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千里浩瀚智驾系统
icon
搜索文档
智驾下沉至主流价格区间 中西部市场潜力待释放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8 20:41
行业趋势 - 成都车展作为下半年国内首场A级车展 被视为车市风向标 主机厂推出重磅车型开启下半年冲刺 [1] - 智驾下沉成为本届车展显著特征 多家主机厂推出全新智驾系统 包括比亚迪天神之眼、奇瑞猎鹰智驾、吉利千里浩瀚等系统 [1] - 高阶智驾迈过尝鲜期 高速NOA和城市NOA功能正向10万至20万元主流车型普及 预计2025年底乘用车NOA渗透率达20% 较2024年上半年提升近1倍 [4] - 15万至20万元价格区间车型均将智能化作为核心卖点 包括上汽与华为合作的尚界H5、奇瑞捷途山海L7 PLUS、深蓝L07等车型 [4][5] 区域市场分析 - 成都及成渝地区是中国汽车消费最活跃区域之一 2024年四川汽车制造业增长9.5% 私家车拥有量超1441万辆 全年增加78万辆 [3] - 西部市场消费潜力持续释放 随着城镇化推进和家庭第二辆车需求增长 该区域将成为未来5年车市核心增长区域 [3] - 中西部市场与15万至20万元主流汽车价格区间存在高度重叠 智驾技术下放有望进一步拉动区域消费力 [3] 技术发展 - 针对中西部山区弯道多、无标线道路常见的特点 采用波长更长激光雷达 通过毫米波雷达与摄像头、超声波雷达形成冗余互补提升定位可靠性 [7] - 应对极端天气挑战 通过优化感知层算法和融合算法 研发专属AI算法增强系统在恶劣天气下的感知能力 [8] - 主机厂制定系统级安全策略适配硬件算力 在算力不足时启动功能降级模式并提醒驾驶员接管 [8] - 深蓝L07搭载华为乾崑智驾ADS SE纯视觉方案 具备20向全向防碰撞能力 高速领航辅助覆盖全国99.2%道路 价格下放至15万元级 [5] 产业协同 - 车展平台推动技术落地与产业协同 通过动态演示、场景测试和用户反馈为技术迭代提供验证场景 [9] - 通过论坛、研学等活动促进高校及科研机构创新成果与产业需求对接 [9] - 利用车展传播力、人流吸引力和消费潜力形成产业创新发展三重杠杆 加速新能源与智驾技术在中西部地区落地 [9]
智驾下沉至主流价格区间 中西部市场潜力待释放 | 车展观察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8 15:14
行业趋势 - 成都车展作为下半年国内首场A级车展 被视为车市风向标 主机厂推出重磅车型开启下半年冲刺 [1] - 智驾下沉成为核心特征 高阶智驾功能向10-20万元主流车型普及 预计2025年底乘用车NOA渗透率达20% 较2024年上半年提升近1倍 [6] - 中西部市场消费潜力持续释放 四川汽车制造业2024年增长9.5% 私家车拥有量超1441万辆 全年增加78万辆 [5] 车企战略布局 - 比亚迪多款车型搭载天神之眼智驾系统 覆盖15-20万元价格区间 并在展区设置动态演示 [1][7] - 上汽与华为合作推出预售价16.98万元起的尚界H5 搭载HUAWEI ADS 4辅助驾驶系统 具备全域通行与泊车辅助功能 [6] - 奇瑞猎鹰智驾系统搭载于捷途山海L7 PLUS(限时权益价12.99-17.99万元) 实现高速NOA自动上下匝道及跨楼层记忆泊车 [6] - 深蓝L07采用华为乾崑智驾ADS SE纯视觉方案 价格下放至15万元级 具备20向全向防碰撞能力及全国99.2%道路高速领航辅助覆盖 [7] - 长安汽车、零跑汽车等车企密集发布智驾产品 共同争夺15-20万元智驾汽车市场 [7] 区域市场特性 - 中西部市场与15-20万元主流汽车价格区间高度重叠 智驾技术下放有望进一步拉动区域消费力 [1] - 成渝地区是中国汽车消费最活跃区域之一 城镇化推进与家庭第二辆车需求增长将驱动未来5年车市增长 [5] - 中西部地区存在山区弯道多、无标线道路常见等智驾技术难题 需通过多传感器协同与本地化适配解决 [8] - 四川盆地频繁雾天干扰智驾感知 需通过硬件优化或软件算法升级增强恶劣天气下系统可靠性 [10] 技术发展路径 - 针对中西部路况特点 主机厂采用波长更长激光雷达 结合毫米波雷达与摄像头形成冗余互补提升定位可靠性 [8] - 在算力受限时启动功能降级模式并提醒驾驶员接管 通过系统级安全策略适配硬件算力 [10] - 车展平台推动技术验证与产业协同 提供用户反馈场景并促进高校科研机构与产业需求对接 [11]
吉利3000人智驾团队大整合,千里智驾能否超越华为“引望”?
贝壳财经· 2025-08-07 21:00
核心观点 - 吉利集团整合旗下三大智能驾驶团队(极氪智驾团队、吉利研究院智驾相关团队、迈驰科技)成立独立实体重庆千里智驾科技有限公司 旨在通过资源聚合构建全链路端到端辅助驾驶能力 并计划面向全行业提供解决方案 [1][4] - 整合涉及近3000名研发人员 其中极氪智驾团队约1500人直接转入 Smart智驾团队约100人需面试选拔 [1][3] - 整合后智驾总算力达23.5 EFLOPS 训练数据量从10亿级别跃升至30亿级别 支撑2026年全场景无接管目标 [8] - 此次整合是吉利战略从扩张转向整合的关键举措 旨在解决多品牌"小而散、散而乱"问题 形成合力支持2027年500万辆年销量目标 [9][10] 团队整合与架构 - 千里智驾由千里科技、吉利控股、旷视科技合资成立 股权结构为江河启兴、吉利、旷视各持股30% 路特斯持股5% [4][6] - 前华为车BU总裁王军任千里智驾法定代表人 负责统合三大团队 其华为经验有望推动标准化智驾方案复用 [6][7] - 千里科技董事长印奇主导战略转型 形成"算法+实践"组合 推动公司向"AI+车"方向演进 [6][7] 战略背景与目标 - 整合基于2024年《台州宣言》战略 减少重复投资并理顺品牌关系 智能驾驶领域因高研发投入和资源重复成为改革重点 [9] - 2025年上半年搭载统一"千里浩瀚"智驾系统的银河车型销量达54.8万辆 同比增长232% [10] - 2025年上半年集团总销量193.2万辆 与比亚迪差距缩小至21万辆 为2027年500万辆目标奠定基础 [10] 技术资源与定位 - 千里智驾将作为吉利人工智能生态核心伙伴 依托"车企第一算力"和"全行业最多辅助驾驶车辆"优势发展 [4] - 公司定位为独立运营实体 不仅服务吉利内部 更面向全行业提供辅助驾驶方案 [4] - 整合借鉴华为"引望"模式 通过标准化解决方案实现技术跨品牌跨车型复用 [7]
吉利智驾“大手术”:极氪团队1300人直接并入
国际金融报· 2025-08-05 18:16
智驾团队整合 - 极氪智驾团队1300人整体并入千里科技 smart智驾团队100人可选择转岗至千里科技或吉利研究院 路特斯暂不参与调整 [2] - 整合后千里智驾团队规模达近3000人 含吉利研究院近1000人及迈驰智行500人团队 [2] - 极氪团队全员直接签约千里科技无需面试 smart团队需通过面试 未签约员工可获N+1补偿 [2] 整合战略目标 - 破解多品牌技术重复投入难题 加速L2+到L4级智驾场景落地 目标2026年实现全场景无接管 [3] - 整合后算力达23.5 EFLOPS 训练数据量从单品牌10亿级跃升至30亿级 [3] - 2024年智驾研发投入104.19亿元占营收4% 跨品牌重复开发导致资源浪费 [4] 组织架构与股权 - 重庆千里智驾科技为合资公司 重庆江河启兴/吉利/旷视各持股30% 路特斯持股5% [3] - 公司定位为吉利体系统一的智能驾驶核心技术平台载体 [4] - 前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关键人物王军加盟掌权 拟复刻华为"引望"模式成功 [5] 行业战略转向 - 行业从各自为战转向平台聚力 比亚迪已设立"迪派智行"统揽全集团智驾研发 [4] - 吉利3月发布"千里浩瀚"智驾系统 宣称整个吉利高阶智驾"一盘棋" 涵盖领克等品牌 [4] - 从战略发布到实操落地用时不到半年 [4] 运营挑战 - 需解决团队融合与文化冲突问题 各团队在技术路线/工作流程/决策机制存在差异 [6] - 需平衡统一平台降本增效与不同品牌个性化需求 极氪追求科技感/smart定位都市精品 [6] - 如何确保合并后运营效率不下降并保持创新活力是关键挑战 [6] 销售业绩与目标 - 上半年吉利汽车总销量140.9万辆同比增长47% 新能源销量72.5万辆渗透率51.4% [6] - 银河系列销量54.8万辆同比增长232% 极氪品牌销量9.07万辆同比增长25% [6] - 2025年乘用车销量目标271万辆 新能源目标150万辆渗透率超55% [7] - 2027年整车年销量目标超500万辆 战略从扩张转向整合以减少重复投资 [7]
380亿重庆汽车黑马,收编吉利2500人军团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5 14:38
公司整合与战略布局 - 千里智驾整合吉利旗下极氪智驾团队1500人和吉利研究院近1000人,加上迈驰智行的500人,总规模达3000人 [2] - 公司7月完成增资,股东方累计现金出资超17亿元,为业务扩张提供资金支持 [2] - 原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加入担任联席总裁,与印奇形成技术+实践的互补组合 [2][3] - 吉利明确未来只有一个智驾团队即千里智驾,极氪智驾和吉利研究院团队将全部整合进新公司 [4] - 千里科技以3.45亿元向吉利转让增程版车型技术知识产权,交易一次性付清 [4][5] 资本运作与股权结构 - 印奇通过江河汇以24.3亿元受让吉利股份成为千里科技第二大股东,吉利旗下重庆满江红为第一大股东 [5] - 设立重庆江河启兴合伙企业,以15亿元现金增资千里智驾获取30%股份 [9][10] - 吉润汽车以现金2亿元+实物13亿元出资持股30%,路特斯以实物2.5亿元出资持股5% [10][11] - 7月4日完成注册资本变更,吉润汽车、迈驰智行和重庆江河启兴各持股30% [12] 技术产品进展 - 3月发布千里浩瀚智驾系统,推出H1-H9五套方案,未来覆盖吉利全系车型 [5] - 旗舰版智驾方案搭载700TOPS算力平台,实现多场景自主决策与复杂交互 [13] - 提出汽车行业从"车+AI"向"AI+车"转型,需整合大模型技术、产品场景和软硬件能力 [7] - 7月发布智能座舱Agent OS预览版,具备个性化生活助理功能 [19] 业务结构与财务表现 - 公司拥有终端业务(摩托车/新能源汽车)和科技业务(智驾/座舱)两大板块 [15] - 制造业毛利率7.86%,科技业务毛利率达45.73%,呈现明显差异 [15][16] - 1-3月净利润约2000万元,同比增长29.82%,扣非净利润增速达64.18% [20] - 定位智能产品和服务供应商,计划2026年实现业绩快速增长 [20] 行业趋势判断 - 硬件将不再是汽车商业模式核心,研发重心转向软件应用与体验 [16] - 预测未来5年智能座舱讨论热度可能超过智驾系统 [17] - 类比手机行业演变,认为汽车形态将收敛,竞争焦点转向软件体验 [16]
380亿重庆汽车黑马,收编吉利2500人军团
创业邦· 2025-08-05 11:16
千里智驾整合与战略布局 - 千里智驾整合吉利旗下极氪智驾团队1500人和吉利研究院近1000人,加上迈驰智行500人,总规模达3000人 [5] - 公司7月完成增资,股东累计现金出资超17亿元,粮草充足 [5] - 吉利未来仅保留千里智驾作为唯一智驾团队,极氪和吉利研究院团队将完全并入 [9] 核心团队与技术整合 - 原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加盟任联席总裁,与印奇形成技术+实践互补组合 [7] - 千里科技以3.45亿元向吉利转让增程版车型技术知识产权,交易一次性付清 [12] - 吉利将十四大项智驾技术所有权、路特斯三大项使用权转移至合资公司 [19] 资本运作与股权结构 - 2024年印奇通过江河汇以24.3亿元受让股份成为千里科技第二大股东 [14] - 重庆江河启兴以15亿元现金增资千里智驾获30%股份,注册资本2亿元全部到位 [16][19] - 最终股权结构为吉润汽车30%、迈驰智行30%、江河启兴30%、路特斯5%、员工平台5% [21] 产品与技术路线 - 发布千里浩瀚智驾系统五套方案,覆盖吉利全系车型 [14] - 旗舰版智驾方案搭载700TOPS算力平台,支持多场景自主决策 [23] - 定位"AI+车"战略,聚焦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解决方案 [25] 财务与业务表现 - 制造业板块毛利率7.86%,科技业务毛利率达45.73% [25][26] - 1-3月净利润约2000万元,同比增长29.82% [28] - 智能座舱Agent OS预览版发布,目标成为个性化生活助理 [27] 行业趋势判断 - 汽车行业正从"车+AI"转向"AI+车",软件将成为核心竞争力 [14] - 参照手机行业演变,硬件形态将收敛,软件体验成为重点 [27] - 预计未来5年智能座舱讨论热度可能超过智驾 [27]
380亿重庆汽车黑马,收编吉利2500人军团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5 09:40
公司战略与组织调整 - 千里智驾整合吉利集团智驾资源 吸纳极氪约1500名员工和吉利研究院近1000名员工 加上迈驰智行500人 总规模达3000人[1] - 吉利明确未来只有一个智驾团队即千里智驾 极氪智驾团队和吉利研究院智驾团队将全面整合[7] - 千里科技以3.45亿元向宁波吉利汽车研究院转让增程版车型技术知识产权 交易金额全额一次性付清[8][9] 资本运作与股权结构 - 千里智驾7月完成增资 股东方累计现金出资超17亿元[2] - 通过重庆江河启兴合伙企业以15亿元现金增资千里智驾 获得30%股权[18] - 股权结构调整后 吉润汽车与迈驰智行各持股30% 重庆江河启兴持股30% 路特斯持股5% 员工激励平台持股5%[20][23] 技术资源整合 - 吉利将14大项智驾研发技术所有权转移至合资公司 路特斯将3大项智驾技术使用权注入[21] - 迈驰智行将车BU板块所有业务及资产所有权转移至千里智驾[21] - 推出千里浩瀚智驾系统 包含H1/H3/H5/H7/H9五套方案 计划覆盖吉利全系车型[12] 人才团队建设 - 原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出任千里科技联席总裁 与印奇形成技术与管理互补[3][4] - 王军担任千里智驾董事长 旷视科技联合创始人杨沐担任董事[23] - 管理层目标打造面向第三方整车企业的开放平台[23] 产品与技术布局 - 发布千里智驾1.0解决方案 分为基础版/专业版/旗舰版三个版本[24] - 旗舰版方案搭载700TOPS算力平台 支持多场景自主决策与复杂交互[25] - 联合阶跃星辰与吉利发布智能座舱Agent OS预览版 具备自主操作功能[29] 业务结构与财务表现 - 千里科技拥有制造业(毛利率7.86%)和科技业务(毛利率45.73%)两大板块[26][28] - 2024年1-3月实现净利润约2000万元 盈利能力提升[30] - 公司定位智能产品和智能服务供应商 计划2026年实现科技业务业绩快速增长[29] 行业趋势判断 - 汽车行业正从"车+AI"向"AI+车"转型 需要整合大模型技术/产品场景和软硬件能力的解决方案提供商[14] - 硬件将不再是汽车商业模式核心 研发重心转向软件应用与体验[28] - 未来5年智能座舱讨论热度可能超过智能驾驶[29]
千里科技发布首个商用智驾方案 智驾合资公司落地重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30 15:33
特斯拉全无人驾驶突破 - 特斯拉Model Y实现全程30分钟完全无人驾驶交付 最高时速115公里 无远端操控 车主随机入选凸显技术成熟度 [1] - 马斯克称此为"史上首次在公共高速公路上的全无人驾驶交付" 引发行业震动 [1] - 小米董事长雷军肯定特斯拉在FSD领域引领趋势 推动车企加速技术迭代与商业化探索 [1] 千里智驾技术发布与规划 - 千里科技发布首个商用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千里智驾1 0" 涵盖基础版(100TOPS)、专业版(200TOPS)、旗舰版(700TOPS)算力 覆盖高中低端车型需求 [2] - 公司计划6个月内发布L3级"千里智驾2 0" 2026年下半年推出L4级"千里智驾3 0"用于Robotaxi [2] - 方案已与吉利汽车深度绑定 成为"千里浩瀚"智驾系统底层支撑 银河星耀8、银河E8等车型已搭载基础版 旗舰车型下半年将搭载高阶版本 [2] 千里科技核心技术 - 采用自研大模型与强化学习AI范式 提升系统泛化能力和类人驾驶体验 减少算力依赖 [3] - 研究AI技术实现毫米波雷达等效128线激光雷达效果 整合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降低时延 提升安全水平 [3] 产业生态布局 - 千里科技成立重庆江河启兴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注册资本15亿元) 并与吉利/路特斯等合资设立重庆千里智驾科技有限公司 [4] - 战略定位独立Tier 1供应商 既深度协同吉利又面向全行业开放 推动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 [4] - 通过"方案迭代+合资落地"双轮驱动 加速"AI+车"技术商业化 推动产业价值链向AI算法升级 [4] 公司战略方向 - 强调"AI化引领智能汽车产业变革" 打造全栈式端到端解决方案 目标提供更安全/类人/舒适的驾乘体验 [5] - 采取开放合作策略 与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推动技术创新 构建国际化产业生态 [5]
“千里智驾”落子重庆,全新商用智驾方案发布
观察者网· 2025-06-30 14:55
合资公司进展 - 千里科技旗下全资子公司与两江产业基金、重庆产业母基金等共同设立的千里合伙企业于6月27日完成工商注册登记 [1] - 由重庆迈驰、吉利、路特斯等共同设立的重庆千里智驾科技有限公司同日完成工商注册登记 [1] - 合资公司即将正式落地重庆,标志着3月签订的《车BU投资框架协议》进入实质阶段 [1] 技术布局与产品发布 - 千里科技在重庆发布L2+级智能辅助驾驶解决方案千里智驾1 0,并公布L3级、L4级产品路线图 [2] - 千里智驾1 0分为基础版(100TOPS)、专业版和旗舰版(700TOPS)三大类别,覆盖不同价位车型需求 [4][5] - 公司计划未来6个月内发布L3级千里智驾2 0,2026年下半年推出L4级千里智驾3 0面向Robotaxi场景 [7] 技术合作与商业化 - 公司与阶跃星辰联合研发千里智驾RLM大模型,推进以AI Agent为核心的智能座舱产品方案 [2] - 千里智驾1 0解决方案已实现"发布即上车",在客户多款车型完成搭载 [5] - 公司采用"终端业务+科技业务"双轮驱动模式,通过全栈技术方案与区域产业绑定发展 [9] 战略定位 - 重庆的汽车产业链优势与政策开放度被视为智驾技术商业化的最佳孵化地 [2] - 公司致力于打造全栈式端到端解决方案,推动智能汽车技术创新与国际化产业生态建设 [2] - 中国智驾产业的"重庆模式"正在强势崛起,公司打响高阶智驾卡位战 [9]
前华为车BU王军挂帅,AI四小龙印奇操盘:吉利智驾的“天才局”
新华财经· 2025-06-29 15:41
公司高管变动 - 千里科技聘任前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为公司联席总裁 [2] - 公司已形成由印奇(AI算法)、陈奇(硬件)、王军(科技业务)组成的"黄金三角"管理团队 [2][4] - 王军具有通信技术+智能汽车的复合背景,与公司"AI+车"战略高度契合 [4] 技术布局与竞争力 - "千里浩瀚"智驾系统实现技术闭环:算法(印奇)、硬件(双Thor芯片)、生态整合(王军) [4] - 系统采用纯视觉/激光雷达多技术路线并行,2023年成为国内首批NOA沙盒试点企业 [7] - 完成127项极端环境测试:-40℃至50℃温度范围、8000米海拔,泊车精度达厘米级 [7] - 技术指标领先:AEB刹停速度135km/h超行业平均,隧道障碍识别响应速度快2.7倍 [7] 市场表现与行业影响 - 公告后两个交易日股价累计上涨7.12%,近一年市值从130亿元飙升至400亿元(涨幅200%) [5] - 摩根士丹利研报称其"实现AI公司与OEM闭环打通",ADAS供应商将扩产支持15万元以下L2+车型 [8] - 行业预测五年内形成华为、吉利、特斯拉三强主导的智能驾驶供应商格局 [6] 吉利生态体系优势 - 拥有750万辆L2级智驾车辆(中国车企第一),累计真实行驶数据达百亿公里 [8] - 自研AI-Drive大模型每小时生成"万公里级"复杂工况,训练效率提升30倍 [8] - 星睿智算中心2.0算力达23.5EFLOPS(中国车企首位),支持万卡级别运算 [8] - "天地一体化"战略:30颗在轨卫星覆盖全球90%区域,可提前72小时预判自然灾害 [6][7] 行业定位与战略愿景 - 公司从传统车企转型为智能驾驶技术领导者,被类比为汽车行业的"iPhone时刻" [6][9] - 全球唯一实现"架构-算法-算力-数据"全链条自研的车企,构建完整技术生态 [8][9] - "千里浩瀚"系统L3级量产落地能力推动吉利跻身智驾第一梯队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