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慧灌溉
icon
搜索文档
金砖聚“侨”力 海外华侨华人热议金砖合作提质升级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07 10:42
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扩展 - 金砖国家正式成员新增印度尼西亚,泰国、玻利维亚、乌干达、越南等10个国家成为金砖伙伴国 [1] - 2025年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七次会晤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吸引数千名参会者 [1][4] 印尼加入金砖后的商业变化 - 印尼晋江同乡会副会长洪朝沙表示,加入金砖后大部分生意可直接用人民币结算 [2] - 印尼青年华侨张雪飞指出雅万高铁延伸至泗水的可行性研究已启动,跨境手续费用节省约30% [2] - 当地华侨华人正将中文大模型微调成印尼语客服系统,提升本地企业咨询效率 [5] 泰国金砖伙伴国身份的商业影响 - 泰国中华总商会主席林楚钦表示金砖机制促成上下游供应链合作,为泰国年轻人创造新就业机会 [3] - 中国新能源企业代表团赴泰国罗勇工业园投资设厂,金额可观 [3] - 商务签证、物流清关时间比以前更快,效率明显提升 [3] 巴西金砖合作下的产业拓展 - 中国企业加速向巴西绿色能源、智能电网、可再生资源开发等领域延伸 [4] - 巴西华侨华人青年推动中国智能化种植管理系统在巴西本地农场落地 [6] - 巴西巴中经贸交流中心负责人方激观察到中国企业提供成熟可靠技术和高性价比产品 [4] 华侨华人在金砖合作中的角色 - 华侨华人熟悉双边法规和语言,可缩短项目前期30%—40%的沟通时间 [6] - 印尼华侨华人筹划"金砖创业者对接周",为两国青年创客和投资人牵线搭桥 [6] - 泰国华侨华人推动中国AI技术应用于泰国智能交通和安防,智慧灌溉、病虫害监测技术落地 [7] 金砖框架下的新兴产业合作 - 印尼华裔总会希望在海洋开发、新能源科技、贸易便利化等领域发掘合作机会 [8] - 泰中侨商联合会主席邝锦荣期待在绿色基建、跨境支付系统和热带农业技术转移领域合作 [8] - 巴西华人郭祖德通过音乐促进中巴文化交流,希望金砖机制下各国人文交流活动越来越多 [9]
北斗导航绘制“丰收图景” 农机驰骋助力“三夏”颗粒尽归仓
央广网· 2025-06-14 19:37
农业科技应用 - 全国"三夏"期间投入各类农机具超1700万台(套),其中联合收割机80多万台、跨区作业超20万台 [1] - 德州市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7.86%以上 [7] - 濮阳市清丰县无人农场节省人工达80%,节省水肥药20%,化肥利用率提升30%,小麦产量较去年提高20% [16] - 清丰县实现小麦亩均增产87公斤,玉米亩均增产145公斤,示范田玉米单产达1039公斤 [16] - 宿州市埇桥区北斗导航播种误差控制在个位数厘米,每亩地密植标准精确 [11] - 邯郸市磁县北斗导航播种机5天完成700多亩播种,种子密度18至20公分 [11] - 连云港市海州区"5G数字化无人农场"实现全程机械化、精准化、无人化闭环作业 [14] 粮食生产情况 - 焦作市沁阳市种粮大户1150亩小麦亩产约1300斤 [4] - 濮阳县920亩土地小麦预计亩产1260斤 [4] - 临沂市河东区22万亩小麦进入全面收割阶段 [5] - 扬州市宝应县81万亩小麦迎来归仓时刻,投入1300余台本地收割机及200台外援 [6] - 全国收购夏粮小麦超1700万吨,进度快于上年同期,新季夏粮小麦收购总量预计8500多万吨 [17] 智能农业技术 - 武城县"农机管家"手机平台实现机器运动轨迹、行进距离、速度等数据实时传送 [7] - 灵丘县"5G+高标准农田指挥调度平台"监测5000亩玉米基地全域数据 [7] - 绥滨农场水田智慧灌溉系统实现水层实时监测,手机远程控制进水和出水 [9] - 连云港市海州区农场网格化部署低功耗物联网传感器,构建覆盖全域的"神经末梢" [14] - 益阳市大通湖区智慧无人农场实现"无人育秧插秧"操作 [19]
中经评论:为强村富民插上“数字之翼”
中国经济网· 2025-05-16 16:53
乡村振兴,数字先行。近日,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 《2025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锚定强农惠农富农任务目标,部署9个 方面重点任务,着力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美好生活,过去不敢想象的场景,而今照进现实。广袤田野间,农田装上"智慧脑", 农民动动手指就能远程操控灌溉系统;日常生活中,村村通快递,农民足不出户就能"买买买";在产业 发展层面,新业态、新场景不断涌现,一批批"新农人"化身"兴农人",借助短视频平台推介家乡特产, 让深山好物走向全国;在文化传播领域,乡土文化搭乘数字快车火爆"出圈",VR农耕生活体验、直播 非遗手工制作、云游田园自然风光,让远在千里之外的人们也能"身临其境"感受乡风乡韵。 "数"连万物,"数"享未来。为强村富民插上"数字之翼",乡村振兴的步伐必将更加稳健有力。(中国经 济网评论员 梁瑜) 让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富裕起来,是数字乡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 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到2019年《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明确目标任务,再到2024年《数字乡村建 设 ...
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支点
广州日报· 2025-05-12 05:10
在物理空间建设智慧灌溉、数字田管等新型基础设施,推动农田从"工程化"向"数字化"跃迁;在技术维 度建立"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实现墒情感知、灾害预警、产能评估的智能联动;在服务层面构 建云端知识库、边缘计算节点与终端交互界面的技术扩散通道,将复杂算法转化为可视化的生产决策。 特别要注重技术适配性创新,通过开发适老化交互界面降低应用门槛,使数字技术成为解放生产力的工 具和培育高素质农民的载体,最终实现"藏技于地"与"藏技于人"的协同进化。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则是这一国家战略的根基所在。要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全力提升耕 地质量,真正把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适宜耕作、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现代化良田。随着《逐 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的出台,我国耕地保护加快实现从数量管控转向质量跃升 的历史性跨越。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剧、资源约束趋紧的新挑战,通过空间重构、技术赋能与制度创 新,能够充分发挥高标准农田建设这一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支点作用,朝着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扎实迈 进。 以空间治理破解耕地资源分布与利用的结构性矛盾。我国耕地资源禀赋差异所导致的生产效率区域落 差,已成为制约粮食产 ...
农学专家分赴我省多地助力农作物抗旱
新华日报· 2025-05-03 07:20
文章核心观点 4月全国平均气温为1961年有完整观测记录以来“第三暖”,某省平均气温同期最高且2 - 4月降水量较常年偏少40%,春耕时节“抗旱”成关键词,扬州大学多团队通过多种方式助力农业抗旱[1] 分组1:旱情现状 - 4月全国平均气温12.95℃,为1961年有完整观测记录以来“第三暖”的4月,某省平均气温为同期最高,2 - 4月该省降水量较常年偏少40% [1] - 全省小麦受旱面积突破400万亩,正值小麦开花和籽粒灌浆关键期 [2] - 扬中市新坝镇桃园土壤水分严重不足,正值桃树果实快速生长期 [2] 分组2:专家指导 - 朱新开指导盐城市大丰区草庙镇种植户把握水肥协同,下午4点后适量喷灌,结合无人机喷施叶面肥和调节剂缓解旱情,讲解喷灌注意要点 [1] - 朱新开团队为种植户提供“线上问诊 + 线下指导”服务,依托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在多地进行20多场专题培训,到30个乡镇实地指导春管工作 [2] - 谢兆森教授团队建议扬中市新坝镇桃农改用滴灌带精准补水,在果园悬挂黄色黏虫板诱杀蚜虫,采用生物农药开展果树病虫害防治 [2] 分组3:智慧灌溉 - 扬州大学孙成明和刘涛团队研发“空—地”协同智慧灌溉系统,通过多源数据融合和智能算法实现精准调控,在苏州、盐城等江苏小麦主产区建立多个示范基地,累计推广面积近1000亩,相比传统漫灌节水30% - 50% [3] 分组4:新品种培育 - 扬州大学徐辰武教授团队首次揭示玉米根系抗旱的关键基因,已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创制多份育种新材料,预计7 - 10年内可实现抗旱新品种田间应用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