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灌溉系统

搜索文档
共享机遇:中国供应链优势赋能全球农业科技发展
搜狐网· 2025-07-24 09:07
中国智慧农业行业发展现状 - 中国智慧农业市场规模已突破1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15%以上 [2] - 中国智慧农业设备的综合成本较国际市场低30%-40% [2] - 中国已形成覆盖山东、河北、河南、天津等多个核心区域的智能温室产业集群,在300公里半径内可获取全套配套服务 [2] 供应链优势与产业竞争力 - 中国全球领先的供应链网络为智慧农业行业提供坚实支撑,大幅降低企业采购成本并提升研发效率 [2] - 产业集群优势和完整的产业链配套为本土农业科技企业提供强大支撑,同时吸引全球农业科技企业和国际资本加速布局 [1][2] 外资企业与本土企业双向发展 - 2023年中国农业科技领域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23.5%,增速显著高于制造业整体水平 [3] - 荷兰、以色列等国的领先企业加速拓展中国市场,纳斯达克上市公司Pinnacle Food Group加码中国市场布局 [3] - 2024年中国农业机械及零部件出口总额达151.7亿美元,同比增长14.3%,智能灌溉系统、环境控制设备等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持续提升 [3] 国际合作与全球市场拓展 - 中联重科在泰国建设智能稻米工厂,与老挝签署合作备忘录支持建立农业机械标准体系 [3] - 大疆农业与巴西农业合作社合作推广无人机喷洒和土壤监测技术 [3] - 国际先进技术与本土产业优势深度融合,正在重塑全球农业科技产业格局 [4]
用青春守护把爱粮节粮意识“植入”心田
央广网· 2025-07-22 21:57
农业科技应用 - 植保无人机喷洒农药效率达人工30倍,每分钟可完成半亩地作业[1] - 智能灌溉系统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配合传统插秧工具与智能育种箱展示技术迭代[1][3] - 稻米加工需经28道科技关卡,包括种子12项检测、色谱仪分析直链淀粉含量等精密流程[5] 粮食生产与产业升级 - 当前亩产达1200斤稻谷,较粮食短缺年代产量翻倍[3] - "津川1号"稻米收购价高出普通品种30%,体现优质稻米附加值[4] - 中国以全球7%耕地养活22%人口,但优质稻米自给率仍需提升[4] 教育与实践融合 - 大中小学通过田间管理、除草施肥等劳动实践理解农业全产业链[4][5] - 三级实践体系(田间课堂-劳动实践-科研创新)覆盖育种至加工环节,学生记录"生态价值""产业链延伸"等关键词[4][5][9] - 大学实验室与智能化无人机室展示测绘无人机、土壤水质检测等农业科技设备[5] 品种与技术创新 - 种子检验涵盖发芽率、纯度等指标,决定后续种植方案[5] - 糙米通过去壳、抛光、色选转化为精米,技术提升成品品质[5] - 不同稻穗品种标本对比及生长数据采集支撑品种优化[1][4]
高温“烤”验 保灌解“渴”——北方多地夏管一线见闻
新华网· 2025-06-25 16:13
高温天气对农业的影响 - 北方多地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 局地达40℃以上 农作物灌溉需求持续增加 [1] -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采用38米臂展喷灌机 单台设备可覆盖300多亩 节水效果达30%-50% [1] - 河南省夏播工作全面结束 进入夏管阶段 农业农村部门强化与气象水利部门联动 [1] 农业灌溉技术应用 - 邯郸市馆陶县推广错峰灌溉 利用清晨夜间低温时段实施水肥一体化滴灌 [1] - 山东省夏津县采用智能灌溉系统 集成远程控制阀门和土壤墒情传感器 灌溉效率较传统漫灌提升超10% [2] - 新乡市卫辉市推广滴灌喷灌技术 同步开展病虫害防治 玉米出苗后及时喷洒农药应对蓟马危害 [2] 政府与农户协同措施 - 河北省组建8个技术专班下沉乡镇 实时监测墒情地温并发布预警 [1] - 夏津县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机制 联合农业气象部门深入田间指导地表水短缺区域自救 [3] - 多地提前检修水利设施 加强河渠安全巡查 保障灌溉用水秩序 如石津灌渠及时供水缓解深州市旱情 [3]
智慧便民不止于“碰一下”(现场评论)
人民日报· 2025-06-16 05:51
公共服务智能化升级 - 天津市308个派出所上线NFC感应取号系统,实现身份自动识别和快速排队[1] - 北京公园引入智能灌溉系统,根据天气和土壤湿度自动调节灌溉量[2] - 杭州"城市大脑"通过大数据和AI技术优化交通信号灯控制,缓解拥堵[2] 政策支持与地方实践 - 国家发布《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和《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2] - 深圳体育中心建设装配式智慧公厕,实现状态实时监测和"潮汐厕位"设计[2] - 南通推出"通停通付"智慧停车系统,支持无感支付和快速离场[2] 智能化设施运维挑战 - 部分智能设施存在设备失灵、报修不畅等问题影响使用[3] - 需要解决资金投入多元化、人员专业化、运维常态化等难题[3] - 需公共部门与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管理维护[3] 智能化建设发展趋势 - 公共服务智能化涵盖取号系统、公厕、交通、医疗、教育等多个领域[3] - 技术进步和政策支持推动智能设施在更多领域应用[3] - 智能化升级有助于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3]
21对话|极飞科技彭斌:大模型会带来“又快又好又便宜”的产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2 21:05
产品发布与技术升级 - 2025款农业无人车针对大棚、果园等场景进行全链路技术升级,解决"人药分离"、"效率提升"、"绿色生产"等痛点 [1] - 新产品平台版套装定价不到1.7万元,较初代7万元降幅超过70%,大幅降低用户使用门槛 [1] - 产品整合无人机离心雾化技术和变量控制技术,作业范围更大更精准,每亩地仅需1-2升药液,120升药箱可覆盖40-100亩大棚场景 [5] - 公司通过硬件智能化降低单位作业成本,一台设备可替代5个人力,重构农业生产成本曲线 [1] 技术应用与行业影响 - 大模型加速技术迭代进程,过去3-5年实现的应用现在1-2年可能完成 [2] - 公司构建"技术-场景-数据"闭环,通过田间数据反哺AI模型训练,形成自我强化的正向循环 [3] - 农业无人机销量同比增长33%,智能灌溉系统线上销量激增170%,超过1700个农场接入智能农场管理系统 [2] - 大模型加入使无人机技术红利加码,类似智能驾驶为新能源汽车带来的新红利 [7] 产品定位与市场策略 - 无人机擅长"面状"覆盖开阔场景,无人车则解决大棚、架式果园等需要侧向喷洒的特殊场景需求 [4] - 公司通过规模化生产持续降低成本,未来将推出更简单易用且实惠的农业科技产品 [9] - 产品面向全球市场,公司认为优质产品不愁市场,产能建设为全球需求服务 [10] 公司发展与未来规划 - 公司已实现净利润且增长良好,IPO计划将视国际资本回流中国市场情况而定 [11] - 年末发布会计划推出更多产品,借助大模型能力加速产品创新 [3][6] - 公司聚焦农业智能硬件领域,优势在于行业理解和专业知识壁垒而非大模型基座训练 [8]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农机换新有底气 智慧农业更可观
央广网· 2025-06-12 15:55
农业机械化与智慧农业升级 - 黑龙江种植户张宝金自2020年起已更换5台无人植保机,设备迭代速度加快,最新机型单次作业面积提升40%至7亩/次,电池续航达30分钟并支持昼夜作业[1][3] - 新型无人机施肥喷药精准度显著提升,减少农药化肥用量同时促进水稻长势[3] - 黑龙江省2024年将植保无人机等6类农机纳入报废补贴范围,2025年进一步扩大至26类,智慧农机购置补贴标准提高至报废补贴额的50%[4] 政策驱动与经济效益 - 种植户通过"以旧换新"政策实现设备低成本升级,例如4万元无人机置换后仅需支付2万元[6] - 惠农政策推动下黑龙江全省累计报废老旧农机22157台,申请国债补贴资金达10007万元[6] - 飞防合作社模式兴起,单个种植户年增收超10万元[6] 智能灌溉系统应用 - 绥滨农场引进770亩稻田智能灌溉系统,通过智能控水闸门和水位计实现水层精准控制[9] - 系统可根据水稻分蘖期需求自动调节水位,提升土壤温度促进分蘖[9] - 农场采用"国投+自筹"模式,220万元系统实际投入120万元,政策补贴占比45%[12] 农业生产模式变革 - 智能监测系统使种植户可远程管理农田,促使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10] - 科技设备投入降低生产成本,如智能灌溉系统节省人工巡田成本[10] - 智慧农业技术储备为未来推广奠定基础,预计将提升粮食单产和生产效率[12]
我省“双控”指标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 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中连续两年获评全国优秀 用水管水护水 迈入全国第一方阵
四川日报· 2025-06-11 14:06
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 - 2024年四川全社会用水总量255.21亿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相比"十三五"末分别下降16.8%、31.2% [4][7] - 农业用水占全省用水总量六成以上,通过管道输水系统改造,灌溉水利用率达50.9%(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509) [6] - 工业领域节水成效显著,例如四川华油中蓝能源公司投资2500万元改造循环水系统,水重复利用率达98%以上 [7] 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 - 严格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对超计划取水企业实施处罚(如宜宾某水务公司被罚49800元) [8] - 实施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实行差别税率(地下水税额高于地表水,节水行为免税),例如四川保宁醋公司地下水用量占比降至4% [9] - 推进取用水计量监管,要求企业安装合规计量设施并线上报送数据 [8] 水土保持与水环境改善 - 2024年全省水土流失面积减少2261.65平方公里,强烈及以上侵蚀面积减少135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达79.34% [4][10] - 通过遥感监管查处水土流失违法案件99起,征缴水土保持补偿费10.64亿元 [10] - 水环境质量连续两年全国第一,345个国省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100%,长江黄河干流水质稳定保持Ⅱ类及以上 [5][11] 节水技术应用与产业升级 - 农业领域推广管道输水技术,例如德阳市中江县永太镇石狮村耗损率大幅降低 [6] - 工业领域高耗水行业基本建成节水型企业,推动节水产业供需衔接与科技创新 [7] - 完成69个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评估,建立228个集中式水源地管理名录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