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M7
icon
搜索文档
中欧协会智能网联汽车分会联合清博指数发布2025年三季度中国汽车品牌影响力指数报告
新华网· 2025-10-27 10:21
报告核心观点 - 第三季度中国汽车品牌影响力指数报告显示,汽车品牌格局呈现“乘用车市场激烈演进,商用车市场稳健固化”的显著特征 [1] - 品牌影响力的提升愈发依赖于传播声量与用户口碑的协同效应,行业正从规模竞争迈向全生命周期价值竞争的新阶段 [9] 乘用车市场整体格局 - 本土品牌已占据影响力前十席位的七席,展现出强劲的上升势头 [1] - 比亚迪以784.54分蝉联榜首,其核心竞争力体现在84.67万辆的销量规模和98.82%的正面信息占比所形成的卓越用户口碑 [1][2] - 特斯拉以780.22分位居第二,其79.72%的网民声量占比与47.29%的二手车保值率凸显出独特的品牌溢价能力 [2] 新势力品牌表现 - 问界品牌首次上榜便以767.19分跃居第五,其网络声量达到187万条,环比呈现爆发式增长 [3] - 问界新M7车型上市24小时内订单突破4万台,国庆期间再获1.5万台追加订单,累计预订量已突破23万辆 [3] - 吉利银河以761.17分成功跻身第六名,其55.32%的二手车保值率在行业内表现突出,配合99.11%的正面信息占比 [3] - 五菱汽车以755.93分位列第七,凭借102.79万网络声量与24.98万辆销量继续巩固其市场定位,83.44%的网民声量占比印证了其在基层市场的深厚根基 [3] 商用车重卡市场 - 重卡市场形成稳固的三强阵营,中国一汽以728.99分位居榜首,中国重汽以718.74分紧随其后,东风以717.38分稳居第三 [4] - 中国一汽品牌网络声量为52385,主流媒体声量占比4.73%,网民声量占比60.10%,销量为53680辆 [5] 商用车皮卡市场 - 皮卡领域竞争格局多元化,长城以699.74分保持领先地位,长安以667.94分位列第二,上汽大通以667.39分排名第三 [5] - 长城品牌网络声量为736271,正面信息占比达99.54%,销量为39995辆 [6] 商用车轻卡市场 - 轻卡市场竞争激烈,长安以718.38分领跑该细分市场,江淮汽车以717.96分位列第二,北汽福田以710.31分位列第三 [7] - 长安品牌网络声量为22880,主流媒体声量占比高达10.87%,销量为44946辆 [7] 商用车轻客市场 - 江铃汽车在轻客领域以658.02分稳居第二 [1] - 长安在轻客领域品牌网络声量达189617 [8] 行业竞争驱动因素 - 技术赋能与用户口碑成为破局关键,问界的崛起展示了“技术+生态+口碑”的闭环竞争力 [9] - 华为乾崑ADS智能驾驶系统与鸿蒙座舱的技术赋能,结合4.50分的满意度评分与仅86件的投诉量,为声量爆发提供了坚实口碑基础 [9] - 商用车阵营中,品牌影响力的构建更强调可靠性与专业性的长期积累 [9] - 主流品牌在网络正面信息占比方面均保持在98%以上的高水平,反映出整个行业在品质管理和用户服务方面的持续进步 [9]
多家车企创新高!造车新势力9月成绩单出炉
中国证券报· 2025-10-03 22:43
2025年9月汽车行业整体表现 - 国内造车新势力9月交付量普遍实现同比与环比双增长,多家品牌交付量创历史新高 [1] - 9月狭义乘用车零售总市场预计为215万辆,环比增长6.5%,同比增长2.0% [6] - 9月新能源车零售预计达125万辆,渗透率为58.1% [6] - “金九银十”传统旺季、国家报废更新政策、地方以旧换新政策以及厂商季度末冲量共同推动车市呈现爆发态势 [1] 主要车企交付表现 - 零跑汽车9月交付66,657辆,同比增长97%,创下新势力月销纪录,前9个月累计销量为39.55万辆 [2] - 鸿蒙智行9月交付52,916辆,其中问界是销量主力,智界、享界、尊界等品牌均有贡献,10月有望冲击月销6万辆 [2] - 小鹏汽车9月交付41,581辆,同比增长95%,创品牌历史新高,未来将布局增程赛道 [3] - 蔚来公司9月交付34,749辆,同比增长64%,其中蔚来品牌、乐道、萤火虫交付量均创历史新高,前9个月累计销量为20.12万辆 [3] - 理想汽车9月销量为33,951辆,同比下降36.8%,但环比开始回暖,前9个月累计销量为29.70万辆 [3] - 小米汽车9月交付量突破4万辆,创品牌历史新高,其中SU7交付近20,000辆,前9个月累计交付量超24万辆,目前订车需等待40周 [4] 政策环境与行业趋势 - 截至9月10日,汽车以旧换新申请量达到830万份 [5] - 汽车置换补贴政策正从“普惠覆盖”转向“精准调控”,更倾向于聚焦新能源汽车和本地刚需购车群体 [5] - 换购贡献度持续增强,消费升级成为购车绝对主流,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围带动行业效益向好 [6] - 各地区以旧换新政策逐步重启,补贴方式更趋多元化、精细化和精准化,为车市带来良好预期 [1]
9月新势力销量:理想同比下滑37%,老车型增长乏力
凤凰网财经· 2025-10-03 21:44
2025年9月新势力交付量总体格局 - 2025年9月新势力交付榜迎来大洗牌,头部阵营月度交付门槛已升至4万辆[3][8] - 按单品牌销量,前三格局为“零鹏问”:零跑交付66,657辆(同比97%),小鹏交付41,581辆(同比95%),问界交付40,619辆(同比14%)[3][4] - 小米汽车月交付首次超4万辆,环比增长33%,排名跻身前四;方程豹交付24,121辆,同比暴涨345%[3][5][8] - 理想汽车交付33,951辆,同比下滑37%;蔚来汽车交付34,749辆,同比增长64%[3][6][7] 第一梯队:零跑与小鹏 - 零跑9月交付66,657辆,同比翻倍,成为首个单月销量破6万的新势力品牌,核心策略是将激光雷达等高端配置下探至12万级别车型[9][11][13] - 小鹏9月交付41,581辆,首次突破4万台,同比增长95%,成绩依靠“5年0息0首付”等大力促销政策以及MONA M03车型交付超1万台拉动[15] - 零跑面临品牌向上挑战,其冲击25-30万市场的D19车型以及与Stellantis的合作将决定其天花板;小鹏则需平衡销量增长与盈利能力,并依靠年底的大增程车打开20万以上市场[13][15] 第二梯队:问界与小米 - 问界9月交付40,619辆,销量主力为M9和M8两款高端车型,贡献近八成销量,在30万元以上价位形成势力范围[16] - 问界新M7在9月下旬上市,市场看好其月销可能稳定在2万辆左右,以巩固30-40万元核心市场优势[17][18] - 小米汽车单月交付超4万台,环比增长33%,主要因SU7和YU7实现规模化交付,但标准版SU7等车时间长达9个半月,积压订单压力巨大[20][22] - 小米9月遭遇涉及十余万辆车型的智驾功能召回事件,对品牌形象构成挑战,需平衡产能扩张与质量控制[23] 第三梯队:蔚来与理想 - 蔚来9月交付34,749辆,同比增长64%,多品牌战略下子品牌乐道和萤火虫贡献总销量六成,使公司覆盖10万至40万元以上全价格带[25][26] - 蔚来品牌9月交付13,728辆,环比增长30.4%,得益于全新ES8上市;但乐道品牌环比下滑7.2%,萤火虫品牌基数仍较小[25][27] - 理想汽车9月交付33,951辆,环比增长19%,但同比下滑37%,整体第三季度交付93,211辆,小幅超出指引上限[29] - 理想面临老车型增长乏力问题,L6车型8月销量回落至1.1万辆;新车型i6虽有热度,但与L6存在内部竞争,真正反弹或需等待明年L系列大改款[30][31][32][33] 行业趋势与展望 - 增程技术普及化,小鹏推出X9增程版,标志着该技术成为冲击主流市场的“标配”[35] - 传统豪华品牌如奔驰纯电CLA国产化,代表其开始认真对待中国新能源市场,智能化追赶速度加快[35] - 800V、5C快充等过去的高端配置正快速下沉至平价款,技术迭代加速,对品牌研发和成本控制能力要求提升[35] - 未来赢家需具备通过规模化控制成本、靠技术打造差异化体验、以及通过多产品线或多品牌战略覆盖细分市场的能力[36]
9月新势力销量:零跑6万,“鹏界米”4万
新浪财经· 2025-10-02 10:21
2025年9月新势力交付量总体格局 - 新势力品牌“金九银十”排位赛出现大洗牌,头部阵营月度交付门槛已升至四万辆 [1][7] - 零跑以66,657辆的交付量位居榜首,同比增长97%,环比增长17% [2][3] - 小鹏以41,581辆位列第二,同比增长95%,环比增长10%,首次突破4万辆大关 [2][3] - 问界以40,619辆排名第三,同比增长14%,环比增长2% [2][3] - 小米汽车首次跻身前四,交付量超40,000辆,同比增长300%,环比增长33% [2][4] - 蔚来汽车交付34,749辆排名第五,同比增长64%,环比增长11% [2][5] - 理想汽车交付33,951辆排名第六,同比下滑37%,环比增长19% [2][6] 第一梯队:零跑与小鹏 - 零跑成为首个月销破6万的新势力品牌,其核心策略是将激光雷达等高端配置下探至12万级别的C10等车型,主打性价比 [8][9] - 小鹏月销破4万辆得益于主力车型MONA M03交付超1万台,以及“5年0息0首付”等大力度的金融促销政策,但可能影响单车利润 [9][10] - 零跑面临品牌向上挑战,如冲击25-30万市场的D19车型,以及与Stellantis的合作进展 [8][9] - 小鹏的关键发展在于年底的大增程车能否打开20万+价位市场,同时其欧洲扩张需持续投入且短期难见回报 [10] 第二梯队:问界与小米 - 问界销量含金量高,主力车型M9和M8(分别为50万和40万元以上销冠)贡献近八成销量,巩固了其在30万以上市场的优势 [11] - 华为鸿蒙智行9月全系交付52,916辆,问界占比77%,但华为正通过智界、享界等新品牌分散依赖,新品牌市场认知度仍需培育 [11][12] - 小米汽车交付超4万辆主要因SU7和YU7实现规模化交付,产能跟上,但标准版SU7等车时间长达9个半月,YU7超一年,订单压力巨大 [12] - 小米面临舆论挑战,如涉及十余万辆车的智驾功能召回事件,需平衡品牌形象、产能扩张与质量控制 [13] 第三梯队:蔚来与理想 - 蔚来多品牌战略发力,子品牌乐道和萤火虫合计贡献六成销量,使公司覆盖10万至40万元以上全价格带 [14][15] - 蔚来品牌9月交付13,728辆,环比增长30.4%,受益于全新ES8上市;但乐道品牌环比下滑7.2%至15,246辆,需观察竞争力 [15][16] - 理想汽车9月交付环比增长19%,但同比下滑37%,老车型L8销量回落至1.1万辆水平,新车i6虽短期刺激订单,但可能与同价位的L6内部竞争 [18][19] - 理想的反弹可能需等待明年L系列大改款,当前增程技术不再独家,面临问界新M7、零跑C16等竞品压力 [19] 传统车企新能源品牌表现 - 方程豹交付24,121辆,同比暴涨345%,显示比亚迪从高端下探主流市场效果显著 [7] - 埃安交付29,113辆,同比下滑19%,显露疲态;极氪交付18,257辆,同比下滑14%,表现不温不火 [2][7] - 极狐交付16,074辆,同比增长48%,环比增长52%,重回增长;岚图、魏牌、智己等品牌在细分市场找到空间,其中智己同比增146%,环比增82% [2][7] 行业未来趋势 - 增程技术普及化,小鹏推出X9增程版,标志着该技术成为冲击主流市场的“标配” [21] - 传统豪华品牌如奔驰纯电CLA国产化开始反击中国新能源市场,并在智能化上快速追赶 [21] - 技术迭代加速,800V、5C快充等高端配置下沉至平价款,市场进一步细分,对研发和成本控制能力要求提升 [22] - 行业结论:技术路线不再是壁垒,传统车企深入参与,细分市场竞争加剧,未来赢家需兼具规模化成本控制、技术差异化及多品牌覆盖能力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