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实验室平台iXLAB

搜索文档
黑灯实验室:AI开启智慧实验新时代
证券时报· 2025-05-16 01:43
黑灯实验室概述 - 黑灯实验室是一种7×24小时无人值守全自动运行的实验室,率先在医学检验检测和新药研发领域落地,逐步扩展到更广泛场景,大幅提升精度和效率,降低成本[1] - 黑灯实验室也被称为智慧实验室或AI实验室,通过优化产品配方、研发新品、建模预测测试结果,大幅提升企业研发效率[2] - 黑灯实验室的核心创新成果深度赋能多个关键领域,开辟"效率+精准"双轮驱动的全新路径[4] 技术突破 - 黑灯实验室技术突破重点体现在全流程自动化与信息化,实现全程无人工干预的自动化操作,借助信息化质量控制体系提升效率与准确性[4] - 分析仪器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是黑灯实验室的亮点,引入模拟人眼视觉识别滴定、智能谱峰识别算法等技术[5] - 通过整合质谱、色谱、光谱、理化分析等核心技术,构建覆盖多领域的检测解决方案[5] - AI技术应用可生成实验标准操作流程(SOP),用户只需输入起点和终点,无需操心中间操作环节[5] - 在自动化程度、检测灵敏度与系统集成度等关键维度实现突破,填补国产高端科学仪器在实验室无人化解决方案上的技术空白[6] 应用案例与市场表现 - 英矽智能2024年11月发布"全球首个由AI辅助决策的自动化实验室"[2] - 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与华大智造联合打造"全自动无人化黑灯实验室"[2] - 晶泰科技利用黑灯实验室帮助辉瑞进行新冠口服药晶体结构预测,缩短药物上市时间6个月,2022年该药物销售额达189亿美元[2] - 华大智惠龙江未来实验室的肠癌产线应用中,αLab Studio实现100%产能提升[8] - 2023年我国自动化研发实验室行业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23.07亿元增长至82.29亿元[10] - 晶泰科技智能自动化业务营收1.62亿元,同比增长87.8%,超过药物研发业务1.04亿元[10] - 华大智造实验室自动化业务2024年营收2.09亿元,同比增长36.7%[10] 降本增效 - 黑灯实验室通过智能系统替代约75%的人工操作,大幅减少对专业技术人员的依赖[7] - 自动化流程减少人为误差带来的返工成本,提升人力投入效率与质量稳定性[8] - 实验步骤优化、试剂使用精准、能源浪费减少,综合运营成本降低约30%[8] - 多台设备、多个环节同时运行可显著缩短实验周期,实时监测功能提升管理效率[8] 适用场景与局限性 - 黑灯实验室适用于样本量大、需要不间断长期运行或无人化的实验室,如细胞培养、病毒检测、化工实验室等[9] - 也适用于高风险应用场景,如P3实验室、易燃易爆实验、厌氧环境实验等[9] - 前期投入和维护成本较高,回收周期可能较长,对一般通量实验室意义相对有限[9] 行业现状 - 生物医药行业是智慧实验室渗透较早的行业,海尔生物、新产业、亚辉龙等企业已推出相关解决方案[10] - 国内黑灯实验室发展处于初期,A轮融资企业占比约40%[10]
新产业:大型机占比持续提升,收入展现增长韧性-20250505
信达证券· 2025-05-05 10:0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文档未提及报告公司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大型机占比持续提升为海内外业务贡献增长动力,2024年公司营收45.35亿元(yoy+15.41%),国内营收28.49亿元(yoy+9.24%),国外营收16.86亿元(yoy+27.60%),海外中大型机占比提升至67.16%,“仪器+试剂”协同效应凸显 [2] - 技术攻关完善产品矩阵,打造实验室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2024年加大研发投入,高速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MAGLUMI X8累计装机量达3701台,新一代X10系列在国内注册阶段,全实验室自动化流水线T8上市首年全球装机87条 [2]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1.63、60.74、72.20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3.8%、17.7%、18.9%,归母净利润为20.12、24.29、30.2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1%、20.7%、24.7%,对应2025年4月30日股价,PE分别为20、17、14倍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指标 - 2023 - 2027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39.30、45.35、51.63、60.74、72.20亿元,增长率分别为29.0%、15.4%、13.8%、17.7%、18.9% [3][4] -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6.54、18.28、20.12、24.29、30.28亿元,增长率分别为24.5%、10.6%、10.1%、20.7%、24.7% [3][4] - 毛利率分别为72.9%、72.1%、70.4%、71.8%、73.8%,净资产收益率ROE分别为21.9%、21.3%、21.2%、23.0%、25.4% [3][4] - EPS(摊薄)分别为2.10、2.33、2.56、3.09、3.85元,市盈率P/E分别为24.90、22.52、20.46、16.96、13.60倍,市净率P/B分别为5.46、4.80、4.35、3.90、3.46倍 [3][4] 资产负债表 - 2023 - 2027年流动资产分别为50.64、50.56、60.53、71.98、86.48亿元,非流动资产分别为31.58、45.63、45.89、46.03、46.09亿元 [4] - 流动负债分别为5.91、9.09、10.38、11.15、12.25亿元,非流动负债分别为4.64、4.52、5.92、6.63、7.52亿元 [4] - 资产总计分别为82.22、96.19、106.42、118.01、132.57亿元,负债合计分别为6.78、10.43、11.68、12.45、13.55亿元 [4] 利润表 - 2023 - 2027年营业成本分别为10.64、12.67、15.28、17.13、18.94亿元,销售费用分别为6.29、7.15、8.16、9.72、11.55亿元 [4] - 管理费用分别为1.07、1.25、1.39、1.82、2.17亿元,研发费用分别为3.66、4.54、5.16、6.07、7.22亿元 [4] - 营业利润分别为18.95、21.11、22.99、27.77、34.62亿元,利润总额分别为18.93、20.93、22.99、27.77、34.62亿元 [4] - 净利润分别为16.54、18.28、20.12、24.29、30.28亿元 [4] 现金流量表 - 2023 - 2027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分别为14.18、13.56、20.61、23.86、29.56亿元,投资活动现金流分别为 - 2.91、 - 7.05、 - 2.10、 - 1.41、 - 1.39亿元 [4] - 筹资活动现金流分别为 - 5.69、 - 7.90、 - 11.36、 - 13.57、 - 16.91亿元,现金流净增加额分别为5.68、 - 1.26、7.25、8.88、11.26亿元 [4] 研究团队简介 - 唐爱金为医药首席分析师,浙江大学硕士,有药物化学专业背景和医药市场经营运作经验,曾就职于广证恒生和方正证券 [5] - 贺鑫为医药分析师、医疗健康研究组长,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硕士,5年医药行业研究经验,2024年加入信达证券 [5] - 曹佳琳为医药分析师,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数量经济学硕士,2年医药生物行业研究经历,2023年加入信达证券 [5] - 章钟涛为医药分析师,暨南大学国际投融资硕士,1年医药生物行业研究经历,2023年加入信达证券 [5] - 赵丹为医药分析师,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硕士,2年创新药行业研究经历,2024年加入信达证券 [5]
新产业(300832):大型机占比持续提升,收入展现增长韧性
信达证券· 2025-05-02 23:0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大型机占比持续提升为海内外业务贡献增长动力,国内延续大客户营销策略,海外构建品牌优势,“仪器 + 试剂”协同效应凸显,业务增长持续性强 [2] - 技术攻关完善产品矩阵,打造实验室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发光领域产品推陈出新,流水线等产品展示竞争实力 [2] - 预计公司 2025 - 2027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51.63、60.74、72.20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13.8%、17.7%、18.9%,实现归母净利润为 20.12、24.29、30.28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10.1%、20.7%、24.7%,对应 2025 年 4 月 30 股价,PE 分别为 20、17、14 倍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 - 公司发布 2024 年年报和 2025 年一季报,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 45.35 亿元(yoy + 15.41%),归母净利润 18.28 亿元(yoy + 10.57%),扣非归母净利润 17.20 亿元(yoy + 11.19%),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3.56 亿元(yoy - 4.36%);2025Q1 实现营业收入 11.25 亿元(yoy + 10.12%),归母净利润 4.38 亿元(yoy + 2.65%) [1] 点评 - 大型机占比提升,国内延续大客户营销策略,试剂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9.87%,国外通过“区域化运营 + 本地化深耕”构建品牌优势,中大型机装机进展顺利,海外业务量质齐升,试剂业务同比增长 26.47% [2] - 技术攻关完善产品矩阵,高速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MAGLUMI X8 销量提升,新一代 X10 系列在国内注册阶段,开放式全自动样品处理系统等产品已上市,T8 上市首年全球装机 87 条 [2] 重要财务指标 |指标|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3,930|4,535|5,163|6,074|7,220| |增长率 YoY %|29.0%|15.4%|13.8%|17.7%|18.9%|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1,654|1,828|2,012|2,429|3,028| |增长率 YoY%|24.5%|10.6%|10.1%|20.7%|24.7%| |毛利率%|72.9%|72.1%|70.4%|71.8%|73.8%| |净资产收益率 ROE%|21.9%|21.3%|21.2%|23.0%|25.4%| |EPS(摊薄)(元)|2.10|2.33|2.56|3.09|3.85| |市盈率 P/E(倍)|24.90|22.52|20.46|16.96|13.60| |市净率 P/B(倍)|5.46|4.80|4.35|3.90|3.46| [3]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 资产负债表展示了 2023A - 2027E 年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负债、股东权益等项目的情况 [4] - 利润表展示了 2023A - 2027E 年营业总收入、营业成本、销售费用等项目的情况 [4] - 现金流量表展示了 2023A - 2027E 年经营活动现金流、投资活动现金流、筹资活动现金流等项目的情况 [4] 研究团队简介 - 唐爱金为医药首席分析师,有浙江大学硕士学位,曾就职于东阳光药等,有超 9 年医药团队卖方业务工作经验 [5] - 贺鑫为医药分析师、医疗健康研究组长,有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硕士学位等,有 5 年医药行业研究经验 [5] - 曹佳琳为医药分析师,有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数量经济学硕士学位,有 2 年医药生物行业研究经历 [5] - 章钟涛为医药分析师,有暨南大学国际投融资硕士学位,有 1 年医药生物行业研究经历 [5] - 赵丹为医药分析师,有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硕士学位,有 2 年创新药行业研究经历 [5]
新产业(300832):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24年营收稳步增长,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光大证券· 2025-04-30 16:4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3][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公司营收和利润稳步增长,试剂和仪器类收入均有增长,2025年一季度增速放缓但仍稳健 [1][2] - 2024年海外市场表现亮眼,收入同比增长27.60% [2] -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4年研发投入同比增长23.92%,仪器和试剂研发成果丰硕 [2] - 国内国际市场双轮驱动,国内深化与大型医疗终端合作,海外建立运营体系提升品牌影响力 [3] - 考虑行业政策影响,下调25 - 26年EPS预测,引入27年EPS预测,现价对应25 - 27年PE为21/17/14倍 [3] 各目录总结 财务数据 - 2024年营业收入45.35亿元,同比增长15.41%;归母净利润18.28亿元,同比增长10.57%;扣非归母净利润17.20亿元,同比增长11.19% [1]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1.25亿元,同比增长10.12%;归母净利润4.38亿元,同比增长2.65%;扣非归母净利润4.17亿元,同比增长4.39% [1] - 预计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1.83亿元、61.44亿元、72.84亿元,增长率分别为14.27%、18.55%、18.55% [4] - 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92亿元、24.45亿元、29.32亿元,增长率分别为8.95%、22.75%、19.93% [4] 业务结构 - 2024年试剂收入32.68亿元,增长14.32%;仪器类收入12.59亿元,增长18.67% [2] 市场拓展 - 国内市场截至2024年末,三级医院客户达1732家,三级医院覆盖率为44.93% [3] - 海外市场已在14个核心国家建立运营体系 [3] 研发情况 - 2024年研发投入4.54亿元,同比增长23.92% [2] - 2024年发布更高通量的MAGLUMIX10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器,开放式全自动样品处理系统SATLARST8和智慧实验室平台iXLAB正式上市 [2] 盈利预测与估值 - 下调25 - 26年EPS预测为2.54 /3.11元(原预测值为3.34/4.19元,分别下调24.0%/25.8%),引入27年EPS预测值3.73元 [3] - 现价对应25 - 27年PE为21/17/14倍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