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小米 17
icon
搜索文档
手机厂商不拼性能卷生态:参数已死,体验当立?
36氪· 2025-11-17 11:45
行业竞争焦点转变 - 智能手机行业竞争焦点从处理器主频、电池容量等硬件参数,转向影像拍照、生态互联与人工智能体验的深度 [1][2] - 厂商不再仅仅贩卖通讯设备,而是兜售一个由AI驱动、无缝连接平板、手表、汽车及智能家居的完整生态,手机成为生态入口 [1][2] - 在出货量增长近乎停滞的存量市场下,厂商需寻找用户换机的新理由 [2] 旗舰机型影像功能竞赛 - 2025年下半年苹果、小米、vivo、荣耀、OPPO等头部厂商密集发布旗舰机型,将影像功能作为核心战场 [3][4][5] - iPhone 17系列凭借A19芯片提升AI运算和影像处理能力,优化夜间模式和人像模式 [4] - vivo X300系列与蔡司合作,标准版主摄配备2亿像素和蔡司镀膜,实现实时场景识别和色彩优化 [5] - 荣耀Magic8系列搭载AiMAGE影像引擎,包含夜神、防抖和人像三大核心技术 [5] - OPPO Find X9系列搭载与哈苏联合研发的四摄模组及潜望式长焦微距镜头 [5] - 影像功能是用户最容易感知且愿意付费的功能之一,成为国产厂商冲击高端、提升溢价能力的直接路径 [6] AI与生态互联构建新护城河 - 旗舰机型发布会重点转向AI技术场景化应用、影像实际效果及生态互联体验,硬件参数被一笔带过 [6] - AI功能深入用户日常场景,如荣耀Magic8的AI算法赋能夜景拍摄、人像优化;OPPO Find X9 Pro的AI修图大师可智能去除路人;vivo X300系列的AI语音助手支持离线指令 [7][8] - 生态互联从简单设备连接进化为以场景应用为核心的服务体系,手机成为智能生活控制中枢 [9][10][11] - 苹果演示iPhone 17与MacBook的"Continuity Camera+"功能;OPPO Find X9 Pro与手表、耳机实现"超级互联";vivo X300系列强调与智能家居联动;荣耀Magic8系列与平板、笔记本协同延迟低至89ms,传输速度达85MB/s [10] - 生态绑定为消费者带来便利,成为吸引换机的重要因素,并提升用户粘性 [11][18] 市场现状与生态布局寻求增量 - 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6846万台,同比小幅下滑0.5%,连续六个季度负增长或零增长 [12] - 同期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市场同比下降3%,vivo以1180万台出货量和17.2%份额居首但同比下滑7.8%;苹果以1080万台和15.8%份额位列第二,微增0.6% [13] - 中国用户平均换机周期从2020年24个月延长至2024年36个月甚至更长,加剧市场压力 [14] - 生态化布局成为厂商战略重点,以留住用户并寻求新增长 [15][16][17] - 小米2025年上半年IoT与生活消费品业务收入达580亿元,占总营收28%;OPPO、vivo、荣耀也加大在智能穿戴、家居、车机互联等领域的投入 [17] - 生态业务带来新收入来源,并产生连带消费效应,同时为未来多元化服务收入打下基础 [18][19] - 生态业务表现直接影响资本市场信心,如苹果因服务业务稳定增长获得更高估值溢价 [20][21] 国产高端机崛起与用户接受度 - 2025年双11期间,4000-5999元价位段高端手机市场中,OPPO、vivo等国产厂商份额从去年19%提升至38%,苹果份额从81%降至62% [22] - 苹果被指创新性不足,iPhone 17 Pro版钛金属换铝合金导致易划痕问题引发关注,社交平台有大量用户吐槽 [22] - 黑猫投诉平台以"iPhone 17"为关键词的投诉量达5567条,涉及质量瑕疵、货不对板、售后差等问题 [23] - 国产高端手机在品控、售后服务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有用户反馈新机出现黑屏死机、相机问题、信号断线、以旧换新被恶意压价等情况 [24][25][26]
标准版的存在感之战,「荣米OV」四大金刚标准版横评
36氪· 2025-11-10 15:56
市场趋势与产品定位 - 本年度旗舰手机标准版(价格约4500元)市场热度和话题度相比往年有所降低,各公司Pro版机型成为配置更均衡的“水桶机”[1] - 各公司标准版产品策略出现分化,旨在做出差异化,而非遵循传统标准版定义,部分机型与Pro版有明显界限,部分则尽力靠近Pro版[1][5] - 行业未来发展方向是如何将标准版打造成“旗舰体验”的底线,而非“阉割版”,并使其成为价格与配置的甜蜜点,在影像、质感、配置等方面看齐大杯机型[85][87] 核心硬件配置对比 - 处理器分为两大阵营:小米17和荣耀Magic8采用高通骁龙8 Elite Gen 5,而OPPO Find X9和vivo X300搭载联发科天玑9500[4] - 性能测试显示,天玑9500在CPU单核(约3029-3159分)和多核(约9246-9729分)跑分上低于骁龙8 Elite Gen 5(单核约3552-3633分,多核约10445-10646分),但GPU能力相近甚至反超(天玑约23024-23341分,骁龙约23298-24254分)[5] - 尺寸形成两个阵营:6.3英寸小屏旗舰(小米17重191克,vivo X300重190克)和6.6英寸机型(OPPO Find X9重203克,荣耀Magic8重205克),小屏在手感上更优,但在续航与散热上有所妥协[5] 产品设计与系统体验 - vivo X300通过背板斜坡式设计弱化镜头模组存在感,传承家族设计语言,手感优秀[8][10] - 小米17凭借6.3英寸尺寸、191克重量及圆滑中框过渡,被评为今年标准版中手感最好的机型[11] - 系统流畅度方面,小米澎湃OS 3在流畅度和动画细腻感上有明显提升,功能丰富;vivo OriginOS 6动效丰富但设计有“失焦”感,且出现应用卡死问题[24][26][28][29] - OPPO ColorOS 16在流畅度和“易用性”上表现优秀,拥有如小窗打开链接等贴心功能;荣耀MagicOS 10流畅但细节体验不佳,如锁屏解锁流程繁琐[30][31][33][34] 人工智能功能应用 - OPPO和荣耀的系统均强调AI实用性,OPPO Find X9侧边按钮支持“一键闪记”,可识别屏幕信息生成常驻卡片;荣耀Magic8配备专属拍摄按钮,可呼出YOYO助手[36][38] - OPPO的AI功能更具创造性,如“一键闪记”支持记账、摘录长视频;荣耀的“YOYO建议”能根据场景(如起床、靠近地铁站)主动推荐桌面小组件,实用性高[39][41][42] - 但目前AI体验尚不足以成为购买手机的决定性因素,其价值相较于系统、镜头、电池等不够显性[48] 影像能力对比分析 - vivo X300凭借Pro版都没有的2亿像素主摄,在解析力和后期空间上具备优势,但夜景容易出现泛白[50][52] - OPPO Find X9在光线复杂的夜景场景中表现最佳,观感舒适,并凭借哈苏加持和XPAN模式提供独特的风格化出片价值[52][62][65] - 小米17有徕卡加持,影调有质感,但夜景高光压制和细节保留有不足;荣耀Magic8影像效果总体无功无过,画面透亮[69][73] - 前置摄像方面,vivo X300的5000万像素自拍镜头美颜效果强调真实感;OPPO Find X9美颜效果传统,磨皮较重[65][67] 最终产品推荐与总结 - 综合手感、系统、影像能力,vivo X300被列为最推荐的标准版机型,其次是OPPO Find X9、小米17和荣耀Magic8[80] - 四台手机整体差距不大,在影像、系统、参数配置上各有千秋,平衡性是一台标准版应有的“标准”[82][83] - 标准版目标用户定位为初入大学或职场的群体,能提供足够的品牌和情绪价值,而无需为进阶参数付费[87]
新旗舰扎堆双11:米OV荣围剿iPhone17,四大趋势已明
36氪· 2025-10-28 11:15
行业趋势 - 2024年双十一购物节促销活动启动时间提前,京东和抖音在国庆中秋假期后立即开始,天猫于10月15日启动,促销战线拉长至一个月左右[1] - 旗舰手机发布潮提前至10月中下旬,包括vivo X300系列、OPPO Find X9系列、荣耀Magic8系列、红魔11 Pro、iQOO 15以及一加15等多款新机集中发布[1] - 芯片换代是发布潮提前的重要原因,骁龙8 Elite Gen 5与天玑9500的提前登场开启了旗舰机的新周期[3] - 双十一是全年最大的消费节点,厂商通过提前发布以在价格战开始前抢占用户心智并稳住高端市场阵地[3] 产品升级方向 - 新一代旗舰手机的电池容量普遍提升,几乎没有低于6000mAh的机型,7000mAh正成为新常态,例如小米17 Pro Max、红魔11 Pro、iQOO 15均超过7000mAh[4] - OPPO Find X9 Pro采用7500mAh硅碳电池,红魔11 Pro更是配备了8000mAh大电池[4] - 百瓦快充与50W以上无线快充逐渐成为标准配置,缩短了大电池的充电时间[7] - 屏幕高刷新率持续升级,一加15将刷新率推至165Hz,真我GT8 Pro维持144Hz,iQOO 15在2K LTPO屏上实现144Hz与自适应刷新共存[8] - 厂商系统化优化高刷生态,从硬件底层渲染管线、算力调度入手,并与芯片厂商、游戏厂商共建高刷生态[10] - 影像竞争焦点从广角主摄转向长焦,vivo X300 Pro、OPPO Find X9 Pro、真我GT8 Pro、荣耀Magic8 Pro等机型均采用2亿像素潜望长焦[11] - iPhone 17 Pro系列的中长焦传感器像素提升4倍至4800万像素[11] - AI算法与生成式AI结合,提升夜景、演唱会等复杂场景下的长焦拍摄效果和远距夜拍可用性[13] - 端侧AI能力升级,骁龙8 Elite Gen 5与天玑9500的NPU性能提升为AI应用提供算力基础,AI Agent(智能体)成为新的核心[14] - 荣耀Magic 8系列集成YOYO智能助理,支持跨应用语义理解与任务执行;OPPO在ColorOS 16上全面升级系统应用的AI体验[18] 厂商差异化策略 - 小米17 Pro Max采用背部副屏设计,作为可交互的第二界面,用于自拍取景、AI提词、通知提醒等功能,尝试形态创新[19] - OPPO Find X9系列聚焦底层算力架构,通过潮汐引擎优化系统流畅度,并打造支持哈苏镜头的外接镜头系统,拓展专业影像能力[21][24] - vivo X300 Pro将主摄和长焦均提升至3亿像素,主打长焦远距拍摄和全焦段人像[24] - 荣耀Magic8系列将AI技术大规模引入日常拍摄和后期体验,贯彻AI影像路线[24] - 苹果iPhone 17系列采取差异化策略,标准版主打轻量化设计(仅177g)并保留完整旗舰配置,Pro版则通过ProRes/LOG格式和生态优势巩固专业影像地位[24] - 在视频拍摄领域,苹果凭借从拍摄到专业剪辑的完整生态保持领先优势,例如影视飓风使用数十台iPhone 17 Pro拍摄子弹时间样片,而其他厂商如vivo虽上线log视频支持,但整体生态仍有差距[28]
存储行业近况交流
2025-10-27 08:30
行业与公司 * 存储行业,具体涉及DRAM和NAND Flash两大市场,以及HBM这一细分领域[1][2][4] * 涉及的公司包括国际主要厂商三星、海力士、美光,以及国内厂商长鑫存储(DRAM)和长江存储(NAND Flash)[1][2][4][5] 市场供需、库存与价格格局 * DRAM市场库存自2025年起逐渐减少,目前原厂及代理商库存量基本维持在4个月左右,DRAM稼动率约为82%,处于正常供需关系下限(80%-85%),对价格有提升作用[1][2] * NAND Flash市场从2025年开始库存也逐渐减少,稼动率目前在78%-80%之间,预计在2025年第四季度提高到90%左右以应对需求[2][4] * 服务器占整个存储需求的30%,是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手机市场占比最高为35%,新机发布显著提升存储需求,车载电子是另一快速增长领域[1][2] * 具体产品价格方面,DDR4 16GB 3,200颗粒现货价为6.8美元,服务器用DDR4 RDIMM 16GB 3,200从85美元上涨到90美元[2] * NAND Flash产品价格方面,1TB QLC晶圆售价5.5美金,1TB TLC晶圆售价6.2美金[4] * 2026年海外存储厂商计划扩产,HBM产能将额外增加15万片/月,DRAM和NAND均计划扩产约30万片/月,增幅约15%-16%[21] * 可通过稼动率、库存量和需求量三个指标提前发现DRAM或NAND涨价动向,稼动率提升可能使价格涨幅收窄但不改变整体上涨趋势[3][22][24] 技术演进与竞争态势 * DRAM技术方面,主流厂商三星、海力士、美光已进入D1β制程(约12纳米),国内长鑫存储处于D1z制程(15-16纳米),存在1-2代差距[1][4] * NAND Flash技术向更高堆叠层数发展,国际厂商达296层并开发400层制品,长江存储采用232层V8制品,与国际厂商差距为0.5至一代[1][4] * 存储制品逻辑阵列和存储阵列分离是未来趋势,Xstacking技术和混合键合(Hybrid Bonding)是发展方向,长江存储的技术路线符合此趋势[1][5] * 为克服制程微缩难度,CBA技术通过分离电容器、存储位元及外围电路位元并使用混合键合,CF²方技术通过3D堆叠提高单元面积密度[9] HBM市场发展 * HBM市场预计价格稳中略降,因产能扩张较多,2025年HBM产能将扩展至32.6万片/月,对应1100-1200万张GPU板卡[1][10] * HBM与AI产品存在充分必要关系,AI服务器占总存储比例约4.5%-5%[1][10] * 当前HBM市场份额为海力士约53%、三星38%、美光9%,预计到2026年第二季度将变为海力士42%、三星40%、美光18%,竞争更激烈[16][20] * 海力士主要使用MR-MUF技术(效率高精度低),三星和美光采用TC-SCF技术(精度高效率低),未来将转向Hybrid Bonding混合键合方案[3][13][14] * HBM制造关键工艺包括TSV通孔刻蚀、绝缘层/种子层/阻挡层沉积、导电物质填充、晶圆减薄、堆叠键合[15] * HBM相较于GDDR具有更高带宽和性能,更适用于AI推理与训练、高性能计算等数据密集型应用[15] 其他重要动态与趋势 * 三星寻求与长江存储合作,因NAND技术相对DRAM更简单,且长江存储与国际主流厂商差距较小[1][5] * 训练端向推理端甚至端侧发展的趋势明显,提升了DRAM和NAND需求,DRAM需求提升幅度更大,例如手机平均内存容量可能从10GB增至14GB,增幅40%以上[25] * 冷数据向热数据转化及推理端占比提高,导致HDD供不应求,拉动了ESSD(企业级SSD)市场需求和价格上涨,一片NAND晶圆最高可挑选出20%至30%的高等级产品用于ESSD[1][26][27][28] * HDD原厂如希捷、西数在未来一年内不会大规模扩产,进一步刺激了市场对ESSD的需求[26][27]
对话雷军:小米早已放弃了速胜
商业洞察· 2025-09-27 17:24
公司战略与转型 - 小米正从互联网公司向硬核科技公司转型 强调技术投入和使命驱动 计划未来5年投入2000亿元研发费用[7] - 公司提出高端化战略 全面对标苹果 通过科技引领、认知引领和审美引领三大方法论推动高端化进程[10][18][20] - 小米在手机业务上采取长跑策略 目标每年增长1%市场份额 计划5年内达到20%份额[26] 产品与技术进展 - 小米首款SUV YU7上市后销量强劲 3分钟大定超20万辆 18小时锁单量突破24万辆[6] - 公司发布首款自研3nm手机SoC芯片"玄戒O1" 成为全球第四家具备该能力的企业[6] - 小米17系列跳过16命名直接对标iPhone17 雷军称在电池技术、屏幕技术和传感器等多方面实现超越[8][11] 汽车业务发展 - 小米YU7已交付超4万台 汽车含税均价达289000元 进入高端价格区间[10][18] - 公司面临产能提升挑战 正通过工厂自动化率提升和技改提高效率[14] - 小米开放汽车IoT接口给所有车企 推动行业合作与标准开放[22] 组织与文化 - 小米内部决策文化强调民主和争论 高管经常激烈讨论以避免决策错误[2][25] - 公司鼓励试错文化 允许团队在风险可控情况下尝试新方案[25] - 小米用户结构发生变化 汽车业务女性用户占比接近半数[20] 行业竞争与定位 - 雷军承认与苹果竞争是漫长而痛苦的过程 需要全方位学习并逐步突破[13] - 小米在汽车领域对标特斯拉和保时捷 注重底盘技术、驾控性能和设计[10][21] - 公司认为中国汽车市场激烈 六大主要玩家份额平均在15%左右[26] 研发与供应链 - 小米手机部研发人员超1万人 长期持续投入核心研发[28] - 公司采用国产材料创新 包括红色发光主材达到欧奈尔材料级别[28] - 小米推动供应链自主化 在零部件级芯片和核心零部件方面取得进展[28]
全新小米 17 Pro Max 手机屏幕采用突破小尺寸 OLED 技术瓶颈的「超级像素」,较传统 2K 功耗降低 26%
新浪财经· 2025-09-24 06:22
产品发布信息 - 全新小米17系列将于9月25日晚7时发布,包含三款机型[5] - 三款机型分别为小米17、小米17 Pro和小米17 Pro Max,全系产品力跨代升级[5][7] 产品定位与核心配置 - 小米17定位为小米史上最强标准版旗舰[7] - 小米17 Pro定位为小米最精湛的小尺寸科技影像旗舰[7] - 小米17 Pro Max定位为小米史上最强巅峰科技影像旗舰[7] - 全系产品搭载小米澎湃OS3操作系统[5] - 新机将全球首发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芯片[5] 屏幕显示技术 - 小米17 Pro Max采用突破性的“超级像素”技术,克服小尺寸OLED技术瓶颈[1] - 屏幕采用全RGB像素独立排列,总子像素数媲美传统2K屏[1] - 相比传统2K屏幕,功耗降低26%[1] 外观设计与配色 - 小米17 Pro与小米17 Pro Max提供“森野绿”与“冷烟紫”两款全新配色[3] - 新机搭载全新的“妙享背屏”,提供全新交互体验[3] - 采用全新超椭圆R角设计,全系直屏,边框窄至1.18m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