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面级图形加速产品
搜索文档
仅仅88天!科创板史上最快过会!摩尔线程IPO来了!
搜狐财经· 2025-09-26 22:52
公司上市进程 - 科创板史上最快过会企业 从获受理到闯关成功仅88天 刷新审核纪录[1] - 拟募资80亿元 为2025年A股最大规模半导体IPO 资金投向AI训推一体芯片、图形GPU及AI SoC三大研发方向[2] 财务表现 - 营收呈现三级跳式增长 从2022年0.46亿元增至2023年1.24亿元 2024年达4.38亿元 复合增速208%[6] - 2025年上半年营收7.02亿元 超过过去三年总和 显示强劲增长势头[6] - 归母净利润亏损持续收窄 从2022年亏损18.4亿元改善至2024年亏损14.92亿元 2025年上半年亏损降至2.71亿元[7] - 毛利率由负转正并抬升至70%以上 显著高于科创板半导体公司平均38%的水平[7] - 累计未弥补亏损约14.8亿元 公司预计最早2027年实现报表盈利[8] - 2024年末货币资金49亿元 短期偿债压力可控[9] 产品与技术 - 具备全功能GPU研发能力 产品在通用计算与图形渲染方面具有显著优势[3] - 已成功推出四代GPU架构(苏堤、春晓、曲院和平湖)[9] - 产品矩阵覆盖AI智算、云计算和个人智算等应用领域[9] - AI智算产品成为核心收入来源 2024年贡献3.36亿元收入(占比77.63%) 2025年上半年贡献6.65亿元收入(占比94.85%)[9] 市场竞争与风险 - 全球GPU市场呈现"一超多强"格局 英伟达占据全球AI芯片市场约90%份额[3] - 公司在综合研发实力、核心技术积累、产品客户生态等方面与英伟达存在差距[4] - 面临CUDA兼容潜在知识产权风险[3] - 行业价格战可能爆发 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4] 市场机遇 - 国产算力刚需叠加大模型军备竞赛 AI训练/推理芯片缺口预计维持3-5年[4] - 全功能定位在国内稀缺 替代空间巨大[4] - AI智算产品收入大幅增长主要受益于市场对大模型训练、推理部署、GPU云服务需求提升[9]
“A股GPU第一股”渐近,摩尔线程科创板IPO今日过会
凤凰网· 2025-09-26 21:10
上市审核进展 - 摩尔线程科创板IPO申请于9月26日通过上交所上市委审议 符合发行及上市条件 [1][2] - 从6月30日申报获受理至过会仅用88天 成为2025年科创板过会速度最快企业 [1][2] - 公司拟募资80亿元 计划用于AI训推一体芯片、图形芯片及AI SoC芯片研发项目 [1][10] 公司背景与技术团队 - 公司成立于2020年6月 创始人张建中曾任英伟达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经理14年 [3] - 核心高管团队多人具备英伟达背景 包括GPU架构师、市场生态总监及销售总监等关键职位 [4] - 基于自研MUSA架构实现单芯片支持AI计算、图形渲染、物理仿真及视频编解码技术突破 [10] 财务与经营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达7.01亿元 超过2022-2024三年营收总和 [5] - 同期归母净利润亏损3.17亿元 较2023-2024年超15亿元年亏损额显著收窄 [5] - 主营业务毛利率从2022年-70.45%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69.17% 呈现持续优化趋势 [5] - 累计未弥补亏损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为14.78亿元 [5] 产品战略与市场转型 - 产品重心从桌面级图形加速转向AI智算及专业图形加速 AI智算收入占比从2024年77.63%升至2025年上半年94.85% [6] - 2025年上半年第一大客户R贡献收入占比56.63% 采购AI智算集群设备金额近4亿元 [6] - 公司坦言集群客户采购存在周期性 但看好国内算力基础设施需求持续增长 [6] 行业竞争与市场前景 - 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中国AI智算GPU市场规模至2029年达10333.40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56.7% [7] - 公司为国内极少数具备全功能GPU研发能力企业 但生态完善度较英伟达存在差距 [9] - 同业竞争对手沐曦股份、壁仞科技等IPO进度相对滞后 [10] 股东结构与融资历程 - 员工持股平台南京神傲持股14.5455% 创始人张建中直接持股11.0598%并合计控制36.36%股份 [10] - 完成8轮融资 股东涵盖中国移动、深创投、红杉资本等机构及字节跳动、腾讯等产业资本 [1][11]
摩尔线程和沐曦IPO,详情披露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7-01 09:03
行业背景与公司定位 - GPU作为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物理基石,具有高价值量、高复杂度、高技术门槛特征,对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要求极高[1] - 国内算力基础设施长期被境外厂商主导,国产替代潜力巨大,地缘政治摩擦和AI革命加速了国产GPU厂商的市场突破[1] - 摩尔线程定位全功能GPU提供商,覆盖AI智算、图形渲染等多元计算加速场景,产品线涵盖政务、数据中心及消费级市场[2] - 沐曦聚焦高性能GPU芯片设计,产品覆盖AI训练推理、通用计算与图形渲染三大领域,已形成曦云C系列、曦思N系列等产品矩阵[8][35] 技术研发与产品布局 - 摩尔线程已推出四代GPU架构(苏堤/春晓/曲院/平湖),最新平湖架构支持FP8精度,显存带宽达768GB/s,应用于万卡智算集群[22][23] - 沐曦自主研发XCORE架构,曦云C500系列采用HBM2e显存(64GB),支持千亿参数大模型训练,单卡互连带宽达400Gb/s[43][44] - 摩尔线程产品矩阵包括:AI智算集群(KUAE2支持10,240 GPU)、专业图形加速卡(MTT S4000 FP32算力14.7 TFLOPS)、智能SoC芯片(长江INT8算力50 TOPS)[25][26][29] - 沐曦产品差异化布局:训推一体曦云C系列(C600在研)、智算推理曦思N系列(N300支持HBM3)、图形渲染曦彩G系列(支持光线追踪)[46][47] 财务与运营数据 - 摩尔线程2024年营收4.38亿元(yoy+254%),AI智算占比77.6%,但净利润亏损14.9亿元,研发人员占比78.7%[4][5][2] - 沐曦2024年营收7.43亿元(yoy+1302%),核心技术收入占比97.7%,净利润亏损14.1亿元,研发投入占营收121%[10][11] - 销售结构:摩尔线程境内收入占比从2022年33.5%提升至2024年99.5%,沐曦2024年内地收入占比97.8%[5][14] - 产品单价:沐曦训推一体板卡2024年平均单价61.2万元/台,智算推理板卡单价0.68万元/张[13][14] 募资与战略规划 - 摩尔线程拟募资80亿元,投向AI训推一体芯片(25.1亿)、图形芯片(25亿)、AI SoC芯片(19.8亿)三大研发项目[53][54][57] - 沐曦拟募资39亿元,用于第二代/第三代通用GPU研发(24.6亿)、AI推理GPU研发(4.5亿)、前沿技术研究(9.9亿)[64][65] - 技术路线:摩尔线程将推进3D堆叠、存算一体技术,沐曦布局芯粒架构、光互连技术,双方均强调CUDA生态兼容[72][77] - 市场战略:摩尔线程推行消费/政企双轮驱动,沐曦实施"1+6+X"战略(1个算力底座+6大行业+X长尾场景)[71][79] 竞争壁垒与挑战 - 技术生态:摩尔线程MUSA架构兼容DirectX/Vulkan,沐曦MXMACA软件栈支持6000+ CUDA应用,均构建自主开发生态[20][49][52] - 量产瓶颈:摩尔线程被列入实体清单影响供应链,沐曦产品需通过客户严苛验证周期,双方均处于收入爬坡期[7][14] - 研发强度:两家公司研发占比均超100%,摩尔线程2024年营业成本率29.3%(2023年为74.1%),显示规模效应初现[4][11]