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传感器
搜索文档
德赛西威20251030
2025-10-30 23:21
公司概况 * 纪要涉及的公司是德赛西威[1] 财务表现与波动原因 * 2025年第三季度收入环比下降主要受销量变化及单车价值波动影响[13] 理想汽车客户环比和同比下降对收入产生影响[3] 小米在三季度开始以代工形式供货也对收入产生了影响[3] * 毛利率波动原因包括代工份额变化(如理想汽车从五月份开始全面转向代工模式)[3] 研发费收入按项目进度结算 三季度结算规模较小[3] 以及专利费计提时间点的不一致性导致营业成本增加[3] * 三季度实际毛利率与二季度差别不大 若还原研发费收入和专利费计提等因素会有所改善[21] 公司希望未来毛利率能维持在20%的水平[21] * 三季度一次性费用包括股权激励摊销、较高的研发费用及专利费 以及减值准备[24] 研发费用及专利费预计四季度会有所减少[24] * 截至9月底 公司存货比6月底增加了10亿元 预计四季度同比环比表现都不错[25] * 今年1至9月份数据显示 智驾域控与座舱域控产品占整体收入近50%[32] 客户结构与业务优化 * 公司优化客户结构 核心客户如理想、小米、奇瑞、长城、小鹏、大众和丰田等占比均不超过20%[5] 以前单一客户占比可能超过30%-40%[5] * 今年前三大客户包括理想、小米、奇瑞 到三季度排名略有变化但总体结构稳定[29] 预计前五大客户占比约50%[29] * 未来头部客户集中度可能下降 新势力增长放缓 而传统品牌表现更好[29] 核心业务发展 智能驾驶 * 高阶智能驾驶技术发展依赖市场需求量增长 传统品牌对高价值方案需求呈现明显上升趋势[19] * 公司已获得大量订单 包括长城、奇瑞、长安等自主品牌 采用 Orin Y、高通、地平线等芯片解决方案[19] * 智能驾驶海外市场布局集中在欧洲、日本和东南亚[9] 与丰田合作开发基于高通8,650方案的项目[9] 为欧洲豪华品牌开发基于高通方案的域控制系统 具备超过700 TOPS算力[9] * 海外业务增速预计快于国内业务 到2027年占公司总收入比例可能达到十几个百分点[12] * 今年以来传感器需求增长迅速 但相对于域控制系统其整体规模仍较小 传感器毛利率约为十几个百分点[14] 智能座舱与舱驾融合 * 座舱产品升级换代显著提升ASP和毛利率[4] 与丰田合作的新配置需求倍增[4] 下一代AI座舱芯片算力从几十TOPS跃升至300多TOPS[15] * 座舱域控毛利率高于整体智能座舱综合毛利率[33] * 在仓驾融合方面 已有一些新的项目订单正在推进中[16] 高通仓佳一体芯片最快要到今年底或明年才能落地[30] 新兴增长领域 无人配送车与无人小车 * 无人配送车业务快速发展 意向订单大幅增加 正与美团、京东、邮政等大型客户洽谈合作[6] 预计2026年交付量将达到数千台[6] * 无人小车被认为是L4级自动驾驶技术最先落地并实现规模化应用的重要细分市场之一[20] * 公司在无人车领域主要承担整车的大部分开发工作 算法完全自主研发[17] 机器人领域 * 公司作为域控制器提供方 与多家客户进行合作研发 包括基于英伟达方案进行具身智能方面的合作[7] 计划于2026年推出相应产品量产[8] * 当前机器人领域对芯片和算力的需求并不比智能驾驶更高[23] 公司能够提供更具性价比且符合特规级要求的产品[18] 合作伙伴与竞争格局 * 公司与英伟达、高通及国内芯片解决方案提供商合作[5] * 针对英伟达发布智能驾驶软硬一体方案 认为若其仅作为标准化芯片供应商则格局不会改变 但若进入软硬一体解决方案领域将类似华为 对产业链格局产生影响[26] * 市场竞争加剧 各方既有合作也存在竞争 最终取决于方案质量、规模和供货保障等因素[32] 未来展望与盈利能力驱动因素 * 未来几年盈利能力受代工比例、新势力品牌客户销售规模及传统自主品牌的发展速度影响[11] 代工业务占比变化幅度不大[12] * 预计第四季度传统品牌订单增长迅速 高价值量产品如驾驶域控、座舱域控需求增加 对盈利能力产生积极影响[12] * 明年传统车企自主品牌中 长城、奇瑞、吉利和长安是较为确定的大幅度增量客户[30] 智能驾驶的节奏会更快于座舱[30] * 如果反内卷成效显现 对降价压力有所缓解 将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12]
时评:广交会为全球贸易注入更多稳定性
搜狐财经· 2025-10-28 15:55
展会规模与参展企业 - 第138届广交会展览面积达155万平方米,展位总数7.46万个,参展企业超3.2万家,均创历史新高 [2] - 约3600家企业首次亮相,拥有高新技术、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等称号的优质企业首次突破1万家,占出口展企业总数的34% [2] - 现场展出智能类产品35.3万件,已有超24万名采购商预登记,到会头部采购企业预计超400家 [2] 展会主题与展览内容 - 第一期以“先进制造”为主题,展览面积达52万平方米,展位数量超2.5万个,参展企业约1.2万家 [3] - 展览内容涵盖电子家电、工业制造、照明电气、五金工具、车辆及两轮车5个板块19个展区 [3] - 出口展第一期聚焦“新三样”、工业自动化及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与智慧出行等领域,形成完整先进制造生态链 [4] 技术创新与产品亮点 - 智能微电网能源管理系统集成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能源利用效率提升40% [4] - AI+AR智能眼镜集成89种语言实时翻译、AR导航、声纹支付等功能,仿生四足履带爬楼机器人具备应对复式楼层清洁能力 [4] - 智能驾驶传感器、远程监控系统与驾驶辅助技术为传统零部件和整车赋予智能化能力 [4] 国际合作与采购商情况 - 进口展第一期吸引来自27个国家和地区的210家企业参展,101个境外团组将组团参会 [5] - 12家境内外头部企业入驻头部企业采购服务区进行驻点采购与贸易洽谈 [5] - 组委会开展供采对接“面对面”精准洽谈活动,助力工业制造、电子家电等重点领域的供采双方高效合作 [5]
一场新质生产力与智能制造结合的贸易盛会
人民日报· 2025-10-16 06:22
展会规模与参展企业 - 第138届广交会展览面积达155万平方米,展位总数7.46万个,参展企业超3.2万家,均创历史新高 [1] - 约3600家企业首次亮相,拥有高新技术、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等称号的优质企业首次突破1万家,占出口展企业总数的34% [1] - 现场展出智能类产品35.3万件 [1] 第一期展会概况 - 第一期以“先进制造”为主题,展览面积达52万平方米,展位数量超2.5万个,参展企业约1.2万家 [1] - 展览内容涵盖电子家电、工业制造、照明电气、五金工具、车辆及两轮车5个板块19个展区 [1] - 第一期出口展汇聚了5500多家出口展优质特色企业 [1] 第一期展会焦点领域 - 聚焦“新三样”、工业自动化及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与智慧出行等领域 [1] - 叠加“智慧生活”、“服务机器人”板块,形成从零部件到整机、从硬件到解决方案的完整先进制造生态链 [1] 智能产品与技术展示 - 智能微电网能源管理系统集成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能源利用效率提升40% [2] - AI+AR智能眼镜集成89种语言实时翻译、AR导航、声纹支付等功能 [2] - 仿生四足履带爬楼机器人具备应对复式楼层清洁挑战的能力 [2] - 智能驾驶传感器、远程监控系统与驾驶辅助技术为传统零部件和整车赋予智能化能力 [2] 进口展与国际参与 - 进口展第一期吸引来自27个国家和地区的210家企业参展,包括7个国家和地区的展团 [2] - 有16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124家企业参展,占比约六成 [2] 采购商与贸易对接 - 第一期吸引境外采购商踊跃参会,101个境外团组将组团参会 [2] - 12家境内外头部企业入驻头部企业采购服务区进行驻点采购和贸易洽谈 [2] - 组委会开展供采对接“面对面”精准洽谈活动,聚焦工业制造、电子家电等重点领域 [2]
本届广交会拥有高新技术等称号的优质企业首次突破一万家 一场新质生产力与智能制造结合的贸易盛会
人民日报· 2025-10-16 06:09
展会规模与参展企业 - 第138届广交会展览面积达155万平方米,展位总数7.46万个,参展企业超3.2万家,均创历史新高 [1] - 约3600家企业首次亮相,拥有高新技术、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等称号的优质企业首次突破1万家,占出口展企业总数的34% [1] - 现场展出智能类产品35.3万件 [1] 第一期展览核心内容 - 第一期以“先进制造”为主题,展览面积达52万平方米,展位数量超2.5万个,参展企业约1.2万家 [1] - 展览涵盖电子家电、工业制造、照明电气、五金工具、车辆及两轮车5个板块19个展区 [1] - 出口展第一期聚焦“新三样”、工业自动化及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与智慧出行等领域,汇聚5500多家出口展优质特色企业 [1] 智能产品与技术展示 - 智能微电网能源管理系统集成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能源利用效率提升40% [2] - AI+AR智能眼镜集成89种语言实时翻译、AR导航、声纹支付等功能 [2] - 仿生四足履带爬楼机器人具备应对复式楼层清洁挑战的能力,智能驾驶传感器与远程监控系统为传统零部件和整车赋予智能化能力 [2] 国际参与与采购商情况 - 进口展第一期吸引来自27个国家和地区的210家企业参展,包括7个国家和地区的展团 [2] - 有16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124家企业参展,占比约六成 [2] - 第一期吸引101个境外团组参会,12家境内外头部企业将入驻采购服务区进行驻点采购和贸易洽谈 [2]
维科精密(301499) -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50513
2025-05-13 16:40
行业发展前景与公司竞争力提升 - 汽车电子制造行业向智能化、网联化、集成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未来市场规模将快速增长 [2] - 公司通过加大研发投入、优化团队结构开发独特产品,精益生产与集中采购控制成本,维护老客户拓展新客户等策略提升竞争力 [3] 公司盈利情况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4,316.77万元,较去年增加11.13%,净利润4,530.33万元 [3] - 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2,637万元,同比增长14.83%,净利润1,200.81万元,同比增长22.37% [3] 新能源业务开拓 - 公司布局新能源汽车多领域,2024年新能源产品收入达1.17亿元,同比增加47.19% [4] - 未来加大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智能驾驶领域研发投入,拓展市场份额 [4] 材料开发与应用 - 公司具备加工PEEK料的能力,部分产品开发已使用该材料 [4] 海外布局 - 泰国工厂2024年通过ISO9001认证及多家客户供应商认证审核,已开始小批量生产 [4] 主要研发项目 - 聚焦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智能驾驶核心零部件、高端模具技术及工业应用领域 [5] - 智能线控底盘有转向连接器产品在研,碳化硅IGBT侧框产品量产,鱼眼端子产品通过头部客户审核认可 [5] 产品供应链情况 - 智能驾驶领域推出电子助力转向系统部件等产品,增强产品线多样性 [5] - 800V高压平台领域部分产品适用于该平台,已进入联合电子、博世等供应商供应链体系 [5] 公司政策与计划 - 公司将保持稳定分红政策,重视股东回报 [5] - 公司积极探寻外延式发展契机,如有重组并购计划将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