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疫苗

搜索文档
63家!中国生物制造500+代表性企业榜单(京津冀篇), 建议收藏!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7-31 21:10
合成生物学产业地图发布计划 - 2023年已发布《中国合成生物学领域产业地图》包含300+上榜企业名单 行业领取超5000份 [1] - 2025年8月将发布《中国生物制造产业地图(2025年)》 涵盖500+代表性企业榜单 [1] -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2025年8月20-22日 浙江宁波)将正式宣发产业地图 [1][17] 京津冀地区产业布局 - 形成"研发(北京)—中试(天津)—产业化(河北)"梯度布局 具备全球竞争力潜力 [3] - 北京定位研发创新策源地 天津侧重产业转化与制造 河北承担低成本化生产与配套 [5] - 滨海新区建设"生物制造谷" 依托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化 [5] - 武清区吸引市场化基金加速项目落地 石家庄计划2025年生物制造产业营收超1500亿元 [8] 政策与资金支持 - 京津冀2025年设立基础研究合作专项 单个项目资助达60万元 [8] - 北京《行动计划》提出最高5000万元支持 目标培育3家上市企业 [8] - 亦庄目标2027年产业规模突破1200亿元 石家庄高新区降低企业用地成本 [8] 代表性企业分布 - 北京聚集研发型企业:大北农(1994)、百普赛斯(2010)、百图生科(2020)等覆盖生物饲料、重组蛋白、AI大模型领域 [9][10] - 天津侧重制造转化:凯莱英(1998 A+H股)、利安隆(2003 A股)专注蛋白质合成和生物材料 [11] - 河北聚焦生产配套:亚诺生物(1997 新三板)、华恒药业(2015)布局兽药中间体和维生素 [12] 区域产业协同 - 京津中关村科技城采用"北京研发+天津转化"模式 加速科技成果落地 [8] - 天津大学前沿技术研究院助力武清区成果转化 河北推动CMO/CDMO模式发展 [8] 行业会议与活动 - SynBioCon 2025大会聚焦AI+生物制造赛道 设置绿色化工、未来食品等专题论坛 [17] - 同期举办生物制造青年论坛、产业高层座谈会及《AI赋能蓝皮书》闭门研讨会 [19]
中国医药企业破浪扬帆加速全球化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11 07:25
中国医药工业发展现状 -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原料药和中小型医疗器械与设备生产国,在全球医药产业格局中扮演重要角色 [1] - 国内市场规模庞大且产业链完整,为生物医药企业海外拓展奠定基础 [1] - 医药产业参与国际分工的广度与深度不断拓展,内生动力强劲 [1] 政策与创新驱动 - 药品审评审批提速,新药获批上市与纳入医保时间缩短,加入ICH为创新药出海开辟快车道 [2] -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推动传统制药企业转型升级,行业集中度提高 [2] - 监管改革政策涵盖研发创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等领域,激发产业活力 [4] 创新药出海进展 - 2025年第一季度创新药海外授权交易达41起,总金额369.29亿美元,接近2023年全年水平 [3] - 产业国际化从中间体、原料药出口转向创新产品全方位出海 [2] - 创新药研发从"跟跑者"迈向全球舞台中央,涌现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成果 [3] 出海策略与经验 - 精选国别分层布局、法规先行主动沟通、卓越运营深耕本土为东南亚市场关键策略 [4] - 技术授权、本土化生产和构建合作伙伴网络是实现目标市场快速渗透的有效方式 [5] - 制剂国际化经历从低端到高端、从仿制药驱动到创新药对外授权的转型 [5] 行业协作与生态构建 - 呼吁行业抱团出海,监管部门深化国际合作以铺设"政策航道" [3] - 需搭建涵盖CRO/CDMO、咨询法律金融中介、信息共享的全链条服务平台 [3] - 医保商会将协助应对风险挑战,在规则制定、资源嫁接等方面发挥平台作用 [5]
医药与生物制造专题抢先看:合成生物+医药,能否成为下一个经济增长极?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4-22 12:04
合成生物学市场概况 - 2023年全球合成生物学市场规模突破170亿美元,其中医疗健康领域占比近40%(64亿美元),预计2028年该领域规模将达133亿美元 [2] - 技术迭代(基因编辑、高通量测序、AI等)推动医药产业转型升级,应用场景覆盖药物研发、疾病诊疗及绿色生产 [2] 2025合成生物制造创新发展大会 - 时间地点:2025年5月22-23日于上海浦东喜来登由由大酒店,主题为"合成新'基'遇,智造赢未来" [2] - 聚焦领域:医药、食品、化妆品、新材料及AI方向,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 [2] - 组织架构:由上海市经信委等政府单位指导,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等主办,制药在线等支持 [6] 技术前沿与应用 医药与生物制造 - 微生物"细胞工厂"革新天然药物、氨基酸及维生素的生物合成方法,普利制药将分享抗生素/多肽药物制造经验 [7] - 体外生物转化(ivBT)作为新兴工业平台,具有高产品得率、强耐受性等优势,应用于医药原料及生物能源等领域 [8] - 重组胶原蛋白CHO细胞表达技术进展显著,君实生物将探讨其在止血剂、骨修复材料等医疗应用 [12] 交叉技术创新 - AI融合合成生物学推动微生物制药升级,涵盖基因编辑优化、代谢途径设计及药物筛选加速 [11] - 酶工程与代谢工程结合提升高值化合物合成效率,上海交大冯雁团队将分享酶分子设计策略 [10] - 近红外活体成像(NIR-II)与合成生物学结合,复旦大学团队开发荧光探针提升肿瘤成像灵敏度 [13] 行业专家与研究方向 - 李永泉(浙大):AI驱动微生物制药技术升级,主导达托霉素等药物研制 [16][17] - 张以恒(中科院):开创ivBT技术体系,开发淀粉制肌醇等产业化路径 [20][21] - 罗玮(江南大学):代谢工程优化氨基酸衍生物生产,实现绿色制造 [25][26] - 张凡(复旦):近红外荧光探针研发,提升活体成像穿透深度 [27][29] 行业展望 - 合成生物学有望解决传统医药难题,推动个性化治疗及天然药物复兴 [40] - DNA合成成本降低、CRISPR技术优化将加速药物发现与生产流程 [40] - 同期展会(2025年6月上海)预计吸引3500家企业及10万观众,覆盖23万平方米 [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