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枕头
icon
搜索文档
从AI到BI:当人工智能遇见大脑 丨两说
第一财经· 2025-07-10 14:16
AI与BI的对比 - 人工智能(AI)基于数学、计算机科学及心理行为学等多学科知识发展,是一种强大的赋能技术,其算法与神经网络理论可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的脑神经科学突破,但逐渐偏离神经科学轨道 [3] - 类脑智能(BI)紧紧围绕人脑进行研究,借鉴大脑工作原理如神经元连接、神经网络功能等,发展出更贴合人类生理与行为特点的智能理论与技术 [3] - 类脑智能相比人工智能展现更人性化优势,包括类脑计算、智能芯片、计算机与机器人等领域,广义还涉及类脑血管相变散热系统、类脑组织工程等 [3] 类脑智能的核心优势 - 类脑智能比人工智能多"心",具备集体价值观和社会道德,可持续进化并有望成为引领性高科技 [5] - 类脑计算机模拟人脑血管散热模式,研发类脑血管相变散热系统,比传统超算中心节省40%以上电费能耗 [7] - 类脑芯片拥有2亿神经元,采用40纳米制程即可达到GPU7纳米制程传统芯片功能,在能耗和效率上更具优势 [14] 类脑智能的应用场景 - 智能枕头通过神经网络算法分析脑波状态,改善睡眠质量甚至梦的情境 [10] - 无创脑机接口神经构建平台可采集脑电信号并施加刺激,帮助快速进入专注或放松状态 [12] - 类脑异构融合超算系统由30台高密度类脑算力服务器组成,规模相当于人脑九分之一,采用BPU+CPU组合在处理脑仿真和非结构化数据时表现更优 [17] 类脑智能的发展前景 - 全球首台100亿神经元类脑异构融合超算系统成功构建,突破冯·诺依曼瓶颈,具备噪音小、体积小、成本低优势 [17] - 中国在类脑智能领域突破显著,从2014年脑-智工程筹划到2024年百亿类脑超算系统建成,跨学科协作推动快速发展 [20] - 类脑智能爆发速度可能超预期,其创新应用进入商业领域的速度将快于以往技术 [20] 智能的本质与BI的使命 - 智能源于大脑复杂结构与运作模式,体现在语言、音乐等创造能力上,智慧是智能在理解和创造中的结果 [22] - 类脑智能突破传统AI局限,帮助人类认识自己而非取代人类,是对智能本质认知的深化 [22]
北京科博会现场签约项目43个,总金额超58亿元
新京报· 2025-05-11 22:05
展会概况 - 第二十七届北京科博会展览面积达5万平方米,比上届增加50%,汇集800余家国内外企业和机构,展出1200余项最新技术和科技成果 [1] - 现场签约项目43个,总金额超58亿元,吸引境内外观众8万余人次 [1] - 与京洽会同期举办,促进科技展示与投资洽谈结合,达成沙特shaker集团与美的合作等8个项目签约 [10] 前沿科技展示 - 航天领域展出朱雀二号、朱雀三号、长征八号甲等火箭模型,以及预计2026年首飞的"云行"超音速飞机模型 [4] - 中科网威展示国内首款搭载国产DPU芯片的800Gbps下一代防火墙 [4] - 蘑菇车联推出通感算一体化AI数字道路基站和AI大模型MogoMind,整合多模态交通数据实现实时决策 [5] 机器人技术突破 - "天工2.0"人形机器人展示复杂地形行走和双电池快速换电技术,其"慧思开物"平台兼容多构型机器人本体 [3] - WalkerS1人形机器人已在全球最多工厂"入职",展现场景化搬运能力 [2] - 奥克福爬墙机器人利用负压原理实现垂直墙面作业,全骨科手术机器人将关节置换手术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30分钟 [3] 医疗科技应用 - 长木谷医疗ROPA全骨科手术机器人增加感知能力,辅助医生实现精准高效手术,智能三维软件缩短患者恢复时间 [4] - 可穿戴智能人工喉服务中风和渐冻症患者,脑机接口康复训练系统帮助功能重建 [8] - 24小时视频医务室实现几分钟轻量体检 [8] 智慧城市与绿色技术 - AI垃圾焚烧技术系统动态调整辅料投放,使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 [7] - 京港澳高速部署AI浇水机器人和智慧巡查车,自动驾驶巴士展示智慧出行方案 [7] - 反诈数智人守护财产安全,大空间VR电影和AI智能课桌革新文教体验 [7] 区域与国际合作 - 湖北十堰展出军工品质硬派越野车,杭州企业携智能仿生手等产品组团参展 [9] - 拉萨首次设立独立展馆,展示30家企业130项京拉合作成果 [9] - 新加坡、捷克、韩国企业带来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产品寻求合作 [9] - 沙特机构聚焦机器人、半导体等领域,组织考察三一重工、京东方等企业 [10]
北京科博会展出1200余项技术成果 现场签约额超58亿元
中国新闻网· 2025-05-11 18:19
展览规模与成果 - 本届北京科博会集中展出1200余项最新技术和科技成果,现场签约项目43个,总金额超58亿元,吸引境内外观众8万余人次 [1] - 展览面积达5万平方米,云集800余家国内外企业和机构,其中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多家境外企业参展 [1] - 600余项科技新品首发首展,包括AI垃圾焚烧技术系统、多功能AI+爬壁机器人等 [1] 前沿科技展示 - 重大科研突破集中呈现:朱雀二号、朱雀三号、长征八号甲火箭模型,"云行"超音速飞机模型,国内首款搭载国产DPU芯片的800Gbps下一代防火墙等 [3] - 智能机器人领域:全球首个AI+ROBOT骨科手术机器人将手术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30分钟,多功能AI+爬壁机器人可垂直作业,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1展示高效搬运能力 [3] - 信息科技领域:国内首台千比特光量子计算机提升药物筛选效率千倍,蘑菇车联MogoMind大模型优化路况,北京超级云计算中心AI智算云MaaS平台提供低价大模型服务 [4] 国际合作与区域协作 - 国际企业参与:新加坡、捷克、韩国企业带来人工智能大模型、生物医药等领域产品,阿斯利康、赛诺菲等世界500强企业展示最新技术 [6] - 北京科技创新成果:来自"三城一区"和中关村的400多项成果参展,东城区首发21款新产品,丰台区展示近70项"黑科技",顺义区42家企业携53项成果亮相 [6] - 跨区域合作:湖北十堰硬派越野车、丹江口水库天然弱碱水"武当山水"参展,"杭州六小龙"企业携智能仿生手等产品亮相,拉萨市首次设立独立展馆展示130项展品 [7] 贸易投资促进活动 - 举办30余场贸易投资促进活动,包括北京-沙特先进制造业洽谈会,300余家中外企业对接交流 [8][10] - 京津冀系列活动发布《京津冀知识产权协同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成立工业旅游服务联盟 [10] - 发布《北京贸促商事法律服务年度报告》和《北京企业国际化经营合规指引》,揭牌首个企业合规师培训示范基地 [10] 科技应用与民生改善 - 生活品质提升:智能枕头、反诈数智人、大空间VR电影、AI智能课桌等科技成果重塑生活 [11] - 日常便利:AI浇水机器人、高速公路智慧巡查车、自动驾驶巴士等项目展示智慧出行变革 [11] - 医疗健康:可穿戴智能人工喉服务患者,"24小时视频医务室"实现轻量体检,脑机接口康复训练系统助力患者康复 [11]
北京科博会“剧透”未来生活
科技日报· 2025-05-09 09:30
智能枕头行业 - 帝益喜科技推出智能枕头,采用三维点云目标识别技术,可动态调节高度、角度及支撑力度以适应不同睡姿[2] - 产品搭载传感器监测入睡时长、呼吸、心跳等数据,接入睡眠大模型与健康大模型分析用户睡眠质量[2] - 采用多普勒人体生物雷达技术穿透被褥监测胸廓运动与心跳信号,同步追踪心率变化趋势[3] - 内置麦克风阵列和鼾声识别技术,检测到异常呼吸特征时通过微调角度或震动提醒引导用户调整睡姿[3] - 针对失眠人群提供摇动与声音助眠功能,优化头颈部支撑弧度减少夜间翻身次数[3] 反诈数智人行业 - 北京昇腾创新人工智能开发反诈数智人,基于百万条诈骗数据构建12类"数字骗子"模型[4] - 融合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识别诈骗话术特征模式如紧急求助、恐吓威胁等[5] - 情感分析模块捕捉来电者异常情绪波动,结合实时对话内容快速判断诈骗风险[5] - 知识图谱技术关联12类骗局关键要素形成动态风险评估体系,预警准确率提升[5][6] - 应用场景覆盖电话反诈指导、政务服务热线、银行客服系统和社区反诈平台[6] 大空间VR电影行业 - 北京时之宇科技利用XR技术开发大空间VR电影,观众可行走探索虚拟场景[7] - 动态空间映射误差小于0.1米,用户转向动作连贯性提升65%,眩晕感降低82%[7] - 采用异步时间扭曲技术将画面延迟控制在20毫秒内,确保虚拟场景实时同步更新[7] AI智能课桌行业 - 讯飞幻境AI智能课桌通过1200万像素摄像头与深度传感器实现99.6%的卡牌识别精度[9] - 内置图形处理器支持6人协同操作,画面帧率60帧/秒,延迟降低50%[9] - AI评测系统含2000多条实验规则,评分误差率小于2.8%[9] - 北京某小学使用后学生主动操作实验比例从32%升至70%,降低硬件采购与实验安全隐患[10]
“老鼠人”失眠简史:3亿特困生如何造就千亿睡眠经济?
36氪· 2025-04-22 18:36
睡眠障碍现状 - 超过3亿中国人存在睡眠障碍,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 [7] - 2025年受访人群夜间平均睡眠时长为6.85小时,26%的人群夜间睡眠时长不足6小时,65%的人群每周出现1到2次睡眠困扰 [7] - 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平均睡眠时间不足6.5小时,远低于7-9小时的国际健康标准 [7] - 日本人均不足7小时睡眠,美国约三分之一的成年人长期缺觉,韩国高中生日均睡眠不足5小时 [4] 失眠原因分析 - 失眠主要由自我认知焦虑、工作挑战与健康担忧三大因素导致 [17] - 报复性熬夜现象在年轻群体中突出,夜晚成为暂时逃离现实的精神避难所 [12] - 社交平台、购物app、网络游戏等数字产品经过精心设计,利用人类心理弱点维持用户粘性,导致被动熬夜 [13] - 压力情绪与失眠互为因果,形成难以打破的闭环 [20] 睡眠经济市场规模 - 2023年中国睡眠经济行业市场规模近5000亿元,同比增长86%,预计到2030年或将突破万亿元 [21] - 对比2019年和2023年,睡眠市场消费人群增长23%,人均花费金额增长20%,人均购买件数增长29% [21] - 智能睡眠品类以30%的年增速领跑,2030年市场规模或将突破2000亿元 [51] - 全球睡眠危机催生了一个价值数千亿的睡眠经济市场 [6] 助眠产品细分市场 - 64%有睡眠困扰的消费者选择通过家居家纺类产品改善睡眠,床垫、遮光眼罩等传统产品占据重要位置 [27] - 2024年中国床垫市场规模达814亿元,同比增长5.5%,2020-202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预计达6.57% [29] - 记忆棉床垫、智能化床垫等功能性产品增长迅猛,年增速超过40% [29] - 58%消费者选择通过服用助眠保健品及药品来改善睡眠 [31] 助眠食品与饮料创新 - 2022年睡眠保健品中"软糖"剂型销售额达2.33亿元,占比达25.04% [31] - 褪黑素产品以零食化创新形式走红,但全球监管态度谨慎 [31] - 含有GABA、L-茶氨酸/酸枣仁等天然成分的助眠功能食品因副作用小而受到关注 [36] - 添加了茶氨酸等助眠成分的饮料(如紫色瓶尖叫)在社媒爆火,相关话题浏览量突破376万次 [40] 智能睡眠技术发展 - 消费级睡眠监测产品主要分为APP服务和智能监测硬件两类 [55][56] - 智能睡眠产品向"环境调节-生理干预-健康管理"三位一体的生态系统跃迁 [58] - 消费级睡眠监测设备的准确率仍落后医疗设备30%以上,部分AI助眠产品算法模型仅基于千人级数据训练 [58] - 智能枕、助眠灯、AI床垫等技术解决传统助眠产品无法触及的痛点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