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体药物

搜索文档
不少于30亿元!合肥高新区设立“合成生物专项基金”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9-17 17:50
产业政策与目标 - 合肥高新区发布合成生物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全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合成生物产业高地 [2] - 方案聚焦合成生物技术在生物材料 生物医药 生物农业 生物食品四大赛道的创新应用 [2] - 设立不低于30亿元合成生物产业发展专项基金 通过补助 贴息 投资等形式支持重大成果产业化 [2] 产业发展基础 - 已形成企业+平台双轮驱动格局 培育安科生物 智飞龙科马等30余家核心企业 [2] - 建成基因测序 中试工程化等14家产业平台 提供从实验室到市场的全链条支撑 [2] - 企业覆盖抗体药物 新型疫苗 底盘细胞研发 生物活性原料等关键领域 [2] 产业发展目标 - 到2027年引育产值过亿企业10家以上 产值超5亿企业3家以上 产值超10亿元企业1家 [3] - 集聚合成生物学产业链企业不少于50家 产值突破100亿元 [3] - 推动产业向高端化 绿色化发展 打造全国领先的合成生物产业集群 [2]
智翔金泰股价跌5.61%,中银证券旗下1只基金重仓,持有25.5万股浮亏损失48.19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11 10:21
股价表现 - 9月11日智翔金泰股价下跌5.61%至31.80元/股 成交额3182.89万元 换手率0.84% 总市值116.60亿元 [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全称重庆智翔金泰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位于重庆市巴南区麻柳大道699号2号楼A区 [1] - 公司成立于2015年10月20日 于2023年6月20日上市 [1] - 主营业务为抗体药物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收入构成中销售药品占比99.96% 其他业务占比0.04% [1] 机构持仓情况 - 中银证券健康产业混合基金(002938)二季度重仓持有25.5万股 占基金净值比例4.48% 位列第八大重仓股 [2] - 该基金当日浮亏约48.19万元 [2] - 中银证券健康产业混合基金成立于2016年9月7日 最新规模1.58亿元 [2] - 该基金今年以来收益59.36% 近一年收益66.25% 成立以来收益167.67% [2] - 基金经理李明蔚累计任职时间2年203天 现任管理资产规模1.58亿元 任职期间最佳与最差基金回报均为7.32% [2]
智翔金泰跌2.04%,成交额1.27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443.04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04 11:31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4日盘中股价下跌2.04%至34.53元/股 成交额1.27亿元 换手率3.10% 总市值126.61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443.04万元 其中特大单净流出77.81万元 大单净流出365.22万元 [1] - 年内累计上涨37.62% 近5日/20日/60日分别上涨8.14%/4.32%/10.64% [2]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全称重庆智翔金泰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于2015年10月20日 2023年6月20日上市 [2] - 主营业务为抗体药物研发、生产与销售 收入构成中抗体药物占比99.92% [2] - 所属申万行业为医药生物-生物制品-其他生物制品 概念板块包括创新药、生物医药等 [2] 财务与经营数据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539.18万元 同比大幅增长358429.65% [2] - 同期归母净利润亏损2.89亿元 但亏损额同比收窄20.07% [2]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1.17万户 较上期增加27.44% 人均流通股9946股减少19.91% [2] 机构持仓变动 - 工银前沿医疗股票A为第一大流通股东 持股666万股较上期增加166万股 [3] - 鹏华医药科技股票A持股314.77万股保持不变 东方红医疗升级持股245.12万股减少9.27万股 [3] - 工银医药健康股票A持股169.30万股减少24.30万股 中欧医疗健康混合A等退出十大股东 [3]
智翔金泰股价跌5.08%,天治基金旗下1只基金重仓,持有1.75万股浮亏损失3.29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02 14:02
股价表现 - 9月2日股价下跌5.08%至35.14元/股 成交额2.21亿元 换手率5.26% 总市值128.85亿元 [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全称重庆智翔金泰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位于重庆市巴南区麻柳大道699号2号楼A区 [1] - 成立日期2015年10月20日 上市日期2023年6月20日 [1] - 主营业务为抗体药物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收入构成中抗体药物占比99.92% 其他补充业务占比0.08% [1] 基金持仓情况 - 天治基金旗下天治新消费混合(350008)二季度持有1.75万股 占基金净值比例2.59% 位列第十大重仓股 [2] - 该基金当日浮亏约3.29万元 [2] - 天治新消费混合基金成立日期2011年8月4日 最新规模1876.94万元 [2] - 今年以来收益11.21% 近一年收益7.51% 成立以来亏损8.54% [2] - 基金经理梁莉累计任职4年142天 管理资产总规模7105.39万元 [2] - 任职期间最佳基金回报11.55% 最差基金回报-59.11% [2]
智翔金泰股价跌5.08%,中银证券旗下1只基金重仓,持有25.5万股浮亏损失47.94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02 14:02
股价表现 - 9月2日智翔金泰股价下跌5.08%至35.14元/股 成交额2.21亿元 换手率5.26% 总市值128.85亿元 [1] 公司基本情况 - 重庆智翔金泰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10月20日 于2023年6月20日上市 [1] - 公司位于重庆市巴南区麻柳大道699号2号楼A区 主营业务为抗体药物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1]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中抗体药物占比99.92% 其他业务占比0.08% [1] 机构持仓情况 - 中银证券健康产业混合基金(002938)二季度持有智翔金泰25.5万股 占基金净值比例4.48% 位列第八大重仓股 [2] - 该基金当日浮亏约47.94万元 [2] - 中银证券健康产业混合基金成立于2016年9月7日 最新规模1.58亿元 [2] - 该基金今年以来收益71.3% 同类排名267/8184 近一年收益78.36% 同类排名889/7971 成立以来收益187.73% [2] 基金经理信息 - 中银证券健康产业混合基金经理为李明蔚 累计任职时间2年194天 [2] - 现任基金资产总规模1.58亿元 任职期间最佳与最差基金回报均为15.26% [2]
诺唯赞: 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30 00:29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全称为南京诺唯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诺唯赞,股票代码688105,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 [1][3] - 公司注册地址位于江苏省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创路红枫科技园C1-2栋东段1-6层,办公地址位于D2栋,网址为www.vazyme.com [3] - 公司法定代表人为曹林,董事会秘书为黄金,证券事务代表为陈曦 [3] 主要财务数据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6.06亿元,同比下降6.63% [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12.94万元,同比下降80.63% [4]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3314.25万元,同比下降116.67% [4]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21.63%,较去年同期下降0.32个百分点 [4] - 总资产为52.41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3.81% [4] 主营业务与产品 - 公司是一家围绕酶、抗原、抗体等功能性蛋白及高分子有机材料进行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的生物科技企业 [5] - 业务涵盖生命科学、体外诊断、生物医药三大板块,包括生物科研试剂、高通量测序试剂、诊断原料、诊断试剂及仪器等产品 [5][6] - 已开发1100余种基因工程重组酶和4000余种高性能抗原和单克隆抗体,形成近3000个终端产品 [5] - 生物试剂产品包括PCR系列、qPCR系列、分子克隆系列、基因测序系列等9大系列超2400种产品 [6][7] - 体外诊断产品涵盖心脑血管、炎症感染、优生优育等10大系列,采用量子点荧光免疫、胶乳增强免疫比浊等五大方法学平台 [11][12] - 诊断仪器产品包括量子点荧光免疫分析仪、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实时荧光定量PCR仪等系列设备 [14] 技术平台与研发 - 拥有蛋白质定向改造与进化、基于单B细胞的高性能抗体发现、规模化多系统重组蛋白制备等核心技术平台 [17] - 基础科学研究院负责上游共性技术与工艺研发,各事业部研发中心负责下游产品应用研发,仪器研究院负责设备研发 [17] - 在mRNA疗法领域提供GMP级酶原料及QC检测试剂系列产品 [9] - 在GLP-1领域提供重组蛋白酶、中间体肽等高品质原料产品 [10] 行业地位与竞争格局 - 生物试剂行业存在高技术壁垒,国外企业赛默飞世尔、罗氏和凯杰在中国市场占有率分别约为30%、20%和15% [21][23] - 产业链上游核心原料成本占总成本30%-50%,中游生产环节原材料和生产工艺成本合计占50%-80% [23] - 下游用户中科研机构占比67.3%,工业用户占比32.7%;应用场景中生命科学研究占比约70%,临床诊断占比约20% [24] 经营模式 - 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结合浮动安全库存管理 [18] - 通过关键工序自动化、人员操作标准化、生产过程精益化等措施提升生产质量与效率 [18] - 销售模式采用直销与经销相结合:生物试剂以直销为主,体外诊断产品以经销为主 [19] - 采购环节实行供应商分级管理,对关键原材料供应商实施严格准入审核 [17]
三生国健: 三生国健:关于公司2025年半年度募集资金存放、管理与实际使用情况的专项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9 21:11
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 公司于2020年首次公开发行A股61,621,142股,发行价每股28.18元,募集资金总额17.36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16.34亿元[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募集资金累计投入14.94亿元,获得投资产品利息2662万元及利息收入4658万元,专户余额为8112万元[1] - 募集资金净额较初始减少791万元,主要因利息收入补充投入项目[5] 募集资金管理情况 - 公司建立专项管理制度,在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及工商银行开设募集资金专户,并签订三方及四方监管协议[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专户余额分布为:招商银行张江支行账户2147万元及103万元、中信银行大华锦绣支行1498万元、工商银行浦东软件园支行未披露具体余额[1] 募集资金实际使用情况 - 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抗体药物生产、抗肿瘤新药研发、自身免疫及眼科疾病研发、创新抗体产业化及研发中心建设五大项目[4][5] - 2025年上半年使用募集资金1.78亿元,累计投入16.27亿元,完成总投资计划的99.52%[5] - 公司使用6663万元节余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期限不超过12个月[3][5] 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变更 - 2022年调整项目分配:抗体生产项目从6.5亿元调减至3.5亿元,抗肿瘤研发从2亿元调减至1亿元,自身免疫研发从1.5亿元调增至2.5亿元,创新产业化项目从2亿元调增至4亿元,研发中心项目从1.24亿元调增至2.24亿元[4] - 2023年进一步调整:抗体生产项目从3.5亿元调减至3000万元,自身免疫研发从2.5亿元调增至6.1亿元,研发中心项目从2.24亿元调减至1.84亿元[4][6] - 2025年最终调整:创新产业化项目从4亿元调减至3.2亿元,自身免疫研发从6.1亿元调增至6.9亿元[5][7] 募集资金使用效率 - 抗体药物生产新建项目实际投资3168万元,超出承诺投资5.62%,因利息收入补充投入[5] - 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投资进度93.02%,因行业产能过剩风险提前减少投入,仅剩余质保尾款待支付[5] - 补充营运资金项目超额完成,因利息收入补充及节余资金转用[5]
迈威生物: 迈威生物关于2025年半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实际使用情况的专项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9 20:17
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 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34.77亿元 发行价格每股34.80元 发行数量9990万股 [1] - 扣除发行费用后实际募集资金净额33.03亿元 于2022年1月10日全部到位 [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募集资金累计使用22.02亿元 其中募投项目支出19.31亿元 以自筹资金预先投入置换2.72亿元 [1] - 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临时补充流动资金9.03亿元 节余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1.89亿元 [1] - 募集资金利息收入净额7834.01万元 期末实际结余募集资金余额8741.00万元 [1] 募集资金管理情况 - 公司制定专门募集资金管理制度 并开设多个专项账户进行管理 [1] - 与海通证券及多家银行签署三方/四方监管协议 协议符合上交所规范要求 [1][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募集资金专户分布在上海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建设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 [2] 募集资金实际使用情况 - 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年产1000kg抗体产业化建设项目、抗体药物中试产业化项目1期、抗体药物研发项目三大方向 [3][4] - 年产1000kg抗体产业化建设项目承诺投资12.00亿元 实际投入2.81亿元 进度48.45% [4] - 抗体药物中试产业化项目1期承诺投资4.20亿元 实际投入2.01亿元 进度47.80% [4] - 抗体药物研发项目承诺投资15.23亿元 实际投入9.41亿元 进度61.74% [4] - 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 余额8734.49万元 主要投资于协定存款产品 年化收益率0.45%-1.15% [2][3] 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变更 - 变更募集资金总额6.20亿元 占募集资金总额17.83% [3] - 将原年产1000kg抗体产业化建设项目部分资金4.20亿元调整用于抗体药物中试产业化项目1期 [5] - 将抗体药物研发项目总投资金额由13.23亿元调增至15.23亿元 新增9MW2921和7MW3711两款ADC项目 [5] - 变更原因系为满足ADC药物产能需求和严格生产标准 建立完整ADC药物产业链配套 [5] - 决策程序经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审议通过 并于2024年4月及时披露 [5] 研发项目调整 - 暂停对9MW3311和6MW3411项目的投入 [4] - 9MW3311因对变异病毒有效率不足暂停临床试验研究 6MW3411因潜在安全性风险及CAR-NK技术冲击暂停研发投入 [4] - 重点推进9MW2921注射液(I/II期临床)、7MW3711注射液(两项临床研究)、9MW0211(AMD适应症II/III期)、9MW0813(III期入组完成)等研发项目 [5]
迈威生物8月27日获融资买入8128.99万元,融资余额5.59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8-28 09:33
股价与融资融券交易表现 - 8月27日公司股价上涨6.07% 成交额达11.16亿元[1] - 当日融资买入8128.99万元 融资偿还1.05亿元 融资净流出2419.19万元[1] - 融资融券余额合计5.60亿元 其中融资余额5.59亿元占流通市值6.07% 处于近一年90%分位高位水平[1] - 融券方面当日卖出7100股金额32.01万元 融券余量3.37万股余额152.05万元 同样处于近一年90%分位高位[1]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变化 - 截至3月31日股东户数1.61万户 较上期增加4.22% 人均流通股12705股减少4.04%[2] - 十大流通股东出现显著调整:汇丰晋信智造先锋持股470.50万股减少13.62万股仍居第三[2] - 鹏华医药科技持股427.86万股不变居第四 汇丰晋信研究精选持股389.70万股不变居第五[2] - 新进股东包括汇丰晋信核心成长混合持股377.05万股居第七 创新药ETF持股300.32万股居第十[2] - 汇添富医疗服务、汇添富达欣混合、工银前沿医疗、中银创新医疗及香港中央结算退出十大股东行列[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4478.85万元 同比减少33.70%[2] - 归母净利润亏损2.92亿元 同比亏损幅度扩大41.85%[2]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全称为迈威(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于2017年5月12日 2022年1月18日上市[1] - 注册地址位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及香港九龙观塘道[1] - 主营业务为治疗用生物制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1] - 收入构成:抗体药物占比72.38% 技术服务占比27.55% 其他业务占比0.08%[1]
复星医药新任董事长首次公开亮相
证券日报· 2025-08-28 00:13
公司战略与领导层 - 创新是公司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聚焦制药与高值器械两部分持续深耕 [2] - 董事长陈玉卿于今年4月开始全面负责公司战略 组织发展 团队培养和人才储备等重要工作 [2] - 公司持续推进非战略非核心资产的退出和整合 集中资源聚焦核心业务 今年以来已签约处置项目总额超20亿元 [3] 财务表现 - 上半年实现营收195.14亿元 其中创新药品收入超43亿元 同比增长14.26% [2] - 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7.02亿元 同比增长38.96% 经营性现金流同比增长11.90%达21.34亿元 [3] -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研发费用分别同比降低1.29% 1.76% 7.79% [3] 研发投入与策略 - 研发费用降低主要系公司降低了仿制药业务板块的研发投入 仿制药研发投入减少1.4亿元 创新药投入比例提升5个百分点 [4] - 研发策略聚焦实体瘤 血液瘤 免疫炎症等核心治疗领域 并向慢病和中枢神经系统领域拓展布局 [5] - 创新药品成长动力主要来源于三大研发主体:复宏汉霖聚焦抗体药物和ADC药物 全球研发中心聚焦小分子药物 复星凯瑞聚焦细胞治疗技术 [4] 业务板块表现 - 制药业务实现营收139.01亿元 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业务营收19.55亿元 医疗健康服务业务营收35.92亿元 [4] - 子公司复宏汉霖上半年实现营收28.20亿元同比增长2.7% 毛利润约21.99亿元同比增长10.5% 净利润3.90亿元 [4] - 复宏汉霖海外产品利润相比去年同期增长超200% 主要系产品在美国市场销售放量所致 [4] 行业环境 - A股创新药板块迎来较大估值修复 创新药"拔估值"临近尾声 正进入"等业绩"行情 [5] - 行情将从"炒预期"进入"验真章"阶段 进入精选个股 看业绩吃饭的第二赛程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