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N2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10天涨100亿,宇树科技朋友圈狂欢
盐财经· 2025-09-17 17:42
上市进程与市场影响 - 公司计划于10月至12月期间提交A股上市申请 预计成为人形机器人第一股 [4] - 上市消息引发资本市场高度关注 被称为今年机器人领域最受期待的IPO之一 [5] - 间接持股方首开股份股价十天九板 累计涨幅达152.65% 市值从68亿元升至172亿元 [8] - 供应链企业股价显著上涨:长盛轴承涨215.67% 双林股份涨148.42% [10] 资本运作与股权结构 - 完成C+轮融资 由中国移动旗下基金、腾讯、锦秋基金、阿里巴巴、蚂蚁集团、吉利资本领投 融资金额近7亿元 [12] - 投后估值超120亿元 注册资本从288.9万元增至3.64亿元 增幅125倍 [12] - 创始人王兴兴直接持股27.81% 通过员工持股平台合计持股34.49% 以67亿元身家入选创富榜 [12][13] - 员工持股平台上海宇翼持股6.81% 按120亿元估值计算价值达8亿元 [13] - 历时9年完成10轮融资 参与机构超30家 美团旗下公司持股8.25% 红杉中国持股7.13% [12][14] 业务模式与财务表现 - 年度营收突破10亿元 已连续5年实现盈利 [17] - 产品收入结构:四足机器人占65% 人形机器人占30% 零部件占5% [17] - 四足机器人80%用于科研、教育和消费领域 20%用于工业检测和消防 [17] - 采用纯电驱动技术路线 核心部件自研率超90% 包括电机、减速器、主控系统等 [18] - 推出G1机器人售价9.9万元起 显著低于同业几十万至百万元定价 [18] 行业竞争与战略布局 - 人形机器人产业处于爆发前夜 中国供应链占比达63% [17] - 竞争对手松延动力推出售价3.99万元的N2机器人 行业价格竞争加剧 [20] - 公司需拓展更广阔市场以应对上市后投资者对单一收入结构的质疑 [20] - 创始人强调需提前布局AI、技术、硬件、生产制造及全球市场 [20]
松延动力:从清华园跑出的机器人“小孩哥”
新京报· 2025-09-03 10:02
公司背景与创始人 - 松延动力是北京机器人企业 创办不足两年 旗下人形机器人产品N2被观众称为"小孩哥" [1] - 创始人姜哲源1998年出生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毕业 博士期间专攻强化学习 2023年从清华博士辍学创业 [2] - 公司办公地点从海淀迁至昌平 单位面积扩大一倍 团队完成扩招 [1] 产品与技术路线 - 核心产品包括可跑步的N2机器人(身高1.2米)、7自由度手臂的E1机器人 以及全球首个脸部突破30自由度的仿生人机器人"小诺" [1][5] - 采用"自研硬件本体+运动控制算法"技术路线 目标实现人形机器人的高度集成与智能化 [5] - N2机器人售价数万元 定位小尺寸适合科研教育 安全且易二次开发 [3] 市场表现与订单 - N2机器人总订单量突破2500台 总合同额超过1亿元 成为继宇树科技后又一家销量破千的人形机器人公司 [3] - 人形机器人马拉松赛后每日咨询量从300次增长至500-1000次 [3] - 产品聚焦教育、科研、文旅、商演四大场景 计划2025年第四季度发力海外市场 [5] 赛事成就与产品验证 - 获得人形机器人马拉松比赛亚军 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体操项目与跳远项目金牌 个人舞蹈项目银牌 [1][4] - 在体操项目中配合《本草纲目》完成动作 在舞蹈项目中表演英歌舞 [4] - 赛事成绩印证了产品在多领域的应用潜力 [4] 融资与资金状况 - 2023年底依靠首个机器人原型获得种子轮融资 [2] - 2023年10月公司账上现金约3000万元 但2024年初因研发停滞和团队臃肿导致资金濒临枯竭 [2] - 仿生人脸机器人产品获得北京机器人产业投资基金投资 老股东追投使公司度过危机 [2] 行业环境与政策支持 - 北京市2019年起连续出台两轮三年行动计划 培养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7家 获批手术机器人注册证33个 集聚人形机器人整机单位30家 均居全国首位 [5] - 2024年北京市机器人产业营收同比增长50% 2025年上半年增长40% 产业稳居国内第一梯队 [5] - 公司发展受益于北京市及昌平区的前瞻布局与支持 [5]
经济热力站|松延动力:机器人“小孩哥”成为世界冠军
贝壳财经· 2025-08-31 20:49
公司核心成就与产品表现 - 公司在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中获得自由体操金牌、立定跳远冠军(1.25米成绩)及单机舞蹈亚军 [2][7] - N2机器人因2025年4月人形机器人马拉松亚军知名度显著提升 [12] - N2机器人身高1.2米,售价3.99万元,总订单量突破2500台,合同额超1亿元 [13][15] - 全球首款脸部突破30个自由度的仿生人机器人"小诺"具备表情控制、语音对话及真人动作模仿功能 [15] 公司发展历程与战略 - 创始人于2023年从清华大学博士辍学创业,2023年底凭原型机获种子轮融资 [10][11] - 2024年初经历研发停滞与资金危机,后通过仿生人脸机器人产品获得北京机器人产业投资基金投资 [11] - 产品采用"自研硬件本体+运动控制算法"技术路线,聚焦教育、科研、文旅、商演四大场景 [16] - 计划2025年第四季度发力海外市场 [16] 市场反响与运营数据 - 人形机器人马拉松后每日咨询量从300次增至500-1000次,运动会后热度持续攀升 [14] - 成为继宇树科技后第二家销量破千的人形机器人公司 [15] 行业环境与政策支持 - 北京市2019年起出台两轮机器人产业三年行动计划,培育5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16] - 北京市集聚30家人形机器人整机单位,获批33个手术机器人注册证,均居全国首位 [16] - 2024年北京市机器人产业营收同比增长50%,2025年上半年增长40% [16] - 公司发展受益于北京市"双百工程"中产品创新与场景示范双驱动战略 [17][18]
松延动力CFO韩深任:自研硬件本体和算法,已支持机器人高度集成和智能化
新浪科技· 2025-08-29 16:43
北京机器人产业政策与生态 - 北京市自2019年起连续出台两轮三年行动计划 构建机器人产业生态 培养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7家 获批手术机器人注册证33个 集聚人形机器人整机单位30家 均居全国首位 [3] - 2024年北京市机器人产业营收同比增长50% 2025年上半年增长40% 产业稳居国内第一梯队 [3] - 北京市将全力建设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 应用示范高地和高端产业集聚区 推动产业从研发向规模化应用迈进 [5] 企业技术与产品突破 - 银河通用Galbot G1机器人获得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场景赛药品分拣冠军 已与合作伙伴打造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智慧药房解决方案 新店面部署仅需两天 [2] - 松延动力自研硬件本体和运动控制算法 N2机器人获自由体操冠军 E1机器人以1.25米成绩夺立定跳远冠军 [3] - 加速进化T1机器人助力各国队伍赢得足球3V3和5V5赛事全部奖牌(2金2银2铜) 团队融合清华硬核技术与互联网产品思维 [4] 商业化应用进展 - 银河通用已获100家机器人零售仓门店订单 计划年底全国投用 北京地区近十家门店常态化运营 每家40平方米门店配备超5000种药品 由单台Galbot管理 [2] - 银河太空舱智慧零售解决方案最小仅9㎡空间 可全天候自主运营 预计日均服务2000人次 订单量500单 [2] - 云迹科技机器人落地全球30000多家酒店医院工厂等场景 2024年单日最高在线机器人数量达3.6万台 全年完成超5亿次服务 行走2033万公里 [4] 技术创新体系与人才优势 - 北京市确立具身智能为核心发展方向 形成大脑一小脑一本体协同创新路径 [4] - 北京人才和高校密集优势突出 成为机器人研发长跑的领跑关键 [3] - 加速进化团队多来自清华机器人控制实验室及字节跳动 小红书等互联网企业 形成复合架构推动技术应用转化 [4] 未来发展规划 - 北京将面向全球开放酒店餐厅等公共服务场景 打造机器人+智慧生活方案 [5] - 支持建设机器人产教融合平台和实训基地 优化津冀产业布局 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5] - 全市支持12类200项机器人创新产品 在11个领域134个场景完成首试首用 [4]
周鸿祎飞踹1.2米高N2机器人,被踹倒后正常行走
新浪科技· 2025-08-22 15:22
公司动态 - 360公司创始人周鸿祎参观松延动力公司并与人形机器人互动 [1] - 周鸿祎飞脚踹向身高1.2米的N2机器人导致其瞬间失去平衡躺倒在地 [1] - 工作人员扶起机器人后其依然可以正常行走 [1] 产品表现 - 被踹机器人型号为N2 身高1.2米 [1] - 机器人被踹倒后保持完好并维持正常行走功能 [1] - 周鸿祎评价该机器人为"踹过最皮实的机器人" [1]
松延动力小顽童队立定跳远夺冠,姜哲源:优化了机器人跳远算法
贝壳财经· 2025-08-17 14:41
比赛结果 - 松延动力小顽童队以1.25米的成绩获得立定跳远项目冠军 [1] - 宇树科技队以1.20米的成绩获得亚军 [1] - 灵翌科技队以1.13米的成绩获得季军 [1] 松延动力参赛策略 - 公司准备多套方案并派出两支队伍参赛 [4] - "小顽童"使用N2机器人 [4] - "旋风小子"使用K1机器人 [4] - 部署了可以跳得更远的算法 [4] 机器人跳远技术难点 - 硬件层面需要足够大的空间扭矩和相对较好的构型 [4] - 算法层面重新调试了一套算法 [4] - 在仿真环境中对机器人身体简化后再建模 [4] - 通过强化学习调试出最优策略 [4] 公司发展规划 - 预计年底发布一款全尺寸人形机器人产品 [4]
从清华辍学造机器人,98年出生的他如何用2000台订单抢占市场?
新京报· 2025-08-14 21:17
公司发展现状与产能扩张 - 公司因订单激增和产能压力搬迁至昌平区新产业园 面积扩大一倍并新增30多名员工 当前规模约80人且计划下月扩招60% [2][5][6] - 新厂房采用自动化生产工具与人工协作 目标在8月实现月交付300-500台机器人 目前已交付数十台 [2][5] - 通过世界人形机器人马拉松赛事知名度提升 订单量超2000台 若计入意向订单总量超2500台 [1][21][22] 产品战略与市场定位 - 核心产品N2机器人售价3.99万元 定位小尺寸人形机器人 主打科研院校场景 强调用户体验与消费电子化设计 [15][19][22] - 计划年底推出1.7米大尺寸人形机器人 针对特殊工业场景定制 已有客户预订单支持 [16] - 坚持硬件本体厂商定位 暂不开展具身智能研发 优先聚焦量产与交付能力建设 [7][9][10] 融资进展与商业化规划 - 已完成第六轮融资交割 新轮次进入后期阶段 目标2025年实现现金流转正 2026年实现盈利 [4][23][26] - 早期融资曾因团队背景和研发阶段受阻 2023年底才获得种子轮融资 [3] - 销售团队两个月内获2000台订单 代理商网络覆盖江浙沪、大湾区及河南地区 计划年内扩展至上百家 [12][21] 创始人管理与运营理念 - 创始人姜哲源为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辍学博士 强调产品经理思维 重视用户需求导向而非纯技术驱动 [3][19][20] - 招聘注重对机器人领域的热忱而非学历 核心岗位均亲自面试 [6] - 曾因管理经验不足导致2024年初资金危机 后通过产业基金投资缓解 目前严格控制成本 [25][26] 行业竞争与技术路线 - 认为硬件本体技术路线已收敛 2024年行业竞争焦点在于规模化量产与交付能力 [8][10] - 承认宇树科技在机器狗领域领先地位 选择差异化切入小尺寸人形机器人赛道 [14][15] - 指出具身智能领域当前缺乏数据采集标准 公司采取"敢为天下后"的观望策略 [9]
松延动力姜哲源:从清华辍学到融资六轮,今年决胜在量产
新京报· 2025-08-14 19:43
公司发展现状 - 公司于端午节前搬迁至昌平区未来星科能源谷智造产业园4号楼 新厂房面积扩大一倍 并扩招30多名员工[2] - 公司当前员工规模约80人 计划下个月扩招60% 员工以95后和00后为主[6] - 公司已完成第六轮融资交割 新轮次融资已进入后期阶段[4][26] 产能与交付 - 公司因亦庄人形机器人马拉松获得超过2000台订单 目前交付了几十台机器人[1][5] - 公司计划在8月实现月产能300-500台 核心任务是提升交付能力[2][5] - 公司面临产能瓶颈 搬迁主要原因是为扩大产能和提升交付能力[2][5] 产品与定位 - 公司主要产品为N2小型人形机器人 售价3.99万元 目前定位为硬件本体制造商[7][22] - 公司计划年底发布1.7米大尺寸人形机器人 针对特殊场景客户需求研发[16] - 产品设计注重用户体验 采用消费电子形态 包括定制包装盒和配件[19] 市场与销售 - 公司现有代理商几十个 主要集中在江浙沪 大湾区及河南地区 目标年内扩充至上百个[12] - 销售团队在马拉松后获得超2500台意向订单 其中2000台为确认订单[21][22] - 公司采用低价策略抢占市场 前期牺牲部分毛利以实现规模化[22] 技术研发策略 - 公司暂不重点投入具身大脑研发 认为行业当前缺乏数据采集标准 采取观望态度[9] - 硬件技术路线已收敛 重点转向规模化量产和交付能力[8][10] - 大小尺寸机器人采用相同技术架构 电路板可复用 算法难度无明显差异[17] 创始人背景与管理 - 创始人姜哲源为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辍学博士 博士研究方向为强化学习[3][13] - 管理理念注重员工对机器人的热爱程度而非学历背景[6] - 公司曾因创始人缺乏管理经验出现资金滥用问题 2024年初面临现金流危机[25][26] 商业化规划 - 公司计划2025年实现现金流转正 2026年实现盈利[4][23] - 当前阶段重点是通过规模化实现自我造血能力[22][23] - 认为人形机器人行业尚未进入完全价格竞争阶段 需要共同扩大市场容量[24]
机智谈|松延动力姜哲源:从清华辍学到融资六轮,今年决胜在量产
贝壳财经· 2025-08-14 19:31
公司发展现状 - 松延动力因亦庄人形机器人马拉松知名度提升后获得超过2000台订单 目前交付了几十台机器人 急需扩大产能和提升交付能力[4][18] - 公司从海淀区搬迁至昌平区未来星科能源谷智造产业园 面积扩大一倍 新增30多名员工 总规模达80人 计划下个月扩招60%人员[4][19] - 已完成第六轮融资交割 新轮次融资进展到后期阶段 计划明年实现现金流为正 后年实现盈利[12][45][48] 产品与产能规划 - N2机器人售价3.99万元 当前指导价有变化 前期牺牲毛利以实现规模化 目前订单量超过2000台 意向订单超2500台[42][44] - 计划八月实现月产能300-500台 年底将发布1.7米大尺寸人形机器人 针对特殊工业场景客户定制研发[18][33][34] - 产品定位硬件本体 不面向C端定制 但支持语音交互等共性需求 电路板可复用 大小尺寸机器人技术难度无差异[20][32][36] 市场竞争策略 - 行业技术路线已收敛 今年竞争重点在于规模化量产和交付能力 需通过量产销售交付环节形成正循环壁垒[21][25] - 通过低价策略抢占市场 但认为行业未完全进入价格战阶段 需共同扩大市场蛋糕[44][46] - 代理商现有几十个 集中在江浙沪 大湾区及河南地区 目标年内扩充至上百个代理商规模[26] 技术研发方向 - 具身智能领域暂不投入大规模研发 认为行业缺乏数据采集标准 采取"敢为天下后"的观望策略[23][24] - 运动控制算法基于博士期间强化学习研究方向 产品优势在于用户体验与定义 外形步态差异化设计[38][41] - 团队招聘以热爱为导向而非学历 技术研发核心岗位由创始人亲自面试[19] 创始人管理理念 - 创始人自我定义为懂技术的产品经理 重视用户需求调研 借鉴消费电子行业经验设计产品包装及使用体验[12][39][41] - 管理更看重团队成员商业化能力而非现有资源 销售负责人两个月内承接2000台订单[42] - 经历过2024年初研发停滞及资金危机 因缺乏管理经验盲目扩张团队 后通过北京机器人产业投资基金投资缓解危机[47][48]
【对话机器“人”】“小孩哥”跑出大订单!松延动力:已在考虑出海
中国证券报· 2025-08-12 07:20
公司融资进展 - 公司于8月初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 由金浦投资领投 北汽产投 中金资本 晶科能源 赟汇资本 优山资本 卓源亚洲 元智未来等机构跟投[1] - 这是2025年上半年以来连续完成的第三轮融资 累计融资次数达六轮 新一轮融资正在筹备中[1] - 融资及后续资金将重点投入研发和生产车间建设[1] 订单与交付情况 - 上半年获得超2000台商业化订单 合同总额预计突破1亿元[2] - 成为国内第二家迈入"千台销量"门槛的人形机器人公司[2] - 7月交付105台 8月目标交付200台 量产能力持续提升[6] - 下半年重点保证订单交付 目标将订单转化为确定收入破亿元[6] - 2026年交付量目标达万台[6] 商业化应用场景 - 主要聚焦教育 科研 文旅 商演四大场景[2][6] - 教育场景订单占比最大 包括K12教学教具 职业教育 高校科研等细分领域[6] - 正探索K12场景中机器人作为领操员 领跑员等创新应用[6] - 下半年将重点发力消费级和养老级场景[6] 供应链与量产能力 - 量产核心卡点在于上游供应链 目前正与供应链公司协同突破壁垒[6] - 自6月跑通量产后 交付能力持续提升[2][6] 核心竞争力 - 优势在于优异的结构化设计和稳定可靠的交付能力[6] - 高管团队具备突出的用户思维和商业化思维 能快速切入目标市场[6] 行业发展趋势 - 2023年融资侧重原型机演示能力 2024年转向实用逻辑 2025年关注量产能力[1] - 具身智能机器人商业化进程可能快于自动驾驶 因垂类应用场景更丰富[7] - 当前行业卡点在于模型技术未完全收敛和数据采集量不足[7] - 预计三五年内解决模型和数据问题 可能出现类似ChatGPT的"奇点时刻"[8] 海外扩张计划 - 海外市场利润空间高于国内 计划2025年第四季度或2026年启动出海[7] - 初期采用代理商模式切入[7] - 海外需求场景与国内趋同 主要集中在教育 科研 文旅 商演领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