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实景三维中国
icon
搜索文档
自然资源部、国家数据局联合发布2025年实景三维数据赋能高质量发展创新应用典型案例
新华网· 2025-08-31 10:59
实景三维建设进展 - 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历经试点先行探索、局部建设应用、全面部署推进、加快赋能应用四个阶段并取得积极进展 [2] - 地形级实景三维已覆盖全部陆地国土 正射影像覆盖全国22版 数字高程模型优化至优于5米格网 [2] - 城市级实景三维数据覆盖全国300余个地级以上城市 部件级数据按需开展生产 [2] 应用场景与案例征集 - 自然资源部与国家数据局联合征集典型案例 共收到166个申报案例 最终60个案例入选 [1] - 典型案例覆盖自然资源管理、政府决策、数字经济发展、百姓生活服务、数字文化建设和数字生态文明6大应用场景 [1] - 应用体系涵盖灾害防治、智慧安防、历史文化保护等22大类100余种场景 [2] 数据资源与质量提升 - 全国基础地理实体数据进一步充实 案例整体质量较上年明显提升 [1][2] - 入选案例分布区域更加广泛 应用场景更加均衡 [1] - 空间地理数据要素价值彰显 有效赋能高质量发展 [2]
自然资源部:近300个城市完成城市三维模型构建
搜狐财经· 2025-08-25 18:01
技术发展现状 - 已完成近300个地级以上城市建筑三维模型建模 [1][5] - 实现实景三维实体数据采集和空间身份编码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3] - 初步构建数智化建模生产、实体化集成管理和知识化服务应用技术体系 [3] 应用领域与成效 - 支撑城市更新、服务百姓生活和赋能数字经济 [1] - 为城市规划、防灾减灾和历史文化保护领域提供有力支撑 [7] - 形成全国"一张网"推动各地实景三维数据共享应用 [7] 未来发展规划 - 计划2025年底初步建成实景三维中国 [5] - 将发挥人工智能、大模型和时空计算技术优势扩大应用场景 [7] - 当前数据要素已形成体系化、规模化发展基础 [5]
实景三维中国让城市管理向“新”向“智”行 赋能多领域更好服务民生
央视网· 2025-08-25 10:15
实景三维中国建设进展 - 我国已实现近300个地级以上城市建筑三维模型建模 [1][3] - 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可控 包括实景三维实体数据采集和空间身份编码 [1] - 初步构建数智化建模生产 实体化集成管理和知识化服务应用的技术体系 [1] 技术体系与应用网络 - 实景三维技术运用遥感 大数据 云计算和智能感知等现代技术 [5] - 已形成全国"一张网"应用服务体系 推动数据共享和应用 [5] - 为城市规划 防灾减灾 历史文化保护等领域提供三维空间底图支撑 [5] 未来发展目标 - 2025年底初步建成实景三维中国 [3] - "十五五"期间推进数据处理自动化和智能化 [7] - 形成地上地下 陆地海域 二维三维一体的数据资源体系 [7] 福州应用案例 - 城市管理 - 实景三维已赋能福州60多个领域 与城市管理深度融合 [8] - 福州新区智慧平台覆盖上千栋建筑和数百平方千米街道景观 [8] - 建立188平方公里实景三维数据底座 包含地上地下和室内室外空间 [14] - 智慧灯杆应用:文松路390多路灯杆建立三维模型 实时监测运行状态 [12] - 城市更新机制实现模型自动更新 避免传统"一年一测"的滞后 [18] 福州应用案例 - 水系治理 - 完成107条内河城市级实景三维建模和30余座排涝闸站部件级建模 [19] - 建成城市级实景三维和部件级孪生模型 融合0.05米分辨率倾斜摄影等数据 [21] - 实现积水快速处置:闸泵联动仅需6分18秒 4小时路面见干 8小时主次干道抢通 [25] - 水体置换效率提高40% 模型计算仅需30秒(人工需4小时) [29] - 成效:百年一遇洪峰削峰率88% 排涝处置时间缩短50% 河道水质达标率98% 黑臭水体消除率100% [31] 技术优势 - 区别于传统二维地图 实景三维可测量距离高度并进行分析使用 [10] - 利用人工智能 大模型和时空计算等先进技术扩大应用场景 [5] - 实现全面感知 动态监测和智能分析的城市空间信息管理 [8]
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加快赋能应用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4-30 09:13
实景三维中国建设进展 - 全国已完成735万平方千米优于5米格网数字高程模型数据生产 [1] - 完成790万平方千米基础地理实体数据生产 [1] - 覆盖全国陆地国土的21版亚米/2米分辨率正射影像数据生产完成 [1] - 310个地级以上城市开展实景三维城市建设 累计生产约11万平方千米城市三维模型数据 [1] - 沿海省份生产约10万平方千米近岸海域10米以浅水下地形数据 [1] 数据融合与应用支撑 - 地理空间信息平台挂接关联自然资源 人文社会经济信息和实时传感信息 [1] - 为行业信息化 数字政府 智慧城市提供时空大数据支撑 [1] 技术标准与创新 - 构建包含技术大纲 25项技术文件和国标行标的技术标准体系 [2] - 技术标准涵盖总体设计 采集处理 建库管理 应用服务和质量控制全流程 [2] - 采用人工智能 大数据 云计算实现海量数据轻量化处理 语义化建模 [2] - 三维数据可视化 大范围地理场景数据获取软硬件研发填补国内空白 [2] 应用场景拓展 - 形成灾害防治 智慧安防 历史文化保护等22大类100余种应用场景 [2] - 与国家数据局推出典型场景服务百姓出行 旅游 餐饮 购物需求 [2] - 探索"实景三维+"与低空经济 数字文旅 人工智能等新兴业态融合 [2] 未来发展方向 - 从加快建设 注重应用 构建生态三方面推进实景三维中国建设 [2] - 打造国家高质量地理空间数据集支撑自然资源管理 国土空间规划 [2] - 助力数字中国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