互联网"快迭代"与零售"慢养"基因冲突[7][13] 运营缺陷 - 会员价值缩水:60%会员认为权益与258元年费不匹配 出现"会员价比普通用户用券后更贵"定价丑闻[4][9] - 商品力薄弱:全球采购依赖鲜生供应链 进口商品同质化严重 SKU缩减40%导致复购率降35%[8] - 本土化表面化:区域限定商品开发不足 对比山姆30%区域新品占比及年销过亿网红单品差距显著[9] 竞争环境 - 山姆降维打击:8家店年销36.7亿元 续卡率60%-80% 依托沃尔玛选址数据库精准覆盖50万中产客群[10] - 行业集体迷失:Costco中国续卡率仅60%(全球90%) 永辉/大润发会员店均面临运营压力[11] - 折扣化冲击:盒马NB硬折扣店客单价35-50元在下沉市场崛起 反衬会员店价格敏感市场窘境[12] 深层矛盾 - 资源分散:七年试水十几种业态(如mini/小马) 无法聚焦会员店核心能力建设[13] - 资本短视:山姆在华亏损二十年才盈利 盒马在资本压力下优先发展鲜生/折扣店等盈利业务[13] - 模式冲突:强推仓储店与"30分钟达"配送的逻辑矛盾 忽视批量采购与即时配送的本质差异[13]
商超渠道财报透视:靠即时零售突围线上,“调改”热词继续提效存量
财经网· 2025-05-30 17:21
实体商超线上转型 - 线下起家的实体商超正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加速发展,即时零售、社交电商成为提升收入和流量转化的关键[1] - 线上业务转型面临商品体系构建、品牌力提升和前置仓模式跑通等挑战[1] - 高鑫零售2025财年线上营收实现中单位数增长,自有APP"大润发优鲜"占比提升带动线上营收增长6%[2] - 大润发线上业务覆盖2万+SKU,提供5公里内1小时达和全城"半日达""次日达"服务[3] - 永辉超市2024年线上业务营收146亿元,占总营收21.7%,"永辉生活"自营到家业务覆盖959家门店[4] - 家家悦2024年线上销售增长13.2%,带动到店客流331万人次,到店转化率40%[4] - 中百集团线上自研平台"中百邻里购"2024年销售同比增长66%,开展直播1600余场[4] - 红旗连锁通过抖音直播实现超10亿元销售额,并通过线下核销引流沉淀私域流量[5] - 48.9%的超市企业2024年线上销售同比增长,其中三成保持20%以上高增长[5] - 即时零售被视为超市线上发展的最佳落脚点,山姆等企业通过商品体系和前置仓模式取得优势[5] 线下业务战略调整 - 传统超市通过战略收缩、存量提效和多业态并进提出新一轮价值主张[7] - 高鑫零售2025财年关闭8家大卖场及1家中型超市[7] - 永辉超市2024年关闭232家尾部门店[7] - 超市行业处于转型期,部分企业关闭业绩不佳门店,同时新模式企业如奥乐齐、盒马鲜生快速拓店[8] - 生鲜品类在商超调改中发挥重要作用,调改后生鲜销售件数达改前6.1倍[8] - 86%的调改后商超子品类实现正增长,全门店销售额较调改前飙升3倍,生鲜品类增长7.7倍[9] - 75%的样本超市调改后取得增长,个别门店增长超过50%[9] - 物美学清路店调改后平均销售额保持调改前3倍水平,单日最高客流超2.3万[9] - 永辉超市计划2025年调改门店突破150家,2026年春节前扩展至300家[10] - 近90%超市将商品采购模式变革列为2025年重点工作,70%选择组织架构调整[10] 多业态发展战略 - 高鑫零售中超业态大润发Super同店销售实现5.9%高增长,将成为未来新开店主力业态[11] - 物美集团将推出折扣店品牌"物美超值",围绕社区家庭刚需砍掉商品溢价[11] - 沃尔玛重返社区店赛道,在深圳新开500㎡社区小店,SKU控制在2000以内[12] - 零售业正朝品质零售(如山姆、盒马)和性价比零售(如奥乐齐、盒马NB)两种业态发展[12] - 供应链整合和自有品牌开发成为企业变革主要方向,以降低流通成本和产品价格[12]
否认大润发裁撤东北大区 德弘资本接手3个月:高鑫零售的“变”与“不变”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9 22:33
公司架构调整 - 高鑫零售将大润发五大营运区变更为四大营运区 原华中区门店分别划入华东区、华南区和华北区 [1] - 公司强调东北大区不存在撤掉计划 调整目的是组织整合提效 [2][10] - 截至2025年3月31日 公司拥有465家大卖场 33家中型超市和7家M会员店 [8] 财务表现 - 2025财年实现营收715.52亿元 同比下降1.4% 净利润3.86亿元 同比扭亏为盈 [3][4] - 销售及营销开支减少16.2%至152.32亿元 主要因优化门店员工结构节省9.81亿元人事开支 [10] - 净现金减少24.1%至125.29亿元 总资产和总负债分别下降7.8%和8.7% [4] 战略方向 - 德弘资本取代阿里巴巴成为控股股东 持股78.7% 交易金额131.38亿港元 [5][6] - 坚持"低价"战略 通过市调机制强化价格竞争力 计划打造"天天低价+社区生活中心"模式 [7][8] - 会员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25%至0.36亿元 M会员店仍处发展初期 [9] 行业竞争 - 永辉超市2024年关闭232家门店 同时学习胖东来模式改造31家门店 [13] - 山姆会员商店加速下沉市场布局 2025年新增武汉和合肥门店 [15] - 专家建议通过生鲜加工和自有品牌建立差异化优势 [13] 门店布局 - 关闭8家大卖场和1家中型超市 其中3家位于华中区 占关闭门店总数的37.5% [10] - 门店分布以三线城市为主 占比48.9% 一线城市仅占6.4% [14] - 华东和华南区域被视为核心优势市场 未来将重点巩固 [12]
扭亏为盈后 大润发调整运营架构 被指或为进一步降本增效
南方都市报· 2025-05-28 23:00
组织架构调整 - 大润发将五大营运区调整为四大营运区,撤销华中大区,原华中区门店分别划入华东区、华南区和华北区 [2] - 东北大区未被裁撤,公司称调整是为了组织整合提效并更好服务顾客 [2] - 行业分析师认为此次调整核心目的是降本,因部分区域门店数量偏少导致单独架设区域总部必要性降低 [2] 财务表现 - 高鑫零售2025财年收入715.52亿元同比下降1.4%,但实现净利润3.86亿元,相比2024财年净亏损16.05亿元实现扭亏 [3] - 毛利同比下降4.0%,但销售及营销开支同比减少16.21%至152.3亿元,行政费用同比减少24.08%至17.09亿元 [3] - 费用缩减主要来自优化门店员工结构节省9.81亿元人事开支,减值损失减少11.48亿元,以及降本增效措施 [3] 股权变动与门店布局 - 阿里巴巴于2025年1月以约131.38亿港元出售所持78.7%高鑫零售股权,结束自2017年开始的投资关系 [4] - 2025财年关闭8家大卖场和1家大润发Super,新开1家大卖场、4家大润发Super和4家会员店 [4] - 截至2025年3月底拥有465家大卖场、33家大润发Super和7家会员店 [4] 门店发展趋势 - 大卖场数量持续收缩,从2022财年490家降至2025财年465家 [5] - 大润发Super开店速度放缓,2025财年新开4家相比2024财年14家明显减少 [5] - 会员店业务略有增长,会员费收入同比增加0.2亿元至0.36亿元 [5] 区域分布与竞争策略 - 一线城市门店占比持续下滑,从2022年7.2%降至2025年6.4%,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占比达75.6% [6] - 公司采取"低价好品质"策略,计划打造"天天低价+社区生活中心"模式 [6] - 行业分析师认为公司尚未明确调改方向,低价属于保守改革策略,未来可能继续调整 [6]
400+大卖场转型是关键!高鑫零售大区合并,关店“瘦身”能否见效考验刚开始
华夏时报· 2025-05-28 16:49
战略调整与组织优化 - 大润发将五大营运区调整为四大营运区(华东、华南、华北、东北),原华中区16家门店划入华东区,25家门店划入华南区,6家门店划入华北区 [4] - 公司称调整目的是组织整合提效并优化顾客服务,否认裁撤东北大区计划 [2][4] - 2024年阿里退出高鑫零售,德弘资本成为控股方,管理层更换包括董事会主席黄明端离职、华裕能接任 [4] 财务表现与业态转型 - 2025财年实现扭亏为盈,净利润4.05亿元,但收入同比下降1.4%至715.52亿元,主要因关店及供应链业务收缩 [6][7] - 2024财年收入同比减少13.3%至725.67亿元,净亏损16.05亿元(2023财年盈利1.09亿元) [6] - 大卖场数量持续减少:2024财年净关14家至465家,2025财年再净关7家,同期中型超市增至33家,会员店增至7家 [6][8] 业态布局与行业趋势 - 中型超市成为未来扩店主力业态,平均面积7084平方米(大卖场平均27974平方米) [8] - 公司计划重点打磨会员店模型,暂停新展店计划(除在建盐城、泰州店) [8] - 行业普遍转向中型门店及折扣店模式,沃尔玛、家乐福等国际巨头已探索数千平方米门店 [9] 成本控制与运营优化 - 2025财年销售及营销开支同比减少29.46亿元(降幅16.2%),行政及财务费用同步缩减 [7] - 关店止损策略显效,2024财年改造4家大卖场为会员店,2025财年通过闭店改善利润 [6][7] - 公司加入行业调改潮流,CEO沈辉带队考察胖东来,学习运营模式 [8]
大润发裁撤华中区,五大运营区整合为四个
新浪财经· 2025-05-28 15:21
组织架构调整 - 大润发五大营运区变更为四大营运区 包括华东区 华南区 华北区与东北区 [1] - 原华中区湖北 江西16家门店划入华东区 川渝25家门店划入华南区 陕甘宁青6家门店划入华北区 [1] - 调整目的是组织整合提效并更好服务顾客 调整已基本完成 门店运营一切照常 [1] - 公司否认裁撤东北大区的说法 [1] 财务表现 - 高鑫零售2025财年营收715 52亿元 同比微降 [1]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从2024财年亏损16 05亿元转为盈利4 05亿元 [1] 股权变更 - 阿里巴巴以最高约131 38亿港元出售所持高鑫零售78 7%股权给德弘资本 [1] - 交易于2025年2月7日完成交割 [1] 管理层变动 - 原董事局主席黄明端离职 由德弘资本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华裕能接任 [2] 门店数据 - 高鑫零售旗下门店数量达505家 覆盖207座城市 [2] - 大润发Super门店总数33家 同店销售增长5 9% [2] - 公司业态分为大卖场 中型超市(大润发Super)和M会员商店 [2] 股价表现 - 高鑫零售(06808 HK)上涨4 13%至2 27港元/股 市值217亿港元 [3]
大润发被阿里抛弃后,全年盈利!
搜狐财经· 2025-05-23 23:46
5月20日,大润发母公司高鑫零售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2025财年营收715亿,净利润3.86亿,同比扭亏为盈! 而这份财报不仅是高鑫零售在资本动荡期的"正名之战",更是传统商超通过战略重构、业态创新与数字化融合实现转型的经典案例。 1 线上业务:即时零售是功臣 在电商与即时零售的双重冲击下,高鑫零售的线上业务成为其扭亏的关键支柱。2025财年,公司线上B2C营收同比增长6%,线上业务占比达36.5%,其中 自有APP"大润发优鲜"贡献显著。 高鑫零售通过覆盖门店半径5公里的"1小时到家服务",极大地满足了消费者对于即时购物的需求。 无论是突然想要一顿丰盛的晚餐食材,还是急需日常的生活用品,消费者只需在"大润发优鲜"APP上下单,就能在短时间内收到商品。这种便捷性,让消 费者在忙碌的生活中,无需再专门抽出时间前往实体店购物,大大节省了时间成本。 用户复购率提升至45%,这一数据充分证明了消费者对于高鑫零售线上业务的认可。许多消费者在首次体验后,因为便捷的购物流程、实惠的价格和丰富 的商品选择,成为了回头客,这也为高鑫零售带来了持续的营收增长。 尽管线上占比不及山姆会员店的50%,但作为传统商超,高鑫零售的36 ...
高鑫零售发布2025财年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5-22 00:24
财务表现 - 公司2025财年实现营收71552亿元人民币 同比减少14% [1][2] - 净利润386亿元人民币 同比扭亏为盈 2024财年亏损1668亿元人民币 [1][2] - 毛利17236亿元人民币 同比减少40% [2] - 销售及经营开支15232亿元人民币 同比减少162% 节省2946亿元人民币 [3] - 总资产55973亿元人民币 同比减少78% 总负债35545亿元人民币 同比减少87% [2] 业务结构 - 销售货品收入68482亿元人民币 占总收入957% 同比下降14% [1][2] - 收入下滑主因关闭亏损门店及收缩淘菜菜 天猫共享库存等供应链业务 [2] - 会员费及租户租金构成其余收入来源 [2] 门店网络 - 门店总数505家 覆盖207个城市 [1] - 大卖场减少7家至465家 中型超市大润发Super新增4家至33家 [3] - 大润发Super同店销售增长59% 将成为未来新开店主力业态 [3] 战略动态 - 推进全渠道多业态发展 重点改善门店盈利能力 [3] - 旗下品牌包括大润发 大润发Super M会员店 [3] - 阿里巴巴于2024年1月以每股138港元出售787%股权 退出公司股东行列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