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程技术
搜索文档
广汽埃安i60正式上市
环球网· 2025-11-17 14:13
空间方面,埃安i60拥有2775毫米轴距,后排腿部空间达1037毫米,头部空间1020毫米。副驾手套箱容积达14.5L,416升的后备箱容积在满座状态下仍可轻 松容纳8个20寸行李箱。而近90度的后排开门角度、全包围车门裙边设计带来的更窄门槛,为用户提供更舒适的用车体验。 11月16日,广汽埃安首款"增程+纯电"双动力车型埃安i60正式上市,限时售价10.48万元起。 当前,用户对新能源车的需求已从"纯电优先"转向"场景优先"。尤其在北方严寒地区、充电设施欠佳区域,电池更大、充电更快的增程车型,凭借"可油可 电、无里程焦虑"的优势,正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的首选。 据介绍,埃安i60增程版搭载广汽星源增程技术,在能效表现上实现了突破性进展。官方数据显示,其油电转化率实现3.73kWh/L,度电里程7.2km,亏电状 态下百公里油耗低至5.5升,媒体实测为4.9升。增程器持续发电功率高达85kW,配合180kW高功率电机,在亏电状态下保持150公里/小时的高速持续行驶。 凭借发动机黄金悬停技术,埃安i60启动和停机抖动分别降低70%和55%,结合全车多处隔音措施,提升怠速充电时车内静音水准。 此外,埃安i60还搭载2 ...
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再洗牌,增程车为何掉队?
新浪财经· 2025-11-14 12:52
两年前,理想汽车凭借一套增程系统开辟市场,把被业内看作"过渡技术"的增程方案转化为热销产品。L系列车型凭借着冰箱、彩电、能加油的务实组合, 迅速吸引大量家庭用户达成购车意向。理想汽车也随之成为"新势力"中首家实现年度盈利的车企。 增程技术一度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主流趋势,纯电与增程的技术路线选择也成为业内争论焦点。 受到市场追捧,增程技术转瞬迅速成为热门赛道。问界、岚图、深蓝等近十家车企纷纷布局并推出相应产品。其中问界几款爆款车型的热卖也为增程技术的 成功增添新的案例。 情况在今年年中开始出现转变,增程车的销量走向下坡路。乘联会数据显示,2025年6月起,增程式车型的批发占比连续五个月下滑。10月批发销量12.1万 辆,同比下降1.9%,零售跌幅更大,达7.7%。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势力"品牌中,纯电与增程的销量结构发生改变。从2024的49%比51%,变为如今的74%比26%。增程车正在失去它曾牢牢占据的市 场主流地位。 这一变化并非突如其来。纯电动车的续航、充电便利性和成本结构,在过去几年里迅速改善,逐步压缩了增程车的生存空间。 五年前,纯电动车的平均续航还在400公里左右徘徊,如今这一数字已突破500 ...
增程“二次战争”:技术派车企开始接管战场?
钛媒体APP· 2025-11-13 08:44
增程技术竞争阶段演变 - 行业从“第一次战争”进入“二次战争”,竞争焦点由解决续航焦虑转向技术集成度、场景适应性和燃油车替代效率的全面较量 [2] - “第一次战争”由理想、问界等品牌主导,核心目标是证明增程技术存在的合理性并解决“有没有”的问题 [2] - “第二次战争”以小鹏、零跑等技术派车企入局为标志,竞争核心在于“好不好”与“为什么好” [2] 小鹏汽车的战略转型与技术特点 - 公司内部曾四次否决增程技术路线,第五次才成功推动,显示出战略转型背后的挣扎与决断 [2] - 公司在有限空间内集成后轮转向、60升大油箱、高功率电驱及三排一键收纳功能,体现了其电动化底层架构能力 [5] - 公司采用“大电池+大油箱”方案,为X9配备63.3度电池和60升油箱,旨在满足城市通勤与长途出行的复合需求 [7] 增程技术路线分化与场景适配 - 行业出现技术路线分化:零跑D19采用“超大电池+小油箱”方案,配备40升油箱,鼓励用户在城市多用电 [6] - 小鹏X9采用“大电池+大油箱”逻辑,旨在为用户提供应对复杂使用场景的灵活性,如何小鹏所述可满足超过1000公里续航需求 [7] - 技术路线的选择是对用户真实使用场景的回应,背后连接着出海战略,大油箱在充电设施不完善的海外市场是关键竞争力 [8] 增程技术出海战略与挑战 - 多家中国品牌将增程车型作为打开海外市场的“敲门砖”,例如理想在乌兹别克斯坦开设零售中心,零跑C10增程版在欧洲交付,赛力斯在慕尼黑车展发布新一代超级增程技术 [9] - 增程技术在海外市场的核心优势在于绕开充电设施不足的痛点,提供“零焦虑”的电动体验 [9] - 出海面临认知门槛、政策风险及本土化挑战,需让欧美用户理解增程更接近纯电,并适应不同国家的油品、驾驶习惯和法规 [11] 行业竞争维度与市场策略演变 - 增程赛道技术门槛快速抬高,竞争从营销驱动转向研发与工程能力驱动,例如电驱采用混合碳化硅技术、AI小模型介入控制系统 [5] - 增程路线本质是“实用主义”的胜利,精准抓住用户既想要电车低成本智能化体验,又不想为续航充电烦恼的需求 [11] - 增程技术对中国品牌而言不仅是技术路线,更是市场策略,在国内与纯电并行增长,在海外成为切入市场的利刃 [11]
小鹏机器人IRON亮相股价连涨 何小鹏称研发更高阶机器人是使命
长江商报· 2025-11-10 07:32
人形机器人IRON发布 - 公司发布全新一代人形机器人IRON,其行走步态自然连贯,因高度拟人而引发广泛关注和对其真实性的质疑[1] - 为回应质疑,公司董事长通过视频和现场演示,展示机器人背部、手臂及腿部的内部机械结构,证实其为纯机械驱动[1][6] - IRON按1:1真人比例打造,身高178厘米,体重70公斤,拥有仿人脊椎、仿生肌肉和全包覆柔性皮肤,头部采用3D曲面显示[3] - IRON的灵巧手拥有22个自由度,仅比人类少5个,目前已能胜任握鸡蛋、叠衣服、整理物品等任务[3] - 机器人搭载3颗公司自研AI芯片,算力达行业平均水平3倍,较特斯拉Optimus芯片快15倍,可独立决策无需依赖云端[3] - IRON采用全球首发全固态电池,电池重量减轻30%,电量增加30%,续航与特斯拉Optimus相当,优于宇树H1[3] - 公司董事长表示,更多中国机器人公司将在2025至2027年展示更高阶的、具备语言交互和自主行走能力的人形机器人[2] - 公司计划让人形机器人优先进入商业场景,IRON计划于2026年进入公司汽车门店承担讲解服务工作[6] 汽车业务与市场表现 - 公司举办技术发布会,推出全新一代增程技术解决方案“鲲鹏超级增程”,旨在解决传统增程技术的五大痛点[8] - 2025年10月,公司新车交付量达4.2万台,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76%,环比增长1%,并连续两个月交付量超4万台[8] - 2025年1月至10月,公司累计交付新车35.52万台,同比增长190%[8] 飞行汽车进展 - 公司在科技日上公开亮相全倾转混电飞行汽车A868,采用全倾转构型,基于公司超级增程架构[8] - A868预计将实现500公里长航程,最高航速预计可达360公里/小时,采用6人座舱设计[8] - A868原型机已于2025年11月顺利完成首次试飞,正式进入飞行验证阶段[9] - 公司宣布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将于2026年实现规模化量产与交付[9] - 飞行汽车量产工厂已于11月3日试产并下线首台飞行器,工厂规划年产能1万辆,初期年产能5000辆[9] - 在满产状态下,生产线每30分钟可下线一台飞行器,将加速2026年的大规模量产目标[9]
21记者提问:小鹏超级增程独特在哪? 小鹏:节奏、能耗、密度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7 14:25
超级增程技术趋势 - 增程技术成为行业大趋势,广汽、智己、别克等车企均在布局 [1] - 理想汽车带火了增程技术,提升了市场对增程产品的认知 [1] 小鹏超级增程技术的差异化 - 公司认为技术差异化的关键在于发现并把握合适的推出节奏,而非动力总成系统本身的技术高低 [1] - 核心差异化在于依托自身技术积累,将最大差异化点应用于特定场景,让用户体验到技术优势 [1] - 公司强调在相同技术指标下,其“内功”更扎实,包括更低的能耗和更高的集成度 [2][3] - “内功”不仅限于能耗和集成,还包含车辆的其他关键方面 [4] 行业技术指标对比 - 小鹏汽车续航里程达到1,600公里,其他车企如零跑汽车续航为1,500公里 [1] - 小鹏汽车超电续航为450至460公里,零跑汽车可达到500公里 [1] - 小鹏汽车驱动电机采用碳化硅800伏技术,昊铂品牌则采用非晶-碳纤维技术 [1] - 行业内在续航里程等技术指标上存在竞争,出现“内卷”现象 [2]
小鹏汽车杀入增程赛道:盼盈利,急“造血”
北京商报· 2025-11-06 22:35
公司战略与产品发布 - 公司正式进入增程赛道,发布鲲鹏超级增程技术,并同步预售首款增程MPV车型小鹏X9超级增程版,推出Max和Ultra两个版本,预售价格分别为35万元和37万元 [1] - 首款增程产品选择MPV市场,车型配备63.3kWh电池和60L油箱,CLTC纯电续航452公里,综合续航1602公里,运用5C+800V超充技术,充电12分钟可补能70% SOC [3] - 公司开启"纯电+增程"双线布局,计划下半年交付纯电及鲲鹏超级电动产品,支持"一车双能源"以拓展市场 [3][5] 财务表现与盈利目标 - 公司今年前10个月累计交付量达35.5万辆,同比增长190% [5] - 公司今年二季度净亏损为4.8亿元,去年同期净亏损为12.8亿元,亏损收窄,并预计在今年四季度实现盈利 [5] - 毛利率提升归因于工程平台通用化、规模效应释放成本优势以及供应链优化 [5] 市场竞争格局 - 2025年中国新能源MPV销量占比预计达50%,插混车型因设计优势成为家庭用户首选 [3] - 2020至2023年,国内混动车市场销量增长10倍,今年9月增程式批发量同比增长8.7%,环比增长24.1%,插混车型占比28%,增程式占比9% [7] - 多家车企加速布局混动市场,例如本田计划在2027-2030年推出13款混动车型,目标2030年混动车型销量达220万辆 [8] 行业趋势与市场机遇 -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预计,2025年插混和增程车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的比重将接近50% [7] - 预计到2029年,全球混合动力系统市场规模将达4416.23亿元,预测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4.5% [7] - 海外市场纯电基础设施布局相对缓慢,例如德国电动汽车公共充电桩保有量约18万个,公司发布增程技术也有助于扩展海外市场 [8]
综合续航超1600公里,小鹏汽车发布首款增程车型
贝壳财经· 2025-11-06 21:43
新产品发布 - 公司推出全新一代增程技术解决方案鲲鹏超级增程 [1] - 公司发布首款增程车型小鹏X9超级增程,提供Max和Ultra两个版本 [1] - 新车型Max和Ultra版本的预售价格分别为35万元和37万元 [1] 产品技术规格 - 鲲鹏超级增程搭载增程专属超快充磷酸铁锂大电池,配合60L大油箱 [1] - 技术方案实现CLTC纯电续航超450公里,综合续航超1600公里 [1] - 技术旨在解决传统小电池增程车纯电续航短、充电速度慢的痛点 [1] 公司战略方向 - 公司此前已宣布超级增程计划,此次发布是计划的落地 [1] - 公司决定采用增程技术路线是为了满足全球不同区域的基础设施、客户需求和政策法规 [1]
保时捷利润暴跌99%,纯电反超增程,大车市场乱套了?
犀牛财经· 2025-11-06 12:06
中国大型SUV市场格局演变 - 市场格局经历三个阶段:世纪之交合资品牌主导,一十年代自主品牌崛起分庭抗礼,过去十年新势力加入战局[2] - 市场存在“得大车者得天下”的铁律,燃油车时代中大型SUV话语权由外国品牌把持,新能源时代国产品牌登上舞台[3] - 2025年大车市场竞争激烈,国产与国外品牌攻守易势,汉兰达销量难止跌,卡宴利润暴跌99%,易车大型SUV热度榜前十几乎被国产厂商包揽[5] 燃油车时代大型SUV的成功案例 - 1999年国产奥迪A6轴距加长90毫米,2005年推出A6L,开创豪华车加长风潮并奠定BBA市场格局[6] - 2009年SUV市场爆发,年复合增长率达40%,丰田汉兰达国产化上市半年销量达3.5万台,在中大型SUV中独占鳌头[6] - 汉兰达成功在于精准满足中国家庭用户对空间、舒适、经济、可靠的全场景需求,开辟7座中大型SUV市场[8] - 2014年广汽丰田总销量37.4万辆,汉兰达是第二大销量来源,但其提供的营收利润远超中型轿车[8] 新能源时代国产品牌的挑战与崛起 - 2017年蔚来ES8上市,2018年下半年交付后约半年累计交付量达11,348辆,成为大三排SUV进入新能源时代的转折点[10][11] - 2021年理想ONE全年销量90,491辆,接近汉兰达的10.77万辆,2022年理想L9上市后汉兰达彻底失去还手之力[11] - 旗舰大型SUV热销能带动同系列中型SUV销量,因此大三排SUV是车企必争之地,车企会将最先进技术优先用于大三排SUV[12] - 汉兰达、卡宴等车型式微的核心原因是产品力跟不上时代,在空间、舒适度、智能化方面不及国产车[12] 2025年大三排SUV动力形式转变 - 2025年上半年大三排SUV市场是增程、插混和燃油竞争,8月开始纯电异军突起,9月全面反超位居第一[15] - 纯电异军突起主要源自蔚来两款大三排SUV热销:乐道L90上市三个月累计交付33,348台,全新ES8上市41天交付突破10,000台[15] - 2025年是纯电拐点,用户从纯电技术获得的体验收益大于加电不便的体验损失,纯电技术持续进步,续航、空间提升,成本下降[18] - 家充桩、公共充电桩普及,增程车主用油场景减少,可油可电优势变成每天充电的累赘[18] 蔚来公司的技术领先与体系能力 - 蔚来是纯电拐点的推动者,乐道L90和全新ES8引领大三排SUV进入纯电时代[19] - 2023年蔚来率先推出真正全域900V高压架构,电机、电池、电控等核心高压元件电压均超900V[19] - 二代ES8上市时换电站仅一千多座,目前布局超8,300座充换电站,其中换电站超3,500座,高速换电站超1,000座,缓解续航焦虑[23] - 造好、卖好大车考验车企体系化效率,蔚来通过CBU变革提升生产、制造、物流、传播、销售等环节的协同作战能力[24][25] - 乐道L90和全新ES8产能提升顺畅,蔚来体系化能力提升初见成效,公司实力和价值在过去被低估[25][26]
手握四大“技术王炸” 极狐全新阿尔法T5实施“价值碾压”
扬子晚报网· 2025-11-05 16:36
产品定位与市场策略 - 全新阿尔法T5定位为“长续航智慧中型SUV”,提供增程与纯电两种动力共7个版型,售价区间为10.98万-15.48万元 [1] - 公司首次推出增程动力车型,并首次搭载北汽全新元境智行技术架构,手握“元境智行、神擎增程、骁遥电池、麦格纳品质”四张王牌进行“精准降维打击” [1] - 以颠覆性价格将顶尖智能、无焦虑续航和可靠品质集于一身,直接击穿15万级SUV市场的旧有价值体系,实现技术普惠 [6][28] 智能驾驶技术 - 搭载北汽“元境智行”技术体系,采用骁龙8775舱驾一体解决方案,打破传统“舱驾分离”的算力壁垒,实现座舱指令与辅助驾驶环境感知的同步响应 [7] - 5纳米制程工艺提供高达144TOPS算力,能同时处理18路摄像头数据,支持城区NOA、高速NOA及6大泊车辅助功能 [9] - 采用与大疆合作的“惯导双目立体视觉系统”,障碍物识别精度达厘米级,并构建“五维安全体系”,首创分布式毫米波雷达保障极端天气下的感知能力 [11][13] - 云端已进行超6亿公里仿真测试,算法可通过云端强化学习持续进化,让智能驾驶系统越开越聪明 [13] 增程动力系统 - 北汽神擎增程采用混动专用阿特金森循环技术,通过一体化集成设计实现系统减重5%,热效率提升至43% [14] - WLTC馈电油耗低至5.18L/100km,百公里电耗16.5kWh,适配92号汽油 [14] - 满电状态下零百加速6.5秒,最高车速超180公里/小时;馈电状态下零百加速仍能保持7.6秒 [16] - 搭载无感启停与主动抑制技术,提供“纯电级驾乘感”,告别传统增程系统的“吵、抖、乱” [18] 电池与续航表现 - 全系标配宁德时代电池,实现0自燃、0进水、0衰减,满足新电池国家标准 [19] - 纯电版最长续航达705公里,最大充电功率370kW,支持10分钟充电400公里,15分钟补能超500公里 [21] - 增程版采用宁德时代骁遥增程专属电池,综合续航(CLTC)高达1215公里,纯电续航(CLTC)为215公里 [23] - 增程版SOC 30%至80%快充仅需15分钟,电池放电功率达140KW,实现可油可电的出行自由 [23] 制造工艺与品质 - 诞生于北汽蓝谷麦格纳高端制造基地,共享与奔驰、宝马、捷豹路虎等品牌同款的顶级制造工艺与品质标准 [24][26] - 配备豪华性能车级别底盘和驾控调校,车身扭转刚度超越劳斯莱斯幻影,提供“公路坦克”般的安全保障 [26] - 将应用于20万级车型的800V高压平台+5C闪充技术普及至15万元级别 [26]
网约车市场饱和,销量下跌!广汽埃安推“15万元内最具竞争力SUV”,客群目标不是网约车司机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4 22:41
公司战略与产品发布 - 广汽埃安发布首款增程车型i60 定位A级SUV 提供纯电和增程两种动力形式 增程版预售价12.68万元起 纯电版预售价11.98万元起 官方目标为成为15万元内最具竞争力的国民SUV [1] - 公司计划将面向B端的产品单独打造新品类 使埃安品牌更专注C端市场 承认此前对里程焦虑把握不够精准 未能抓住增程插混技术发展机遇 [4] - i60搭载最新星源增程技术 CLTC纯电续航210公里 CLTC综合续航1240公里 被定位为"国民增程大五座SUV" [4] 公司销售表现与市场挑战 - 广汽埃安今年10月销量为27014辆 同环比均出现下滑 今年前三季度月均销量约2万辆 远低于2024年的3.79万辆及2023年的4.99万辆 [3] - 销量下滑主因是对B端市场依赖过重 网约车用户规模收缩导致B端订单锐减 品牌被贴上"网约车"刻板标签 [3] 行业市场环境 - A级新能源SUV市场持续增长 2025年9月销量达240,503辆 同比增长33.2% 1-9月累计销量1,579,528辆 同比增长53.5% 市场份额占新能源车市场17.8% 渗透率达9.3% [4][5] - 增程车型市场关注度降温 2025年9月增程车型批发销量12.9万辆 同比增长8.7% 增速明显低于纯电动车型的32.4% 但2024年全年增程车型同比增幅达78.7% [6] - A级新能源SUV市场竞争激烈 汇聚比亚迪、零跑、深蓝等同时布局纯电与混动车型的热销品牌 埃安现有车型AION V也处于该细分市场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