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建筑信息模型(BIM)系列软件
icon
搜索文档
今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超1.16万亿,168家企业超十亿,科创板强度领先
36氪· 2025-11-05 18:52
A股研发投入总体态势 - 2025年前三季度A股上市公司合计研发投入达1.16万亿元,同比增长3.88%,且研发投入规模已连续三年超过万亿元 [1][2] - 前三季度研发投入增速为3.88%,较上半年提升0.23个百分点,显示研发投入增长加速 [2] - A股全市场研发投入强度(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2.16% [6] - 共有168家公司研发投入超过十亿元,其中13家公司研发投入超过百亿元 [1][2] 高研发投入企业案例 - 比亚迪以437.48亿元的研发费用位居A股首位,同比增长31.30%,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为7.73% [2][3] - 中国建筑和中国移动研发投入排名靠前,研发费用分别为239.79亿元和204.23亿元 [2] - 中兴通讯研发投入为178.1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高达17.72% [3][4] - 宁德时代研发投入为150.68亿元,同比增长15.26% [3][5] 各板块研发强度对比 - 科创板企业研发投入强度高达11.22%,显著领先于其他板块 [6] - 创业板和北交所的研发投入强度分别为4.54%和4.42,均高于市场整体水平 [6] - 科创板研发强度中位数为12.4%,科创成长层的研发强度中位数更是达到44.3% [6] - 首药控股-U研发费用为1.55亿元,但其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高达7763.48%,为科创板典型代表 [6][7] 高研发强度行业分布 - 计算机、生物医药、电子等行业研发强度较高 [8] - 在研发强度TOP100企业中,计算机行业有43家,医药生物行业有25家,电子行业有15家 [8] - 生物医药、半导体、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企业通过高研发投入构建技术壁垒 [1][10] 研发投入的具体成果与应用 - 比亚迪推出了天神之眼辅助驾驶系统、超级e平台兆瓦闪充、灵鸢车载无人机系统等多项新技术 [3] - 中国建筑积极应用自主研发的BIM系列软件、智慧建造集成平台和建筑工业机器人 [4] - 中国移动已建成全球首个6G小规模试验网,算网智脑业务调度能力达到业界领先水平 [4] - 中兴通讯通过自研芯片、AI服务器等提供全场景智算解决方案,其研发的大模型在第三方测评中位列推理榜第一 [4] - 宁德时代发布了全球首创的NP3.0技术及神行Pro电池,其钠新电池也通过了新国标认证 [5]
中国建筑上半年实现营收1.1万亿元 利润平稳增长
证券日报网· 2025-08-29 19:45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1万亿元 归母净利润304亿元(同比增长3.2%) 基本每股收益0.73元(同比增长2.8%)[1] - 新签合同总额2.5万亿元(同比增长0.9%) 其中境外收入598.1亿元(同比增长5.8%)[1][2] 业务板块表现 - 房建业务营业收入6963.8亿元 新签合同额14964亿元 公共建筑新签合同额占比提升至62% 工业厂房/学校/仓储物流合同额分别增长约16%/14%/18%[1] - 基建业务营业收入2734.3亿元(同比增长1.5%) 新签合同额8237亿元(同比增长10%) 能源工程/市政工程/水利水运合同额分别增长约34%/44%/31% 合计占比达66%[1] - 地产业务销售额1745亿元 营业收入1318.8亿元(同比增长13.3%) 中海地产权益销售额居行业前列[1] 战略区域与新兴业务 - 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新签合同额占比约80% 完成投资额占比近90%[2] - 城市更新项目覆盖150多个城市 新签合同额1600亿元(同比增长10%)[2] - 战新产业营业收入916亿元(同比增长3.5%) 重点拓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节能环保领域[2][3] 运营管理与创新 - 实施专项资产盘活行动 上半年盘活存量资产914亿元[4] - 建立"好房子"营造体系 在38个项目落地应用 推出11大类产业化产品包括新建好房子/BIPV系列产品等[3] - 推进数字化创新 扩大BIM系列软件/智慧建造平台/建筑工业机器人应用[3]
新签2.5万亿元,营收1.1万亿元!中国建筑2025年上半年业绩出炉
证券时报网· 2025-08-29 18:23
财务表现 - 新签合同额2.5万亿元 同比增长0.9% [1] - 营业收入1.1万亿元 归母净利润304亿元 同比增长3.2% [1] - 基本每股收益0.73元 同比增长2.8% [1] - 利润总额498亿元 同比增长0.1% [2] - 毛利率9.4% 营收利润率4.5% 同比稳中有升 [2] - 经营性净现金流同比改善259亿元 营业收现率提升6.3个百分点 [2] 业务板块表现 - 房建业务营业收入6963.8亿元 新签合同额14964亿元 [2] - 公共建筑新签合同额占比提升至62% 工业厂房/学校/仓储物流合同额分别增长16%/14%/18% [2] - 基建业务营业收入2734.3亿元 同比增长1.5% 新签合同额8237亿元 同比增长10% [2] - 能源工程/市政工程/水利水运合同额分别增长34%/44%/31% 合计占比提升至66% [2] - 地产业务销售额1745亿元 营业收入1318.8亿元 同比增长13.3% [2] 区域市场策略 - 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新签合同额占比约80% 完成投资额占比近90% [3] - 境外营业收入598.1亿元 同比增长5.8% [3] 新兴业务发展 - 城市更新新签合同额1600亿元 同比增长10% 覆盖150多个城市 [4] - 战新产业营业收入916亿元 同比增长3.5% 重点拓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节能环保等领域 [4] 科技创新与应用 - "好房子"营造体系在38个项目落地应用 推出十一大产业化推广产品包括新建好房子/旧改好房子/模块化建筑/BIPV系列产品等 [6] - 持续扩大BIM系列软件/智慧建造集成平台/建筑工业机器人等数字化技术应用 [6] 管理效能提升 - 实施专项资产盘活行动 上半年盘活存量资产914亿元 [7] - 出台《机构评价与治理管理办法》 建立盈利能力/抗风险能力评价模型 [7] - 制定《市值管理规定》 发布估值提升计划 [7] 可持续发展 - 迭代升级ESG指标体系 编制发布2025年度绿色发展报告 [7] - 开展节能降碳专项行动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