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精量播种机
icon
搜索文档
“十五五”新蓝图·新机遇丨强基础补短板 农业加快迈向现代化大产业
新华社· 2025-11-05 09:50
新华社北京11月5日电《经济参考报》11月5日刊发记者汪子旭采写的文章《"十五五"新蓝图·新机遇丨 强基础补短板农业加快迈向现代化大产业》。文章称,眼下,全国秋粮收获已近尾声,全年粮食有望再 获丰收。在山东、安徽等粮食主产区,秋播秋种正在同步推进,田间地头大马力拖拉机轰隆作响,空气 中弥漫着新翻泥土的气息。 粮食稳产增产,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现代化的关键还在于科技进步和创新。从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 动,到推进高端智能、丘陵山区适用农机装备研发应用,《建议》一系列部署落实落细。 截至去年底,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63.2%,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5%,农作物良种 覆盖率超过96%。在生产一线,大马力拖拉机、打包采棉机、大喂入量谷物联合收割机、精量播种机等 先进适用农机都已成功应用。在日前举行的2025中国国际农机展上,潍柴雷沃、一拖集团等多家企业的 高端智能农机纷纷亮相,展现了我国在农机装备领域的最新突破。 展望"十五五",推进农业现代化,仍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瞄准国际前沿、立足 产业需求,紧盯高产优质品种、高效节水技术、高端智能及丘陵山区适用农机装备等急需领域,加快关 键技术装备 ...
种足、种好、种优 “稻麦衔接”抢农时夯实2026年夏粮丰收基础
央视网· 2025-11-04 12:57
农业技术与应对策略 - 在河南新乡原阳县使用植保无人机低空飞行均匀撒播冬小麦种子 [3] - 在滑县枣村乡使用搭载北斗导航系统的精量播种机进行精准播种和同步施肥 [7] - 使用大型拖拉机进行深耕深旋和播种后覆土镇压 一天内完成100多亩地的播种任务 [9] 天气影响与农时挑战 - 持续的阴雨天气导致河南水稻收割推迟 冬小麦播种在即需抢回农时 [1] - 原阳县因前期持续阴雨导致水稻积温不足 收获期较往年推迟近20天 压缩了冬小麦播种窗口 [5] 技术推广与生产保障 - 2025年大力推广无人机小麦撒播技术 在水稻收割前10到15天进行撒播 收割后进行补肥促苗和化学除草 [8] - 滑县180多万亩冬小麦播种工作有序推进 当地农业农村部门组织农技人员指导农户科学调整播种深度和密度 [9] - 推广适期晚播品种等关键技术 全力夯实2026年夏粮丰收基础 [9]
沃野开镰迎丰收 智慧农业绘新景
镇江日报· 2025-10-27 07:27
农业机械化与智能化应用 - 农场在水稻收割、烘干加工环节实现全程机械化高效运作 [1] - 农场新引进2台拖拉机和3台精量播种机 这些设备支持联网操作并配备卫星定位系统 [2] - 无人机撒肥、智能烘干、精量播种等智能化设备在田间地头广泛应用 [3] 生产效率与成本效益 - 农场每日收割量约400吨 一半运回农场烘干 另一半由粮商在田埂直接收购 [1] - 精量播种机将每亩用种量精确控制在30斤到35斤 相比传统播种方式每亩节约约10斤种子 [2] - 按每斤种子2元计算 精量播种机使一万亩地节省成本20万元 而3台新设备总投入仅12万多元 [2] 粮食产量与质量 - 杂交稻亩产预计达800公斤 粳稻和糯稻平均亩产预计在650公斤左右 [2] - 今年水稻出米率预计稳定超过60% 相比往常不到60%的出米率有所提升 [2] - 因扬花灌浆期连续高温天气少 今年稻粒饱满度优于往年 [2] 农场运营规模与能力 - 荣禾农场拥有9720亩高标准农田 水稻开镰时配备多台收割机和运粮车 [1] - 运粮车每车运输5000公斤 两台车每日最少运输20车 [1] - 农场配备10台智能化烘干机 可在水稻大面积成熟时24小时作业以确保颗粒归仓 [1]
【图解】当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丰收答卷成色更足
中国经济网· 2025-09-26 15:01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效能 - 农业科技创新整体水平已进入世界第一方阵 [3] - 建成较为完备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拥有农业科研院校800多家和科研人员12万多人 [3] - 在研国家农业科技项目中,参与企业超过1000家,占参与单位总数的51% [7]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 攻克一批底盘技术,挖掘出调控作物产量和品质、动物高繁等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的新基因 [3] - 创制土壤养分预测、动物行为监测等自主知识产权专用传感器 [3] - 自主培育的白羽肉鸡、华西牛、南美白对虾等品种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打破国外垄断 [5] 重大品种与农机装备 - 选育出优质高产水稻、节水抗病小麦等重大品种,确保“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 [3] - 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良种覆盖率超过96% [4] - 成功研制并部署大马力拖拉机、打包采棉机、大喂入量谷物联合收割机、精量播种机及丘陵山地拖拉机等适用农机 [6] -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特定水平 [6] 技术推广与服务模式 - 健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成50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8][9] - 全国有40多万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活跃在一线,综合运用科技特派员、科技小院、专家大院等多元服务模式 [10] - 围绕水稻、小麦、生猪、奶牛等主导产业提供覆盖全产业链的科技创新服务 [11] - 每年遴选推介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重大引领性技术300项,为生产者提供定制化技术清单 [12] 企业培育与产业融合 - 大力培育农业领域科技领军企业,推动实施“百千万”农业科技企业培育工程 [7] - 培育目标包括百家龙头型引领、千家高速成长型争流和万家潜力型竞发 [7]
中国农业科技创新整体水平已进入世界第一方阵
中国新闻网· 2025-09-16 17:08
中国农业科技创新整体水平已进入世界第一方阵 中新社北京9月16日电 (记者 王梦瑶)中国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兴旺16日在北京表示,中国农业科技创新 整体水平现在已经进入世界第一方阵。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王永乐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当天,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张兴旺在介绍过去五年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突破时表示,建设农业强国, 利器在科技。 他介绍,过去五年,中国农业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实现较快突破。育成了一批生产急需的重大品种,选育 出优质高产水稻、节水抗病小麦、机收籽粒玉米、高油高产大豆等急需品种,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 占比超过95%,做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自主培育的白羽肉鸡、华西牛、南美白对虾等品种打 破国外垄断,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研制出一批先进适用农机,大马力拖拉机、打包采棉机、大喂入量 谷物联合收割机、精量播种机等都成功部署到生产一线,丘陵山地拖拉机研制成功,并加快推广应用。 ...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整体水平已进入世界第一方阵
中国新闻网· 2025-09-16 13:38
农业科技创新整体水平 -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整体水平已进入世界第一方阵 [1]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显著提升 已建成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备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拥有农业科研院校800多家 科研人员12万多人 [2] - 分类建强农业战略科技力量 加快建立有组织 体系化的攻关机制 [2]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 攻克一批底盘技术 挖掘出调控作物产量和品质 动物高繁等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的新基因 创制土壤养分预测 动物行为监测等自主产权专用传感器 [2] - 育成一批生产急需的重大品种 选育出优质高产水稻 节水抗病小麦 机收籽粒玉米 高油高产大豆等 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 [2] - 自主培育白羽肉鸡 华西牛 南美白对虾等品种打破国外垄断 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 [2] - 研制出一批先进适用农机 大马力拖拉机 打包采棉机 大喂入量谷物联合收割机 精量播种机等成功部署生产一线 丘陵山地拖拉机研制成功并加快推广应用 [2] 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合 - 大力培育农业领域科技领军企业 以重大项目为牵引引导企业深度开展科技创新 在研国家农业科技项目中参与企业超过1000家 占参与单位总数51% [3] - 加快推动实施百家龙头型引领 千家高速成长型争流 万家潜力型竞发的"百千万"农业科技企业培育工程 支持企业牵头成立创新联合体 [3] 农业科技成果应用 - 健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拥有40多万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活跃在一线 综合运用科技特派员 科技小院 专家大院等多元服务模式 [3] - 围绕水稻 小麦 生猪 奶牛等主导产业建成50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提供覆盖全产业链的科技创新服务 [3] - 每年遴选推介农业主导品种 主推技术和重大引领性技术300项 为农业生产者提供可选择 定制化的技术清单 [3]
“田管家”助力“三夏”提速增效 农机协同“服务套餐”夯实丰收基础
央视网· 2025-06-16 11:20
全国冬小麦收获进展 - 全国冬小麦收获已进入全面收尾阶段 联合收割机从四川、湖北、河南、安徽、江苏逐步向山东、山西、陕西转移 [3] - 安徽、河南小麦机收已结束 山东麦收进度超过80% 陕西麦收进度超过90% [3] - 河北大部、山东北部和陕西中部是当前联合收割机工作重心区域 [3] 智能化农机装备应用 - 2025年智能化农机装备广泛使用 包括北斗辅助驾驶、触控操作终端等 覆盖夏收、夏种和夏管全环节 [5] - 河南安阳滑县采用北斗辅助驾驶玉米精量播种机 实现播种间距精准控制 相邻种子间距均匀 提升通风透光性和水肥管理效率 [8][11] - 江苏盐城射阳县智慧农场通过土壤墒情监测站、气象站等智能设备 人工智能平台自动判断小麦成熟度 在成熟度90%时启动无人农机收割 亩产最高达1300-1400斤 [15] 农机调度系统优化 - 山东通过深入田间地头的农机调度网络 结合大马力、大喂入量农机普及 显著提升夏收速度 [16] - 河南新乡建成"田管家"平台 依托北斗导航系统与数字技术 实现农田基础设施管护和农机精准调度 [12][14] - 山东农机调度网络覆盖半径从20公里缩短至5公里 村级联络点从14个扩展到300个 调度精准度提高50% 新增300台收割机但调度压力减轻 [18] 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 - 山东已培育526家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 提供全产业链服务 大幅提升夏收、夏种效率 [19][22] - 临沂郯城县推出"1台收割机+X台农机"协同服务套餐 针对小麦玉米轮作需求 实现农机高效协同作业 [22] - 区域服务中心延伸服务使小麦夏收速度加快 2024年秋种效率提升为2025年夏收提速奠定基础 [21]
AI解锁丰收密码丨高效、精量、协同 三个关键词解码“三夏”科技范儿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6-16 09:21
小麦收割进展 - 全国冬小麦收获已进入全面收尾阶段 联合收割机从四川、湖北、河南、安徽、江苏逐步向山东、山西、陕西转移 目前集中在河北大部、山东北部和陕西中部 [1] 农机智能化应用 - 今年"三夏"期间全国投入各类农机具超1700万台(套) 越来越多装有北斗辅助驾驶、作业质量监测等智能装备出现在田间地头 [3] - 河南新乡建成"田管家"平台 依托北斗导航系统与数字技术调度农机 提高小麦收割速度 [5] - 河南全省通过"蓝天卫士"监管平台实时监测小麦倒伏和农田淹水 每个画面监控面积达1万亩 [6] - 江苏盐城射阳县智慧农场利用土壤墒情监测站和气象站 人工智能平台自动判断小麦成熟期 在成熟度90%时通过无人农机收获 每亩最高产量1300-1400斤 [8] 农机效率提升 - 国产9~10公斤/秒大喂入量联合收割机成为跨区作业主力机型 单机每日可收获小麦150亩以上 [10] - 黄淮海麦区重点省份2023年以来支持新购置喂入量9公斤/秒以上谷物联合收割机3.7万台 [10] 精量播种技术推广 - 大型、智能、绿色农机保有量逐年增加 精量播种机得到普及推广 [10] - 河南滑县使用北斗辅助驾驶玉米精量播种机 实现每穴1粒种子的精确投放 [10] - 精量播种机加装滴灌带铺设设备 多个步骤一次完成 [12] - 河南滑县新增农机辅助驾驶系统450套 [12] - 山东对精量播种机补贴最高达51600元 生产企业3条生产线满负荷运转 单日生产30-40台 [12] 农机补短板行动 - 大马力农机、精量播种机和移动式烘干机是农机领域重点补短板方向 [12] - 山东武城企业将工业级精密温控技术应用于农业 研发出移动式粮食烘干机 [14] - 国家继续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 聚焦大型高端智能和丘陵山区两个方向 [16]
精量播种、移动烘干 智能化农机提高生产效率带来丰收底气
央视网· 2025-06-15 17:43
全国冬小麦收获进展 - 全国冬小麦收获已进入全面收尾阶段 联合收割机从四川、湖北、河南、安徽、江苏逐步向山东、山西、陕西转移 [1] - 安徽、河南小麦机收已结束 山东麦收进度超过80% 陕西麦收进度超过90% [1] - 今年"三夏"期间全国投入各类农机具超1700万台(套) [3] 智能化农机装备应用 - 北斗辅助驾驶、作业质量监测、触控操作终端等智能农机装备覆盖夏收、夏种和夏管各环节 [1] - 河南新乡建成"田管家"平台 利用北斗导航系统与数字技术调度农机提高收割速度 [4] - 江苏盐城射阳县智慧农场通过智能设备24小时值守 人工智能平台自动判断小麦成熟期 无人农机收获小麦每亩最高产量达1300至1400斤 [6] - 国产9~10公斤/秒大喂入量联合收割机成为跨区作业主力机型 单机每日可收获小麦150亩以上 [8] - 黄淮海麦区重点省份2023年以来支持新购置喂入量9公斤/秒以上谷物联合收割机3.7万台 [8] 精量播种技术推广 - 精量播种机在粮食主产区得到普及推广 北斗辅助驾驶播种机可实现厘米级误差 [10][13] - 气吸式排种器实现每穴1粒种子精确投放 节省约10%种子 [14][16] - "三角定苗"种植模式在河南推广 每亩玉米种植密度提升近1000株 [16] - 精量播种机加装滴灌带铺设设备 实现种肥同播与精量灌溉一次完成 [18] 农机补贴政策影响 - 农机补贴政策分类细化 大型、智能、绿色农机保有量逐年增加 [10] - 山东对精量播种机补贴最高可达51600元 [23] - 河南滑县新增农机辅助驾驶系统450套 [19] - 移动式粮食烘干机市场需求量增大 山东企业实现工业温控技术向农业领域转型 [23][25]
全国小麦大规模机收继续向北推进 夏种夏管工作稳步进行
央广网· 2025-06-15 09:33
小麦机收进展 - 天津市静海区冬小麦机收正式开镰 全镇种植面积达2.4万余亩 预计4-5天完成收割 [1] - 天津全市麦收工作由南向北推进 预计持续3周 玉米播种同步启动 6月30日完成大面积播种 [1] 玉米与大豆种植技术 - 河南省夏播面积达8353万亩 占预计面积的92.8% 重点开展灌溉保墒和病虫害防治 [2] - 玉米采用播后浇"蒙头水"技术 大豆需先浇后播 确保出苗率 [2] - 河南省许昌市玉米苗情长势良好 得益于水肥一体化滴灌管网应用 种植面积900多亩 [1] 高标准农田与机械化种植 - 安徽省夏种面积近5000万亩 超过计划面积的四分之三 [3] - 淮北市濉溪县采用北斗导航自动驾驶精量播种机 效率提高1.5倍 每亩节省种子约30% [3] - 蚌埠市怀远县高速插秧机作业效率达10亩/小时 机插秧方式预计每亩增产100斤 [3] 抗旱保苗措施 - 许昌市组织农技人员分包乡镇 昼夜开展抗旱浇灌技术指导 应对高温晴热少雨天气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