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无人植保机
icon
搜索文档
新质生产力 农业新未来
陕西日报· 2025-10-26 08:06
时序更替,岁物丰成。10月25日,第32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在杨凌示范区开幕。 本届农高会以"新质生产力·农业新未来"为主题,聚焦创新驱动发展、保障粮食安全、乡村振兴、 国际农业交流合作,着力搭建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示范推广应用和对外合作交流平台,将进一步提升我国 农业发展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数字化、品牌化水平,为促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农业现代 化步伐、推进农业强国建设积极发挥作用。 农稳社稷,粮安天下。杨凌农高会必将更好地担负起农业科技成果示范推广的重要使命,在加快发 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推动高水平农业对外开放中展现更大作为,必将为世界 各国提供更多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增长机遇,让科技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国人民。 农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和沃土。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将有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实现乡村 全面振兴。陕西农业科技实力雄厚,拥有90多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和7000多名农业科教人才,在农作 物遗传育种与病虫害防治、生态修复与旱区农业高效用水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研究成果。从展示国 内外前沿科技、先进设备到举办特色现代农业展,从举办种业专题展览论坛到组织科技成 ...
结“粮”缘·听“粮”言·谋“粮”策
郑州日报· 2025-10-14 08:57
专业展区里,智慧农业板块的无人植保机模拟演示吸引大量目光,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展区的绿色肥 料、节水灌溉设备前,专家耐心解答企业技术咨询。展区内小麦元素随处可见,从麦浪造型展架到麦穗 图案宣传册,"中原粮仓"标识醒目,大会官方IP吉祥物"豫小丰""豫小满"更是人气十足,与观众合影并 带领参与趣味农事游戏。 品鉴区是现场热门区域,胡辣汤醇厚香气与东盟咖喱独特风味弥漫,工作人员分发刚出锅的灌汤 包、越南春卷,观众边品尝边交流;一旁的非遗体验区,剪纸艺人教观众剪小麦图案,木版年画摊位拓 印农业元素年画,传统文化与粮农主题巧妙融合。 洽谈区则务实氛围浓厚,企业代表手持产品手册深入沟通,部分企业现场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大会 还开通线上通道,方便无法到场观众通过直播观展、参与话题讨论。 记者 李莉 赵冬 刘盼盼 杨柳 数字赋能粮农合作,创新驱动区域发展。10月13日上午,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人头攒动、气氛热烈, 2025中国(河南)—东盟粮农合作发展大会暨第四届"一带一路"(河南)国际农业合作博览会在此开 幕。国内外政要嘉宾、知名专家学者与行业龙头企业代表齐聚,交流声、快门声与欢笑声交织,共同开 启这场聚焦粮农领域的"盛宴",一系 ...
四川达州市研发适配丘陵山区的智能农机,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小身板农机,闯出大市场(神州看点)
人民日报· 2025-10-09 08:17
行业背景与需求 - 中国山地多,不少耕地位于丘陵山区,农田、农艺与农机的适应性和匹配性不足的问题仍然存在[1] - 提升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水平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需求[1] - 达州市是典型丘陵山区,但粮食总产量连续多年居四川省第一[1] 政策与产业发展 - 2023年达州启动建设丘陵山区现代农机装备产业园,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1] - 截至2023年底,达州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68%[1] - 产业园联合多家高校和科研机构组建研发中心,依托四川省一体化试点项目和重大科技专项为企业注入科创动能[3] - 产业园已签约落地企业12家,建成生产线18条,下线产品34款,涵盖智能农机、农业机器人及零部件生产等领域[3] 产品技术与创新 - 无人水旱旋耕机个头不到传统机型的1/3,适配梯田、坡地等碎片化耕地[2] - 产品具备遥控操作和无人化作业能力,最大远程遥控距离300米,旱地、水田都适用,能在坡地实现360度原地转向[1][2] - 采用模块化电池设计,可实现电池在无人植保机、无人联合收割机中“一电三用”[2] - 研发团队投入智能电动农机研发3年多,攻克紧凑与轻量化设计、共享电池生态系统构建等难关[2] - 成功研发智能纠偏系统,解决山地作业中农机“走直线”的难题,使新一代智能农机能在泥泞、崎岖地理条件下按预设线路稳定作业[2] 市场前景与竞争优势 - 国际市场多数国家主攻大型农机研发,在多品种、小批量的小型农机研发制造上动力不足[3] - 产业园加强补位研发,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3] - 相关产品已在中国内蒙古、云南、贵州等省份受到青睐,并出口至加拿大、新西兰等国家[3]
连云港海州:智慧“农眼”守田垄 科技为秋粮丰产“加码”
扬子晚报网· 2025-09-19 17:35
智慧农业技术应用 - 智慧农业全域农情测控平台整合无线农业气象监测站、土壤墒情与盐分监测站等设备 实现24小时空气温湿度 虫情动态 土壤水分等关键数据捕捉[3] - 平台具备积温积光分析和病虫害预警功能 为田间管理提供高精度决策依据 使土壤水分监测误差可控 避免水资源浪费[3][5] - 农场部署60台无人植保机 通过北斗导航实现5厘米内作业误差 药剂用量比人工减少20% 并能根据地块肥力差异调整施肥量[7] 生产效率提升 - 农技人员通过手机或电脑远程巡田 平台数据实时更新 可提前规划灌溉和精准防治病虫害 避免人工观测耗时费力及数据偏差问题[5] - 无人机在早晚低温时段作业 添加叶面肥的药剂既能防病虫害 又能增强水稻抗逆性和抗旱性 实现施肥打药全方位覆盖[5][7] - 田间管理从凭经验转向靠数据 精准度大幅提升 平台成为秋粮稳产增产的科技后盾[5][7] 农场发展战略 - 持续加码智慧农业投入 推动农业科技创新落地 通过优化平台监测精度和组织农技员培训让技术扎根田间[7] - 未来将扩大技术应用范围 以科技赋能加速农业现代化 让更多田野享受数字红利[7]
第二十四届长春农博会聚焦“四个农业”
新华社· 2025-08-15 19:42
展会概况 - 第二十四届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于8月15日在吉林省长春市开幕 以"科技农业 绿色农业 质量农业 品牌农业"为主题 集中展示现代化农业新成果 [1] - 展会设置8大特色展区 包括名优农产品及食品展 高新设施展 种植示范展 创意农业展 精品畜牧业展 农机装备展 现代种业展 农耕文化展 [1] - 共有1000余家国内各地特色农产品企业参展参会 [1] 参展企业规模 - 260余家国内外农机企业参展 [1] - 70余家畜禽养殖及饲料兽药企业参展 [1] - 30余家农资企业参展 [1] 展区特色内容 - 吉林省精品展厅展示吉林大米 鲜食玉米等优质农产品 吸引各地参观者驻足 [1] - 展厅内200余家优质粮食企业展示"吉字号"产品 体现黑土地粮食品牌建设成果 [1] - 特色农机装备专区集中展示无人植保机 无人拖拉机 大型智能收割机等最新科技装备 [1]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农机换新有底气 智慧农业更可观
央广网· 2025-06-12 15:55
农业机械化与智慧农业升级 - 黑龙江种植户张宝金自2020年起已更换5台无人植保机,设备迭代速度加快,最新机型单次作业面积提升40%至7亩/次,电池续航达30分钟并支持昼夜作业[1][3] - 新型无人机施肥喷药精准度显著提升,减少农药化肥用量同时促进水稻长势[3] - 黑龙江省2024年将植保无人机等6类农机纳入报废补贴范围,2025年进一步扩大至26类,智慧农机购置补贴标准提高至报废补贴额的50%[4] 政策驱动与经济效益 - 种植户通过"以旧换新"政策实现设备低成本升级,例如4万元无人机置换后仅需支付2万元[6] - 惠农政策推动下黑龙江全省累计报废老旧农机22157台,申请国债补贴资金达10007万元[6] - 飞防合作社模式兴起,单个种植户年增收超10万元[6] 智能灌溉系统应用 - 绥滨农场引进770亩稻田智能灌溉系统,通过智能控水闸门和水位计实现水层精准控制[9] - 系统可根据水稻分蘖期需求自动调节水位,提升土壤温度促进分蘖[9] - 农场采用"国投+自筹"模式,220万元系统实际投入120万元,政策补贴占比45%[12] 农业生产模式变革 - 智能监测系统使种植户可远程管理农田,促使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10] - 科技设备投入降低生产成本,如智能灌溉系统节省人工巡田成本[10] - 智慧农业技术储备为未来推广奠定基础,预计将提升粮食单产和生产效率[12]
吉峰科技(300022) - 300022吉峰科技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428
2025-04-28 17:26
公司财务情况 - 2024年度实现营业收入27.1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31亿元 [1] 公司未来盈利增长驱动因素 - 探索与核心技术企业合作,以合资模式切入高端、智能、绿色农机及农业机器人领域 [1][2] - 深化“精益化管理”,推进事业合伙人制改革,落实连锁业务方针,优化产品与渠道结构,探索创新业务模式 [1][2] - 对接国家政策,深化厂商资源整合与平台协同,推动农机与三农创新服务链融合,实现业绩突破 [2] 行业2024年业绩表现 - 行业态势复杂,国家推动农业强国建设带来发展空间,但粮食价格低迷、需求疲软、竞争加剧和政策调整带来冲击 [3] - 《2024 - 2026年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实施意见》推动行业结构性优化,报废更新补贴政策激发市场需求 [3][4] - 行业处于转型与升级关键期,高端、智能、绿色农机成趋势,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内部竞争激烈,市场集中度提高 [4] - 传统农机需求疲软、市场趋近饱和,企业采取降价促销等策略,利润空间压缩 [4] - 国内主要粮食价格低位运行,农机购置和更新换代需求减弱,全年农机补贴消费规模连续第二年下滑,国内销量同比下降超10% [4] 行业未来发展前景 - 高标准农田建设带动智能农机需求释放 [5] - 城镇化与劳动力短缺使大中型和中小型农机协同增长 [5] - 应用场景向全领域扩展,丘陵山区机械化率提升是潜力增量市场 [5][6] - 农村人口老龄化催生农机社会化服务需求,农事服务中心“代耕代种”模式普及,推动行业向“服务生态”跃升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