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望

搜索文档
引望巧入新战场,或也取名“界”系列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8-13 09:50
华为智能汽车业务架构调整 - 2024年1月华为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独立为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定位为开放技术平台 核心业务包括零部件供应模式(提供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核心零部件)和HI模式(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3] - 引望核心技术资产包括乾崑品牌(ADS、车控、车载光、车云等解决方案)和鸿蒙座舱 可集成应用于整车 本质是HI模块研产销平台[3] - 2025年HI模式升级 合作车企不再满足于车尾"HI"标志 转向共同创建新品牌[3] 广汽与华为合作模式 - 2025年3月广汽集团设立华望汽车技术公司 注册资本15亿元 创建独立高端智能汽车品牌 产品由双方共同定义开发[4] - 华望汽车深度融合广汽与华为技术优势 对标华为IPD/IPMS体系 覆盖产品定义到生态服务全流程 原计划2026年底发布首款车型[6] - 实际进度超预期 成立5个月内启动全国渠道招募 覆盖100+豪华车核心渠道及核心商圈资源[6] 东风与华为合作动态 - 2025年4月东风成立乘用车科技(成都)公司 推测为与引望合作新品牌的载体 首款高端SUV计划2026年上市[13] - 东风旗下岚图、猛士已深度绑定华为技术 新品牌奕派科技明确"携手华为打造智能精品车系列"[13] - 东风未入股引望(华为持股80%)但通过品牌合作保持高"含华量" 合作模式类似广汽华望[13] 鸿蒙智行品牌扩张 - 鸿蒙智行"界"系列已形成品牌效应 2025年新增第五个品牌"尚界"(上汽合作)首期投入60亿元 组建5000人团队 首车H5于9月上市[14] - 奇瑞智界成为鸿蒙智行首个独立运作品牌 注册资本10亿元 投入超百亿研发资金 设立三地协同研发中心[15] - 行业观察到鸿蒙智行五个"界"品牌管理压力大 智界独立运作可能成为引望合作品牌的参考模式[15]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广汽集团将华望汽车列为"番禺行动"改革关键 东风、阿维塔等未采用鸿蒙智行的车企也转向类似合作模式[10] - 新品牌命名策略可能延续"界"系列 借助华为IPD/IPMS体系实现轻量化扩张 与鸿蒙智行形成协同效应[14] - 上汽从引望合作转向鸿蒙智行 反映车企对"含华量"的强烈需求 但引望仍通过技术输出保持市场影响力[13][14]
吉利3000人智驾团队大整合,千里智驾能否超越华为“引望”?
贝壳财经· 2025-08-07 21:00
核心观点 - 吉利集团整合旗下三大智能驾驶团队(极氪智驾团队、吉利研究院智驾相关团队、迈驰科技)成立独立实体重庆千里智驾科技有限公司 旨在通过资源聚合构建全链路端到端辅助驾驶能力 并计划面向全行业提供解决方案 [1][4] - 整合涉及近3000名研发人员 其中极氪智驾团队约1500人直接转入 Smart智驾团队约100人需面试选拔 [1][3] - 整合后智驾总算力达23.5 EFLOPS 训练数据量从10亿级别跃升至30亿级别 支撑2026年全场景无接管目标 [8] - 此次整合是吉利战略从扩张转向整合的关键举措 旨在解决多品牌"小而散、散而乱"问题 形成合力支持2027年500万辆年销量目标 [9][10] 团队整合与架构 - 千里智驾由千里科技、吉利控股、旷视科技合资成立 股权结构为江河启兴、吉利、旷视各持股30% 路特斯持股5% [4][6] - 前华为车BU总裁王军任千里智驾法定代表人 负责统合三大团队 其华为经验有望推动标准化智驾方案复用 [6][7] - 千里科技董事长印奇主导战略转型 形成"算法+实践"组合 推动公司向"AI+车"方向演进 [6][7] 战略背景与目标 - 整合基于2024年《台州宣言》战略 减少重复投资并理顺品牌关系 智能驾驶领域因高研发投入和资源重复成为改革重点 [9] - 2025年上半年搭载统一"千里浩瀚"智驾系统的银河车型销量达54.8万辆 同比增长232% [10] - 2025年上半年集团总销量193.2万辆 与比亚迪差距缩小至21万辆 为2027年500万辆目标奠定基础 [10] 技术资源与定位 - 千里智驾将作为吉利人工智能生态核心伙伴 依托"车企第一算力"和"全行业最多辅助驾驶车辆"优势发展 [4] - 公司定位为独立运营实体 不仅服务吉利内部 更面向全行业提供辅助驾驶方案 [4] - 整合借鉴华为"引望"模式 通过标准化解决方案实现技术跨品牌跨车型复用 [7]
华为,到账115亿
商业洞察· 2025-03-09 16:04
华为引望股权交易 - 赛力斯和阿维塔分别向华为支付第二笔"引望"股权转让款57.5亿元,合计115亿元 [5] - 两家车企计划分三期各支付115亿元购入引望10%股份,2024年10月已支付第一笔款项 [7] - 引望估值达1150亿元,完成专利、商标及员工转移等实质性装载条件 [13][8] 引望业务发展 - 引望前身为华为车BU,定位为智能汽车增量零部件供应商,2023年11月独立运营 [15][17][25] - 2024年1-6月引望营收104.4亿元,净利润22.3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31] - 研发团队超7000人,累计投入400多亿元,2023年亏损收窄至60亿元 [29][26] 鸿蒙智行合作模式 - 华为与赛力斯合作问界品牌后,市值从亏损23亿元飙升至1800亿元 [21] - 鸿蒙智行2024年销量44.5万辆,M9车型上市一年获超20万台大定 [39][40] - 奇瑞、北汽、江淮等车企加入合作,推出智界、享界、尊界品牌 [22][41] 战略投资者布局 - 长安汽车为引望预留20%股权,阿维塔先购10%,未来或调整剩余10%股权安排 [36][37] - 投资者需为战略投资者,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引望将平等对待所有客户 [36] - 赛力斯目标三年实现问界年产销百万台,带动引望百万台套供应 [35] 智能化技术进展 - 华为乾崑智驾系统已搭载于20万元内车型,2025年将推出超10款新车 [44][45] - 研发下一代高阶智能驾驶系统,L3级自动驾驶预计2025年商用 [46][48] - 智驾系统实现"全国都能开、有位就能停",为L3商用做准备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