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春纪
icon
搜索文档
丸美生物回应子品牌春纪关闭天猫店:早已规划,正常运营调整
新浪财经· 2025-10-22 20:56
丸美生物旗下子品牌春纪近日关闭天猫旗舰店。丸美生物就此引发的关注回应称,这是基于该品牌业务 发展的实际情况早已规划的正常运营端调整,是该品牌"战略收缩的后续执行环节"。其强调这不是近期 仓促的决定,而是"主动优化品牌组合、高效配置资源的战略体现"。丸美生物称会将优势资源聚焦于核 心业务与未来增长赛道。(界面) ...
丸美生物押注彩妆?
环球网· 2025-10-21 10:05
来源:北京商报 丸美生物将注意力从春纪转移到彩妆品牌恋火身上的战略调整或许不难理解,2019年前后,随着国潮彩 妆风的崛起,兴起了不少国产彩妆品牌,在流量营销的加持下,像完美日记、花西子、采棠等都先后崛 起,成为颇受欢迎的国货彩妆品牌,与恋火的崛起及发展如出一辙。 美妆资深评论人、美云空间电商创始人白云虎表示,春纪品牌"下线"的核心原因,表面上是因为业绩表 现没有达到预期,但本质还是品牌定位不清晰,经营策略波动,使用户的需求模糊,导致老用户"逃 离"、新用户"犹豫",最终无法沉淀消费用户,业绩也难以持续。 "对于春纪而言,丸美生物前期投入也不少,也赋予了很多的预期。但对于春纪来说,需要的是更明确 独特的定位和渠道策略,才能走出真正的差异化。当然,春纪全面撤离线上,也可能是丸美生物在筹划 布局另一个'新模式'。但我个人认为,如果春纪不能舍离旧模式,仍然在传统模式下运营,结果其实已 经显现了。"白云虎说道。 与此同时,记者了解到,该品牌位于京东、楚楚街、蘑菇街、拼多多、卷皮等多家主流电商平台的店铺 已全部关闭。春纪微信公众号也早于2023年初停更;而春纪官方微博于2022年5月停更。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商报记者在 ...
春纪线上撤出 丸美生物转押彩妆?
北京商报· 2025-10-20 23:35
丸美生物旗下美妆品牌春纪正"悄然退场"。10月20日,北京商报记者发现,在淘宝天猫平台已经搜索不 到春纪旗舰店的相关信息。有报道称,春纪天猫旗舰店发布的《店铺终止经营公告》表示,"本店铺拟 于2025年10月26日自主终止经营"。实际上,今年8月,已出现"春纪天猫官方旗舰店下架所有产品链 接,无法购买"的相关消息。 同时,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春纪位于京东、楚楚街、蘑菇街、拼多多、卷皮等多家主流电商平台的店 铺已全部关闭。而2023年初,春纪微信公众号已经停更,官方微博于2022年5月停更。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商报记者在化妆品监管App上搜索发现,春纪产品的最后一款备案产品的时间为 2024年7月30日,这意味着一年多时间,春纪未向市场推出任何新品。从线下渠道看,目前尚未搜索到 春纪线下专柜。这些信号似乎都在印证这一曾经颇具知名度的品牌的悄然离去。 就上述相关信息,北京商报记者对丸美生物进行求证,截至目前未收到回应。 美妆资深评论人、美云空间电商创始人白云虎表示,春纪品牌"下线"的核心原因,表面上是因为业绩表 现未达预期,但本质还是品牌定位不清晰,经营策略波动,使用户的需求模糊,导致老用户"逃离"、新 用户"犹 ...
春纪线上“退场”,丸美生物押注彩妆?
北京商报· 2025-10-20 17:22
品牌退场现状 - 春纪品牌正从各大电商平台撤出 其天猫旗舰店计划于2025年10月26日自主终止经营 且店铺已无法搜索到 [2] - 除天猫外 该品牌在京东 拼多多等主流电商平台的店铺已全部关闭 [2] - 品牌线上官方渠道已基本停运 微信公众号于2023年初停更 官方微博于2022年5月停更 [2] - 品牌产品创新停滞 最后一款产品备案时间为2024年7月30日 过去一年多未推出新品 [2] - 线下渠道亦未见专柜 进一步印证品牌退场趋势 [2] 品牌历史与市场表现 - 春纪品牌由丸美生物于2007年推出 核心理念为“天然食材养肤” 定位大众护肤市场 [3] - 品牌曾为丸美生物主要品牌之一 2014至2016年营收从1.44亿元人民币增长至1.7亿元人民币 [3] - 2016年品牌营收达到峰值1.7亿元 在丸美生物总营收中占比14.11% [3][4] - 2016年后品牌营收下滑 2018年营收降至1.42亿元 营收占比降至9.06% [4] - 自2019年丸美生物上市后 财报中未再单独披露春纪品牌的具体营收数据 [4] 公司战略重心转移 - 与春纪品牌下滑形成对比 丸美生物旗下彩妆品牌恋火快速崛起 [4] - 恋火品牌营收从2021年的6617.46万元人民币 暴增至2023年的6.43亿元人民币 [4] - 2024年恋火品牌营收达9.05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40.72% 预计2025年将突破10亿元营收规模 [4] - 公司战略调整与国潮彩妆风口相关 同期完美日记 花西子等国产彩妆品牌迅速兴起 [4] 品牌衰落原因分析 - 品牌衰落表面原因为业绩未达预期 本质原因为品牌定位不清晰 经营策略波动 [5] - 定位问题导致用户需求模糊 造成老用户流失和新用户获取困难 无法沉淀消费群体 [5] - 品牌虽经前期大量投入 但缺乏明确独特的定位和渠道策略 未能形成真正差异化 [5]
丸美生物业绩会:国货美妆近年来正展现强劲崛起势头
证券时报网· 2025-05-15 19:13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3.42亿元同比上升31.69%归母扣非后净利润3.27亿元同比上升73.86% [1] - 2025年一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35亿元同比上升22.07%归母扣非后净利润1.34亿元同比上升28.57% [1] - 自线上转型以来连续九个季度实现营业收入与利润双双约30%的增长 [2] - 二级市场股价自2024年9月以来累计涨幅超过150% [1] 公司战略转型 - 股票简称由"丸美股份"更名为"丸美生物"标志从传统美妆企业向生物科技美妆公司转型 [2] - 生物科技成为公司重要底色功能性蛋白和重组胶原蛋白技术是核心竞争力 [2] - 坚持"科技致美+品牌深耕+数智驱动"运营策略 [3] 研发与技术突破 - 获"全国重组功能蛋白技术研究中心"认定全年开展20项专项研究 [2] - 突破多型别重组胶原蛋白开发实现高表达、高纯度生物制造能力 [2] - 完成"裂褶菌发酵产物滤液"新原料备案申请10项发明专利 [2] - 全年完成16款原料中试保障核心原料规模化量产 [2] 品牌与渠道布局 - 拥有"丸美""恋火""春纪"三大品牌其中"丸美"为国产中高端头部品牌 [1] - 丸美品牌及PL恋火品牌已入驻中免日上并合作打造品牌专场 [3] - 积极关注海南离岛免税店及其他线上免税渠道机会 [3] 行业发展趋势 - 民族文化自信增强消费者对本土品牌认可度持续攀升 [1] - 人工智能、合成生物、智能制造等前沿科技加速渗透推动产业升级 [3] - 消费者需求更趋多样化催生更高品质、更高功效的产品和服务 [3]
美容护理板块指数创新高,丸美生物、水羊股份、贝泰妮领涨背后各不同
华夏时报· 2025-05-10 16:17
美容护理板块近期表现 - 东方财富"美容护理"板块指数在5月9日创新高,最高触及94583点,较4月上旬低点75620点上涨约25% [3][4][5] - 板块内主要上市公司如丸美生物、水羊股份、登康口腔、上海家化、贝泰妮等近期股价均有较大涨幅 [3] - 截至5月9日,六日涨幅居前的是丸美生物(+2255%)、登康口腔(+2115%)、水羊股份(+1545%)和上海家化(+1475%) [6] - 三日涨幅居前的是登康口腔(+1395%)、水羊股份(+649%)、上海家化(+622%)、贝泰妮(+545%)、倍加洁(+510%)和丸美生物(+490%) [6] 行业发展趋势 - 国内大力提振消费,通过各种举措扩大内需,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有序推进与发展 [5] - 财信证券研报认为,在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消费复苏以及贸易摩擦持续升级的多重驱动下,化妆品及医美行业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5] - 国货美妆凭借高性价比和精细化运营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占据优势 [5] - 东海证券研报认为国货品牌在国内市占率或将有望持续提升,行业竞争格局或将发生变动 [5] - 上海证券研报认为,头部国货品牌凭借"品牌+渠道+产品+运营"等多种优势有望持续领跑 [5] 主要上市公司表现 丸美生物 - 股价从2月下旬约30元/股上涨至5月9日最高点50元/股 [7] - 2024年度实现营业收入2970亿元,同比增长3344% [7] - 主品牌"丸美"实现营业收入2055亿元,占主营收入的6924%,"PL恋火"品牌实现营业收入905亿元,占主营收入的3051% [7] 水羊股份 - 股价从清明节后10元/股附近反弹至5月9日最高1410元/股 [8] - 2024年度营业收入4237亿元,同比下降56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0亿元,同比下降6263% [8] - 水乳膏霜产品收入335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7910%,面膜产品收入73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734% [8] - 2024年度生产量1549048万片(或万瓶),销售量1596061万片(或万瓶),库存量488263万片(或万瓶),同比分别减少2292%、2855%和1366% [9] 贝泰妮 - 股价从约40元/股上涨至5月9日最高点4559元/股 [10] - 2024年营业收入5736亿元,同比增长387%,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03亿元,同比下降3353% [10]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949亿元,同比下降135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3405万元,同比下降8397% [10] - 2025年第一季度末货币资金1250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2325亿元,合计3575亿元,占流动资产5117亿元的大部分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