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实景三维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实景三维助力国际海底地理实体命名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15 09:40
——全局纵观,助力海底地理实体群组化命名。技术人员通过对海底三维地理场景重建,直观展现了大 范围区域的地形全貌,并对典型地理实体与周边地形关系、上下级地理实体关系、同级地理实体关系等 进行分析,更加科学地实现了地形单元分区和分类,有助于对海底地理实体开展群组化、层次化命名。 ——数智互联,助力海底地理实体规范化管理。该案例构建了海底地理实体特征属性语义集,建立 了"空间分散、逻辑统一"的海底地理实体编码体系,实现了单一地理实体与其群组的逻辑整合,形成了 纵向分层级、横向跨类型的海底地理实体数智化管理模式。 8月29日,自然资源部、国家数据局联合发布了2025年实景三维赋能高质量发展创新应用典型案例入选 名单。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推荐的"实景三维赋能国际海底地理实体命名"案例入选。 海底地理实体命名是对海底具有特定方位、空间范围的地理实体赋予的专有名称。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将 实景三维技术应用于描绘海山、海脊、海底峡谷等海底地理实体,通过构建海底三维地理场景,清晰地 展示了海底地理实体与周边地形的空间关系,有效提升了海底地理实体判别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通过语 义属性采集,可实现海底地理实体数智化管理,精确高效地编制海底地 ...
当低空经济“飞”进实景三维
新华日报· 2025-09-01 11:31
实景三维技术应用 - 实景三维技术运用遥感、大数据、云计算、智能感知等现代技术创建与现实场景高度一致的三维模型 为智慧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和应急救援提供三维空间底图 [2] - 自然资源部启动实景三维中国建设 目标2025年底初步建成 为数字中国、数字政府和数字经济提供三维空间定位框架和分析基础 [2] - 浦口区采用"多源数据融合+精细建模"方式构建三维时空数字底座 实现模型数据体量压缩70%和加载速度提升5倍 [3] 低空经济产业发展 - 浦口区作为江苏省未来产业(低空经济)先行集聚发展试点 依托全国首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空域优势发展低空经济 [2] - 技术成果已纳入民航行业标准征求意见稿 并在深圳、苏州、扬州、芜湖等10余个城市推广应用 [6] - 浦口区已集聚低空经济上下游企业50余家 涵盖低空制造、保障、运营和综合服务等多个领域 [6] 技术创新突破 - 创新提出低空空域多层级结构要素数字化表征方法 将空域划分为多粒度、多层级离散单元并赋予统一标识 [3] - 开发航线路线规划算法自动划设飞行航线 生成无冲突数字化飞行路径 实现飞行计划统一管理 [3] - 采用航迹预测和空域容量动态预测技术 实时监测飞行器状态并识别碰撞、禁飞区入侵等运行风险 [4] 应用场景拓展 - 实景三维技术应用涵盖22大类100余种场景 包括灾害防治、智慧安防、国土规划、生态保护和在线旅游等 [5] - 浦口区开拓20余个特色应用场景包括跨江低空物流、血液运输和环境监测 规划航线50余条 累计飞行突破120万公里 [6] - 血液运输效率提升50% 跨江低空物流效率提升80% 相比传统方式有显著改进 [6] 南京项目成果 - 《实景三维助力南京低空经济产业建设》入选2025年实景三维数据赋能高质量发展创新应用典型案例 是南京市唯一入选项目 [1] - 重构南京低空服务管理平台 实现空域功能分区智能化管理和服务体系立体化升级 [6] - 融合北斗高精定位服务实时监测无人机航迹 有效遏制"黑飞"现象 构建低空飞行安全防控体系 [6]
自然资源部:近300个城市完成城市三维模型构建
搜狐财经· 2025-08-25 18:01
技术发展现状 - 已完成近300个地级以上城市建筑三维模型建模 [1][5] - 实现实景三维实体数据采集和空间身份编码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3] - 初步构建数智化建模生产、实体化集成管理和知识化服务应用技术体系 [3] 应用领域与成效 - 支撑城市更新、服务百姓生活和赋能数字经济 [1] - 为城市规划、防灾减灾和历史文化保护领域提供有力支撑 [7] - 形成全国"一张网"推动各地实景三维数据共享应用 [7] 未来发展规划 - 计划2025年底初步建成实景三维中国 [5] - 将发挥人工智能、大模型和时空计算技术优势扩大应用场景 [7] - 当前数据要素已形成体系化、规模化发展基础 [5]
实景三维中国让城市管理向“新”向“智”行 赋能多领域更好服务民生
央视网· 2025-08-25 10:15
实景三维中国建设进展 - 我国已实现近300个地级以上城市建筑三维模型建模 [1][3] - 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可控 包括实景三维实体数据采集和空间身份编码 [1] - 初步构建数智化建模生产 实体化集成管理和知识化服务应用的技术体系 [1] 技术体系与应用网络 - 实景三维技术运用遥感 大数据 云计算和智能感知等现代技术 [5] - 已形成全国"一张网"应用服务体系 推动数据共享和应用 [5] - 为城市规划 防灾减灾 历史文化保护等领域提供三维空间底图支撑 [5] 未来发展目标 - 2025年底初步建成实景三维中国 [3] - "十五五"期间推进数据处理自动化和智能化 [7] - 形成地上地下 陆地海域 二维三维一体的数据资源体系 [7] 福州应用案例 - 城市管理 - 实景三维已赋能福州60多个领域 与城市管理深度融合 [8] - 福州新区智慧平台覆盖上千栋建筑和数百平方千米街道景观 [8] - 建立188平方公里实景三维数据底座 包含地上地下和室内室外空间 [14] - 智慧灯杆应用:文松路390多路灯杆建立三维模型 实时监测运行状态 [12] - 城市更新机制实现模型自动更新 避免传统"一年一测"的滞后 [18] 福州应用案例 - 水系治理 - 完成107条内河城市级实景三维建模和30余座排涝闸站部件级建模 [19] - 建成城市级实景三维和部件级孪生模型 融合0.05米分辨率倾斜摄影等数据 [21] - 实现积水快速处置:闸泵联动仅需6分18秒 4小时路面见干 8小时主次干道抢通 [25] - 水体置换效率提高40% 模型计算仅需30秒(人工需4小时) [29] - 成效:百年一遇洪峰削峰率88% 排涝处置时间缩短50% 河道水质达标率98% 黑臭水体消除率100% [31] 技术优势 - 区别于传统二维地图 实景三维可测量距离高度并进行分析使用 [10] - 利用人工智能 大模型和时空计算等先进技术扩大应用场景 [5] - 实现全面感知 动态监测和智能分析的城市空间信息管理 [8]
湖南娄底构建统一城市数字时空底座,赋能自然资源事业数智化转型——实景三维“智”进之路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5-20 12:32
数字技术应用 - 湖南省娄底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通过构建统一城市数字时空底座,将实景三维、规划管控、不动产登记等深度融合,实现实景三维应用从"看风景"到"写剧情"的转变 [1] - 已建成全市8109平方千米内优于1米格网的DEM和0.5米DOM的地形级实景三维数据库、800平方千米的优于5厘米的城市级实景三维、中心城区30平方千米实体三维模型 [1] - 中心城区6个无人机巢对实景三维数据库进行动态更新,赋能自然资源事业数智化转型 [1] 算力基础建设 - 自2020年开始,娄底市以实景三维数据库为基准,以智慧娄底时空大数据平台为主体,建成8个应用平台,包括实景三维规委会平台、土地超市大数据平台等 [3] - 土地超市采用线上虚拟店和线下实体店相结合的模式,线上用户可随时掌握要素市场情况,线下体验店提供专业土地推介、信息查询、业务办理等服务 [3] 自然资源管理赋能 - 实景三维技术深度赋能自然资源管理,与12家单位签订平台共建共享合作协议,为天网系统、智慧城管、智慧水务等提供时空数据服务支撑 [5] - 通过实景三维数据辅助调研铁路规划、道路建设等项目,节约现场调研时间,市本级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审议城市规划85个、土地出让120宗,平均每个项目节约审批时间4天 [5] - 审批时限从80多天压缩至20多天,不动产登记模块与20多家银行对接,实现查册、登记、评估、贷款一站式服务 [5] 创新应用场景 - 不动产可视化查询系统已查询8万余次,市民可立体直观了解房屋周边配套情况 [7] - 以娄星区村级为起点,为数字乡村提供实景三维数据服务,助力大气治理风场分析监测、公安三实普查利用 [7] - 未来将加强实景三维地下、地表、地上及室内三维一体化建设,加大在数字乡村、智慧公安、智慧城市大脑等领域的推广应用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