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和纺织品
搜索文档
马来西亚加速深化全球合作
经济日报· 2025-10-07 06:03
多边合作机制参与 - 马来西亚将东盟、上合组织与金砖国家等多边机制视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机制[1] - 马来西亚于2025年1月1日正式成为金砖伙伴国之一[3] - 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带领贸易代表团访问俄罗斯,深化与金砖国家的合作[3] 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 - 2024年马来西亚与东盟国家贸易额达到历史新高[2] - 作为2025年东盟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积极推动区域法律协调、升级东盟货物贸易协定并加强自贸协定网络建设[2] - 马来西亚优先支持东盟电网建设以促进区域能源安全并推动投资[2] 全球自由贸易协定进展 - 马来西亚重启与欧盟、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以及韩国的贸易谈判[3] - 2025年1月马来西亚与阿联酋签署《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3] - 2025年6月马来西亚与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正式签署《经济伙伴协定》[3] 中国与马来西亚经贸关系 - 中国已连续16年成为马来西亚最大贸易伙伴[4] - 2024年中马双边贸易额达到2120亿美元,比建交时增长近千倍[4] - 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和马中关丹产业园区成为"两国双园"模式典范[4] 新兴领域与产业合作 - 马来西亚通过吉利汽车与宝腾汽车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合作推动汽车产业升级[5] - 马来西亚计划将东海岸铁路项目延长25公里至泰国边境以加强区域互联互通[5] - 东盟与中国、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已结束关于数字经济自由贸易协定的讨论,新合作方向包括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和供应链[6] 能源与投资合作 - 沙特阿拉伯电力公司与马来西亚投资发展局签署备忘录,计划到2040年在马来西亚开发高达12.5吉瓦的可再生能源产能[4] - 该可再生能源项目首期投资高达100亿美元,将助马来西亚实现205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70%的目标[4] - 马来西亚与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重启自贸谈判,旨在促进电子、半导体、清真产业、棕榈油和石化等领域的贸易与投资[4]
斯里兰卡一季度经济延续复苏态势
经济日报· 2025-06-10 05:45
经济复苏态势 - 2024年斯里兰卡GDP增速超预期达到5%,延续2023年底的复苏势头 [1] - 一季度出口总额42.1亿美元,同比增长5.87%,服装纺织品和茶叶出口表现突出 [1] - 旅游业强劲反弹,一季度游客量72.2万人次,同比增长13.6%,旅游收入11.2亿美元,同比增长9.4% [2] 支柱产业表现 - 服装纺织品为出口主力商品,美国是最大出口目的地,占23%,一季度对美出口7.756亿美元,同比增长9% [1] - 茶叶出口量6.32万吨,出口额3.7亿美元,同比增长5%,创2013年以来单季新高 [1] - 前十大出口市场中,美、英、印、德、荷、法、中均实现同比增长 [1] 财政与金融市场 - 外汇储备增至65.2亿美元,受IMF第四笔援助款项提振 [2] - 科伦坡全部股价指数2024年累计上涨近50%,标普斯里兰卡20指数一季度涨幅11.26% [2] - 侨汇收入18.1亿美元,同比增长18% [2] 外部风险因素 - 美国拟对斯加征44%关税,若实施将导致服装出口成本上升30%,对美服装出口或减少25% [4] - 全球贸易乱局可能冲击斯2025年140亿美元商品出口目标,中小服装企业面临关停风险 [4] 国际合作与支持 - 中斯签署贸易畅通工作小组、产供链合作备忘录,深化贸易投资与重点项目合作 [5] - 中国承诺支持多边贸易体系,为区域经济注入稳定性,推动绿色与数字经济合作 [5] 中长期挑战 - 失业率居高不下,贫困率超20%,家庭收入与就业水平仍低于危机前 [3] - 公共债务占比预计2032年降至95%以下,2026年通胀率或回升至4.5% [3] - 世界银行预计2025年经济增速3.5%,亚开行预测今明两年增速分别为3.9%和3.4% [3]
科尔尼2025外商直接投资信心指数®报告暨最新关税政策对亚洲各国的潜在影响
科尔尼管理咨询· 2025-04-10 17:30
全球外商直接投资信心指数报告核心观点 - 2025年科尔尼FDICI报告显示投资者对全球经营环境保持谨慎乐观,84%投资者计划未来三年增加FDI(较去年下降4%),68%对全球经济形势更乐观 [8] - 美国连续13年蝉联榜首,加拿大和英国紧随其后,中国连续三年位列新兴市场首位 [9][15] - 亚太地区整体吸引力全球第二,日本排名从第7跃升至第4,韩国从第20升至第14创历史最佳,新加坡和印度分别从第12/18位降至第15/24位 [13] - 投资者最关注决策因素:国内经济表现(12个前25市场首选)、科技和创新能力(连续8年稳居前三) [11] 美国关税政策对亚太地区影响 - 新加坡因高度依赖贸易且处中美之间,FDICI排名下降3位至第15,印度下降6位至第24 [3] - 韩国汽车业受冲击显著:对美出口占全球汽车出口49%(347亿美元),日本30%汽车出口面向美国 [6] - 纺织服装行业受高关税直接影响,耐克股价在关税公布后单日下跌14% [6] - 科技行业受供应链冲击,苹果因依赖亚洲制造在关税公告后市值蒸发超3000亿美元(单日跌9%) [6] - 摩根大通估计超1/3新兴市场企业将受"显著"影响,其中16%面临"重大"冲击 [5] 重点行业影响分析 - 汽车业:日韩对美汽车出口占比分别达30%和49%,面临显著放缓压力 [6] - 纺织业:印度或受益于对中/孟加拉国高关税,可能抢占美国市场份额 [5] - 零售业:依赖中国进口的美国零售商难以转嫁成本 [6] - 半导体:尽管芯片暂未被加税,台湾和韩国等生产重地仍存潜在风险 [6] 区域投资吸引力变化 - 中国排名从第3降至第6,但连续四年稳居前十,新兴市场首位地位稳固 [15] - 日本科技与基本面协同效应显现,排名上升3位至第4 [11][13] - 欧盟获69%投资者积极看待,但欧洲投资者对其竞争力悲观度高于美洲和亚太投资者 [19][20] - 中东地区阿联酋(第9)和沙特(第13)表现强劲 [11] 投资者决策关键因素 - 美国吸引力40%来自经济表现,科技创新为主要决策因素 [11] - 印度优势在于人才储备(39%)和经济表现(28%) [3] - 中国核心优势:庞大消费市场、产业链配套及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 [17] - 法律监管效率、经济表现、科技创新构成投资决策三大维度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