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折弯机

搜索文档
亚威股份: 2025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募集说明书(修订稿)
证券之星· 2025-08-02 00:35
公司基本情况 - 江苏亚威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2月12日,2011年3月3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002559,注册地址为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黄海南路仙城工业园 [14] -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金属成形机床、激光加工装备、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三大板块,其中金属成形机床是主要收入来源 [23]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总股本549,765,024股,前十大股东中江苏亚威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持股7.54%为第一大股东,公司股权分散且无实际控制人 [19] 本次定向增发方案 - 拟向扬州产发集团定向发行128,235,074股A股,发行数量不超过发行前总股本的30%,发行价格调整为7.21元/股 [2][3][4] - 发行完成后扬州产发集团将持股18.91%成为控股股东,扬州市国资委将成为实际控制人,公司控制权发生变化 [4][21] - 募集资金主要用于伺服压力机及自动化冲压线生产二期项目(投资额30,366万元)和补充流动资金 [4] 行业分析 - 金属成形机床行业2024年中国生产额832亿元同比增长3.2%,预计2024-2030年复合增长率5%-7% [31] - 激光加工设备行业2024年中国市场规模897亿元占全球56.6%,出口金额同比增长显著 [32] - 智能制造行业2023年产值超3.2万亿元,预计2029年突破7.6万亿元,2024-2029年复合增长率15.6% [33] 竞争格局 - 金属成形机床领域国际龙头包括德国通快、舒勒等,国内主要竞争对手有江苏扬力、济南二机床等 [38] - 激光加工设备行业呈现分散竞争格局,大族激光、华工科技等在通用市场领先,海目星、联赢激光等在细分领域差异化竞争 [39] - 公司主要竞争对手包括江苏金方圆(德国通快子公司)、扬力集团等,产品覆盖冲压、钣金等中高端装备 [40][41] 技术发展趋势 - 金属成形机床向高自动化、成套化、复合化方向发展,大型多工位压力机成为技术标杆 [34] - 激光加工设备向集成化转型,柔性加工生产线成为新趋势,同时专精特新企业崛起 [35] - 智能制造加速数智化升级,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推动产业变革 [36][37]
亚威股份: 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关于江苏亚威机床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之上市保荐书
证券之星· 2025-08-02 00:35
发行人基本情况 - 公司名称为江苏亚威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注册地址为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黄海南路仙城工业园,注册时间为2000年2月12日 [2] - 主营业务包括金属成形机床、激光加工装备、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三大业务,其中金属成形机床业务是主要收入来源 [2] - 金属成形机床产品包括数控折弯机、数控转塔冲床、压力机等,激光加工装备产品包括二维激光切割机、三维激光切割系统等,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产品包括工业机器人、工业管理软件等 [3] - 公司客户包括格力、中国中车、徐工集团、宝武集团、比亚迪等高端客户 [3] 主要经营和财务数据 - 2025年3月31日资产总额为457,958.08万元,负债总额为283,872.40万元,股东权益为174,085.67万元 [4] - 2025年1-3月营业收入为46,706.58万元,营业利润为3,412.87万元,净利润为3,067.38万元 [4] - 2024年度营业收入为205,739.36万元,营业利润为5,242.75万元,净利润为4,802.74万元 [4] - 2023年度营业收入为192,812.22万元,营业利润为9,825.05万元,净利润为8,247.20万元 [4] - 2022年度营业收入为183,014.69万元,营业利润为-15,589.17万元,净利润为-17,029.67万元 [4] - 2025年3月31日资产负债率为61.99%,2024年12月31日为62.83%,2023年12月31日为59.13%,2022年12月31日为56.79% [4] 发行情况 - 本次发行股票种类为人民币普通股(A股),每股面值为1.00元 [14] - 发行方式为向特定对象发行,发行对象为扬州产发集团,认购方式为现金 [14] - 发行数量为128,235,074股,不超过发行前公司总股本的30% [14] - 发行价格为7.21元/股,定价基准日为董事会决议公告日 [16][18] - 募集资金总额为92,457.49万元,用于伺服压力机及自动化冲压线生产二期项目建设和补充流动资金、偿还银行借款 [19] - 发行对象所认购股票限售期为18个月 [18] 行业竞争与风险 - 行业受宏观经济增速和制造业景气度影响较大 [4] - 行业周期性明显,下游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需求直接影响行业供需 [5] - 面临德国通快、日本天田、德国舒勒等国际知名机床厂商的竞争压力 [6]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销售收入呈增长趋势,但净利润波动较大,毛利率存在波动 [6] - 境外销售收入占比在20%左右,面临汇率波动风险 [9] - 原材料成本占营业成本比重在75%以上,钢材等价格波动影响盈利能力 [8] - 应收账款余额较高,2024年末为42,758.31万元,存在回收风险 [9] - 存货账面价值较高,2025年3月末为138,840.36万元,存在积压与跌价风险 [9] 募集资金投资项目 - 伺服压力机及自动化冲压线生产二期项目投资金额为30,366.00万元,建设期2年 [10] - 项目建成后将新增年产3.17万吨大型精密结构件产能 [11] - 项目达产后预计每年新增折旧及摊销金额为1,427.27万元,占预计营业收入比重为4.08% [11] - 项目用地尚未取得,存在延期取得或无法取得风险 [12]
亚威股份: 江苏亚威机床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募集说明书(申报稿)
证券之星· 2025-06-28 00:12
发行方案核心内容 - 本次拟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数量不超过128,235,074股,占发行前总股本的30% [2] - 发行价格为7.21元/股,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股票交易均价的80% [2][3] - 扬州产发集团将以现金方式认购全部发行股份 [2] - 发行完成后扬州产发集团持股比例将达18.91%,成为控股股东,扬州市国资委成为实际控制人 [4][19] 募投项目规划 - 募集资金主要用于伺服压力机及自动化冲压线生产二期项目(投资额30,366万元)和补充流动资金 [4] - 项目建成后将新增年产3.17万吨大型精密结构件产能 [11] - 预计项目达产后每年新增折旧摊销1,427.27万元,占预计营业收入比重4.08% [10] 行业竞争格局 - 金属成形机床领域国际龙头包括德国通快、舒勒和日本天田,国内主要企业有扬力集团、济南二机床等 [35] - 激光加工设备行业呈现分散格局,大族激光、华工科技等在通用市场领先,海目星等在细分领域差异化竞争 [35] - 行业存在技术(数控系统依赖进口)、人才(复合型人才短缺)和资金(设备投入大)三大壁垒 [40][41][42] 行业发展趋势 - 金属成形机床向高自动化、成套化、柔性复合化方向发展,与数字孪生、AI等技术加速融合 [30][31] - 激光加工设备厂商积极布局出海,2024年中国激光设备全球市场份额达56.6% [32] - 智能制造行业规模2023年超3.2万亿元,预计2029年突破7.6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5.6% [29] 财务数据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8.30亿元、19.28亿元和20.57亿元,金属成形机床收入占比64.77%-70.41% [48] - 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48.04万元、9,885.45万元和7,500.09万元,波动较大 [9] - 综合毛利率维持在22%-24%区间,存货规模从10.80亿元增至13.88亿元 [9][11]
亚威股份:5月16日召开业绩说明会,投资者参与
证券之星· 2025-05-18 22:03
公司治理与股权结构 - 公司定增引进实控人事项积极推进中 具体进展将及时披露 [2] - 引进扬州产发集团作为控股股东 解决无实控人问题并增强投资发展能力 [4] - 2024年受让南京埃斯顿所持份额后 在江苏疌泉亚威沣盈智能制造产业基金持股比例升至46.10% 认缴出资额增至3.46亿元 [3] 主营业务与战略规划 - 国内领先的金属板材加工解决方案供应商 规模效益稳居行业前三 [4] - 主营业务包括金属成形机床 激光加工装备 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16] - 未来战略聚焦金属成形机床主业 同时培育精密激光加工装备等新业务 [14] - 推进全球化突破成长 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提高国际销售占比 [7][10] 经营业绩与财务数据 - 2025年一季度主营收入4.67亿元(同比下降16.29%) 归母净利润3590.35万元(同比下降13.77%) [16] - 2024年研发投入1.5亿元(同比增长23.88%) 占营业收入7.30% [15] - 2024年第四季度亏损主要因计提长投减值和商誉减值 [11] - 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每10股派现0.75元(含税) [15] 产品与技术发展 - 伺服压力机一期工程全面投产 二期将根据供地进度尽早开工 [7] - 伺服压力机产品已实现多行业销售突破 正推进国内外市场拓展 [12] - 汽车产业占产品下游比例25% 产品广泛应用于知名汽车主机厂及供应商 [14] -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重点发展数控折弯机 金属激光设备 压力机等产品 [7][13] 生产运营与环保措施 - 采用以销定产模式 避免库存呆滞 [10] - 高标准建设绿色工厂 厂区绿化面积超30% [13] - 自动化喷涂线使涂装废气治理效率达98% 年减少VOCs排放40.6吨(同比降60%) [13] - 利用13万平米厂房屋顶铺设光伏板 年发电15GW(60%自用) 年减碳1.3万吨 [13] 行业与市场情况 - 2024年国际国内市场环境复杂 竞争白热化 企业增长和盈利承压 [4] - 金属成形机床下游需求总体平稳 重点在于提升产品竞争力 [13] - 国家设备更新政策将促进高端机床市场发展 [7] - 智能制造和机床智能化是明确技术发展方向 [8]
从滁州到马鞍山,皖东经济是如何崛起的?
36氪· 2025-05-16 15:35
高质量发展与区域经济表现 - 滁州和马鞍山人均GDP均超过10万元 成为安徽经济最活跃地区 [1] - 皖东地区用不足全省11%国土面积创造25%规上工业产值 [3] - 区域产业升级带动经济腾飞 形成激光装备、光伏储能、食品工业等智造样本 [3] 企业案例:东海裕祥 - 从300万元创业起步 2023年销售额达6.05亿元 产品销往全球100多国 [7][8] - 完成从仿制进口设备到自主研发的转型 切割精度达头发丝直径1/5 [7] - 带动周边企业共同出海 实现钣金智能装备领域突破 [7][8] 产业集群与区位优势 - 马鞍山形成"1小时供应链半径" 工业用地价格仅为苏州1/3 [11] - 蓝黛科技项目实现当年签约/投产/上规 受益于政府专班服务 [11] - 2024年马鞍山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200家 研发强度超长三角平均水平 [11][12] 新能源产业布局 - 天合光能滁州项目投资超百亿 11个月实现量产 [14] - 建成全球首个量产314Ah储能电芯产线 形成50公里完整光伏产业链 [16] - 滁州集聚900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 其中483家为规上企业 [16] 政府政策与营商环境 - 滁马地区推进政务服务改革 提供"一站式"企业服务平台 [23] - 2024年滁州新签约442个亿元项目 马鞍山签约54个5亿元以上项目 [24] - 两地通过产业链协同+营商环境优化 加速"制造"向"智造"转型 [24] 长三角一体化效应 - 企业选址考虑长三角产业集群协同 如蓝黛科技对接南京整车厂 [9][11] - 天合光能垂直整合"石英砂-储能系统"全链条 形成生态优势 [16][20] - 区域形成"成本洼地+创新高地"双重竞争力 [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